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4期(总期133期)

部委决策
 
中央深改委要求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据悉,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9月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等。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节约资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提高能源、水、粮食、土地、矿产、原材料等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会议指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建立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要构建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会议指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部署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利用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推动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取得积极成效。要突出抓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资源节约,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促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努力形成全民崇尚节约的浓厚氛围。要综合运用好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加快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生态损害成本、环境污染代价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和逐步提高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能耗、水耗、物耗标准,促进资源科学配置和节约高效利用。要处理好利用和节约、开发和保护、整体和局部、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既要坚持底线思维,从严监督管理,防范化解重大资源风险,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
 
四部门将加快出台稳经济接续政策措施
 
  9月5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具体接续政策包括将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允许地方"一城一策"运用信贷等政策,对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一个季度等。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荫凯在会上表示,接续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促投资带消费增就业,强化能源供应保障,稳定粮食生产,抓好物流保通保畅,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激活力,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的基础,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杨荫凯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重要窗口,三季度出台政策至关重要。下半年是回补二季度疫情损失的关键期,也是政策发挥作用的黄金期,必须抢抓时间窗口,果断出台接续政策,有力保持经济恢复发展的势头。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推动相关实施细则早出快出、应出尽出。"杨荫凯表示,在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方面,发改委将继续发挥协调作用,推动新增额度能够尽快落实落地。
  在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的限额存量方面,杨荫凯透露,近期,发改委已经组织地方报送并筛选形成了今年新的一批准备项目清单,加上今年前期准备项目清单中有一些尚未安排的项目,总体上能够满足5000多亿元限额存量的发行需求。
  杨荫凯表示,发改委将督促各方面抓住今年三季度施工黄金期,加快项目建设实施,尽快发挥投资的效益,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协调配合,共同发力。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通过发行新增专项债券,5000多亿元专项债务结存限额将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新能源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财政部将积极研究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扩大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拉动有效投资的作用。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人民银行将争分夺秒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动力,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包括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突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
  刘国强表示,央行将进一步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性作用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到贷款端,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的成本。
  刘国强还表示,中国作为经济大国,更应该立足自己的国情自主实施货币政策。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空间还比较充足,政策工具丰富,既不缺价格工具,也不缺数量工具。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有度有效用好政策工具,兼顾好稳增长、稳就业与稳通胀的关系,应对好各种风险挑战。
  商务部部长助理李飞介绍,商务部将从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三个方面持续加力、狠抓落实。
  在多措并举稳外贸上,商务部将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出口,畅通外贸企业抓订单渠道,为企业参展、洽谈提供更多便利,帮助企业提升汇率等风险应对能力。
  在加大力度稳外资上,商务部将抓紧推出促进制造业引资、设立外资研发中心等新一批稳外资政策,加强全流程服务和全方位保障,推动一批重点外资项目落地,鼓励国家级经开区等平台更好发挥引资带动作用。
  在积极有效促消费上,商务部将进一步促进汽车、家电、家居等重点领域消费,加大针对性纾困帮扶力度,支持餐饮、住宿等行业恢复发展,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持续办好消费促进活动,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大力推动农村消费。
 
证监会将推出更多有力度有深度开放举措
 
  9月2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22年服贸会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就资本市场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发表致辞。方星海表示,证监会将推出更多有力度、有深度的开放举措,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将继续稳步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推动境外上市新规立法程序,做好改革实施后的配套规则、系统建设等准备工作。拓展优化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支持更多上市公司互联互通存托凭证发行上市。进一步优化完善沪深港通机制,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取得实质进展。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支持开展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合作,实现期货市场开放路径多元化。
  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强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坚持"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的要求,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落实好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构建可预期的国际监管环境。继续加强与境外机构投资者沟通,不断提高A股投资便利性,不断增强外资投资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证监会高度重视两地资本市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动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不断迈进,支持香港维护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方星海还表示,证监会将会同港方和有关部门推出三项扩大两地资本市场务实合作新举措:一是扩大沪深港通股票标的。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在港主要上市外国公司和更多沪深上市公司股票纳入标的范围。二是支持香港推出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研究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三是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研究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加快推动境内国债期货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实现两地协同发展。
  当天,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也就三项新举措作出回应。欧冠升表示,这些措施是重要的里程碑,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为香港和内地的市场带来更多机遇,也将提升两地市场的流动性和广度。香港交易所致力提升香港金融市场的长期吸引力和竞争力,这些措施将继续支持香港作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和国际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发展。连接中国与世界是香港交易所的核心战略,港交所期待与市场各方和内地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超级联系人的地位。
 
北交所派发改革"大礼包"
 
  据报道,在北交所宣布设立一周年之际,北交所发布两项改革"大礼包",包括北交所指数和融资融券业务规则。9月2日,北交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证券指数管理细则》《北证50成份指数编制方案》及《北京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细则》。
  其中,北证50指数的编制借鉴了境内外市场指数及指数化投资产品发展经验,并充分考虑市场具体运行情况,各项指标设计遵循标准化原则。指数类型及样本股数量方面,编制成份指数,固定样本股数量50只。"两融"细则方面,投资者融资买入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100%,融券卖出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上市公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债券、货币市场基金、证券公司现金管理产品及北交所认可的其他证券可充抵保证金。
  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晴雨表
  北证50成份指数是北交所市场首只指数,定位于反映北交所市场最具代表性的50只证券的整体表现,兼顾表征性和投资性,为市场提供投资基准及指数产品标的。未来,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北交所将进一步编制不同规模、行业、主题、风格特征的指数,丰富北交所市场指数体系,探索打造反映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晴雨表。
  为便利投资者理解运作,北证50指数的编制借鉴了境内外市场指数及指数化投资产品发展经验,并充分考虑市场具体运行情况,各项指标设计遵循标准化原则。指数类型及样本股数量方面,编制成份指数,固定样本股数量50只。从北交所实际情况看,分布较为集中,头部公司已具备良好的表征性。选样方面,北证50指数在剔除日均成交金额后20%的证券后,以日均总市值排序进行选样。权重方面,北证50指数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分级靠档赋予权重因子。为防止指数受个别证券影响过大,提高指数抗操纵性,参考境内外有益经验,对单一个股设置10%的权重上限,前五大样本股权重之和不超过40%。
  样本股调整方面,指数发布初期,按季度定期调样,设置调样比例上限和缓冲区制度。调整比例上限设为10%,缓冲区比例设为20%,即50只样本股缓冲区为40~60之间,排名前40的新样本优先进入,排名60以内的老样本优先保留。新股计入方面,证券上市6个月后被纳入样本空间,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北交所市场排名前5且发行总市值100亿元以上的除外。
  根据规定,北交所指数基日定为2022年4月29日,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符合市场惯例,创业板指、恒生指数、纳斯达克100、MSCI A50等市场核心指数均以月末作为指数基日。二是市场前期运行时间与指数编制方案中新股企稳纳入样本空间时间(6个月)相符,市场认知初步形成,价格博弈相对充分,可更客观反映市场真实水平。三是有一定回溯期,可以反映北交所市场运行相对稳定后的历史走势。
  "两融"规则提升市场流动性
  融资融券是证券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沪深市场自2010年开始逐步实施融资融券交易以来,业务模式逐渐成熟,监管体系日臻完善。
  北交所开市时构建了连续竞价的基础交易制度,目前成立已近一年,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合格投资者群体迅速壮大,流动性水平明显提升,具备推出融资融券业务的制度基础。
  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投资者交易习惯,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总体上比照沪深市场成熟模式构建,包括券商资格管理、投资者准入、账户体系、交易方式、可充抵保证金证券范围及折算率、权益处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均与沪深市场两融业务保持一致。同时考虑北交所市场特点,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转板衔接。转板机制是北交所特色制度安排,为做好北交所融资融券制度与转板制度的衔接,《细则》明确了标的股票转板的将被调整出标的股票范围。二是暂不实施转融通制度。转融通是融资融券制度的补充,为稳步推进两融业务,北交所将根据业务实施情况和市场发展需要,在下一阶段适时推出转融通制度。
  围绕融资融券业务,北交所采取四方面的风险控制举措。一是执行"两步走"策略,初期仅推出两融基础业务,运行平稳后再推出转融通,确保两融业务落地后初期将以融资业务为主,市场上的融券券源有限,整体杠杆水平较低,降低市场整体波动风险。二是审慎筛选两融标的,把好标的股票准入关。三是严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把好投资者准入关,尽量避免单边行情下投资者追涨杀跌加剧市场波动。四是持续监控市场,通过控制两融余额的集中度、监控担保品集中度等方式,对业务集中度进行总量控制和持续监测,提前研判和应对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风险。
 
中证协修订发布《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
 
  据悉,为贯彻落实《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的指导意见》等监管规定,加强保荐机构专业标准、专业责任建设,促进保荐机构归位尽责、提升执业质量,中国证券业协会凝聚行业共识,进一步修订完善《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以下简称《保荐业务规则》),已经协会理事会审议通过,于9月2日发布实施。
  《保荐业务规则》以督促保荐机构归位尽责、发挥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为导向,进一步明确保荐机构的基本职责和执业标准。
  一是健全保荐机构专业责任相关要求。明确保荐机构履行审慎核查义务,对其他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保持合理信赖和职业怀疑,应当根据发行人所处行业及发行人自身特点等情况,遵照《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等规定,采取必要核查手段进行印证,综合判断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内容是否存在重大异常,并列举了"重大异常"的一般情形。
  二是细化规定廉洁从业自律管理要求。依据证监会联合司法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注册制下中介机构廉洁从业监管的意见》等规定,从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人员管理、文化建设、禁止性行为等方面全面系统规定保荐机构廉洁从业相关要求,予以专章规定,进一步压实保荐机构主体责任。
  三是加强持续督导的工作要求。对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业务提出勤勉尽责要求,细化保荐机构的持续督导责任、人员配置、内部控制、履职方式等规定,并要求保荐机构报送持续督导阶段费用情况。
  四是明确内部制衡、问责等相关规定。保荐机构应建立并完善内控部门对保荐业务部门的制衡机制,同时建立并完善内部问责机制,强化保荐业务负责人、保荐业务部门负责人、保荐代表人、质控、内核等保荐业务全链条人员的责任意识。
  五是构建投行业务执业质量声誉约束机制。明确做好与投行业务质量评价机制、执业声誉激励约束机制、工作底稿电子化报送机制的衔接要求,推动形成专业为本、质量致胜、责任至重、声誉至上的执业生态。
 
政策要闻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据悉,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9月5日,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8%下调至6%。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表示,当前在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预期和美元指数快速上行压力下,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可以很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改善外汇供求形势,释放政策信号,起到稳定汇率和市场情绪的作用。
  外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将其吸收外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则是金融机构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与其吸收外汇存款的比率。
  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被看作是央行稳定市场汇率预期的政策工具箱中的一项储备政策。根据央行的过往操作,一般在汇率快速大幅升值之际,可以通过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减轻升值压力。
  此前,4月25日的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跌破6.6关口,央行即决定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本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意味着境内金融机构为外汇存款缴存的准备金减少,有助于增加市场上美元流动性,并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王有鑫表示,当前我国市场主体外汇存款在9500亿美元左右,下调2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大约可释放190亿美元外汇流动性。
 
▲工信部将出台《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
 
  据工信部9月2日召开的"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披露,工信部将推动出台《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对高温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半导体材料等产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冯猛在发布会上介绍,"《方案》包括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三方面9项重点任务和原材料品种培优、原材料品质提升、原材料品牌建设3项重点工程。"
  《方案》要求,到2025年,高温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半导体材料等产品和服务对重点领域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质量分级和追溯体系更加完善,建设关键基础材料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培育一批质量过硬、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产品进入全球中高端供应链。
冯猛表示,为推动方案任务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遴选一批"三品"工作实施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质量标杆企业,推广典型案例,提升企业知名度。
 
▲中办国办发文鼓励兴办科普企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普工作和科学素质建设体系优化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科普公共服务覆盖率和科研人员科普参与率显著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能效显著,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在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方面,《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履行科普工作领导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履行科普行政管理责任,各级科学技术协会要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要强化科普工作责任意识,企业要履行科普社会责任等。
  《意见》提出,企业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提高员工科学素质,把科普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技研发、市场推广与科普有机结合。
  《意见》还对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进行安排。提出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宏观布局,促进全国科普基础设施均衡发展。鼓励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全面提升科技馆服务能力,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建设科技馆,支持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产品及服务规范管理。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活动。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观测站等在科普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大力发展线上科普。
《意见》明确,培育壮大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国办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
 
  据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生产、销售、交付、回收等各环节明确工作要求,坚决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现象,为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通知》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健全,标准体系更加完善,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执法监督机制有效运行,商品过度包装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月饼、粽子、茶叶等重点商品过度包装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通知》明确3方面11项政策举措。一是强化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加强包装领域技术创新,推动包装企业提供设计合理、用材节约、回收便利、经济适用的包装整体解决方案。防范商品生产环节过度包装,督促指导商品生产者严格按照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生产商品,公开其执行的包装有关标准编号和名称。避免销售过度包装商品,督促指导商品销售者细化采购、销售环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有关要求。推进商品交付环节包装减量化。加强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置。二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细化商品生产、销售、交付等环节限制过度包装配套政策,加强对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的监督管理。强化执法监督,针对重要节令、重点行业和重要生产经营企业,聚焦月饼、粽子、茶叶、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重点商品,依法严格查处生产、销售过度包装商品的违法行为;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建立健全对电商渠道销售过度包装商品的常态化监管执法机制。三是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健全法律法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修订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地方法规。完善标准体系,制定食用农产品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适时修订食品和化妆品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强化政策支持。加强行业自律,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纳入行业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
  《通知》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强协同,加大指导、支持和督促力度,建立工作会商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实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国资改革
 
国资委要求国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企业创建之路
 
  9月5日,国资委在京举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专题研讨班",全面推进国资国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工作。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出席开班式并作辅导报告。
  翁杰明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国资国企牢记"国之大者",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取得显著成效。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要突出问题导向,以开展世界一流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和品牌引领等四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翁杰明要求,国有企业要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企业创建之路。要坚持正确方向,着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站稳人民立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把握重大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着重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质量效益、国际化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实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国资委要求央企加快开工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据悉,国资委党委近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和中央企业专题会议,对国资央企提出了紧盯全年目标不动摇、主动扩大有效投资等要求。
  会议强调,国资央企要抓实主责主业,坚持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稳增长,紧盯全年目标不动摇,压紧压实责任、做实做细提质增效工作,加强动态监测,做好预研预判,千方百计拓市场、增效益,强化精益化管理,着力提升盈利能力,确保企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要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针对行业企业特点分类精准施策,大力拓市场增效益,从严从细控制成本开支,能源电力企业在稳定自身经营基础上,要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
  要主动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在网络型、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布局力度,对承担的"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加快开工建设,做到能开尽开,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瞄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等,抓紧实施一批具有引领性、战略性、带动性作用的重大项目,切实增强发展潜力动能。
  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防风险保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加强战略预判和风险预警,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突出抓好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化解债务、金融、境外经营业务等风险,进一步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隐患排查和重点监测,对分包单位、劳务人员进一步加强管理,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自主创新
 
四家辽宁实验室正式揭牌
 
  9月5日,辽宁科技领域迎来"高光时刻",辽宁材料实验室、辽宁辽河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等4家实验室正式揭牌。
  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辽宁在优势科技、优势产业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辽宁省委、省政府启动辽宁实验室建设,围绕新材料、智能制造、清洁能源及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布局建设4家辽宁实验室。
  辽宁材料实验室是辽宁省人民政府组建的省属新型研发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质。实验室坐落在沈阳市浑南区,园区占地面积854亩,总建筑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由中科院院士、副省长卢柯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材料研究机构为宗旨,以引领材料科学和技术创新、推动材料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共性技术支撑平台、颠覆性技术创新平台、产学研与国际合作平台三大创新平台,实施基础前沿、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四类专项项目,创新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增强系统供给能力,培育优秀人才。实验室以"基于材料但超越材料,以材料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为基本建设理念;以"错位布局、优势互补、做现有研发体系未曾做和不易做的事情"为实验室架构设计和任务布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不远的将来,辽宁材料实验室将成为材料科技的国际创新高地,为技术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辽宁辽河实验室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依托,联合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东北大学及省内部分龙头企业共同建设。实验室由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于海斌任实验室主任,设置"未来工业互联网前沿技术""高端制造装备与自动化系统""典型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三大研究方向,建设"产业数字化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和"未来工业互联网科研基础设施"两大科研设施,发挥辽宁省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紧密围绕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和原材料行业绿色转型发展需求,打造"可用、能用、好用"的产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智造强省建设。
  辽宁滨海实验室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为依托,联合融科储能、新源动力等重点企业共同建设。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任实验室主任,聚焦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目标,以"化石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多能融合、精细化工与新材料、基础前沿交叉、能源战略研究"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围绕辽宁石油化工、洁净能源、冶金等重点产业开展"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聚焦相关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中试验证、工业示范等过程,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推进辽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助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辽宁黄海实验室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依托,联合重工装备、瓦轴等重点企业共同建设。实验室由中科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贾振元任实验室主任,以显著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高性能制造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研究、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与系统研究、制造领域关键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及基础工艺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聚焦航空航天装备、工业母机、高端基础件等重点领域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解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卡脖子"共性技术难题,打造国家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
  未来,辽宁实验室将建设成为我国培育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攻克共性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策源地,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提供科技创新的战略保障。
 
节能减排
 
国家能源局要求进一步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成并网
 
  近日,国家能源局召开8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视频会,要求进一步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成并网。
  会议指出,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今年1-7月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6502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7%;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52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31.8%;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建项目储备充足;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8.6%、风电平均利用率96.1%、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7.9%。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全部开工,第二批基地项目部分已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正在抓紧组织开展有关工作。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成并网,第一批基地项目尽快完成所有项目核准(备案),尽快提交接网申请,加快项目主体建设,按期完成2022年承诺并网目标,加快配套储能调峰设施建设,确保同步建成投产;第二批基地项目尽快完成业主遴选,尽快开工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和行业服务,加强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利用研究,加强新能源发电预测预警,加大区域可再生能源协同规划、协同开发和联合调度,进一步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要素保障,推动解决新能源开发建设面临的用地用海问题,对符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项目,力争能纳尽纳;着力推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落地,尽快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进一步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长期政策供给。要进一步抓好有关问题整改落实,对配套建设制造产业增加新能源企业负担问题、未做好部门协调情况下项目抢建问题要抓紧组织整改,并举一反三;对农村户用光伏开发建设中一些企业和机构损害农民利益问题,要认真组织排查,对发现问题要严查重处,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梳理去年11月份以来历次形势分析会各单位所提意见建议的落实情况,对还没有解决或者还没有落实到位的问题,专题研究解决;进一步梳理"项目等审批"和"电网等项目"等问题,督促推动落实,为可再生能源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北京八部门联合发布22项举措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功能
 
  据悉,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日前联合印发《"两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开放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旨在深入推动"两区"建设绿色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全方位服务研究决策和市场运行的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北京"两区"是指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实施范围16410.54平方公里,覆盖北京市全市域。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119.68平方公里,其中,科技创新片区31.85平方公里,国际商务服务片区48.34平方公里,高端产业片区39.49平方公里。同时,北京还拥有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北京大兴)9.97平方公里。
  《行动方案》在北京绿色金融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的基础上,围绕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功能,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城市建设,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共提出了22项举措,推动北京市构建起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创新引领为特色,以低碳持续为导向,以保障安全为底线的绿色金融体系,并逐步打造全方位服务研究决策和市场运行的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具体而言,一是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功能。包括:推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提升绿色项目信贷服务能力,支持绿色债券融资,促进发展绿色投资,推动绿色保险发展,提升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引导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推动绿色交易有序发展,加强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资源布局。二是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城市建设。包括:推动金融精准支持产业升级,强化对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的金融支持,加大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变革。三是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包括推动绿色产业国际投融资,建设国际绿色智库,深度参与全球绿色金融治理,高水平举办绿色金融论坛。四是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包括加快建设绿色项目库,推动金融科技赋能绿色服务链,探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探索数字人民币在绿色金融领域试点应用""加强政府环境信用信息整合和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建立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绿色金融智能评价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实际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绿色金融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着力降低金融机构与绿色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为金融政策精准扶持、实施监管评价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山东省将在高耗水行业等重点领域推进合同节水管理
 
  据悉,山东省水利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合同节水管理工作的通知》,将重点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等领域推广合同节水,到2025年,培育壮大一批专业技术强、融资能力强的节水服务企业,规范形成竞争有序的节水服务市场,在更多行业领域推广应用,促进山东省合同节水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合同节水管理是指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以合同形式,为用水户募集资本、集成先进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以分享节水效益方式收回成本、获取收益的节水服务机制。
  《通知》提出,推行合同节水管理,要突出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并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特点和实际,统筹平衡用水单位和节水服务企业之间的利益诉求,因地制宜推行效益分享型、效果保证型、费用托管型等典型模式。
  同时,鼓励公共建筑、产业园区等运用用水费用托管型或"托管+保证"型混合模式推广合同节水管理,不断提升用水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用水费用。在污水处理回用、水资源梯级利用等项目中,鼓励探索"合同节水管理+水权交易"等其他创新模式;在高效节水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水环境治理等项目中,鼓励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因地制宜探索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合同节水管理创新模式。
 
山东出台38条财政政策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日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政策》,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在整合完善既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财政政策体系,包括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补偿机制、污染防治投入机制、集约节约用水和重点水利工程投入机制、高质量发展支持机制、黄河文化投入机制、资金引导保障机制6个方面38条具体政策,增强政策和资金整体效能。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政策》发力重点之一。
  在2021年鲁豫首轮"对赌"后,山东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迈出新步伐。《政策》提出,省际方面,将开展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补偿。综合考虑黄河水质和山东、河南两省实际,以黄河干流刘庄国控断面水质考核情况为主,开展黄河流域(豫鲁段)省际横向生态补偿。省内方面,将落实完善省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指导全省跨县界流域断面落实完善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省级财政对考核断面多、兑现补偿资金任务重的县(市、区),在分配生态环保资金时给予倾斜支持。
  此外,山东省还将加大财政资金倾斜力度,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一系列积极探索,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为有效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注入新活力。根据《政策》,山东省将实施生态文明强县财政激励政策,2022-2024年,每年根据各县(市、区)上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高质量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指标完成情况实施综合评价,按排名确定10个生态文明强县,每县给予1000万元的资金奖励。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方方面面,对此,《政策》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整合国土治理、生态环保、科技创新、水利、交通、基本建设、文化等相关领域资金,充分运用地方政府债券,集中财力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为支持黄河流域农业、工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实施现代农业强县、工业强县财政激励政策,2022-2024年,每年认定10个现代农业强县、10个工业强县,每县分别给予1亿元资金奖励。在科技领域,聚焦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绿色节能、盐碱地综合利用、耐盐碱植物育种等重点领域,集中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科技创新强县财政激励政策,对认定的10个科技创新强县每县给予1000万元的资金奖励。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价值,支持保护黄河文化遗产,高水平建设国家文化公园,2022-2024年每年确定10个文旅康养强县,除每县给予1000万元的资金奖励之外,还将统筹财金联动、项目支持等政策优先向其倾斜。
  "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各方面资金需求很大,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政策》提出,支持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政府性融资担保等市场化工具,在全省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等,努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为推动更多项目落地提供资金资源支撑。
  "这次的'政策包'在注重系统集成、增强整体效能的同时,聚焦重点任务精准发力,把有限的财政资源集聚到关键领域。"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省财政将通过中央资金、省级预算、专项债券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政策落实工作台账,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雄安新区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协作配合机制
 
  近日,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联合省检察院雄安新区分院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决定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资源和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建立八项协作配合机制,加强新区环境资源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进一步加大打击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力度,共同做好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资源和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建立信息共享和案件线索移送机制。五部门将建立制度、畅通渠道,及时相互通报环境资源案件办理情况及各自执法、司法领域内的新政策、新规定和新要求。环境资源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明显涉嫌刑事犯罪的,应当根据情况及时移送或通报同级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履职过程中发现环境资源行政违法线索,应当及时移送同级环境资源行政执法部门。
  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环境资源行政执法部门在依法查处违法案件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嫌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应当及时移送同级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抄送同级检察院。
  建立办案互助协作机制。对环境资源行政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通过提前介入、会商研判、诉讼监督等方式提供帮助。环境资源行政执法部门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检察院通报并做好现场保护和证据固定,公安机关提前介入,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侦查。
  建立个案会商和重大案件联合调查机制。对新区发生的重大、疑难或复杂环境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相关环境资源行政执法部门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可就证据收集固定、检验鉴定、法律适用等进行沟通会商。遇重大环境污染、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的环境资源类犯罪案件等紧急情况,环境资源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及时联系公安机关开展联合调查,也可视情况邀请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做好调查取证、取样检测、评估测算等工作,符合刑事立案条件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立案侦查。
  建立公益诉讼与损害赔偿衔接机制。完善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机制,支持检察机关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在调查取证、污染物检测等专业性工作上提供支持,检察机关通过提供法律咨询、协助调查取证、出具调查取证提纲等方式,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支持其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依法追偿环境资源损失,修复生态环境,全面保护环境公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此外,五部门还建立联合培训宣传机制,提出定期开展业务交流活动,互相学习业务知识,共同提高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和检察监督能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沟通交流打击涉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点案件的相关信息等事项。加强信息化网上协作共享机制,积极探索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协作工作平台,实现相关执法信息、工作情况及时互通与共享。
 
黑龙江出台4个"清单"细化生态环境领域执法裁量权
 
  近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出台黑龙江省生态环境领域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试行)和黑龙江省生态环境领域不予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试行)。此前,黑龙江省已经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生态环境领域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试行)和黑龙江省生态环境领域从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试行)。4个"清单"细化生态环境领域执法裁量权,将依法免予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强制措施的轻微违法行为具体化、标准化。至此,黑龙江省完成生态环境领域包容审慎监管"清单"工作任务,同时也是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率先出台省级"清单"的省份之一。
  4个"清单"中列举了14项免予行政处罚事项、5项从轻行政处罚事项、6项减轻行政处罚事项和3项不予行政强制措施事项,并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扶,教育、引导当事人自觉守法,并对当事人改正情况及时进行复查,确保违法行为整改到位,如当事人拒不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改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4个"清单"的制定出台是深化省委省政府"放管服"改革部署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持续优化黑龙江省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下一步将组织各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推进落实,及时跟进、帮助、指导促进违法企业及时纠错,引导企业主动守法、自觉守法。
 
辽宁省出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日前,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出台《辽宁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要实现重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有序推进,重大生态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系统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除近期目标外,《规划》还提出到2030年,全省"两屏一带七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得到巩固,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则要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陆海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功能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并实现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农业农村与城镇空间更加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基本绘就的目标。
  《规划》从系统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营造生态系统关系、系统修复陆域自然生态系统、打造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宜居田园乡村、加快矿山生态修复、护卫蓝色海洋生态系统7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系统、分区、分类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形成"两屏七廊四片一带多点"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格局。
 
河南计划2025年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简称《规划》)和《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简称《方案》)。
  《规划》提出,到2025年河南省氢能产业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推广示范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力争突破5000辆,氢气终端售价降至30元/公斤以下,建成3-5个绿氢示范项目。郑汴洛濮氢走廊基本建成,郑州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成氢能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方案》提出,到2025年,突破氢能产业链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核心技术,引进和培育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100家,打造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2-3家,氢能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低碳低成本氢气供应体系初步建立,建成3-5个绿氢示范项目,适度超前布局建设一批加氢基础设施,氢气终端售价降至30元/公斤以下。
  具体来看,河南将重点打造"一轴带、五节点、三基地"的"郑汴洛濮氢走廊"。"一轴带"即郑汴洛濮氢能应用示范轴带,重点建设郑汴洛文化旅游城际客运氢能示范项目、郑汴濮陆港联运物流集散货运氢能示范项目、郑汴洛濮绿色低碳市政交通氢能示范项目;"五节点"即郑州、开封、洛阳、新乡、濮阳五大产业支撑节点,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装备产业集群;"三基地"即豫北、豫西北、豫中南三大氢能供给保障基地,发挥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豫北、豫西北、豫中南3个氢能供给基地,探索绿氢生产供应方式,拓展绿氢供给渠道。
  河南鼓励有能力、有需求的地方出台政策,适度超前布局加氢基础设施。优先在骨干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建设加氢站,鼓励现有加油(气)站、充电站增加加氢功能;搭建氢能智慧供应平台,建立氢气运输联动机制,实现多氢源、多运输方式、多加氢站间灵活调度。
  结合濮阳、安阳、焦作、济源、许昌、平顶山等地焦化、氯碱企业的副产氢资源,进一步优化提升工业副产氢品质,为燃料电池应用提供低成本、稳定供应的氢源保障。同时,鼓励风光资源较好的豫北、豫西等区域,探索建设风电制氢、光伏制氢等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不断降低绿电及绿氢制取成本。
  河南将提升氢能制、储、运、加全链条装备制造能力,重点发展水电解制、储、加一体化和撬装式加氢、移动高压加氢等技术设备以及加氢站控制集成系统,加速压缩机、储氢罐等关键部件产品国产化,降低加氢站建设和运营成本。
  发展氢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整车核心产业,建设国内先进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示范集群。据了解,预计到2025年,河南氢能产业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搭建产业合资合作平台,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合作,争取优势企业在豫布局相关装备研发、产品设计和制造基地,实现本地规模化生产。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开展氢能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布局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行业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应用。
  积极引进高层次氢能领域创新型团队。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协同推进氢能产业关键技术联合研发,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此外,河南将强化各职能部门在氢气制、储、运、加、用等环节的监管责任,指导企业研究制定氢能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处置技战术和作业规程,开展专项演练,及时有效应对各类氢能安全风险。
 
《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施行
 
  9月1日,《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防治磷石膏污染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紧扣磷石膏全链条治理、综合性防治,明确磷矿开采、磷化工、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和安全堆存等各环节监管重点,压实政府、企业、相关参与方等各方责任,促进磷石膏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
  《条例》规定,湖北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湖北省行政区域内磷石膏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磷石膏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磷石膏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磷石膏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依法征缴相关税费,督促磷石膏库管理单位逐步消纳现有库存磷石膏。同时,《条例》规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磷石膏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磷石膏综合利用进行统筹协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磷矿开采与矿山生态修复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围绕前端减量、中端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末端规范贮存等关键环节,《条例》规定磷矿企业应当加强矿山开采管理、提高磷矿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产生磷石膏的企业应当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促进源头减量,配套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并对所产生的磷石膏进行无害化处理,制定综合利用计划和措施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对暂不利用的磷石膏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安全贮存等,其他相关生产经营者切实履行污染防治责任。
  据介绍,充分考虑到现阶段的经济技术条件、产业发展情况,《条例》对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中,各方面能够形成共识、具有较好实践基础的作出相应规定,既不降低标准,也不拔高要求,实现保护环境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并重。在全链条防治的基础上,《条例》把减少磷石膏的绝对产生量放在突出位置,明确磷矿企业、产生磷石膏企业的源头减量责任,减轻中端处置、后端利用压力;同时注重系统治理,前中后端多措并举,既突出污染防治,又一体推进综合利用,既从严提出要求,又完善支持措施。
 
劳动用工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拓展就业空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经济新动能;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部署阶段性支持企业创新的减税政策,激励企业增加投入提升创新能力;确定依法盘活地方专项债结存限额的举措,更好发挥有效投资一举多得作用。
  会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能催生更多市场主体带就业,稳增长主要是为了稳就业。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加力促进就业创业。一是将实施留工培训补助地区,由失业保险金结余备付24个月放宽到18个月。将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纳入扩岗补助。对失业人员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通过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稳岗。二是支持平台经济稳就业。对依托平台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运用专项贷款支持平台企业。三是创业担保贷款人因疫情遇困的,可展期1年还款。引导银行增加中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续贷、中长期贷款等。四是鼓励保险资金等依法投资创投基金。优化创投企业股东限售期,便利回收资金再投资。五是政府投资的创业孵化基地等,尽其所能拿出场地免费供给初创企业。
  会议指出,需求不足是当前突出矛盾,要着力以消费和投资拉需求、促进社会投资、以投资带消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有利于增后劲提水平、增加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实需求、提振市场信心。对高校、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医院、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申请贴息截至今年12月31日。相应增加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配套融资的支持。同时,引导银行加大对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和健身、养老托育、社区和家政服务、住宿餐饮等行业信贷支持,以扩大社会服务领域消费和投资。
  会议指出,企业是创新主体,要实施支持企业创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期限截至今年12月31日。这普惠公平、高效直达。一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在今年四季度购置设备的支出,允许当年一次性税前全额扣除并100%加计扣除,且地方和中央财政进一步予以支持。二是在今年第四季度,对现行按75%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行业,统一提高扣除比例到100%,鼓励改造和更新设备。三是对企业出资科研机构等基础研究支出,允许税前全额扣除并加计扣除。
  会议指出,基础设施等事关发展和民生,投资空间大,要继续用好专项债补短板。会议决定,依法盘活地方2019年以来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70%各地留用,30%中央财政统筹分配并向成熟项目多的地区倾斜。各地要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住建部要求引导建筑企业逐步建立建筑工人用工分类管理制度
 
  据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9月7日发布通知,要求引导建筑企业逐步建立建筑工人用工分类管理制度,并将技能水平与薪酬挂钩,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
  通知要求,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统筹房屋市政工程建设领域行业特点和农民工个体差异等因素,针对建筑施工多为重体力劳动、对人员健康条件和身体状况要求较高等特点,强化岗位指引,引导建筑企业逐步建立建筑工人用工分类管理制度。
  对建筑电工、架子工等特种作业和高风险作业岗位的从业人员要严格落实相关规定,确保从业人员安全作业,减少安全事故隐患;对一般作业岗位,要尊重农民工就业需求和建筑企业用工需要,根据企业、项目和岗位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切实维护好农民工就业权益。
  通知指出,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为不适宜继续从事建筑活动的农民工,提供符合市场需求、易学易用的培训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引导其在环卫、物业等劳动强度低、安全风险小的领域就业,拓宽就业渠道。
  通知还要求,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建筑工人技能水平;加强纾困解难,增加建筑工人就业岗位;加强安全教育,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要求落实好建筑工人参加工伤保险政策,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用好工程建设领域工资专用账户、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维权信息公示等政策措施,保证农民工工资支付,维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
 
北京发布新版《"两区"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目录》
 
  9月2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2年版)》(以下简称《"两区"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2年版)》)。
  《"两区"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2年版)》由《重点产业领域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和《技能人才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构成。
  《重点产业领域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包括15个行业大类、49个人力资源开发核心领域、121个人力资源开发重点方向,共列举了261个人力资源开发代表岗位。今年首次增设了"年薪中位数参考值"指标,列出所属核心领域代表岗位的招聘年薪中位数值。紧扣北京市"五子"联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等新形势、新要求,增加了脑科学研究、作物育种等核心领域,单设了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养老服务等核心领域,引导推动优秀人力资源向重点产业领域流动汇聚。针对每个人力资源开发核心领域,从人力资源供需匹配难度、培养难度和转岗难度等3个维度进行了综合评级。星级越高,人力资源综合紧缺程度越高,开发价值也越高。最高是5星级,今年有5G技术研发与应用、芯片设计、量子计算技术研发等13个人力资源开发核心领域获得5星评级。
  《技能人才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包括8个行业大类、55个职业(工种),并对每个职业(工种)进行了急需紧缺评级,其中17个职业(工种)属于非常急需紧缺,包括药物检验员、光刻工、数控车工、养老护理员等。《技能人才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还新增了一批服务业的职业(工种)。比如,增加了直播销售员、选品员、康复治疗师、核酸检测员。
  《开发目录》将为各类用人单位、劳动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在招聘求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提升等方面提供指引。市人社局将会同相关部门,依据《开发目录》给予用人单位、劳动者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政策倾斜和服务支撑。
  在吸引集聚方面,符合《开发目录》需求和相关条件的国内人才、留学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出站博士后可申请办理引进落户和工作居住证,外籍人才可优先办理来华工作许可和项目资助。在选拔培养方面,高层次人才申报本市相关人才计划项目和科技计划项目可获择优推荐;相关单位申报专技人才高级研修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在评价激励方面,进一步畅通相关产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支持相关产业领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按政策规定给予补贴。在服务保障方面,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据《开发目录》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强化与本市猎头引才资金奖励政策的衔接。
 
马永青建议从四方面入手提高产业工人收入水平
 
  工人日报9月5日刊发江苏省总工会一级巡视员马永青的文章指出,提高产业工人生活水平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收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但根据调研,总体来看,产业工人收入目前仍相对偏低,这是许多新一代农民工和职校生不愿进工厂当工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这种局面。
  首先,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证劳动收入主体地位。实现共享发展,要求着重保护劳动所得。要优化政府、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格局,调整资本、技术、管理和劳动等要素的不合理比价,扫清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步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产业工人的劳动报酬。引导劳动力要素畅通有序流动,使市场机制在配置劳动力资源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以技能型产业工人和农民工为重点,提高就业匹配度和劳动参与率,努力让技能型产业工人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实施农民工技能素质提升工程,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制造业是产业工人就业的主渠道,应实施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措施,给予中小制造业企业相关的税费减免,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提升制造业盈利能力,改善其劳动条件不好、工资水平不高的现状,增强制造业岗位对劳动者的吸引力,打破"招工难"瓶颈。
  其次,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在扩面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改善收入分配、促进企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制度,要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工会多方力量,推动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集体协商。各级工会既要牵头抓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又要用足用好集体协商这一有效抓手,为产业工人增收入、谋利益。要引导社会认识到开展集体协商有利于促进产业工人共享发展成果、扩大消费、实现共同富裕。加强集体协商的法制保障,大力推动相关立法,提高立法层次,进一步化解制约集体协商的障碍,健全企业与职工沟通协商和利益协调的工作机制。要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加快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之成为企业集体协商的依据,有效解决企业工会不敢谈、不会谈的问题。探索发布行业性最低工资指导标准,指导企业形成以一线职工为重点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形成"区域谈底线、行业谈标准、企业谈增长"的集体协商分层推进工作体系。要健全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通过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或"能级工资"等专项集体协商,推动企业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薪酬激励机制。
  第三,扎实组织"新八级工"评定工作,真正让一线工人得实惠。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我国将原有的"五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延伸为"八级",并建立与等级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在实施中要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对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工作的引领作用。要将职业技能等级作为技能人才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通过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或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设置单独的技能津贴等方式,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实质性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要突出考核技能劳动者以"知行兼具""一专多能"和"创新创造"为特征的能力水平,在为高技术领域输送紧缺人才的同时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持续加大力度畅通技能劳动者向上流动通道,加强技能资历与技术资历、教育资历序列间的横向衔接、待遇对接。在"八级工"评定工作中,创新和结合特别重要。创新就是要主动呼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着眼技能更新迭代,动态更新职业标准、改进评价方法;结合就是要坚持能力导向与工资分配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最低工资标准的引领、指导和托底作用,借鉴分区域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做法,适时制定每一职业技能等级分区域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丰富产业工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干劲。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供给上的充足满足,也要体现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姿多彩。要针对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特点,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以"中国梦·劳动美"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最美职工""文明职工"评比表彰活动,激发广大产业工人实现美好生活的热情。要依法将工人文化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其建设列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造新时代职工群众的"学校和乐园"以及产业工人综合服务阵地。同时,将工人文化宫、工人俱乐部建在产业工人集中的区域,使之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地标、职工群众的打卡地。
 
专家论坛
 
李雪松:把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更好结合
 
《经济日报》9月7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雪松的文章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没有改变,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优势十分明显。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而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在用好现有优势基础上,持续推动需求扩容提质、供给结构升级、效率持续提升,把经济发展的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更好结合起来。
  推动需求扩容提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拥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我国的巨大优势。我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锚定这个目标,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需求侧管理,推动需求扩容提质,特别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更好挖掘消费潜力、推动有效投资,还要将推动需求结构升级与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结合起来。
  一是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近年来,我国消费领域呈现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的趋势。更好顺应这一趋势,就要着力提升传统消费能级,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健全强制报废制度和废旧家电、消费电子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体系;培育新型消费,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优化消费平台载体,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同时,要考虑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实际情况,可采取发放消费券等有效措施,助力消费需求回升。
  二是优化投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必须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在空间布局上,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人口流动、产业空间集聚等形成良性互动;在产业布局上,着力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可引导投资流向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此外,还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上发力,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新型基础设施。
  三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需求潜力所在,对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需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需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推动供给结构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个时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样的,但主要是结构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我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尤其是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推动供给结构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也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要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需抓住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机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对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进行系统梳理,摸清薄弱环节、找准风险点,分行业做好战略设计,精准施策,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着力发展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有效协同。
  二是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面向未来,如何更好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我们需要重点谋划的方面。对此,要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解决好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进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特别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此外,还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推动效率持续提升——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和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机会基础上的大规模出口和外向型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向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动力、要活力,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一方面,要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对此,要进一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动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力促进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在更好发挥要素协同配置效应上持续发力。同时,要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吸引和集聚全球生产要素,增强我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坚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需推动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既要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又要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在制度建设上切实发力,进一步优化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在深化国际合作上切实发力,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运行。在实践中,还要继续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发展,鼓励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融入全球供应链和创新链。
 
尹志超:数字货币将为经济社会带来哪些变化
 
《经济日报》9月7日发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的文章指出,货币是商品和劳务交易的重要媒介,纸币是货币历经沧桑演变后人类的共同选择。数字技术加速创新并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这对包括货币在内的金融基础设施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前,网络技术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对零售支付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隐私性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积极探索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研发进入了加速期。国际清算银行调查报告显示,65个国家或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中约86%已开展数字货币研究,正在进行实验或概念验证的央行从2019年的42%增加到2020年的60%。2014年,我国开始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进行专项研究,数字人民币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808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达875.65亿元。今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再度扩容,体验数字人民币的用户数量大幅增长,交易场景也在持续丰富。
  数字货币将为经济社会带来哪些变化呢?
  从支付体验上看,使用数字货币进行支付与人们已经熟悉的移动支付相比,差异不大。但要看到,数字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作为基础发行的货币,是货币的一种形态,而移动支付仅仅是一种支付方式,二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从货币层次上看,基于银行账户的第三方支付属于广义货币M_2的范畴,数字人民币却是属于现金货币M_0的范畴。从交易成本上看,基于第三方支付的移动支付可能面临一定的交易费用,而电子钱包里的数字货币本身就是属于持有者的现金,不会产生任何额外的交易费用。从支付功能上看,数字货币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移动支付却不能离开网络进行。总体上看,数字货币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支付系统效率。具体到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数字人民币具有价值特征,可在不依赖银行账户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转移,并支持离线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的特性;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
  从理论上说,所有需要现金支付的场景都可以用数字货币支付,这为交易活动带来了极大便利。现实地看,受数字货币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普通居民,居民是最微观的经济主体,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与货币有关的交易活动。数字货币的支付方式也将影响企业生产、流通和销售各个环节。零售企业需要开通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以方便消费者消费;企业的结算体系可能需要与数字货币收支相适应,企业的现金管理流程、资金调度系统等也都需要与时俱进。
  从更加宏观的层面上看,数字货币还将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是数字货币能极大节省成本,主要是包括设计、印制、调运、存取、鉴别、清分、回笼、销毁以及防伪反假等现金管理诸多环节的成本;二是数字货币“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设计为相关部门精准识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供了可能,特别是数字货币可以面向特定人群进行精准投放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三是数字货币或将为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带来新的变化,也将对传统的货币理论产生影响。
  数字货币对国际支付体系也有潜在影响。随着金融基础设施快速升级,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不断提升,未来数字货币在交易支付时可以同步完成不同货币的汇兑,将为跨境支付带来巨大便利。这意味着以后人们出境旅行携带手机就可以在境外顺利实现本币支付,将对本币的国际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当然,数字货币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对我国来说,既要研究完善制度规则,推出数字人民币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数字人民币个人信息保护,又要完善业务规则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运营系统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还要深化数字人民币对货币政策、金融体系、金融稳定等方面深层影响的研究评估,更好推动数字人民币发展。
 
中小企业
 
三部门联合发布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九大模式播报文章
 
9月8日,在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九大模式。
据了解,按照十一部门联发的《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通知》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近期启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典型模式征集遴选工作,发掘和提炼了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色性的模式及经验做法,为各地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提供借鉴。
具体模式如下:
  生态圈融通模式,指大企业通过投资孵化、资源赋能、引企育企构建产业生态,助力生态圈中小企业提质升级、加速成长。如,小米等大企业立足核心优势打造立体赋能、创新活跃的生态圈。
  供应链融通模式,指大企业加强对配套中小企业在工艺技术、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带动提升,双方高效协作、同体共筑竞争优势。如,徐工等大企业联合配套中小企业组建“同盟军”,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和质量。
  创新耦合融通模式,指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要素支撑,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输送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体系化协同创新能力。如,海尔等大企业汇聚中小企业创新成果补链强链,促进科技创新“双循环”。
  融资供给融通模式,指大企业与金融服务机构加强供应链多维数据互联,实现自身优质资信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共享共用、多级流转,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如,TCL等大企业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小微企业精准输血。
  地孵化融通模式,指大企业建设孵化基地,通过创业服务、产业链支持等方式,打通创新创业双向转化渠道,重点在链上延伸孵化中小企业。如,中科新松等大企业依托众创基地创新加速孵化模式,链上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
  平台赋能融通模式,指大企业建立开放式赋能平台,共享市场、品牌、技术、设计等资源,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发展壮大平台生态。如,阿里巴巴等大企业探索建立交互赋能开放平台,实现对中小企业的资源导入、精准服务、生态对接。
  数据联通融通模式,指大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与中小企业实现数据联通,带动中小企业“云上”融入产业链和大企业生产运营体系。如,中联重科等大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业务上云、数据成链、智能运营。
  内部孵化融通模式,指大企业建立双创激励机制,孵化内部创业团队,创办更多中小企业。如,渤海化工集团等大企业改革双创体制机制,通过内部裂变催生巨大创新动能。
  产业集群融通模式,指中小企业在大企业周边区域建厂,为大企业提供近距离、快响应的配套产品和服务,共享资金、人才、公共技术服务等产业资源。如,中车株机等大企业聚合上下游共建自主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影响辐射广泛的产业集群。
  据了解,下一步,工信部、国资委、工商联等部门将加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典型模式宣传推广,带动地方创新实践,大企业主动探索,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共创大企业“千帆竞发”、中小企业“万马奔腾”的融通发展格局。
 
经贸态势
 
2022福建-RCEP国家经贸合作对接会在厦门举办
 
  9月7日,2022福建-RCEP国家经贸合作对接会在厦门举办。对接会以“共享发展机遇拓展RCEP合作空间”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旨在更好地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促进福建和RCEP成员国家之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帮助RCEP区域中外企业用好用足RCEP优惠政策,寻找新的商机,拓宽进出口渠道。
  据了解,福建拥有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省份之一,也是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特别是与RCEP成员国经贸往来密切。
  201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研究制定的《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就明确将RCEP成员国作为深化合作的重点国家。多年来,RCEP成员国已经成为福建企业投资贸易的主要市场。
  福建省贸促会会长徐敏介绍,此次对接会邀请了来自菲律宾、新加坡、印尼、柬埔寨、泰国等RCEP成员国驻华使领馆和商协会负责人现场参会,将进一步推动福建与RCEP国际深化交流、增进友谊、促成合作;组织了福建钟表、家居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与新西兰、越南、印尼、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等RCEP国家的企业进行洽谈对接,促成合作意愿、收获订单协议、建立经贸合作渠道。
  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冯耀祥称,RCEP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灵活运用要求更高,要分国别、分行业开展覆盖面更广、形式更多样、更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帮助企业掌握和用好RCEP规则红利,真正把RCEP转化为企业进出口和双向投资的“通行证”和“优惠券”。
  漳州市委副书记黄水木表示,作为“海丝”重要节点城市,漳州叠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和中国(漳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参与“海丝”核心区建设,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当天,菲律宾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领事福安来、泰国驻厦门总领事馆商务领事周舒阳、漳州市贸促会会长蓝文华分别围绕RCEP主题进行政府专题推介。福安来说,RCEP带来的政策红利正推动福建与菲律宾经贸往来更加密切,福建投资者在制造业、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可再生能源、食品等领域有广阔的投资机遇。
  2022福建-RCEP国家经贸合作对接会是由福建省贸促会、漳州市人民政府、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共同主办,福建省国际商会、漳州市贸促会承办。
 
投资视点
 
国务院发文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意见》要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工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心任务,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和培育壮大新动能并举,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意见》明确了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促进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发展导向,提出了到2027年、2035年的发展目标。即,到2027年,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增量能源消费主要依靠非化石能源提供,重点行业和企业能效水平全国领先。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城乡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到2035年,山东成功跨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常规性长期性关口,努力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发展动能持续转换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成熟定型,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
《意见》部署了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降碳提质并举,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加快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二是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促进非化石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优化交通设施布局和结构。三是推动数字绿色文化赋能,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特色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五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碳汇能力,建立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六是构筑高质量发展空间动力系统,推动省内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提升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七是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健全动能转换的市场化机制,建设高效能服务型政府,拓展对外开放合作新优势。
《意见》强调,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各环节,强化政策支持和改革探索,赋予山东更大改革自主权,在科技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标准化创新发展等领域优先开展探索实践。
 
山东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储能支持政策
 
  据悉,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山东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提出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要依托现货市场,推动市场化发展。其中,补偿费用暂按电力市场规则中独立储能月度可用容量补偿标准的2倍执行。
  业内人士表示,《若干措施》是全国第一套电力现货市场储能支持政策,它创新了容量租赁、技术监督等机制,在全国范围内都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山东省能源局相关人士介绍,2021年12月,山东启动了电力现货市场,新型储能运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电力中长期市场下的新型储能支持政策已不适用。
  《若干措施》明确,进入电力现货市场后,充电时为市场用户,从电力现货市场直接购电;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在现货市场直接售电。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在容量补偿方面,补偿费用暂按电力市场规则中独立储能月度可用容量补偿标准的2倍执行。在容量租赁方面,示范项目容量可在全省范围内租赁使用。新能源企业租赁的储能容量视同企业配建的容量。
  《若干措施》还创新思路举措,鼓励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提出3项具体措施:一是通过优先并网、优先消纳政策,引导新能源项目积极配置新型储能设施;二是支持新建新型储能项目转为独立储能项目,鼓励发展大型独立储能电站;三是给予优惠电价政策,促进储能多元化发展。
  据悉,2022年2月底和3月初,位于山东省的留格国投储能电站、滕源华电储能电站、关家三峡储能电站和全福华能储能电站先后在电力交易中心完成注册公示,正式成为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的交易主体。这四个电站自此成为全国首批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独立储能电站。截至今年7月中旬,山东已有六个进入电力现货市场的储能电站。
 
河北保定出台20条措施支持企业挂牌上市
 
  日前,河北省保定市出台《关于加强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措施》,进一步加大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其中,对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成功上市的企业,一次性补助300万元;对在境外主要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企业,一次性补助300万元;对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一次性补助50万元;对在河北股交所挂牌的企业,一次性补助30万元。
  资金奖补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挂牌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企业债和可转换债等债券,以及通过配股、增发新股等方式,增强在资本市场持续融资的能力;对成功实现债权或股权融资的挂牌上市企业,按其实际到位的直接融资规模中用于当地数额的1‰给予补助,每家企业累计最高补助50万元。对实施工业技改、进行数字化改造、发展工业设计、参与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的挂牌上市公司和后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专项资金补贴支持。对挂牌上市公司和入库后备企业从市外引进和自主培养的技术人才、市管优秀专家、经营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经认定符合条件后,优先协助办理发放"燕赵英才卡(B卡)",给予落户、科研、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服务与补助。
  提升要素供给。创新土地供应模式,建立上市、拟上市公司募投项目用地需求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在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推进弹性年期出让、实行差别化地价政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上市后备企业制定综合融资方案,开展灵活多样的组合融资,提供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担保贷款、并购贷款、贸易贷款等精准金融服务,重点推荐申报发行企业债券。做大做强市、县两级产业引导基金,着力打造涵盖"种子+天使+VC+PE+并购"全产业周期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以资本为纽带,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配置资本链,加快孵化培育一批具备硬科技实力的上市公司。大力探索发展种子投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股权投资基金,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向"7+18+N"现代产业体系、战略新兴产业、"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外联协作。建立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三大交易所和河交所组成的"3+1"合作体系,联通场内场外各市场层级。建设运用好深交所深圳园路演中心、北交所保定服务基地等平台,着力为挂牌上市后备企业提供常态化、精准化、专业化、便利化的"线上+线下"项目路演和投融资服务。加强培育和扶持优秀地方中介机构,加快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资产评估机构等资本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保荐代表人来保开展业务,引导其诚信经营,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执业质量。
 
山西省税务部门10条措施精细服务"链主"企业
 
  9月1日,山西省税务局秉持遵循市场规律、服务管理融合、税收风险防范、合作遵从并重的理念,推出精细服务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若干措施,涵盖提升服务层级、开通服务直通车、网格化链式对接、组建专家服务团、强化政策保障、优化智能办税、实施税收健康体检、推行遵从免查、推进数字赋能、深化协同合作等10条举措。
  具体内容包括,提升服务层级,将"链主"企业全部纳入省局直接联系服务管理的大企业名单。开通"链主"企业纳税服务"直通车",实现"链主"企业与省局政策直通、诉求直达、数据直连,复杂涉税事项办理进度线上即时反馈。探索建立通过电子税务局、手机App等方式的税企实时互动。为"链主"企业、产业园区、重点项目配备"一对一"首席联络员,协同日常服务网格员对产业链上下游开展"链式"对接。组建政策辅导"专家团",纵向以重点产业链为脉络,横向以制造、金融、建筑、煤炭等行业专业团队为依托,为"链主"企业在资产收购、股权划转、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重大涉税事项办理中提供专家会诊、规划引导、风险提示、业务磋商等服务。针对"链主"企业提出的政策适用确定性和跨区域执行统一性问题,由省市大企业税收工作领导小组直接督导办理,涉及重点产业链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出台前征求意见、执行中跟踪问效。
  同时,优化智能办税,为"链主"企业推行以税企直连为方式的集团式"一键申报"。探索自动算税、智能预填、要素申报等服务。对"链主"企业开展整体税收健康体检服务,筛查税收风险并提出管理建议。开展"链主"企业整体遵从评价,推行遵从免查。即确定遵从评价等级,评价等级高的企业,实施信任管理,不涉及举报和其他涉税案件处理的企业三年内不组织覆盖全集团、全税费的税务检查等。推进数字赋能,实行"产业链+大企业+大项目"联动,充分利用税收数据资源,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列出链上企业名录、建立链上项目清单,积极利用发票链条信息,为"链主"企业提供上下游产业资讯等。
 
山西省出台重点产业链及其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据悉,为深入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工程,推行"链长制",培育引进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建链、补链、强链,切实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于近日出台。
  《实施方案》聚焦加速推进竞争力强、地域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建设,共提出5个方面内容推动链长制工作落实落细。
  在总体要求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建立"链长+链主"的工作推进体系,确定10大重点产业链、20户链主企业。到2025年,10大重点产业链规模效应初步显现,营业收入突破8400亿元,培育形成6条千亿级产业链、4条五百亿级产业链,产业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
  在重点产业链与"链主"企业筛选方面,结合山西省产业基础和行业发展趋势,依据"关联性强、契合性严、协作性紧、盈利性好"等标准确定了10大重点产业链。依据"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主体意愿度高"等标准,确定了省属企业、驻晋央企和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等20户企业为"链主"企业。
  在重点任务方面,山西将着力实施七大行动。一是实施产业链企业培育壮大行动,支持"链主"企业强创新、优品牌、促转型。二是实施产业链市场主体倍增行动,着力推进"产业链+市场主体"培育模式。三是实施产业链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加快推动产业链重点项目尽快落地达效。四是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行动,推动产业链上省内重点企业与国内相关领域重点企业对接来晋投资。五是实施产业链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六是实施产业链金融资本助力行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在服务团队、审批流程、贷款规模、授信条件、融资利率等方面给予专项优惠政策支持。七是实施产业链供应链保稳行动,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达到增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工作机制方面,山西省将合力构建"五个一"省领导领衔推进机制、"五个一"工作闭环管理运行机制、"五个一"清单化管理机制、"五个一"综合支撑服务机制等四大机制;在保障措施方面,从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宣传推广三个部分着手,全面聚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狠抓落实提高执行力,确保链长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河南省拟到2025年设计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设计河南建设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和《设计河南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其中提到,到2025年,设计河南建设重点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全省设计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引进培育国内领军设计企业50家,形成10家左右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全国领先头部设计企业,设计河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赋能效应得到新提升。设计对经济社会各领域基本实现全渗透,工业设计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作用更加突出,建筑设计在城市更新中作用更加明显,文旅设计对复兴中原文化发挥重大作用,农业农村设计对乡村振兴赋能作用全面跃升。
  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家、省级300家,打造一流设计学院10个,引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大师10名,培养优秀设计师1万名,基本形成中部地区设计产业创新策源地和人才集聚地。
  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郑州"设计之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为全国知名的"设计之城",洛阳"设计之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全国影响力显著提升。全省建成3-5家全国一流设计创意产业园,基本建成郑汴洛设计创意走廊。
  品牌形象达到新高度。成功举办或承办一批国际性、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设计赛事,获得一批国际、全国性设计大奖,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设计成果,设计河南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设计河南在全国影响力大幅提升。
 
湖南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出台
 
  据悉,湖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湖南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以长株潭地区为核心区块,以湘南、洞庭湖、大湘西地区为区域中心,以多个特色基地为重要节点,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方案》提出,建设若干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RCEP等,推动怀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提质升级,加快怀化国际陆港铁路冷链物流园建设,支持怀化开行东盟国际冷链班列,打造冷链物流区域中心。依托长沙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支持长沙申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统筹长株潭地区冷链物流重点项目建设,构建衔接紧密、往返互动的区域性冷链流通网络。
  加强产地"最先一公里"和销地"最后一公里"冷链物流设施,《方案》提出,依托龙头企业、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在田间地头建设一批具备保鲜、预冷等功能的小型、移动冷链仓储设施,加快推进分级包装设施建设,发展设施巡回租赁、"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物流园区)"等模式;引导城市商业街区、商圈、农贸市场共建共享小型公共冷库,加大城市冷链前置仓等"最后一公里"设施设备建设力度,鼓励移动冷库、智慧冷链自动售卖机、冷链自提柜等在城市末端配送领域广泛应用,扩大城市冷链网络覆盖范围。
  《方案》提出,依托京港澳、二广、包茂、长张、杭瑞、沪昆、泉南七条高速公路交通干线,构建"三纵四横"冷链物流骨干通道,联通冷链物流重要节点。
 
湖南省出台旅游企业融资担保风险代偿补偿实施办法
 
  日前,湖南省财政厅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出台《湖南省旅游企业融资担保风险代偿补偿实施办法》,从省级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中安排资金,设立旅游企业融资担保风险代偿补偿资金(以下简称"风补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全省旅游业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
  省财政厅文化处负责人介绍,该实施办法的出台,是湖南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总体部署,落实纾困扶持政策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进一步提升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
  风补资金主要用于对湖南省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再担保业务发生的风险分担予以补偿。对于省再担保公司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的再担保业务,由省级及以上财政等部门单位及风补资金按照50%的比例进行风险分担,其中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承担20%、省财政承担10%、省再担保公司承担10%、风补资金承担10%。因授信总额限制未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备案但纳入省再担保公司备案的再担保业务,上述比例中由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分担的20%由风补资金承担,即风补资金承担风险比例由10%提高至30%。年度内风补资金补偿上限为融资担保公司本年度承保符合条件的纳入省再担保公司备案业务累计总担保额的5%。
  风补资金可有效降低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分担比例,进而提升其参与旅游企业融资担保的积极性,并以此提高银行对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解决旅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助力文旅行业加快恢复。
 
广东出台稳工业"1+3"系列增量政策
 
  据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9月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披露,广东省政府已于近日制定实施了稳工业"1+3"系列增量政策。
  其中,"1"是指《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3"是指《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广东省硅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工业设计赋能广东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三项行动。
  在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介绍,此次广东出台的稳工业系列增量措施,共提出全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全力提振释放消费需求、全力抓好工业投资和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纾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全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全力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等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并注重与广东之前的"稳工业32条""助企25条""稳经济131条"等政策错位互补。
  重点突出三方面:一是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重在体现"短期管用"原则。首次提出开展2022年度工业稳增长综合评估,鼓励各地聚焦全年目标任务集中发力。二是突出降成本、保权益、强服务多措并举。对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缴费的制造业中小微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缓缴期限从原来的6个月延长至2022年12月底。以"链长+链主制"协同推进建立重点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机制。三是千方百计提振扩大需求,从消费、投资、进出口多向发力。支持工业企业(包括港澳台资等外资)开展技术改造,对珠三角地区新备购置额700万元以上的符合条件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按新备购置额的20%、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新备购置额400万元以上的符合条件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按新备购置额的30%进行奖励。
  3年后广东汽车零部件营收超5900亿
  《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加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为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提供核心支撑,到2025年,广东汽车产量突破430万辆,实现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超5900亿元。
  具体来说,将在园区、平台、基金等方面构建三大发展载体,建设5个左右省级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一批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推动设立省汽车产业发展基金。二是在动力总成、底盘系统、智能网联、车身系统、工业软件、仓储物流等方面,筑牢六大关键环节基石,明确发展方向和具体任务,提高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三是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加大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在规划布局、用地保障、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发布全国首个硅能源产业发展计划
  《广东省硅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是全国省级层面首个推动硅能源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将广东建设成为我国硅能源产业集群高地。为此,广东将从基金、园区、平台、人才和电力消纳五个方面打造产业发展支撑载体,优化硅能源产业发展的环境;从光伏制造、储能电池、光电器件、能源管理器件、数字能源、装备及零部件、材料、应用、循环利用、智能制造等十个领域构建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产业链支撑格局;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产业基地建设等支持力度,吸引重点企业、优秀团队落户广东;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大力推动光伏电站建设,推广光伏发电应用。
  光伏产业是硅能源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省能源局副局长刘文胜介绍,"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大力推广光伏发电应用,规划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约2000万千瓦。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发展,积极引导市场挖掘广东省工商业屋顶资源潜在优势,鼓励光伏在交通、通信、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多场景应用;加强电网规划衔接,做好光伏发电项目配套电网工程规划建设,促进光伏发电项目电网消纳。
  加快推动设计成果产业化
  《工业设计赋能广东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了产业支撑赋能、工业设计粤东粤西粤北行、设计高地打造、设计生态构建等4项主要任务,以加快推动设计成果产业化,提升广东制造业的内生动力。
 
广西出台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
 
  近日,广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印发《广西"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重点打造南宁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核心城市,重点发展边海联动流通发展带、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流通发展带,打造区域性流通先行示范区和区域性流通活力提升区,总体上形成"一核两带两区"的现代流通空间布局。
  根据《规划》,南宁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等国家级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智慧物流、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业态,重点打造朝阳、埌东-凤岭、五象三大核心商圈,将南宁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流通中心、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枢纽。
  同时,推动"两带两区"集聚发展。边海联动流通发展带,充分发挥沿边沿海区位优势,依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集聚平台,加快发展面向东盟的跨境物流、跨境贸易、跨境金融等业态,推动与东盟流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流通发展带,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六堡茶、陶瓷、碳酸钙等特色产品的全国重要商贸流通中心、供应链组织管理中心和中转集散中心;区域性流通先行示范区,充分发挥柳州、桂林商贸流通产业规模优势和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的区位交通优势,加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扩大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全力提升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区域性流通活力提升区,依托产业发展特点和特色商品优势,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着力补齐流通业发展短板,构建各具特色、协同联动的现代流通体系。
  《规划》还围绕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等六方面进行了部署。
 
宁夏发文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
 
  据悉,为全面贯彻落实2021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有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保护社会公众合法权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近日,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试行,有效期2年。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实施细则》指出,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对非法集资坚持防范为主、打早打小、综合治理、稳妥处置的原则。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属地分级负责、部门各尽其职、运转高效联动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明确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职责,要求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配备与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力量,加强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规范化建设。要求全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非法集资监测预警机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发挥网格化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非法集资的监测预警。
  《实施细则》指出,自治区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平台发现或者对于国家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 (以下简称联席会议)推送的非法集资风险线索,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交由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关自治区级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核查处置;涉及自治区行政区域以外的线索,应当及时提示相关地区并向上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报告。自治区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综合监测研判发现的重大跨区域风险线索和重大案件涉稳信息,应当及时向涉及地区和有关部门发送风险提示。下级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对上级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移交的非法集资风险线索,应当及时组织核查处置,移交线索之日起60日内反馈核查处置结果。情况特别复杂的线索,报经上级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同意,可以分阶段反馈核查处置进展情况。
  应当向集资参与人清退集资资金
  《实施细则》规定,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应当向集资参与人清退集资资金,清退过程应当接受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非法集资中获取经济利益。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
  《实施细则》规定,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集资参与人对清退金额有异议的,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可以组织公安、司法、行业主管等部门共同审查资金清退方案,根据审查结果指导非法集资人在依法合规基础上完善清退方案。对依照 《条例》受到行政处罚的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由有关部门建立信用记录,按照规定将其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另外,《实施细则》对清退集资资金来源也进行了明确,包括非法集资资金余额;非法集资资金的收益或者转换的其他资产及其收益;非法集资人及其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从非法集资中获得的经济利益;非法集资人隐匿、转移的非法集资资金或者相关资产;在非法集资中获得的广告费、代言费、代理费、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经济利益;可以作为清退集资资金的其他资产。
 
海南省加强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据悉,海南省财政厅、省商务厅近日出台《海南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提出将加强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引导促进外经贸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
  《细则》所称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外经贸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海南省外经贸高质量发展的资金。
  外经贸资金主要支持范围包括:引导进出口协同发展,优化贸易结构,创新发展服务贸易,高水平建设贸易平台体系,培育贸易发展新动能,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构建绿色贸易体系,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支持境外展会、外贸线上展会、境外专利申请、境外商标注册、资质认证、海外资信调查、汇率避险、外贸产品拓展国内市场、国际贸易融资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项目,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支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家级重要进出口展会;支持和完善外经贸公共服务,支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支持搭建出口转内销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支持各类国家级外向型园区为入驻企业降低厂租、检测、营销、物流等综合成本;支持服务外包企业获取国际通行的资质认证,提升研发创新水平,加快发展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建设含接包中心、研发中心功能在内的服务外包孵化器、加速器;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和技术服务出口;支持企业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扩大技术和技术服务出口;支持建设和完善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经认定的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开展相关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包括为企业提供共性资源要素支撑、信息共享及云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贸易促进、品牌及宣传推广、专业培训等);支持鼓励进口列入《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6年版)》的技术等。
  引导提高国际化双向投资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和外商投资环境,强化对外开放平台功能,提升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水平,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支持国际投资"单一窗口"等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运营和推广;支持加大重点产业链的引资服务力度,为外资企业提供投资指引、投资促进、宣传推介、投诉处理等服务,推动高质量引进来;支持海南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以及其他相关符合规定要求的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对前期费用、资源回运运保费、保险费用、境外突发事件处置费用、培训费用、参展的摊位费、贷款贴息、获得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或援外项目、建设省级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分平台等予以补助。
  引导完善外经贸领域公共服务体系,强化风险防控体系,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推动贸易投资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促进外向型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支持引导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完善各类配套服务;支持为企业提供贸易摩擦预警和法律服务等风险防范与应对、贸易调整援助等公共服务;支持外贸企业国内融资信贷、信用保险等项目。
  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有关重要事项及其他促进外经贸发展的工作。支持财政部、商务部每年印发的外经贸资金重点工作相关项目以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促进海南省外经贸发展的项目。
外经贸资金支持方式包括财政补助、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新增支持事项,由省商务厅商省财政厅确定支持方式和标准后实施。
 
欧央行加息75个基点
 
  据报道,因通胀较高且可能长时间保持在目标值上,欧央行9月8日再度加息75基点,这是欧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加息幅度与市场预期相符。
  加息75基点后,欧元区再融资操作利率、边际贷款利率和定期存款利率则分别为1.25%、1.50%和0.75%,调整自2022年9月14日起生效。
  此外,欧央行调高了对未来的通胀预计,2022年预期通胀率调高至8.1%,2023年为5.5%,2024年为2.3%。与此同时,该行调低了对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22年增长率为3.1%,2023年增长0.9%,2024年增长1.9%。
  欧央行寄希望于压制需求端来影响通胀,但欧洲各国面临高通胀主要是由能源短缺带来的供给侧干扰。
 
意大利政府称今年能源进口成本将增加一倍多
 
  9月3日,意大利经济部长达尼埃莱·佛朗哥表示,与该国去年430亿欧元的能源进口成本相比,今年意大利的能源进口成本预计将增加一倍多,达到1000亿欧元。
  佛朗哥称,今年因进口能源多花的近600亿欧元预计占到意大利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左右。
 
德国再推650亿欧元纾困计划
 
  据悉,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9月4日宣布2月中旬以来的第三轮纾困计划,金额达650亿欧元,旨在帮助德国民众和企业应对严峻的通货膨胀。
  执政联盟通宵讨论后,朔尔茨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最新计划。他表示,“非常清楚”许多德国人难以承受持续上涨的物价,德国政府“非常、非常认真”地对待民众的关切,相信德国能够“挺过这个冬天”。
  德国政府先前推出的两轮纾困措施总额达300亿欧元。然而,随着一些措施8月底到期,且通胀率居高不下,政府面临拿出新方案的压力。德国8月通胀率结束连续两个月下降局面,年化通胀率反弹至7.9%,与5月持平,为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及两德统一以来最高。据法新社报道,能源价格飙升可能在年底把通胀率推升至大约10%。
  德国政府发布最新纾困措施前两天,俄罗斯宣布,由于发现多处故障,通往德国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
  朔尔茨4日把德国能源价格高企归咎于俄罗斯,称俄方“不再是可靠的能源供应方”。俄方则表示,正是欧盟和美国因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发起空前规模的制裁推高了能源价格。
  俄方2日宣布“北溪-1”将完全停气当天,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称,七国集团财长已经达成协议,将对俄罗斯石油价格实施限制。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对此警告,若欧盟实施价格上限,俄方将不再向欧洲供应天然气。
  路透社4日援引市场分析师的话报道,预计5日欧洲天然气交易市场的价格将再次蹿升。虽然德国等欧洲国家正试图减少乃至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但英国“极光”能源研究公司分析师雅各布·曼德尔认为,取代俄罗斯天然气将“越来越难”。
德国天然气存储设施的储气量2日达到其“库容”的85.02%,提前大约一个月达标。然而,按照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局长克劳斯·米勒的说法,如果俄罗斯天然气完全“断供”,即使德国储气量达到100%,也会在两个半月之内用尽。
 
德国天然气储气量超85%
 
  据报道,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9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天然气存储设施的储气量在2日达到其"库容"的85.02%,提前达标。但德国工业专家警告,这反映出第二季度以来德国经济出现严重问题。
  实际上,德国天然气储量提前达标,离不开德国居民和多个行业配合政府节约能源的一系列规定。德国7月份工业用气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1%,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西格弗里德·鲁斯武尔姆日前警告说,工业用气下降不是好苗头。
 
土耳其发布三年经济规划促增长降通胀
 
  据悉,土耳其政府9月4日公布2023-2025年经济规划,将继续坚持低利率政策,优先考虑生产、增长和出口,争取稳定汇率、降低通胀、实现经常账户盈余。
  根据这一规划,土耳其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分别为5%、5.5%和5.5%;通胀率今年预计为65%,2023年、2024年和2025年计划分别降至24.9%、13.8%和9.9%;失业率今年预计为10.8%,2023年、2024年和2025年计划分别降至10.4%、9.9%和9.6%;今明两年外贸赤字预计分别为1050亿美元和800亿美元。
  另据报道,土耳其统计局9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土耳其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0.21%,创下24年来最高纪录。
  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8月土耳其交通价格上涨116.87%,显著高于当月整体通胀水平。此外,当月家具和家用设备价格上涨92.02%,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价格上涨90.25%。分析人士预计,9月土耳其通胀率或将继续上行。
  今年以来,土耳其通胀率一直维持在高位,其中5月至7月CPI同比涨幅均超70%。尽管如此,土耳其仍坚持低利率政策,以助力经济从新冠疫情冲击中恢复。去年9月至12月,土耳其央行连续降息,基准利率共下调500个基点。今年,土央行在连续七个月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后,于8月宣布降息100个基点至13%,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跌至近历史低点。
  当前,土耳其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高通胀、高外债、高经常账户赤字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引发国际社会对土耳其经济前景的担忧。
 
北欧地区将加强电力合作以平抑电价
 
  据悉,瑞典能源与数字化发展大臣哈沙亚尔·法尔曼巴9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与到访的挪威石油和能源大臣泰耶·奥斯兰磋商两国电力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示将共同推动北欧地区电力合作以平抑电价。
  法尔曼巴表示,当前欧洲地区受到能源价格高企影响,急需确保电力市场正常运转的解决方案,为家庭和企业提供低价电力,促进经济增长。为此,瑞典将与挪威组建北欧地区电力市场工作组,开发电力市场新模式,以确保该地区电力供应安全且价格低廉。
  奥斯兰指出,在当前欧洲能源危机持续情况下,希望通过加强合作,找到确保能源市场运转良好的措施。
  双方表示,将邀请丹麦和芬兰参与筹建北欧地区电力市场工作组,推动该地区国家在电力市场的合作,并尽快研究平抑电价的具体措施。
  对于瑞典和芬兰日前提出的应对电力市场流动性担保,奥斯兰表示,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促进北欧地区金融市场稳定。
瑞典议会5日批准政府为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的电力公司提供2500亿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0.09美元)流动性担保的提案,以应对电力市场当前形势对国家金融稳定构成的威胁。芬兰政府不久前也表示将向该国电力公司提供100亿欧元(1欧元约合0.99美元)的上述流动性担保。
 
葡政府推出24亿欧元纾困计划以应对通胀
 
  据悉,葡萄牙政府9月5日推出一项总额为24亿欧元的纾困计划,以帮助民众应对严峻的通货膨胀。
  葡萄牙总理科斯塔当天在首都里斯本阿茹达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下调电力增值税,向家庭提供育儿补贴,设置住宅和商业租金涨幅上限,禁止明年公交和火车票涨价等。
  科斯塔说,葡萄牙已经30年没有遭遇如此严重的通胀,应警惕通胀出现螺旋式上涨。
  欧盟统计局8月31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受乌克兰局势影响,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飙升,8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9.1%,其中葡萄牙通胀率达到9.4%。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
 
  据悉,澳大利亚央行9月6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2.35%,为连续第四次加息50个基点。
根据该央行发布的政策声明,预计通胀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见顶,然后回落至2%至3%的区间。
 
日本上调二季度经济增幅
 
  据悉,日本内阁府9月8日发布二次统计报告,将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速上调至0.9%,按年率计算为3.5%。
  日本政府一般会就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两次报告。根据内阁府8月15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第二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上升0.5%,按年率计算增幅为2.2%。
  企业设备投资增幅上调是二季度实际GDP增幅向上修正的主要原因。二次统计报告显示,企业设备投资环比增幅由1.4%上调为2.0%。
  此外,修正数据将占日本经济比重二分之一以上的个人消费环比增幅由1.1%上调为1.2%,将包括政府消费、公共投资在内的公共需求环比增幅由0.6%上调至0.7%。
  从内外需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看,内需对二季度经济增长的贡献由0.5个百分点提升至0.8个百分点,外需贡献由零上调为0.1个百分点。
 
投资分析点评
 
▲恒大集团退出盛京银行
 
  据报道,2021年已在盛京银行( 02066.HK )让出控股股东地位的恒大集团,继续清盘其所持这家万亿元资产城商行的股份。9月7日,阿里拍卖网拍卖信息显示,恒大集团(南昌)有限公司(下称"恒大(南昌)")持有的盛京银行12.81亿余股股份(内资股占总股本的14.57%)完成拍卖,成交价格为73.07亿元。
  竞价结果显示,这部分盛京银行股权的竞得方为沈阳市和平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沈阳高新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锐金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北京国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城环城国际汽车配件城有限公司,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辽宁国科实业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其中前三家公司为沈阳地方国资、后四家为民营企业。
  沈阳市和平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沈阳市和平区国资委全资控股公司,沈阳高新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沈阳市浑南区国资委全资控股公司,沈阳锐金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为沈阳市沈河区国资委。
  北京国锐控股有限公司股权穿透显示由宜越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成立日期为2010年7月9日;北京城环城国际汽车配件城有限公司为北京三六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日期为2005年1月14日;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唐山市双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日期为2003年12月25日;辽宁国科实业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为自然人何任晖,成立日期为2018年12月21日。
  截至2022年6月末,盛京银行内资股前十大股东中,持股比例超5%的共有3名:沈阳盛京金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79%),恒大集团(南昌)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4.57%,12.82亿股内资股),沈阳恒信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45%)。此次股权拍卖成功,也意味着恒大系彻底退出盛京银行。
  此次拍卖为担保债权人申请执行对恒大集团反担保质权的结果,债权人将优先受偿全部资金,恒大集团并不能从此次拍卖中获得现金。
盛京银行总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前身是沈阳市商业银行,2007年2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更名为盛京银行。2014年12月29日,盛京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方正证券拟退出瑞信证券
 
  9月8日晚间,方正证券公告称,拟向瑞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信")转让瑞信证券49%股权,转让价格为11.4亿元。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方正证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
  若此项交易顺利完成,瑞信将全资控股瑞信证券,而瑞信证券也将继摩根大通、高盛高华之后,成为第三家外资全资控股券商。
  据了解,瑞信证券为方正证券、瑞信于2008年共同投资设立的证券公司。此次交易前,瑞信持有瑞信证券51%股权,方正证券持有瑞信证券49%股权。
  2021年8月,摩根大通受让其他5家内资股东所持股权,全资控股摩根大通证券100%股权,使得摩根大通证券成为国内第一家外资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
  紧随摩根大通脚步的是高盛高华证券。2020年3月,高盛高华证券由外资股东高盛(亚洲)变更为高盛集团,并被增持股份至51%;2021年10月,高盛宣布将收购尚未拥有的高盛高华股权,并于次月完成股权变更工商登记,高盛高华因此成为第二家外资全资控股券商。
  彼时,高盛方面表示,获得高盛高华的全部股权将为高盛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和成功提供更佳的定位。在高盛收购完成后,高盛高华将更名为高盛(中国)证券有限公司。不过,截至目前,高盛高华的工商登记信息及年报披露中尚未显示更名信息。
  据此,若此次方正证券股权转让顺利,瑞信证券将成为第三家外资全资控股的券商。
  据了解,瑞信成立于1856年,业务遍及全球大约50个国家和地区,控股股东为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AG)。瑞信在中国深耕已超过60年,2020年6月,瑞信通过增资成为合资公司(瑞信证券前身)的控股股东,该合资券商去年更名为瑞信证券。去年8月,北京证监局核准瑞信证券变更业务范围,增加了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业务。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中国企联发布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9月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位列前三的企业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介绍,"2022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为446.25亿元,较上年提高53.89亿元,创下榜单创立以来最高的提升幅度;实现营业收入突破百万亿元,为102.4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4.08%,实现近10年来的最大涨幅;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4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63%。
  朱宏任表示,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宏观经济展现强大韧性,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均顺利实现。企业经营发展也加快恢复,中国500强企业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总额与净利润,总体上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以来,受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美联储加息以及地缘冲突的影响,企业发展环境变化超出预期,短期发展压力明显加大,复苏进程面临新挑战,但长期发展向好的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来自中企联的最新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50.02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02.48万亿元,增长了1.05倍,迈上百万亿元台阶;资产总额从150.98万亿元增长到372.53万亿元,增长了1.47倍。
  中企联研究部主任郝玉峰表示,500强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也面临新挑战。一是企业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新的调整,导致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加,将对中国大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二是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带来的挑战。一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撑不足、盈利能力偏弱、产业层次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够等问题仍较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从今年公布的榜单可以看出,中国企业500强的产业构成持续优化。一方面,化工、冶金、建筑、地产等传统产业入围企业数量持续减少,上榜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做强做优;另一方面,现代先进制造业、金融服务业、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物流及供应链业入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从2012年到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中的金融企业从23家增至37家,其中多元化金融企业从无至有,增至6家;物流及供应链企业从8家增至14家;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从3家增至9家。新兴产业企业快速发展壮大,2022中国企业500强中,有7家风能、太阳能设备制造企业,7家互联网服务企业,3家动力和储能电池企业,文化娱乐和教育服务领域也分别有1家企业上榜。
  朱宏任认为,产业生态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产业生态越健全,越有助于产业加快发展。产业发展越成熟,产业生态建设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就越突出。
 
▲全国工商联发布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9月7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榜单显示,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38.32万亿元,增长9.13%;税后净利润1.73万亿元,下降12.28%。京东、阿里巴巴、恒力集团居榜单前三位。
  今年是全国工商联连续组织开展的第24次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共有8602家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参加。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263.67亿元,比上年增加28.66亿元;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125.72亿元,比上年增加25.21亿元;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达301.16亿元,比上年减少21.61亿元。
  19家500强企业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京东集团(9515.92亿元)、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8364.05亿元)、恒力集团有限公司(7323.45亿元)、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7227.54亿元)、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6368.07亿元)等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6000亿元。
  京东集团以9515.92亿元的营业收入规模首次位居民营企业500强榜首、连续两年位居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榜首。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居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首位。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规模的企业有88家;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以1.95万亿元的规模位居民营企业500强资产总额榜首。共有28家民营企业500强入围世界500强。
  民营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38.32万亿元,增长9.13%。资产总额41.64万亿元,下降17.92%。税后净利润1.73万亿元,下降12.28%。
  从产业分布情况来看,第二产业入围企业342家,较上年增加23家,营业收入总额、资产总额较上年分别增加3.92个百分点、13.16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301家,继续保持主导地位。民营企业500强前十大行业共包含307家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建筑业继续位居前列。
全国工商联指出,受世纪疫情冲击和"三重压力"影响,民营企业500强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值得关注。部分经营指标出现波动。500强税后净利润、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行业经营效益出现分化;亏损企业数量有所增加。项目投资的资金保障不足。新增投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企业数量较上年分别下降39.47%、40.52%、33.85%、37.50%。成本上升、需求不振的问题仍然存在。认为原材料、融资、用工、物流等成本较高的500强企业比例分别为65.40%、48.00%、45.80%、44.80%;认为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500强企业数量较上年增长22.10%。
 
▲2022上海企业百强榜单出炉
 
  8月30日,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等联合发布2022上海企业100强榜。
  榜单显示,宝武集团、上汽集团、绿地集团、中远海运、交通银行、太平洋保险、上海万科、浦发银行、中建八局、建工集团排在2022年上海百强企业前十名。
  上海百强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呈现两位数较高增长。数据显示,上海百强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总额首次突破9万亿元,同比增长16.06%;百强企业净利润合计达到6337.8亿元,同比增长15.36%。此外,上海百强企业2021年纳税总额达到1607.4亿元,同比增长13.97%,研发投入1607.4亿元,同比增长29.90%。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新兴产业发展呈现高速增长。据统计,上海新兴产业百强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3472.8亿元,增长率为33.58%,净利润合计713.7亿元,增长率达38.56%。
  上海新兴产业百强榜同步发布,业绩表现抢眼,增长势头强劲,新兴产业百强营业收入、净利润、研发费用都增长30%以上,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都增长15%以上,员工人数增长率也将近15%。7个主要指标全部呈现高增长,说明上海新兴产业百强正处于健康强劲发展的轨道中。其中,营业收入排名前三的是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都超过了1000亿元;净利润排名前三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数字产业,净利润都超过100亿元。
 
▲2022广西民营企业百强榜出炉
 
  9月6日,由广西自治区工商联、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广西民营企业100强发布会在柳州举行。会议发布了"2022广西民营企业100强""2022广西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2022广西民营企业纳税10强""2022广西最具竞争力民营企业""2022广西最具潜力民营企业"等5个榜单。
  据介绍,2021年广西民企100强实现"三个新高"。入围门槛再上新高,达到14.17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26亿元,增幅达30%;营业收入总额再创新高,达到6098.10亿元,增速超过29%,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共14家,比上年增加5家;资产总额创新高达5273.57亿元,较上年增长5.4%;资产总额突破100亿元的企业数量达到16家,较上年增加4家。
  榜单显示,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以营业收入748.79亿元继续蝉联广西百强民企榜单和百强民企制造业榜首,广西南丹南方金属有限公司、广西贵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以营业收入408.75亿元、332.44亿元获两个榜单的二、三名。
  广西民企100强产业结构保持"二三一"梯次分布,一二三比例为10∶72∶18。民企百强第二产业营业收入总额占比近77%,资产总额占比超74%;制造业的支撑地位凸显,入围企业达54家,比上年增加5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资源型产业比重增加。
  自2018年以来,自治区工商联已连续5年发布百强榜单。
 
▲永兴材料与宁德时代终止合资经营
 
  9月5日晚,永兴材料(002756)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公司与宁德时代(300750)签署《合资经营协议之终止协议》,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寻求其他合作方式。
  永兴材料主营业务为特钢新材料业务及锂电新能源业务。其自2017年布局锂电新能源业务,目前在宜春宜丰规划建设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其中一期年产1万吨产能已于2020年7月达产。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电池供应商,于去年9月宣布拟斥资135亿元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资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
  为了发挥双方优势,今年1月,永兴材料与宁德时代签署《合资经营协议》,约定成立合资公司,并以合资公司为主体投资建设碳酸锂项目,项目总投资金额不超过25亿元,规划建设年产5万吨碳酸锂产能项目;一期先行投资建设年产3万吨碳酸锂产能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15亿元;一期项目达产后,启动剩余产能建设。此外,永兴材料与宁德时代还将就公司碳酸锂产品开展合作。
  《合资经营协议》签署后,永兴材料全资子公司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资源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宜丰时代永兴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截至目前,双方已按持股比例,向合资公司合计实缴出资2600万元,其中宜春时代实缴1820万元,江西永兴新能源实缴780万元。
  而今,永兴材料公告指出,现因项目筹建过程中实际出现和面临的新情况,双方协商终止《合资经营协议》,双方将根据实际情况寻求其他合作方式。
  根据终止协议,已成立的合资公司--宜丰时代永兴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将由宁德时代或其指定方受让江西永兴新能源持有的合资公司30%股权,转让完成后江西永兴新能源不再持有合资公司股权。回购的具体约定为,宁德时代或其指定方按江西永兴新能源实缴出资额(即780万)加上3.5%的年化利率(单利)计算标的股权的转让价格,经计算股权转让对价为787.03万元。
 
  ▲龙蟠科技与宁德时代开展碳酸锂项目合作
 
  9月7日晚间,龙蟠科技公告称,公司将与宁德时代再度合作,启动碳酸锂合资项目。据悉,此次合作也是继去年宁德时代入股龙蟠科技子公司常州锂源之后,两家公司第二次资本层面的合作。
  根据公告,龙蟠科技、唐山鑫丰锂业、宜春时代和宜丰时代7日签订了《关于宜丰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龙蟠科技、唐山鑫丰锂业和宜春时代拟就年产3万吨碳酸锂项目开展合作,该项目将由合资公司宜丰时代负责具体实施。为此,龙蟠科技与唐山鑫丰锂业同意按照协议约定的条款与条件,受让宜春时代合计持有的合资公司71%的股权。宜春时代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
  其中,龙蟠科技以人民币1元的价格受让宜春时代持有的合资公司61%的股权(对应认缴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1亿元);唐山鑫丰锂业以人民币1元的价格受让宜春时代持有的合资公司10%的股权(对应认缴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
  根据公告,合资公司目前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宜春时代持有其100%的股权,已实缴人民币2600万元。各方同意于本次交易涉及的过户手续完成后按其各自的持股比例向合资公司实缴出资共计人民币2亿元。
  据悉,此次合作项目的总投资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
  根据公告,唐山鑫丰为龙蟠科技供应商,目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及其下属公司供应碳酸锂,宜春时代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宁德时代是公司目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第一大客户。
  龙蟠科技表示,三方在锂电池产业链存在上下游关系,本次就生产碳酸锂达成业务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提高公司供应链稳定性,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的不利影响。
  龙蟠科技成立于2003,总部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正式登陆上交所。此前公司主要从事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随后逐步涵盖车用养护品、只能装备等业务,2020年公司宣布正式入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同时在氢能等领域亦有布局。
  近期,宁德时代与龙蟠科技合作愈发紧密。去年11月,宁德时代旗下两家投资机构入股龙蟠科技子公司常州锂源。其中,宁德时代作为第三大股东的福建时代闽东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约为6.97%,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持股约为6.39%。
  此外,宁德时代还与常州锂源子公司山东锂源签订了《预付款协议》。据了解,山东锂源计划投资8亿元在山东鄄城新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宁德时代与其约定包销该项目投产之日起至2023年底前的全部产能(合计约7.5万吨),该项目预计将于今年11月正式投产。
 
▲复星高科技大手笔减持复星医药
 
  9月2日晚间,A股复星医药(600196)公告称,控股股东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复星高科技")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的A股,即不超过8008.97万股,减持价格根据市场价格确定。业内人士称,如果按复星医药的最新收盘价40.21元/股计算,复星高科技顶格减持将回笼约32亿元。上述减持计划全部实施完成后,复星高科技的持股比例将从37.82%降至34.82%,复星高科技及其控股股东复星国际有限公司合计的持股比例将降至35.04%。
  据了解,今年以来,复星系多次减持A股回笼资金。复星高科技持续减持中山公用(000685),在去年12月至今年6月份之间以均价8.37元/股的价格合计减持2.47亿元后,于6月16日再次发布减持计划。经上一次减持后持股比例已经降至12.35%后,复星高科技计划再减持中山公用不超过8850.67万股(占中山公用总股本的6%)。7月9日~8月11日,复星高科技已经通过大宗交易、集中交易的方式减持了中山公用1629万股,持股比例降至9.25%。
  Wind数据显示,复星系在A股、港股平台上共拥有11家控股公司。其中,实控人为郭广昌的A股上市公司除复星医药外,还有豫园股份、上海钢联、南钢股份、舍得酒业、海南矿业、金徽酒等。复星高科技是豫园股份的实际控制人,而豫园股份是金徽酒的控股股东。
  另悉,"转会"复星系旗下豫园股份两年后,金徽酒的控制权将重归旧主亚特集团。9月2日晚,金徽酒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豫园股份及其一致行动人海南豫珠拟将其合计持有的公司6594.38万股(占总股本的13%)转让给亚特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陇南科立特,交易总价为19.37亿元。
  如交易顺利完成,亚特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陇南科立特对金徽酒的持股比例将由13.57%提升至26.57%,而豫园股份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将由38%降至25%。金徽酒控股股东将由豫园股份变更为亚特集团。
  同时,豫园股份称,为巩固亚特集团控制权,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继续减持5%以上金徽酒股票。
  需要指出的是,亚特集团是金徽酒原控股股东。2020年5月27日、7月6日,复星系旗下的豫园股份与亚特集团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及《股份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以12.07元/股的价格受让并持有金徽酒1.52亿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9.99998%,成为新的实际控制人。此番易主动作,郭广昌共耗资18.37亿元。
  随后,金徽酒收到郭广昌方面发来的要约收购。
  2020年9月7日,金徽酒公告称,豫园股份的一致行动人海南豫珠拟进一步增持公司股份,以巩固对金徽酒的控制权,拟收购的股份为金徽酒除豫园股份已持有的股份外的4058.08万股已上市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金徽酒总股本比例 8.00%)。此番要约收购的价格为17.62元/股,照此计算,此次要约收购共斥资7.15亿元。
  2020年10月21日,金徽酒发布公告,此次要约收购已经交割完成。
  至此,豫园股份方面累计斥资25.52亿元,拿下金徽酒38%股份,郭广昌成为公司实控人。亚特投资以13.57%的持股比例,退居第二大股东。
 
  ▲知豆汽车重整再度落空
 
  据报道,曾经的微型电动车"热销王"知豆汽车,重整之路再度陷入困境。9月7日晚间,*ST银亿(000981)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知豆汽车管理人发函,因未能如期在约定时间内完成重整投资协议签署工作,知豆汽车已于9月6日向*ST银亿退回了此前交纳的4000万元重整意向金。这意味着,知豆汽车的重整再度落空,*ST银亿借势知豆汽车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战略布局也惨遭波及。
  不过,*ST银亿在公告中称,公司将继续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加快布局新能源整车制造等领域,仍将积极协调知豆汽车原股东方和债权人等各方相关事宜,继续全力推进知豆汽车重整工作。
  知豆汽车成立于2015年,是由新大洋机电集团、吉利控股集团、宁海银石投资基金、金沙江创投基金等共同合资成立的电动汽车企业。2017年,知豆汽车年销量达到4.2万辆;2018年,知豆汽车的估值已达到12.6亿美元。但由于经营不善,知豆汽车的经营情况持续恶化,先后陷入裁员、欠薪等风波中。2019年,宁海法院决定对知豆汽车进行破产预登记,知豆汽车进入预重整程序,自此开启了重整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知豆汽车是全国仅有的8家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双部委审核的拥有独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这也是*ST银亿最为看重的资产。
  今年3月2日,*ST银亿公告称,公司拟出资不超过4亿元参与知豆汽车重整及重整计划变更程序,进而取得知豆汽车的实际控制权及自主经营权。此后,*ST银亿组织了法务、财务等团队对知豆汽车开展尽职调查,全力推进知豆汽车的重整工作。因知豆汽车部分原股东、债权人之间债权债务争议尚未取得共识,*ST银亿提交的最终定稿的《重整投资协议》未能如期签署。
  9月5日,*ST银亿(000981)就参与重整知豆汽车的最新进展进行披露,表示重整计划较此前规划已有所延期,侧面为知豆汽车的重整落空埋下了伏笔。
  作为国内颇有代表性的房地产公司,*ST银亿从2016年开始实施"房地产业与高端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先后收购了美国ARC集团和比利时邦奇集团两家汽车零部件公司,*ST银亿也因此从地产行业正式跨界至汽车行业。
 
  ▲宁波国资委拟10.85亿元入主宁波精达
 
  9月8日晚,宁波精达(603088)公告称,当日,公司实际控制人郑良才和郑功与宁波通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通商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合计转让所持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成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成形控股")100%股权,成形控股持有公司总股本的29.44%股权,对应12897万股股份,合计股权转让价款的金额为10.85亿元。
  宁波商通集团有限公司由宁波国资委100%持有。
  宁波精达表示,若本次交易最终实施,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宁波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宁波成形控股有限公司将成为通商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仍为公司控股股东不变,宁波成形控股有限公司与郑良才和郑功的一致行动人关系解除。
  宁波精达成立于2002年8月,2014年11月上市,以换热器装备和精密压力机为主要业务。
 
  ▲广汽埃安完成股份制改革
 
  9月6日,广汽集团( 601238.SH )旗下新能源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汽埃安")正式成立,并同时召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至此,广汽埃安从2021年8月开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终于完成。
  广汽集团早于2017年7月成立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新能源"),由原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古惠南担任总经理。埃安最初是广汽新能源旗下的一个车型系列,到2020年11月成为独立品牌,广汽新能源也更名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其实在2021年6月,广汽埃安已经开始了组织优化改革,通过打造扁平化结构,效率提升了超过90%。在此基础上,广汽埃安在同年8月宣布正式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新能源企业业务研发能力及业务资产重组启动整合工作,并在11月完成资产重组,实现"研产销"一体化。2022年3月,埃安完成员工股权激励。2022年8月,广汽集团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21次会议,同意埃安整体变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增资扩股,在产权交易所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进行A轮融资引战,本次A轮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所持股权占融资后总股权比例约15%。
 
▲ST海航信披违法案落锤
 
  据报道,去年12月,包括ST海航在内的多家"海航系"公司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今年8月10日,ST海航披露,已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前告知书》;9月1日,ST海航公告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ST海航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一案,现已调查、审理终结。经查明,ST海航存在以下违法事实: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集团)通过"海航集团-事业部/产业集团-单体公司"三层管理结构实际管理下属公司。在财务上施行全集团一体化、垂直化、三层式控制及管理;在资金上施行现金流一体化管理,资金由海航集团统一调拨。
  海航控股(即ST海航)属于前述"单体公司",在财务资金管控方面缺乏独立性,其与相关关联方的资金往来、签署对外担保合同等,均在海航集团组织及操控下完成。由此导致海航控股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关联交易和关联担保。梳理公告,ST海航涉嫌存在的违法事实主要为两大方面: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关联交易;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担保。从涉及的时间来看,违法事项发生时间集中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即海航集团破产重整之前。
  最终,证监会对ST海航及涉案期间有关董监高管理人员给予警告,并开出罚单。处罚决定显示,ST海航被予以警告,并合计处以罚款300万元。公司11名时任涉事董监高人员受到处罚,其中,曾任董事长的徐军被处罚的金额最高,合计达100万元。
  据了解,2021年12月,ST海航引入辽宁方大系作为战略投资者,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海南方大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实控人变更为自然人方威。至此,海航集团航空板块的重整落幕。
  易主后的ST海航正在经历重整后的磨合期。更为严峻的考验是,进入2022年,民航客运需求仍受到疫情抑制,叠加油价高企、人民币贬值等多重因素,主要客运航司全面亏损。ST海航的经营亦遭较大冲击。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ST海航实现营业收入110.76亿元,同比下降39.59%;净利润亏损128.3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为8.81亿元。由此,ST海航创出公司史上最差半年报业绩。
此外,截至上半年末,ST海航的资产负债率达到101.91%;净资产为-42.2亿元,再度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需要指出的是,如果ST海航在2022年末净资产依然为负值,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在2022年报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ST海航9月1日同时公告,公司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等相关议案获股东大会通过。
  根据此前公告,ST海航拟向海南瀚巍投资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108.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海南瀚巍同样属于辽宁方大系,实际控制人为方威。方案显示,本次定增的目的是控股股东提供资金支持,提振市场信心,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保障;改善资本结构,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和财务稳健性。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ST海航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海南瀚巍,实际控制人不变。
 
  ▲SOHO中国两大创始人辞职
 
  9月7日午间,SOHO中国(00410.HK)发布公告称,潘石屹辞去公司董事会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和ESG委员会主席职务,以专注于支持艺术和慈善事业;张欣辞去公司CEO职务,以专注于支持艺术和慈善事业。
  SOHO中国称,上述二人均已确认,他们与董事会没有任何分歧,二人将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与此同时,徐晋和钱霆被任命为公司执行董事和联席CEO。独立非执行董事黄晶生被任命为董事会非执行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和ESG委员会主席。
  1995年,潘石屹与夫人张欣共同创立SOHO中国,凭借商业敏锐度和营销天赋,夫妇二人带领公司在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下发展壮大,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甲级办公楼开发商之一。截至6月底,潘石屹和张欣夫妇持有SOHO中国63.93%的股权。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潘石屹、张欣夫妇以210亿元的财富位居全球第1083位。
  2007年10月8日,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融资19亿美元,创造了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IPO。目前,SOHO中国是北京、上海最大的办公楼开发商,开发总量达500万平方米。
  新公司执行董事徐晋今年50岁,此前曾担任SOHO中国副总裁,负责资产和物业管理,2001年2月加入公司,历任人事行政部总监、采购部总监、副总裁;新联席CEO钱霆45岁,此前曾担任SOHO中国副总裁,负责物业租赁和销售,2002年10月加入公司,曾任公司租售市场总监、副总裁。二人任期自9月7日起为期3年。
 
  ▲姚卫东正式升任陕国投董事长
 
  日前,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陕国投")发布《关于姚卫东董事长任职资格获陕西银保监局核准的公告》。公告称公司已收到相关批复,陕西银保监局已核准姚卫东担任陕国投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姚卫东历任陕国投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工作部部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副总裁。
  最新披露的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陕国投实现营业收入9.71亿元,同比上升3.32%;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61亿元,同比上升5.59%;实现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6.05%。
 
▲广晟控股董事长被查
 
  据广东省纪委监委9月4日披露,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卫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广东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广晟集团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本金100亿元,是广东省属国有独资重点企业。经过23年的改革发展,广晟集团已成长为以矿产资源、电子信息为主业,环保、工程地产、金融协同发展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双百行动"企业。
  截至2021年底,广晟集团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4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74个,其中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博士后工作站8个。目前,广晟集团控股6家A股上市公司,具体为中金岭南、广晟有色、风华高科、国星光电、佛山照明、东江环保;同时也是中国电信的第二大股东。
截至2021年底,广晟集团资产总额超过1551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59.5亿元、利润总额53.8亿元、净利润42.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省属企业前列。另外,位居2021中国企业500强第280位,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第78位。
 
管理视点
 
时代还在呼唤企业家精神
 
证券时报记者余胜良9月9日刊发文章指出,稻盛和夫在日本享受到的待遇和中国有所不同,他日前去世的消息在日本并没有引起特别重视,而在中国企业界却持续刮起一波悼念风,至今不辍。
  中国有很多稻盛和夫的信徒,他创造两家公司并带进世界500强,在78岁的时候临危受命,挽救濒临破产的日航,仅用一年时间就带领日航起死回生并最终做到行业第一。通常来说,取得其中一个成就就够令人景仰了。
  稻盛和夫笔耕甚勤,把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介绍到世界各地,他到中国很多次。他成名的时间段,刚好是中国制造业起步和发展之时,街头的旧书摊上都能看到宣扬稻盛和夫商业理念的书籍,而在专业的培训机构和商学院,将他的经营哲学作为课程,传授给企业家们。在很多公司内部,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也具化为管理办法,约束着每一个人,因为对员工的约束比较紧,甚至还引起员工的一些不满。
  日本企业家在中国享有很高地位,其管理方法被很多企业学习和模仿,比如稻盛和夫就创造了阿米巴理论,意思是将整个公司分割成许多个被称为“阿米巴”的小型组织,每个小型组织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按照小企业、小商店的方式独立经营。
  海尔等企业推崇和学习“精益管理”,是日本另一位管理大师大野耐一留给丰田的公司的资产,它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对中国国产汽车品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都在学习丰田精益。中国制造业不仅规模上全球领先,质量上也开始走到前列,与这些管理思维的引入有一定的关系。
  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经营四圣”,稻盛和夫是“四圣”中最后一位离世的。“四圣”年龄相当,所带领的企业崛起的时间也比较相似,上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启动的时代机遇,成就了那代人。当时日本百废待兴,正是需要企业家勇敢破局的时候,他们有创新精神和气魄,敢于打破局面,能闯能干,成就了索尼等公司。
  京瓷经营六十余载,从未亏损,成就传奇,这也是管理的精妙之处,正是因为制造业需要细节着手,从小处着手,日本企业家将这些做到了极致。
  那个时代,日本企业敢于同政府较真,比如丰田、日产之争,通产省“避免过度竞争”为由劝阻丰田制造SUV车型,将这一业务领域留给日产,丰田以“官僚什么也不懂”回绝。
  日本昭和时代产生了无数制造业明星,但到了平成时代,随着日本经济增长停滞,拿得出手的企业家也消失了,敢打敢拼的劲头,也好像消失了。
  时代成就了英雄,英雄也成就了时代,两者互相成就。企业家离不开一个时代的机会窗口和宽松氛围。
  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社会上形成崇敬企业家的氛围,公交车上有人阅读李嘉诚的经营哲学,柳传志和张瑞敏成为时代英雄,浙江和江苏众多民营企业家成为杂志热门报道对象,南下的知识分子和辞职官员在深圳聚集,纷纷投身实业界寻找机会。
  有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家们也在呼吁机会,比如吉利创始人就呼唤政府放开民营企业造车,给自己一个失败的机会。快递产业也有一个从管到松的过程,成就了很多快递巨头。
  那一代中国企业家的起点和稻盛和夫们很相似,起点很低,在一穷二白中绘制蓝图。不过从现在大学生就业来看,开拓创业的精神正在收缩,博士生选择做城管,学子们优先选择铁饭碗。和日本企业家相比,中国企业家走得更远,抓住了互联网的时代红利,日本的管理智慧在新经济领域缺少指导意义,需要中国企业家自己摸索。
  中国有一批新经济企业家,只要中国经济保持活力,还会成就一大批企业家,相应地,他们也将成就一个新时代。
 
信息化建设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将于12月1日起施行
 
  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在京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由于《刑法》对电诈类犯罪已有刑事规制手段,纵观《反电诈法》,其立足于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整体侧重前端防范,对电诈发生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各环节作了防范性制度建设。
 
工信部发布《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
 
  据悉,为指导各地区各行业积极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带动5G技术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推进传统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工信部日前发布了《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简称《指南》)。
  《指南》提出,"十四五"时期,主要面向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制造业各行业以及采矿、港口、电力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动万家企业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建成1000个分类分级、特色鲜明的工厂,打造100个标杆工厂,推动5G融合应用纵深发展。
  《指南》提出,加快在重点行业推广5G全连接工厂建设,包括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钢铁、采矿、电力、石化化工、建材、港口、纺织、家电等,推动发展基础较好、需求较明确的企业主体率先建设5G全连接工厂,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标杆;同时,鼓励更多行业企业积极探索5G在工业生产各环节创新应用,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指南》显示,将制定5G全连接工厂评价标准,组织开展分类分级评估,建设5G全连接工厂项目库,依托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遴选5G全连接工厂标杆。建立5G全连接工厂建设情况动态监测机制,将建设情况纳入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评估、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评价。按年度发布《5G全连接工厂名录》,打造"5G+工业互联网"中国方案和5G全连接工厂中国品牌。
  配套产业方面,《指南》提出,加快推进5G工业芯片、模组、网关等产品设备研发与应用,降低产业推广成本。推进工业数据模型化组织,进行标准化描述和信息建模。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上云。开展相关人才能力培育,加强复合型人才储备。
  同时,鼓励各地出台支持5G全连接工厂建设的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并通过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企业。鼓励各地积极拓宽资金来源,创新企业贷款、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方式,加大精准信贷扶持力度。
  工信部同时还发布了《5G全连接工厂探索实践案例集》(简称《案例集》),雅戈尔服装智造5G全连接工厂、中兴通讯南京滨江5G全连接工厂、宝钢集团梅山钢铁公司5G+智慧钢厂、宁德时代5G灯塔工厂、格力电器5G+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等入选《案例集》。
 
工信部就有色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9月6日,工信部就《有色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版)》(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指南》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累计研制40项以上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基本覆盖智能工厂全部细分领域,满足有色金属企业数字化生产、数据交互和智能化建设的基本需求,实现关键技术标准在行业示范应用。
  《指南》结合有色金属行业特点及其智能制造标准化需求,将标准体系框架分为基础综合、智能装备、智能工厂及评价等4个部分,并向下分解。
  《指南》明确了建设内容:基础综合标准(CIA)包括术语定义、标识等2个部分;装备与系统标准(CIB)包括控制系统、智能设备设施、智能运维等3个部分;智能工厂标准(CIC)包括设计建设、数字化平台、通用技术要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管理等6个部分;评价标准(CIE)包括成熟度模型、智能工厂评价等2个部分。
  《指南》明确了实施路径,提出加强组织协调、推动成果转化、加强宣贯实施、及时评价与更新等四条措施,旨在依托各部门协作,协调各方资源,加强有色金属行业各方的参与度,促进智能制造标准在行业内的落地和推广,并及时动态更新,推动标准体系与行业智能化发展协同配套。
 
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指南》
 
  9月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提出,力争用3到5年,示范区数字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大数据应用场景丰富拓展,建成一批智慧农业先行样板。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示范区农牧渔、种养加各行业与数字技术加快融合,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经营网络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在示范区普及深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业交易总额比重在所处区域领先。农业管理高效化水平明显提高,示范区普遍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产、以图决策。农业服务便捷化水平明显提高,示范区农村信息体系不断健全,获取生产经营、技术服务、供需形势、政策法规等信息更加便捷高效。
  《建设指南》提出,各地应在充分把握示范区数字化建设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地发展实际,重点选取符合本地资源禀赋条件、数字化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建设内容,因地制宜推进示范区数字化建设。
  一是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4G网络服务功能,推进高速宽带网络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现农业主体信号全覆盖。对有条件的行政村适时推进5G网络建设、千兆光纤接入,有序推动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和应用,加快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换代。鼓励北斗地面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完善信息服务终端设施。鼓励企业开发一批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端应用软件(APP)等,服务农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流通、农技知识获取和涉农政策咨询。
  二是推进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加强农业数据资源建设。采用全国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分类编码体系、数据标准接口,采集归集农业自然资源和重要种质资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等数据,打造标准化、高质量的数据仓,形成资源全面立体、主体画像精准、产品全程可溯的动态数据资源体系。推动县域公共数据整合共享。依托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基座,加快打造县级涉农大数据应用系统,打通农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县域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
  三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加快农业生产智慧转型。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深度应用。促进农产品加工智能转型。推广应用智能流水线、专用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开展智能分拣、自动清洁、无损检测、自动包装等作业。引导农产品流通数字转型。推动农产品产地市场开展数字化改造,强化进出库、运输、交易全程数字化管理,提升物流运营效率和供需匹配水平。
  四是拓展数字支撑应用场景。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一张图",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一张网",探索建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一朵云",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一个码"。
 
上海发布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据悉,为落实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本市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9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本市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L3级)汽车占新车生产比例超过70%,具备高度自动驾驶功能(L4级及以上)汽车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核心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核心装备初步实现自主配套。大规模、多场景、高等级、多车型应用初具规模,智慧交通生态加速融合。智慧道路基础设施实现重点区域覆盖,基本满足车路协同、智慧交通、智慧出行应用需求。规则、标准、监管体系实现突破优化,基本建成系统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管理体系。
  为此,《方案》提出了七大重点任务,具体包括:紧盯新技术突破,构建自主配套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体系;抢抓新终端布局,抢占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先机;加快新生态培育,形成跨界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核心产业体系;打造新空间格局,拓展协同互补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空间;推动新应用落地,布局面向未来的智慧交通场景等。
 
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公布
 
  据悉,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简称《条例》)9月6日公布,并拟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
  《条例》共设七章七十三条,包括总则、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拓展、促进与保障、治理原则与措施、附则等七个方面,从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围绕"明确范围+补齐短板+强化支撑+抢抓应用+集聚发展+规范治理"等环节进行探索创新。
  在人工智能概念及人工智能产业的界定方面,《条例》从技术角度对人工智能的概念作出了规定,明确人工智能是"利用计算机或者其控制的设备,通过感知环境、获取知识、推导演绎等方法,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延伸或扩展"。同时,《条例》明确了人工智能产业的边界,将人工智能相关的软硬件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系统应用、集成服务等核心产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各领域融合应用带动形成的相关产业都纳入人工智能产业范畴。
  在补齐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短板方面,《条例》指出,要致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人工智能关键核心环节,提出建立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构建覆盖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周期的扶持政策体系,强化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支持。同时,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人工智能项目管理方式,公开征集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通过非周期性项目资助等方式予以支持。
  在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条例》明确要求政府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建立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公共数据共享目录和共享规则,推动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有序开放。建立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公共数据和行业数据标准体系。建立面向产业的算力算法开放平台。同时,要加强面向人工智能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布局。支持建设行业开放创新平台,支撑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并向行业上下游开放。建设人工智能测试检测及认证平台,打造覆盖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产业支撑体系。
  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应用方面,《条例》明确深圳市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公共企事业单位应当率先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规定产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制度,定期发布人工智能场景需求清单。同时,在分级分类监管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品准入制度。
  在人工智能治理机制方面,《条例》确立人工智能治理国际公认的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等八大治理原则。根据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风险等级、应用场景、影响范围等具体情境,建立分类、分级、差异化的监管模式,形成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规定深圳市政府应当设立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加强伦理委员会对人工智能伦理的统筹规范和指导协调,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伦理安全规范的制订和实施,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安全风险等方面的研究,推动构建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规则。
  为破解人工智能产品落地难问题,《条例》提出创新产品准入制度,对于国家、地方尚未制定标准但符合国际先进产品标准或者规范的低风险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允许通过测试、试验、试点等方式开展先行先试。
 
福建省出台九条措施支持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近日,福建省工信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九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九个方面支持福建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措施》提出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评选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每个平台给予200万元奖励。同时,按照先做先补、多做多补的原则,对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年度新增连接和有效服务企业数达到100家(含)以上的予以分档奖励,每个平台每年奖励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措施》在延续对新模式新业态标杆企业奖励的基础上,增加对5G全连接工厂评定支持,对获评上述示范标杆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并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中给予加分;对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软件服务商也被纳入奖励范围,《措施》提出评选支持一批综合竞争力强、增长速度快的"领雁"软件服务商,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瞄准产业共性痛点,探索梳理一批低成本易推广的解决方案,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着眼于推广一批成熟的典型应用场景,《措施》提出,对完成项目攻关并验收通过的,按照项目投资额的50%予以补助,最高补助100万元;(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支持各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服务;对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此外,《措施》还从推进标识解析建设应用、加强金融服务、引培数字技术人才、提升"党企新时空·政企直通车"服务效能、加强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推出"真金白银"的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依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对上述符合省重点技改项目条件的,可叠加享受技改项目投资补助和奖励政策。
 
宁夏发文鼓励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据悉,为加快推进宁夏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营造良好发展生态,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财政厅近日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鼓励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下称《若干政策》)。
  《若干政策》分为六部分,共22条,内容涉及六个方面:一是支持电子商务集群壮大发展,包括支持引进电子商务企业总部、打造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鼓励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二是支持电子商务供应链打造,包括支持打造网货生产基地、打造电子商务品牌、打造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与交流平台;三是支持电子商务行业做大做强,包括支持电子商务主体提升发展,支持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四是支持电子商务创新融合发展,包括支持传统商贸企业线上转型,支持传统生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支持数字商务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支持产销对接提升应急保供能力;五是巩固提升农村电商成效,包括提升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功能,促进农村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拓展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功能,建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机制,构建农村电商营销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电商品牌推广应用体系。第六部分"其他"明确了政策适用主体、解释权限及执行期限。
  其中提出,对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垂直类电子商务平台,总部入驻宁夏或在宁夏设立市级以上区域运营中心的,年交易额达到5亿元的,每家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奖励。
 
企业信息员园地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探索性思维与建议
 
  特约信息员:王协忠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生产制造领域的问题还很突出,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缺失、智能微服务技术难以实现APP 迭代、企业传统IT系统集成困难等因素,其根本原因是我国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方式随企业的发展和外界环节变化在不断改变,无法建设一套随需而变的信息系统来满足企业生产要求。实践证明,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采用智能微服务技术去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当下最为奢侈的方案政府和产业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代价,但收效甚微。对此,笔者通过相关资料研究表明,要实现"到2025 年培育百万工业APP,实现百万家企业上云"的宏伟目标,重点在于突破工业App 开发、应用和普及的关键技术,降低工业App开发应用门槛。建设面向生产制造领域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与公共服务平台,以产业的重点领域及特定场景为突破口,培育种类丰富、量大好用的新型工业APP,帮助企业完成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转化,实现工业技术软件化。为此,应当通过该赋能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重点解决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平台融合、生态建设三大难题。
  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换道超车,推动工业互联网加速发展。          
  根据GE公司的预测,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会呈现类似于消费互联网平台的爆发式增长,Preedk平台工业App 总量将超过50 万个。2019年底,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发展峰会主论坛指出,我国工业App 数量已经达到9 万个,但工业软件碎片化、高端产品缺乏等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性改观。而且,这些工业App大多数是利用了传统的IT技术来开发,由于开发者不懂得工业知识,开发效果差,缺少统一的工业操作系统、标准、语言,未形成完整体系。建设面向生产制造领域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与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研发一种面向工业用户的工业操作系统,可以让懂工业生产知识及工艺设备的工业用户在平台上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开发工业App,完成工业知识的软件化。依托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通过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应用实现"换道超车",推动工业互联网加速发展。
  二、通过平台融合,实现技服创新,推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网络平台作为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为我国产业升级乃至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通过"设计+生产+服务"一体化的完美组合,为产业提供建设服务型制造的转型方案,破解其自身的发展约束,可以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创新发展,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可以引领生产方式智能化变革,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可以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面向生产制造领域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与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现有研发设计和运营服务类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平台、技术和应用的融合创新,通过打通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提供面向研发设计供应链、生产制造、产品和服务、经营管理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无缝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鼓励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试点,加强工业园区示范建设,进而推动制造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通过生态建设,实现便捷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生态形成。
  生态建设是工业互联网下一个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当前,尚未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单独完成工业互联网平台整个生态的构建,无论是工业互联网垂直行业如何落地,商业模式如何形成,都需产业界的共同探讨、政府的政策支持
  制造企业的积极参与。建设面向生产制造领域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与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上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便捷服务,以推动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形成,最终实现工业APP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在生态建设方面,以亚控科技wellinClond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全组态开发为核心理念,面向云平台供应商、行业云开发服务商及App开发服务商提供数据接入和工业App组态运维工具,目前己经在机加、电子等多个行业积累了500 余个工业APP,主要包括面向生产制造领域的进度、质量、设备、物料、能源、安全、人员绩效等方面内容。亚控科技的wellinClond工业互联网平台,由数据采集边缘层—PaaS 平台层—APP 应用层三层架构构成,采用了独创的数据采集和解析技术、边云协同技术、云原生技术和APP 隔离技术,通过共享公司25 年积累下的5000余种工业设备驱动解决工业数据接入问题,提供让4000万工程师很容易掌握的工业APP平台和方法,帮助懂工业、懂制造、懂车间生产场景的工业人熟练、流畅、配置化地开发工业APP,彻底解决工业App"打散容易重构难"、工业企业制造模型创新等一系列技术和业务难题。未来,亚控科技将积极寻求和国内其他优秀平台供应商的融合创新,积极参与面向各垂直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整个工业企业制造模型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新枣庄企联三会.jpg

 枣庄企业家     枣庄市企联三会


640.png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巨山街道武夷山路1866号院内  邮箱:zzqixie@163.com 邮编:277000 电话:0632-8257966
鲁ICP备2021003606号
Copyright©枣庄市企业联合会版权所有 202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