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3期(总期132期)

部委决策
 
习近平强调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据悉,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讲话指出,要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的判断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要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讲话指出,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
  讲话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讲话指出,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讲话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好几个重要着力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一是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二是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三是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四是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五是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六是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
  讲话指出,要提高党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国务院部署8方面举措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据报道,继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之后,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部署8方面举措,加快扩大有效需求,着力稳住经济大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汇报,部署充分释放政策效能,加快扩大有效需求;确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措施,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激活力。
  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针对经济运行超预期因素冲击,前期能用尽用近两年储备的政策工具,及时果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因市场主体在一些方面遇到的困难比2020年多,今年退税减税降费等超过2020年,并出台了有力度的稳投资促消费政策,总体政策规模合理适度。当前处于经济恢复紧要关口,加快释放政策效能至关重要。近日国务院向主要经济省份派出工作组,围绕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现场解决了一批难点堵点问题。要继续争分夺秒抓落实,用"放管服"改革办法再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发挥效能,细化实化接续政策、9月上旬实施细则应出尽出,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促投资带消费增就业,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在用好新增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扩大规模,对符合条件成熟项目满足资金需求,避免出现项目等资金情况;将上半年开工项目新增纳入支持范围,对之前符合条件但因额度限制未投放项目自动纳入支持,以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也为制造业和个体工商户及时提供市场需求。二是扩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领域,将老旧小区改造、省级高速公路等纳入,并尽可能吸引民间投资。三是尽快出台支持制造业企业、职业院校等设备更新改造的政策。四是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为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配足融资。这也有利于扩大信贷有效需求。有关部门要完善对银行的考核,银行要完善内部考评和尽职免责规定,形成激励机制。五是对重点项目继续采取集中办公、并联办理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强化要素保障。地方政府可根据职责权限对用地、环评等办理作出承诺,项目落地后按规定补办手续。六是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地方要"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灵活运用阶段性信贷政策和保交楼专项借款。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七是国务院再派一批督导和服务工作组,赴若干省份推动政策落实。适时核查回访,重点核查项目建设三季度实物工作量完成、完善手续等情况。八是各地也要建立督导和服务工作机制。重点项目建设要按照有回报、保证资金不挪用和工程质量的原则,不失时机推进。
  会议指出,改革是政策工具箱中极重要工具,要坚持以改革激活力,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深入整治涉企违规收费,严格划定权力边界,严肃查处乱罚款、收过头税费等行为。推行工业生产同类型产品一次许可。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公平竞争。健全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搜集、处理机制。
 
商务部将抓紧出台新一批稳外资政策措施
 
  8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助理郭婷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促增量和稳存量并举,持续做好招商、安商、稳商的相关工作,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共享中国发展的机遇和红利。
  具体来说,商务部将着重开展四方面工作。
  一是抓紧出台新一批的稳外资政策措施。包括加紧推出新版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等领域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积极出台促进制造业引资和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相关专项政策,引导外商持续加大制造业和研发领域的在华投资。
  二是加大投资促进力度,办好第二十二届投洽会等重点展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来华经营。商务部将继续组织举办跨国公司地方行、进博会走进地方等活动,引导外资企业多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考察环境,拓展投资。同时,还将推动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出台更多的改革创新试点举措,复制推广新一批试点成果,推动全国服务业领域的制度开放。
  三是进一步提升外资服务水平,继续发挥好外资专班的作用,通过座谈、视频会等多种方式强化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积极回应外资企业的诉求。健全重点外资项目清单的动态更新机制,推出新一批重点外资项目,加强全流程服务和全方位保障。
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商务部将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外商投资法的执法检查,督促各方全面落实好外资促进保护和管理的各项法律制度,特别是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发布2022年版《中国外商投资指引》,指导各地用好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投资保护工作水平。
 
财政部下半年将落实落细积极的财政政策
 
  8月30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介绍上半年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和下半年财政政策展望。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保证财政支出强度,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展望下半年,《报告》指出,财政部将落实落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报告》提出了六方面具体工作。
  一是落实落细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好各项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联动,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
  二是加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攻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任务。落实好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相关财税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支持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和市场调节机制。
  三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应对疫情、灾情、高温天气等影响,及时帮扶失业人员和需纳入低保的对象、临时遇困人员等,在保障和救助上该扩围的扩围,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通过社保补贴、创业贷款、税费减免等鼓励企业吸纳就业,落实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四是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力度,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大力盘活存量资金。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落实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腾出更多资金用于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
  五是强化财政可持续性。严格执行专项债券负面清单管理要求,确保资金依法合规使用。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支持地方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六是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持续规范财务审计秩序,加大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
 
央行就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据悉,为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行为,促进其稳健经营,中国人民银行8月30日发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共七章四十八条,包括总则、金融控股公司本级的关联方、金融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内部管理、报告和披露、监督管理和附则。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确定金融控股公司本级的关联方范围。《办法》明确了本级关联方的最小合理范围,包括股东类关联方、内部人关联方以及附属机构。同时,金融控股公司和人民银行均可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和穿透的原则,认定可能导致金融控股公司或其附属机构利益不当转移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为金融控股公司本级的关联方。
  二是从多个维度划分关联交易类别。按照交易主体不同,《办法》将关联交易分为金融控股公司本级关联交易和附属  机构关联交易,前者受人民银行监管,后者受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按照管理目标不同,集团内部交易重点防范虚构交易、转移利润、隐藏风险、监管套利等问题,集团对外关联交易重点防范利益输送风险。按照交易类型不同,《办法》将关联交易分为投融资类、资产转移类、提供服务类及其他,以便于开展统计分析和风险管理。按照交易金额不同,《办法》将本级关联交易分为重大关联交易和一般关联交易,适用不同的管理要求。
  三是提出内部管理总体要求。在管理制度方面,金融控股公司应当建立有效的关联交易管理制度,明确"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控措施,降低关联交易复杂程度,提升集团整体关联交易管理水平,确保集团各层面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在治理架构方面,金融控股公司董事会应当设立关联交易管理委员会,金融控股公司应当设立关联交易管理办公室、牵头部门和专岗,负责关联交易的管理和风险控制,维护关联方清单。此外,《办法》还对关联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定价、审计和内部问责提出要求,金融控股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审慎设置关联交易限额,控制关联交易的数量和规模,不得从事禁止性行为。
  四是分类提出关联交易管理具体要求。针对本级关联交易管理,金融控股公司应重点关注关联交易的合规性和公允性,建立关联交易协议签订、内部审批等全流程管控措施。针对附属机构关联交易管理,金融控股公司应充分发挥指导督促作用,重点关注重要附属机构、未上市且未受监管实体的关联交易管理合规性。针对集团内部交易管理,金融控股公司应重点评估交易的合理性、各机构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风险传染性等。针对集团对外关联交易管理,金融控股公司应重点关注金融控股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的风险等。
  五是强化报告和披露要求。金融控股公司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报告、披露金融控股公司本级关联交易、集团内部交易和集团对外关联交易信息,向人民银行报告本级重大关联交易情况,并按季报送本级关联交易、集团内部交易和集团对外关联交易的综合分析评估报告。为强化市场约束作用,《办法》要求金融控股公司披露关联交易的相关信息,提高集团运作的透明度。
  六是明确监督管理措施。人民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建立监管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金融控股公司及其附属机构的关联交易监管,及时共享相关关联方及关联交易信息,在必要时依据职责分工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及其董监高人员、股东和中介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办法》明确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此外,《办法》设置了相应的过渡期安排,金融控股公司在本办法施行之日起一年内完善各项制度和治理架构,稳妥有序落实相关要求,确保过渡期满关联交易管理合规。
 
发改委就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据悉,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拟进一步完善企业中长期外债管理,从而提高外债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效防范外债风险,促进企业境外融资健康有序开展。《办法》自8月26日至9月26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方法》包括总则、外债规模和用途、外债审核登记、外债风险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法律责任、附则等六章共三十七条内容。
实行了七年的企业中长期外债备案制或将终结。《办法》明确,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外债实行审核登记管理制度,境内企业及其控制的境外企业或分支机构,凡是需在境外举借1年期以上的债务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债券、融资租赁、优先股和商业贷款等,都需要在提取债务融资资金前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发的“审核登记证明”,该证明有效期为1年。
  《办法》在现有政策的"境内企业及其控制的境外企业或分支机构"管理范围基础上,还明确将境内企业间接到境外借用外债纳入管理范围,并对债务工具范围作了进一步细化--包括但不限于高级债、永续债、资本债、中期票据、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优先股、融资租赁及商业贷款等。
  对于外债用途,《办法》有明确规定,表示企业外债资金使用应聚焦主业,有利于配合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同时,企业自主决策在境内外使用外债资金时,应保证资金用途符合相关条件。
  《办法》指出,企业应当加强外债风险管理,结合实际需要合理控制外债规模,优化外债结构。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国际收支状况等,强化外债风险意识,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同时,合理选择金融市场工具有效规避和对冲可能存在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办法》指出,发改委将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建立协同监管机制,通过在线监测、约谈函询、抽查核实等方式开展监督管理。其中,特别强调,企业或相关中介机构因借用外债,需配合境外监管机构检查或调查的,应事先向境内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办法》在附则中也指出,企业借用外债涉及对外报告和披露事项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保密制度,采取必要措施落实保密责任,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根据发改委年初发布的数据,2021年,共有335家中资企业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592笔,金额合计1946亿美元,维持亚洲(除日本)G3债券第一大发行体地位。
  彼时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服务实体、防范风险"原则,继续鼓励和支持优质企业合理利用中长期外债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积极引导企业优化外债利率和期限结构,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效防范外债风险,更好发挥企业中长期外债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
 
中证协发文规范IPO投价报告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提供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执业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下称《规范》)。
  中证协在起草说明中表示,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实施,投价报告在股票发行承销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网下投资者对发行人投资价值判断的重要参考材料。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投价报告质量不高,部分投价报告预测偏离度较大,分析师执业独立性不够等问题,亟需进行规范。
  对此,协会证券分析师与投资顾问专业委员会组织起草了《规范》,进一步规范投价报告的形成过程,防范利益冲突,强化分析师执业独立性,提升投价报告专业性,充分发挥投价报告在发行定价中“锚"的作用。
  《规范》共计二十七条,对承销团成员撰写投价投告、分析师跨墙管理、分析师与投行部门的交流等进行了规范,还对分析师的调研及路演行为、投价报告的盈利预测和估值结论的决策以及分析师向发行人及投行业务部门核实投价报告相关信息等行为提出了规范要求。
  其中,在撰写投价报告相关工作过程中,《规范》禁止投行业务部门人员、股票发行与承销部门人员、发行人与证券分析师通过单独或者共同组织见面会、讨论会等各种线下及线上会议等方式,讨论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与估值等投资分析内容以及发行定价范围。中国证监会或中国证券业协会允许的情况下则可除外。
  与此同时,《规范》还对分析师参加路演等行为提出要求。具体为: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刊登前,证券分析师不得对拟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进行项目相关的路演活动,证券分析师不得在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组织的面向拟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进行的路演推介活动中发表意见、观点。
  而对于研报的盈利预测和估值结论,《规范》明确了8类禁止行为,以防止发行人、银行业务部门人员、股票发行与承销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方对分析师施加压力,以达到影响盈利预测和估值结论的目的。具体来看,文件禁止行为包括了:一是更改发行人行业归属,要求证券分析师根据指定行业进行估值比较;二是干扰证券分析师对盈利预测的假设判断,要求证券分析师参考发行人、投行业务部门人员或任何第三方的预测结果进行盈利预测;三是向证券分析师提出估值范围的要求;四是对投价报告的估值方法、估值参数、可比公司选择等内容提要求,干扰证券分析师独立做出估值结论;五是以其他承销商意见、战略配售对象意见等第三方意见为借口,要求证券分析师调整估值结论;六是在报告完成之前向证券分析师询问报告盈利预测和估值结论,或索要含有估值结论的财务模型;七是通过研究部门主管、投价报告质量及合规审核人员间接影响分析师的分析与结论;八是其他任何可能影响分析师独立判断的行为。
 
我国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用水权交易市场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用水权改革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近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用水权改革工作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意见》指出,推进用水权改革,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安全利用的重要手段,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近年来,用水权改革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用水权归属不够清晰、市场发育不充分、交易不活跃等问题。
  《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进用水权改革,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加快用水权初始分配,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健全完善水权交易平台,加强用水权交易监管,到2025年,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基本建立,区域水权、取用水户取水权基本明晰,用水权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用水权市场化交易趋于活跃,交易监管全面加强,全国统一的用水权交易市场初步建立;到2035年,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用水权制度体系全面建立,用水权改革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安全利用的作用全面发挥。
《意见》明确,完善水权交易平台。建立健全统一的全国水权交易系统,统一交易规则、技术标准、数据规范,统一部署、分级应用,进一步规范水权交易行为。按照国务院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部署,逐步将用水权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互认,加快推进水权交易系统与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支撑用水权交易安全、高效、规范开展。推进用水权相对集中交易。用水权交易应在国家和地方水权交易平台(包括已将水权交易纳入的地方人民政府推动建立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
 
13部门26条措施助力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
 
  8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从房租减免、税费减免、社会保险支持、金融支持、防疫支持等方面提出26条纾困措施,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
  房租减免方面,《措施》明确,养老服务机构和托育服务机构属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范畴,承租国有房屋的,一律免除租金到2022年底。对于非国有房屋租赁主体,《措施》则鼓励其在平等协商基础上合理分担损失,相关出租人可同等享受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政策优惠。
  同时,鼓励各地探索将街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国有房屋等物业以适当方式转交政府集中改造利用,免费或低价提供场地,委托专业化养老托育服务机构经营;探索允许空置公租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供其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展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护理、老年教育等服务。
  税费减免方面,《措施》提出,年内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托育服务机构,按照50%税额顶格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六税两费"。
  养老托育行业纳税人可按规定享受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的留抵退税政策;同时,落实养老托育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用电、用水、用气"欠费不停供",申办电、水、气、热业务限时办结等政策。
  社会保险支持方面,《措施》明确,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养老托育服务机构,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受疫情影响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养老托育服务机构,可申请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符合条件的养老托育服务机构,"免申即享"缓缴职工医保单位缴费3个月。缓缴期间均免收滞纳金。
  金融支持方面,《措施》提出要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支持金融机构通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向普惠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贷款,根据试点情况,在对政策进行评估完善后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同时,引导商业银行等机构继续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养老托育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含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但原则上日期不超过2022年底。
  《措施》还提出,要鼓励地方结合财力实际,给予养老托育服务机构贷款贴息支持,缓解养老托育服务机构融资困难;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按市场化原则为其提供融资增信支持;鼓励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按照竞争择优原则,为托育服务机构提供相关保险等。
  在防疫支持方面,《措施》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在物资调配、转运隔离、医疗救治等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方面对养老托育服务机构予以倾斜,同时根据疫情防控规定,组织辖区内机构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并视情况增加检测频次。
  对于因疫情防控要求实施封闭管理、无法正常运营的养老托育服务机构,地方政府应适当支持防疫物资、消杀支出;并且要合理调整运营补贴发放条件,推动及时足额发放运营补贴。
  此外,《措施》还提出,要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对养老托育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将养老托育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鼓励餐饮企业为不具备餐饮自制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等。
 
政策要闻
 
▲三部门印发通知进一步提升煤电能效和灵活性标准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煤电能效和灵活性标准,以标准支撑和规范煤电机组清洁高效灵活性水平提升,8月29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煤电能效和灵活性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组织制修订发布一批考核约束性标准、组织制修订发布一批关键配套标准、持续推动其他配套标准制修订,以标准支撑和规范煤电机组清洁高效灵活性水平提升。
  《通知》要求,重点修订新建机组的设计供电煤耗门槛要求、对应的负荷率基准,以及现役机组的运行供电煤耗要求、对应的修正方式等。有关标准制修订工作原则上在2023年底前完成。《通知》还提出,依托"三改联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组织开展先进适用标准试点示范,将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择优遴选并严格控制示范项目数量,并于项目投运1年后组织验收。符合条件的示范项目可享受相关支持政策。
 
▲能源局公布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办法
 
  据悉,国家能源局8月30日公布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办法。办法指出,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是指国内率先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尚未批量取得市场业绩的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包括前三台(套)或前三批(次)成套设备、整机设备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
  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工作由国家能源局组织实施,主要包括申报、委托第三方机构评审、公示、公告、示范及效果评价。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原则上由用户企业牵头联合研制单位申报,尚未确定依托工程的技术装备,由研制单位根据技术装备突破情况申报。
 
▲药监局开展规范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行为专项行动
 
  8月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开展规范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22年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规范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行为专项行动。
  根据《通知》,本次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以严厉打击生产经营未经注册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网络违法违规销售、无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资质、超范围经营等行为为重点,严肃查处相关案件,惩处违法分子,曝光典型案例,消除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建立健全机制,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通知》部署了规范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生产行为、规范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经营行为、规范网络销售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行为、依法严查重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4项工作任务,并明确了各级药品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督检查内容。例如,在规范生产行为方面,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当重点检查生产企业是否按照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的产品技术要求组织生产,原材料采购和供应商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等;在规范经营行为方面,药品监管部门应当重点检查经营企业是否经营未取得注册证的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行为,是否无证经营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是否超范围经营等;对于网络销售,药品监管部门应当重点检查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是否严格履行资质信息审核、商品信息监测、违规行为处置的法定义务,网络销售企业是否按要求展示生产经营许可证及产品注册证,在网上发布的相关信息是否与经注册的内容保持一致等。
  《通知》要求,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按时序进度抓好推进落实;要研究创新监管的方式方法,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同网信、公安、卫生健康、海关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共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要强化宣传引导,普及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相关知识。国家药监局将适时组织检查组,对各地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国资改革
 
国资委要求推动上市公司成为市场化经营机制先锋表率
 
  9月1日,"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补短板强弱项专题推进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国企三年行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改革仍存在不平衡、穿透基层一线不够、部分重点改革任务形到神不到、改革质量和实效仍需提高等突出问题。在谈到推进国有上市公司相关改革时,翁杰明详细布置了四点要求。
  一要以股权结构优化促进治理机制完善。继续大力推动国有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的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支持积极股东提名董事人选参与上市公司决策。鼓励央企之间、央地之间通过认购股份、换股等多种方式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完善公司治理。
  二要加大对上市公司的授权放权力度。国有控股股东要按出资比例和公司章程依法合规履行出资人职责,不通过行政方式干预上市公司经营自主权。优先在上市公司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职权。
  三要推动上市公司成为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先锋表率。凡是三年行动要求的市场化机制改革任务,上市公司应率先高质量完成。支持鼓励上市公司与同行业头部企业在业绩、效率等方面全方位对标、针对性赶超。
  四要继续推进混改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在坚持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继续探索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精准化管控的有效形式。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工作重点放在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和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上。
  翁杰明强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经是国有企业的主体,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搞好上市公司,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意义重大。
 
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细则发布
 
  据悉,为进一步加快推动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特别示范区建设,切实发挥改革创新的政策集成优势,打造国企改革创新示范高地,近日,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发布《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并将于9月18日起正式实施。
  《细则》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为目标,主要支持对象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入驻太平湾的机构及全资或控股子企业,从资源整合、机制改革、科创能力、内外合作、政策扶持、实施保障6个方面,制定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的具体举措。
  加快资源整合方面,深化央企抱团,推动央地合作,吸引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向太平湾迁移,引导和带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发展。
  深化机制改革方面,推进企业运营管理机制创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促进国企股权结构改革,支持和推动企业融资,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科创能力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和以氢能、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推动产业集聚,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加强科技创新扶持力度,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加强内外合作方面,加强与其他产业园区、高能级平台的合作交流和资源对接,打造创新要素资源聚集新高地。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助力国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企业对外经贸规模。
  太平湾将优先保障国有企业的建设用地需求,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推动政策先行先试。坚持创新和完善国有企业监管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和配套功能,加强宣传推广,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太平湾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是辽宁省、大连市与招商局集团共同开发建设、深化央企合作、优化结构调整、助力东北振兴及辽宁振兴的新项目、新模式、新平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太平湾在政企合作深化、战略能级提升、园区改革创新、央企抱团合作、基础配套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特别示范区建设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自主创新
 
黑龙江省出台科技振兴行动计划
 
  近日,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简称《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黑龙江省将实施"七大行动"实现优势转换,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到2026年,科技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成为全国创新发展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和东北亚创新交流合作基地,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
  --全社会研发投入取得新突破。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力争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新突破。在产业振兴、农业振兴、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突破200项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取得新突破。到2026年,高质量转化1500项科技成果,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50亿元。
  --科技型企业培育取得新突破。到2026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突破6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3000家。
  --科技创新平台取得新突破。到2026年,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60家。
  --区域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高水平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动高新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机遇,充分激发创新潜能,突出科技的引领性、先导性和实效性,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科学技术新突破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能力,数字技术、生物技术、冰雪产业技术和创意设计产业技术等新经济业态领域攻关取得新突破。
  二是打造龙江振兴发展新引擎,航空航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和农机装备制造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攻关取得新突破。
  三是科技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能源技术、化工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医药产业技术、汽车产业技术和轻工产业技术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攻关取得新突破。
  四是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黑土保护与利用技术、现代育种技术、智慧农业与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粮食贮藏技术和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等农业现代化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五是支撑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公共安全技术和污染防治技术等民生领域科技攻关取得新突破。
  《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区域创新载体和创新生态建设"七大行动",培育壮大振兴发展新动能。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建立
 
  据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实施科技部印发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打造全国原始创新高地和高精尖产业承载区,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科技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日前共同制定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以下简称《合作机制》)。
  《合作机制》明确,要以"科创+产业"为引领,聚焦国家重大创新需求,联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联合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若干创新联合体,实现项目、人才、基地、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探索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长三角区域成为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
  《合作机制》指出,要聚焦制约国家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共同梳理长三角区域"链主"企业或骨干单位,凝练2-3年可取得突破,且需要跨区域解决的需求,联合发布需求"榜单"。加快提升区域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引领能力,以市场化方式联动产业链上下游、科研机构等力量,跨区域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管理模式,促进区域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主体高效协同,激发科研团队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建立联合攻关成果评价与投融资机构的联动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支持联合攻关项目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广东支持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简称《意见》),推动东莞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增强珠三角地区核心引擎的战略支撑。
  《意见》赋予东莞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四个战略定位。《意见》明确了两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即到2025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以上,区域发展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到2035年,经济总量实现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建成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都市。
  重点任务方面,《意见》特别明确了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建省外资外贸发展赋能升级试验区,加快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建设等。保障措施方面,《意见》提出依法依规赋予东莞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东莞充分行使地方立法权,为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先行先试改革探索提供法治保障。
  同为深圳都市圈圈内城市,《意见》中深圳元素也频频出现。例如,在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方面,明确要求东莞打造广深"双城"联结纽带。加快深圳都市圈建设,强化深圳与东莞战略协同、产业互补、交通互联,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半小时都市圈",支持东莞南部各镇与深圳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携手打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明确提出强化城际轨道交通衔接,支持穗莞、深莞地铁对接。推动中南虎城际、广深第二高铁等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等。
 
节能减排
 
七部门印发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
 
  据悉,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七部门8月22日联合印发《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管理机制基本完善,节能减排取得重点突破,行业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能力明显增强,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0%,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比"十三五"期末下降15%,遴选推广30个信息通信行业赋能全社会降碳的典型应用场景。
  《行动计划》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点,兼顾信息通信行业自身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瞄准"优布局、抓重点、促协同、强赋能、统管理"五大方向,提出了优化绿色发展总体布局、聚焦三类重点设施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强化行业赋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供给能力、加强行业绿色发展统筹管理五大方面任务。
  一是优化绿色发展总体布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与国土空间、城乡建设等规划有效衔接,优化区域布局,推进网络架构优化,强化通信网络设施共建共享,加快高耗能老旧设施绿色升级,加强绿色能源推广使用,形成规划合理、布局完善、架构先进、用能节约、能效优化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其中,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方面,提出到2025年,新建5G基站站址共享率不低于80%。
  二是加快重点设施绿色升级。聚焦数据中心、通信基站、通信机房三类重点设施,以全方位全过程的集约化布局、高效化设计、绿色化建设、低碳化技术、智能化运维为手段,加强数据中心统筹布局,推动基站主设备及配套设施节能技术运用推广,加快核心通信机房绿色低碳化重构。最终实现到2025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降到1.3以下,5G基站能效提升20%以上,改建核心机房PUE降到1.5以下。
  三是完善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协同开展绿色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建立完善绿色采购制度,引导设备供应企业加大绿色技术产品的研发与供给。推动各环节绿色包装循环再利用,提高废旧信息通信设备回收利用水平。加快形成以管理制度为引领、以绿色采购为关键、以评估认证为抓手的绿色信息通信产业链供应链格局。
  四是赋能全社会降碳促达峰。以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需求为导向,引导信息通信企业加大对工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技术和服务的供给力度,助力电网、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化转型。助力打造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居民绿色消费。推动数字孪生等技术在城乡节能减排、环境监测治理、零碳智慧建筑建设等领域开展应用,助力城乡绿色智慧发展。最终实现到2025年,面向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面向居民低碳环保生活、面向城乡绿色智慧发展,分别挖掘推广10个典型应用场景。
  五是加强绿色发展统筹管理。准确把握行业绿色发展新趋势,建立健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强化绿色发展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探索建立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管理平台,加大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供给,到2025年,制定信息通信领域30项以上绿色低碳标准。充分发挥企业绿色发展主体优势,推动企业增强绿色发展制度保障,建立完善企业级绿色低碳发展管理平台,加快绿色技术攻关和转化。
  《行动计划》部署了15个行动,分别是:优化基础设施体系架构、强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基础设施整体能效、提高行业绿色用能水平、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促进通信基站能效提升、推动通信机房绿色改造、引导绿色化生产和采购、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赋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赋能居民低碳环保生活、赋能城乡绿色智慧发展、健全绿色低碳管理机制、建设绿色低碳管理平台、提升行业绿色创新能力。
 
五部门发布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8月29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简称《计划》)。《计划》提出,要推进装备体系绿色升级,创新提升电力装备技术;通过开展典型场景应用试点,培育形成一批优质品牌;支持企业在海外投资设立生产、销售服务基地,带动上下游相关产品走出去。
  《计划》提出,通过5~8年时间,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著改善,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能力累计超过2亿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备满足12亿千瓦以上装机需求,核电装备满足7000万千瓦装机需求。
  装备体系绿色升级行动方面,《计划》指出,加速发展清洁低碳发电装备,推进煤电装备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加快推进燃气轮机研究开发,加快可变速抽水蓄能及海上抽水蓄能装备研制应用及高水头冲击式水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加快三代核电的批量化,加速四代核电装备研发应用。加快生物质能装备以及海洋能、地热能等开发利用装备的研制和应用。
  《计划》要求,提升输变电装备消纳保障能力,面向电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双高"特性,以及夏、冬季双负荷高峰的需求特点,加快发展特高压输变电、柔性直流输电装备。加快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天然酯(植物)绝缘油变压器等研发突破。
  《计划》指出,要提高用电设备能效匹配水平,发展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同步磁阻电机等产品。加快推广应用高能效电锅炉、电窑炉等装备,拓展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电能替代。鼓励企业开展电机再制造,促进再制造电机产品应用。
  推广应用模式创新行动方面,《计划》要求,在电力装备领域建设3~5家试验验证平台,开展典型场景应用试点,培育形成一批优质品牌。围绕绿源、智网、降荷、新储等新型电力装备,建设满足工程应用实况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验证平台。发挥重大工程牵引带动作用,积极推进电力装备重点领域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
  在电力装备技术创新提升行动方面,《计划》要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一批电力装备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计划》明确,要深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在电力装备领域培育若干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和示范园区。
  《计划》还指出,支持企业在海外投资设立生产基地、销售服务基地,建设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带动上下游相关产品走出去。并充分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及产业链配套优势,加快优势企业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12部门联合印发《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
 
  据悉,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日,生态环境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范围、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通过攻坚,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格局基本形成。
  《行动方案》提出了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攻坚五大行动。一是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行动,重点推动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污染水体消劣达标、保障生态流量、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严格环境风险防控。二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重点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强化固体废物协同控制与污染防治、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三是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行动,重点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补短板、加强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四是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行动,重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养殖污染防治、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五是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着力维护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加强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强化下游及河口综合治理和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尾矿库污染治理。
  《行动方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严格监督管理,形成攻坚行动保障体系,确保各项攻坚任务措施落实见效。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行动方案》实施,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衔接,加大重点任务调度和指导帮扶力度,督促地方按期完成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目标任务。
 
18条政策举措支持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上海市发改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绿化市容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若干政策》重点聚焦构建多元示范应用、打造开放创新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强化财税人才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18条政策举措。
  《若干政策》提出,上海将围绕技术攻关、产业发展、示范应用、基础设施、公共平台五个方面,强化政策创新和先行先试,加快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集聚,建立跨界融合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体系。上海计划把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试验田、技术攻坚先锋队、示范应用探索区、基础设施样板间、公共平台聚集地,助力临港新片区成为上海建设国际一流氢能产业创新高地的新引擎和增长极。
  按照本次发布的政策规划,上海将在临港加快推进多个氢能示范项目推广落地,其中包括加大氢能在特色交通领域推广应用、开展海上风电制氢示范、规划建设领先的氢能港口、建设氢贸易基地和氢交易平台等。
 
六部委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据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任务要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助力重庆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8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了培育发展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立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建设数字化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加强绿色金融跨区域合作、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保障体制等五方面共15条要求。
  目标经过5年左右努力,在重庆市基本建立组织多元、产品丰富、政策有力、市场运行安全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参照国际通行绿色金融标准,识别主要产业部门绿色低碳转型机遇。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畅通高效,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加快增长,绿色金融产品、工具及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涌现,绿色产业融资环境逐步改善。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绿色金融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探索跨区域、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区域生态资源资本化转型。建立可满足能源、建筑、交通、制造和农林等主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和配套激励机制,支持重庆市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为金融助推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树立典范。
 
湖南出台"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
 
  近日,湖南省政府印发《湖南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为13.04万吨、0.89万吨、5.04万吨、2.38万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案》部署了十大重点工程,突出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和园区、城镇、交通、农业农村、公共机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提出,到2025年,钢铁企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2%左右。
  省发改委介绍,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方案》在"十三五"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机制,在能耗双控方面做出了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不再下达总量控制目标,对能耗强度降低达到激励目标的地区,其能源消费总量在当期能耗双控考核中免予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双控考核;对全省统筹规划的火电项目和国家规划的重大项目实施能耗单列。
 
浙江省发布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近日,浙江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计划到2025年,所有设区市及60%的县(市、区)通过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评估,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实施方案》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主要目标,提升固体废物源头治理、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能力。如在一般工业固废领域,计划到2025年全省产生强度实现负增长,同时打造1个以上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领域,力争快递物流业废弃包装物零增长,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0%,并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存量建筑垃圾堆场等固废堆场治理,守卫安全防线。
  为避免二次污染,固废收集运输体系至为重要。接下来,浙江省危险废物收运体系将实现小微企业动态全覆盖;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收运将实现"三网融合",统一收运体系覆盖所有县(市、区)。
  在承接国家方案的基础上,《实施方案》增设多项浙江特色指标。尤其在数字化改革上,作为全国唯一"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试点省,浙江迭代"无废城市在线"应用,深化"无废指数"研究应用,为全国固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经验。
  据悉,"无废城市"是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2020年初,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今年4月,全部设区市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广西拟实施新一轮找矿行动
 
  据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日前发布《关于促进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实施新一轮找矿行动。加大沉积型铝土矿等资源勘查力度,自治区财政资金给予支持。在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未经充分论证前,除必须与堆积型铝土矿一同开采外,不得出让新的沉积型铝土矿采矿权。新探明的铝土矿资源优先配置给延伸铝产业链的氧化铝企业。
  上述文件提出,创新被压覆的堆积型铝土矿开发利用模式。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有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持续优化保护、快速滚动开采、及时复垦还地、健全补偿机制的前提下,探索推进被基本农田、水源地等压覆的堆积型铝土矿高效开发利用。支持自治区企业拓展境外铝土矿资源,参与境外铝土矿资源勘探,加大权益铝土矿开发。构建铝土矿资源进口交易平台,将广西北部湾港打造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铝土矿进口集散交易基地。
 
海南发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
 
  据悉,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海南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较国家下达目标值多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力争达到11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第90百分位数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稳定,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5%以上,全面消除省控地表水劣V类水体,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保持在99%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整体补齐生态环境领域基础设施短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海南样板。
  《方案》提出,加强臭氧污染防治。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推动水泥、玻璃等产业转型升级。全省禁止新建燃煤锅炉,推动现有锅炉提标改造。开展涉气产业集群综合整治。到2025年,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达到0.13万吨和0.40万吨,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方案》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海南成为在国际上展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靓丽名片。
  《方案》提出八项主要任务: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空气质量对标攻坚战、深入打好"六水共治"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严密防范环境风险、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云南全面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
 
  8月31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日前印发的《云南省工业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进行解读。
  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紧密相连,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防控工业固体废物和重金属环境风险为目标,将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无废城市"建设、新污染物治理作为云南省"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注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防范环境风险。
  根据《规划》,到2025年,云南省集中解决一批威胁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的突出涉危涉重问题,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监管体系。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7%。基本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基本满足省域内实际处置需求,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针对不同的环境污染防治对象,《规划》明确了强化工业固体废物源头管控、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补齐医疗废物处置和应急能力短板、深入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控、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等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以进一步强化工业固体废物源头管控为着力点,"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将严格控制新建、扩建产废强度高、区域利用处置能力不足、无配套利用处置设施的建设项目。推动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督促企业减少有毒有害原料使用,源头减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补齐医疗废物处置和应急能力短板为目标,云南省将全面加强医疗废物源头分类、规范贮存和处置,健全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每个县(市、区)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每个州(市)至少有一个符合运行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每个州(市)至少明确一座协同应急处置设施。   
针对新污染物治理,云南省将按照"筛、评、控"和"禁、减、治"的工作思路,开展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和评估,对重点新污染物实行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通过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降低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在构建风险防范体系方面,将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尾矿库等地方环境监管指南和污染防控规范,提升危险废物环境应急响应能力,推广应用物联网监控手段,构建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工作体系。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全力推动《规划》各项任务落实,牢固树立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以更强措施、更严标准、更硬要求,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美国加州2035年起禁售汽油动力新车
 
  据悉,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8月25日投票批准一项新规,从2035年开始在全州范围内禁售汽油动力新车。
  从2026年开始,在加州所售35%的新小汽车、SUV和小型货车都必须是零排放车辆。这一比例将逐年增加,到2028年、2030年以及2035年,这一比例将分别达到51%、68%和100%。
  到2035年,虽然汽油动力新车的销售被禁止,但加州民众仍可继续驾驶此前购买的汽油动力汽车,也可以将其在二手车市场交易。另外,加州届时所售新车中可包含20%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成员、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研究所创始主任丹尼尔·斯珀林称,这次投票是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最重要和最具变革性的行动"。
  交通运输是加州最大的单一排放源,约占该州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0%。美联社报道称,如果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的目标能够实现,加州将在2040年之前把汽车的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据称,加州经济规模在美国首屈一指,其25日通过的新规将被美国另外十多个州效仿,这些因素将导致新规对美国汽车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另外,加州是美国第七大产油州,其石油行业也将面临"痛苦转型"。
  早在2020年9月,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就宣布了该项减排计划。加州25日通过的新规还需联邦政府批准方可生效。
  据了解,加州的新规将成为全球首批此类规定之一。加拿大政府去年6月宣布,该国将从2035年开始禁售汽油动力新车。今年6月8日,欧洲议会表决支持欧洲联盟委员会关于2035年禁售汽油动力新车的建议,寻求在欧盟范围内加速普及电动车,不过,禁售令还需要欧盟成员国一致批准才能立法生效。
 
欧洲8国和欧盟决定2030年波罗的海风电产能增6倍
 
  据悉,欧洲8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盟领导人,8月30日在丹麦首相官邸马林堡召开波罗的海能源峰会并签署"马林堡宣言",同意加强能源安全和海上风电合作,计划在2030年将由其掌控的波罗的海地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2.8吉瓦提高至19.6吉瓦(1吉瓦等于100万千瓦)。
  此次峰会的与会国包括丹麦、瑞典、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德国。
  "马林堡宣言"还规划从位于波罗的海的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铺设一条连接德国、长约470公里的电缆,以便在需要时输电。
  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当天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说,海上风能潜力巨大,波罗的海地区的海上风电产能有望达到93吉瓦。她表示,一些欧洲国家希望借此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以逐步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并为欧盟碳中和达标作贡献。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自从西方国家对俄实施制裁以来,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冯德莱恩表示,"马林堡宣言"的达成将助力欧洲加速绿色转型,摆脱能源依赖。
  欧洲多国当前面临严重能源危机。此前,分析人士指出,在欧洲多国今夏遭遇高温并竭力为今冬储存天然气之际,俄罗斯继续限制天然气供应,将导致欧洲"气荒"加剧。
 
劳动用工
 
三部门要求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层次紧缺人才
 
  8月31日,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通知,"提出加快培养一批支撑储能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紧缺人才。
  通知指出,储能行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达成"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技术保障,对于确保能源安全、实现绿色转型、推进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际科技和人才竞争加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对我国储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出严重挑战。研究生教育要落实关于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决策部署,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加快培养一批支撑储能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紧缺人才,为提升国家储能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战略核心科技作出更大贡献。
  通知要求,聚焦我国对储能领域核心技术领军人才的迫切需求,创新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储能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培养和储备一批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和引领产业快速发展的领军人才,形成储能领域高层次人才辈出新格局,为实现我国储能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在支持保障方面,《通知》列举7个方面。一是专项实施单位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实施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专项实施工作,积极配置资源,加大条件保障,确保专项高质量实施。二是教育部将承担专项任务高校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根据培养能力、实施情况等实际予以专门支持。承担任务高校也要通过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予以配套安排。三是能源局在试点示范、实证实训基地建设中,组织有关企业探索创新机制,加强与专项任务高校对接,为高校成果转化验证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配套支撑。四是中央财政将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纳入专项的学生人数作为各校专项资金分配因素安排经费予以支持。五是联合培养企业要设置面向专项博士生的科研课题,并提供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六是鼓励有关企业设置专项奖学金,支持专项人才培养。七是专项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成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及动态调整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力度的重要依据。
 
德国8月失业人数环比增加
 
  据报道,德国联邦劳工局8月31日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经季节调整后,德国8月失业人数约为249.7万,环比增加2.8万,当月失业率升至5.5%。
  德国联邦劳工局局长安德烈娅·纳勒斯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尽管经济和政治上存在不确定性,但德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当月失业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乌克兰难民在德国劳动就业机构登记,并体现在当月的失业率数据中。
  数据还显示,今年6月德国从事短时工作员工数量继续减少至约25.9万。2020年4月,从事短时工作员工数量曾达近600万。
在德国,短时工作制是企业遭遇严重经营困难时,政府为保障员工不流失或不失业而采取的救济措施,有利于稳定劳动力市场。根据这一制度,德国政府向因新冠疫情导致工作时间缩减的企业员工提供补助,避免其实际收入大幅下降。
 
专家论坛
 
王青:扩大消费需重点把握几个问题
 
《经济日报》8月30日刊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青的文章指出,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从中长期看,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坚持促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和关键基础。从短期看,促消费也是有效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务实之策。现阶段,我们应深刻认识消费变化的逻辑和规律,重点把握好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理性认识持续扩大消费和推动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消费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其既是当期及下一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又是上一期经济增长的结果。决定消费规模和质量的根本因素是居民收入,而影响收入的重要方面是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因此,消费与宏观经济之间一般具有比例关系,国内外也很少出现消费增幅大幅度偏离整体经济增速的情况。基于此,我们对于扩大消费效果的预期,也应该建立在对经济潜在增长水平预期的基础之上。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居民收入和就业预期走弱,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这些都会在短期内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如果简单地将扩大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而对影响消费的其他方面因素考虑不足,就容易造成相关政策空转。对此,要坚持系统观念,更加全面地考虑扩大消费、释放消费潜力的各项务实举措,聚焦当前影响和阻碍消费的关键堵点发力,重点围绕消费者愿意消费但不能消费、不敢消费的问题施策,以促消费助推经济大盘稳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第二,扩大消费不仅要关注需求端,而且要在供给端协同发力。
  当前,消费市场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需求端,但观察其背后成因,却是由需求端和供给端问题相互叠加造成的。如果扩大消费的相关政策过多侧重于需求而忽略供给,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从供给端看,我国中高端、多样化、多层次的商品服务供给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这是制约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整个产业体系、创新体系以及相关规则制度的协同优化,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着眼于当前,需尽快修复被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商品服务供给体系,重点是避免极端情况下供应链断链、物流通道阻塞、复工复产受阻等导致的新问题,降低供应链被动中断的风险,减少因疫情导致服务行业供给弹性和韧性不足而带来的消费损失。着眼于中长期,需更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第三,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顺势而为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的重点内容不仅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商品,还包括满足发展和享受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已经从主要解决“有没有”转向实现“好不好”,消费呈现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时尚化、融合化等特征。扩消费,就要紧紧把握消费升级和创新的大趋势,积极培育壮大形成一批消费新增长点,这样才能形成以点带面、可持续的消费增长格局。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创新发展动力强劲。年轻消费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年轻老年人”群体对消费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服务消费、高品质消费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智能家电、健康食品、新能源汽车、新国货等商品领域,文化、娱乐、健康、旅游、信息、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将涌现多个万亿级乃至十万亿级消费市场。技术进步、绿色发展、现代都市圈建设、乡村振兴、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都将为消费扩大和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第四,扩大消费和稳定经济大盘,应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不仅考验疫情防控、社会治理能力,也考验在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的能力。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要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具体到扩内需、促消费,当前仍需充分总结经验,制定并完善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的应对预案,尽可能保障服务行业的持续供给能力,尽力改善小微市场主体的市场预期和经营环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内需上积极作为,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
  第五,聚焦消费领域痛点堵点,加快完善扩大消费的体制机制。
  应该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压力,尽管有受疫情冲击影响的因素,但体制机制障碍仍是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体制机制障碍的制约更加明显。要实现消费的全面持续增长,需有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完善的消费政策支撑,要抓住加快推进消费领域相关改革、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重要窗口期,坚决落实已出台的各项决策部署。具体来看,需解决好重点领域消费市场还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监管体制尚不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质量和标准体系仍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消费政策体系尚难以有效支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预期改善等一系列问题,加快收入分配、公平竞争、财政税收、统一市场、信用体系、营商环境、市场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的改革,尽可能消除居民愿消费不能消费的限制、想消费不敢消费的困扰。
 
刘元春: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人民日报8月30日刊发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的文章指出,7月份,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的不利局面,我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生产供给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对外贸易增势良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这充分表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我们要正确认识7月份一些数据波动的原因,把握中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认清中国经济恢复的坚实基础和发展趋势。比如,尽管7月份消费环比回落,但办公用品、汽车等保持了高速增长,这表明中国消费依然在持续改善的进程中;投资增速的回落主要体现在民间投资、房地产、第三产业等领域,但基建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等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说明投资仍然具有较大恢复潜力;工业和服务业的回落主要体现在高耗能产业和接触性服务业的下滑上,但产业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表明工业复苏的内生动力并没有减弱;中国出口增速则持续提升,表明中国产品在各国通货膨胀全面高企的环境下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这足以证明,7月份一些数据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外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趋势发生了变化。更应看到,标志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核心指标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当前是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的窗口期和关键期。一是成功的疫情防控和快速的复工复产为畅通经济大循环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疫情纾困政策和经济恢复方案为国内经济循环创造了更多的动能;三是出口增速的持续高企为中国经济恢复注入了持续的外需动力;四是6月份经济的快速反弹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度过困难期。但也要清楚认识到,势要起而不可落,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抓住经济恢复的窗口期,需要在政策性扶持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加大化解主要矛盾和重大风险的力度,加速培育经济大循环内生动能。
  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弹性和韧性,恢复的基础依然十分坚实。除了疫情散发多发的冲击外,还要深刻把握影响经济持续恢复的深层次问题:如何有效防范房地产企业风险外溢,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如何避免各类风险影响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增强对经济恢复的信心。实际上,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制定了科学的方案、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只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将中央精神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必定能够使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作用,使经济主体信心全面提升并呈现出新的活力。
  我们要坚定信心,在不确定性冲击中看见我国经济基本面的确定性,发现我国宏观政策调控的巨大空间,看到时与势仍然在我们一边。深入研判各种主要矛盾和主要风险,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定能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穿越暂时波动、实现长期增长。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
 
  经济参考报日前发表中共江苏省委党校黄杰、沈利华文章指出,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魂牵梦绕的不懈追求。从"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看似差不多,其实有霄壤之别。作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路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要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之梦
  现代化肇始于16世纪至18世纪西方的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时代",导致了其后"人类社会发生的种种深刻的质变和量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西方现代化的成功,使得西方模式成为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版本。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伴随着其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优势,通过殖民扩张和疯狂掠夺,主导了全球现代化的进程,并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多数国家,被迫先后开启各自以西方为参照的现代化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也遭受到了空前劫难和危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全面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执着最伟大的梦想,也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慷慨前行。
  回首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既取得了可歌可泣的辉煌成就,也走过了许多弯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以全新视角,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这些思想和战略,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实践,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体现了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和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深刻思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探索的总结,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准确把握,还针对当今世界诸多难题作出了回应,为未来中国现代化事业和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引导。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文明根本规定性的同时,合理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形成以中国国情为主体、以各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为参照、更具自主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通过走自己的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丰富和创新,探索和创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体而言,它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渐摆脱了"西方化"的迷思,成为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选择
  文章分析,西方现代化道路,脱胎于"西方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传统,本质上以资本为中心,保护少数人的利益。经过几百年的高速发展,虽然积累了巨量财富和资本,并且一度在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法治化等方面表现不俗,但其固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和制度局限逐渐凸显,其现代化进程变成了"人的异化"过程,广大劳动人民沦为其现代化道路上的垫脚石和牺牲品。
  无论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还是中国社会的历史和实际,都决定了必须开拓出一条区别于西方又超越西方的道路,而这条道路,正是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共同富裕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民意基础。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康有为的《大同书》,乃至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等,无不体现了朴素的共同富裕思想。共同富裕更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根本价值选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庄严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列宁曾强调指出,祗有社会主义能够"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自觉站在绝大多数劳苦大众一边,为他们谋利益谋幸福。理论和实践反覆证明,我们追求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激动人心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它极大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为解决人类困境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
  文章指出,共同富裕既是一种社会理想,也是当下正在实践的紧迫课题,更是一个动态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毫不动摇多管齐下,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政治上,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坚决排除任何利益集团的干扰,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形成上下联动、东西协调、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格局,带领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接续奋斗。
  经济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要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绿色发展等方面寻求突破,实现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发展,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在新阶段,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全方位促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保护合法致富,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社会心态上,要凝聚广泛的主体力量,这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民意基础。人民至上、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应有之义,也体现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制度建设上,必须坚持和改革基本收入分配制度,这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不但要持续做大、做好"蛋糕",而且要分好"蛋糕"。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和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当下世界风云变幻,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和国际热点叠加共振,做好自己的事,开辟一条覆盖14亿人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更具有特殊的意涵。它不仅是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互融互通的新文明形态,也为其他国家的制度探索提供了西方现代化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中小企业
 
陕西力争到2025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
 
日前,陕西省工信厅会同省科学技术厅、省财政厅等六部门制定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聚焦重点产业链,筛选一批有能力、有志向引领产业链发展的优秀企业开展培育提升,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小巨人”企业,引导“小巨人”企业成长为国内国际市场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力争到2025年,全省培育省级以上(含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和纳入国家培育库的领航企业100家,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基本形成。
  《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是: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专精特新”培育工程,按照“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着力构建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组成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生产管理精细、工艺技术独特、创新能力强、增长速度快、产品质量优、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单项冠军培育工程,以“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支持企业深耕主业,加强创新,培育品牌,提升品质,着力培育一批专注细分产品市场、长期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或产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和较高的市场份额、抗风险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单项冠军企业。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以单项冠军企业为重点,支持企业整合国内外资源,优化产能布局,加快并购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一批长期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综合实力较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产业链领航型企业。推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规模化产业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加快重点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促进融合创新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管理创新和文化建设,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强化高端人才支撑。
 
经贸态势
 
中美签署协议依法推进跨境审计监管合作
 
  据悉,中国证监会、中国财政部8月26日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将于近期启动相关合作。
  此次签署的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是在双方2013年执法合作谅解备忘录及2016年试点检查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根据双方国内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参照相关国际通行做法,总结以往双方合作经验,经过反复磋商达成的。合作协议主要就双方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展日常检查与执法调查作出了具体安排,约定了合作目的、合作范围、合作形式、信息使用、特定数据保护等重要事项。
  具体来看,合作协议包括三方面重点内容:一是确立对等原则。协议条款对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中美双方均可依据法定职责,对另一方辖区内相关事务所开展检查和调查,被请求方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尽力提供充分协助。二是明确合作范围。合作协议范围包括协助对方开展对相关事务所的检查和调查。其中,中方提供协助的范围也涉及部分为中概股提供审计服务、且审计底稿存放在内地的香港事务所。三是明确协作方式。双方将提前就检查和调查活动计划进行沟通协调,美方须通过中方监管部门获取审计底稿等文件,在中方参与和协助下对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人员开展访谈和问询。
  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企业跨境上市的情形下,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的本地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需要在上市地注册,并接受上市地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于这些事务所可能遍布全球各地,上市地监管部门为对它们实施监管,必须通过与相关事务所本地的监管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开展跨境监管合作,这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通行做法。如不能有效开展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就难以确信相关事务所审计工作是否符合监管要求,相关上市公司财报质量就缺少一层保障,会引发投资者质疑,甚至根据上市地法律法规,相关公司证券无法继续在该地上市交易。
  上述负责人表示,PCAOB为履行对上述事务所的审计监管职责,需要与中国监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实施跨境监管合作。同样,中国监管机构有需要对自身监管范围内的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监管的,也要通过监管合作机制进行。这是国际惯例,双方都需要这个机制。保留中概股在美上市,对投资者有利,对上市公司有利,对中美双方都有利,是一种多赢的制度安排。这是双方能够坐下来谈判并达成协议的一个重要基础。
  "合作协议中提到的审计工作底稿,这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监管,必然涉及的关键部分。"该负责人表示,以日常检查为例,监管机构除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外,还需要抽查部分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以检验事务所的工作质量。审计工作底稿是事务所开展审计过程中,对其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等所作的"工作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的主要功能是记载审计师是否依照审计准则尽职尽责地验证企业收入支出等财务信息准确性,因此一般并不包括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企业底层数据等敏感信息。
  该责任人指出,审计监管的直接对象是会计师事务所,而非其审计的上市公司。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的国际实践看,上市地监管机构一般每年抽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检查,并在受检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抽查有代表性或有潜在审计质量风险的审计项目加以验证,以评估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质量。对于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而言,也是如此,无须每年检查全部在美上市公司审计项目。
  对于审计工作底稿中可能含有的敏感信息,该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中国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陆续施行,相关市场主体的信息安全责任更加明确,操作上更加有章可循。企业无论上市与否,都有义务严格遵守本国法律法规。近期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完善了境外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规定,对规范审计工作底稿信息安全管理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落实了上市公司信息安全的主体责任,同时为上市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依法依规保管和处理涉密敏感信息提供了更加细化和可执行的指引,有助于在满足会计审计要求的前提下做好底稿编制工作,并依法保护相关信息安全。
  "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将双方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和调查活动纳入合作框架下开展,双方将充分做好事前沟通协调,美方须查看的审计工作底稿等文件通过中方监管机构协助调取并提供。"该负责人表示,合作协议对于审计监管合作中可能涉及敏感信息的处理和使用作出了明确约定,针对个人信息等特定数据设置了专门的处理程序,为双方履行法定监管职责的同时保护相关信息安全提供了可行路径。
  谈及中概股是否还存在自美退市风险时,该负责人表示,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通过加强合作解决中概股审计监管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符合市场的期盼和预期。下一步双方将根据合作协议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展日常检查与调查活动,并对合作效果作出客观评估。如果后续合作可以满足各自监管需求,则有望解决中概股审计监管问题,从而避免自美被动退市。中方期待与美方监管部门以专业务实的态度积极推进合作,共同努力实现积极的成果。
  该负责人表示,合作协议的签署是中美双方监管机构在解决审计监管合作这一共同关切问题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下一阶段双方积极、专业、务实推进合作奠定了基础。
 
韩国建议美方暂缓取消韩产电动车税收抵免优惠
 
  8月30日,韩联社披露,韩国外交部已建议美方将《2022年降低通胀法案》中对韩产电动汽车的限制性措施推迟到至2025年。
  美国力图推动电动汽车产业链本土化。8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2年降低通胀法案》(the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of 2022,下称"IRA"),标志该法案正式生效。
  根据IRA规定,只有在北美地区组装的电动汽车才能享受税收抵免优惠(tax credits)。目前在美销售的韩国电动车型均产自韩国本土,排除在优惠范围之外。
  美国国家税务局网站显示,个人在报税时可以申请使用税收抵免优惠,进而减少个人需缴的税额或增加退税。一名熟悉美国税收政策的律师解释,美国电动汽车购车者获得税收抵免,相当于获得一定减税额度,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可以在应缴税额中扣除相应税收抵免部分。
  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中,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的市场份额仅次于特斯拉。现代汽车集团包含现代和起亚两个品牌,分别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佐治亚州设有燃油车工厂。
 
韩国贸易逆差爆表
 
  据报道,9月1日公布的韩国海关数据显示,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拖累,韩国8月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且为连续第五个月出现贸易逆差,为近14年以来的首次。与此同时,受中美等主要贸易国增长放缓影响,韩国出口降速,导致其经济增长趋于下行。
  韩国海关数据显示,8月该国出口额达到566.7亿美元,同比增幅为6.6%;进口增长更为明显,增幅达到28.2%,当月进口额录得661.5亿美元;贸易逆差则扩大至94.7亿美元。
  出口萎缩正在拖累韩国经济增长。9月1日,韩国央行公布的修订数据显示,二季度该国GDP增速环比为0.7%,较一季度的0.6%小幅上涨,但低于2021年四季度的1.3%,同比增速为2.9%。按支出计算,私人消费环比增长2.3%,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环比增长0.3%,而出口则环比下降3.1%。
  据称,中韩出口形势较为接近,市场将其视为观察中国出口走势的重要替代指标。
 
投资视点
 
北京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
 
  据悉,北京市住建委近日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建筑业增加值增长率年均保持在5%,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500万平方米,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老旧小区改造1.6亿平方米,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改造100万平方米,传统商圈改造22个,低效产业园区和老旧厂房改造700处。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建筑业发展应紧抓的八项主要任务,包括激励企业创新提质、加强产业队伍建设、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进城市更新等。其中在城市更新方面,将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实施基础类改造,积极推动完善类改造,协调开展提升类改造。同时,全面有序推进市属老旧小区改造,支持配合中央单位在京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危楼、简易楼改建腾退工作。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多方共担筹资模式,推广"劲松模式""首开经验",完善市场化实施机制。
 
北京发文促进老旧厂房更新利用
 
  据悉,为全面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京政发〔2021〕10号)、《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京办发〔2021〕20号)要求,推进全市老旧厂房转型利用和提质升级,加快"以产促城,产城并进",实现以存量空间资源支撑增量产业发展,8月2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促进本市老旧厂房更新利用的若干措施"。
  该文件提出,北京市引导利用老旧厂房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积极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鼓励在京企业在不改变工业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利用工业腾退空间、老旧厂房开展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符合条件的单个项目最高奖励3000万元。
  可以享受这份文件支持举措的"老旧厂房",是指全市范围内由于疏解腾退、产业转型、功能调整以及不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等原因,原生产无法继续实施,且被纳入《北京市老旧厂房改造再利用台账》的老旧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特色工业遗址等相关存量空间及设施。
  据悉,改造中为了满足安全、环保、无障碍标准等要求,增设必要的楼梯、风道、无障碍设施、电梯、外墙保温等附属设施和室外开敞性公共空间的,增加的建筑规模可不计入各区建筑管控规模;根据产业升级以及完善区域配套需求,可配建不超过地上总建筑规模15%的配套服务设施,在符合规范要求、保障安全的基础上,经依法批准后可合理利用厂房空间进行加层改造,设计方案需进行结构安全论证,配套服务设施按照主用途管理。
  改造升级后的老旧厂房可以发展哪些产业?文件提出,北京市引导利用老旧厂房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鼓励在京企业在不改变工业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利用工业腾退空间、老旧厂房开展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对于纳入《北京市老旧厂房改造再利用台账》、建设期不超过3年、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500万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将于竣工后按照总投资额的20%予以奖励,单个项目奖励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对于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赁研发、建设、生产环节中需要的关键设备和产线的,按照不超过5%费率分年度补贴,最高不超过3年,单个企业年度补贴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
  同时,北京市也鼓励利用老旧厂房建设新型网络设施、数据智能设施、生态系统设施、智慧应用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利用老旧厂房开展以一致性测试、小批量生产为目标的中试线建设,鼓励国家级和市级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自建或联合科研院校开展以规模化生产、测试验证生产工艺成熟度和工程实现可行性为目的的中试线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鼓励各区围绕主导产业方向和企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老旧厂房空间资源,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特色园区。
  改造更新的过程中,资金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为此,北京市将拓展投融资渠道支持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加大政府投资引导力度。文件规定,对于纳入城市更新计划的老旧厂房更新改造项目,依法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相关纳税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鼓励各区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对闲置、低效老旧厂房进行更新改造;对于无法更新改造的工业腾退空间和闲置、低效老旧厂房,提倡各区通过收储回购等方式盘活利用。
 
湖北出台"稳增长18条"
 
  8月3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服务业恢复发展、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缓缴和整治收费四个方面,出台18条具体措施,旨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打好经济发展攻坚战,促进全省经济稳定增长。
  在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若干措施》提出4条政策措施,分别是:实施"首贷户"贷款贴息,支持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物流仓储等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贴息奖补,加大科技创新等方面再贷款贴息补助,扩大中小企业担保规模,加大企业融资增信支持。
  在支持服务业恢复发展方面共6条措施,分别是:支持首店首发经济发展,支持会展业恢复发展,支持旅行社开拓省外客源市场,支持公路货物运输业发展,支持批零住餐行业发展,支持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
  在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方面共5条措施,分别是:通过发放购车补贴、汽车消费券、加油券等措施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更新消费,促进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优化汽车使用环境,加大家电促消费力度。
  在缓缴和整治收费方面共3条措施,分别是:缓缴职工医保单位缴费,缓缴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等。
 
广东省加大力度持续促进消费
 
  据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消费恢复的决策部署,进一步释放广东省居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8月3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加大力度持续促进消费若干措施》(简称《措施》)。
  《措施》提出,鼓励各地市在2022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对各地市活动实行奖补政策。通过"政府支持、企业促销"方式,全面促进家电消费。省级财政对各市通过财政资金补贴电视机、空调、洗衣机、冰箱、电脑、手机、电饭煲、热水器八大类家电"以旧换新"的实际支出部分(核销金额)给予奖补,对珠三角地市(不含深圳市)按其实际支出的50%比例补贴,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地市按其实际支出的70%比例补贴。省级财政根据各市家电消费市场规模确定最高补贴资金并切块下达。
  此外,将持续优化汽车消费环境。广州、深圳进一步完善购车资格规定、增加购车指标;全面落实符合要求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和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交易增值税由2%下调至0.5%减税政策;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100%全覆盖。
  同时,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对现有符合安全要求物业改造为租赁住房,简化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调整规划的手续,盘活存量资源。
其中提到,支持各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民宿,进一步加强对民宿的规范管理。对符合条件的民宿企业给予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深圳银保监局加强金融支持稳外贸
 
  8月30日,深圳银保监局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深圳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外贸保稳提质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外贸保稳提质。
  深圳是全国外贸大市,出口总额连续29年居内地城市首位。今年上半年,深圳外贸稳住增长态势,重新形成进出口较大规模优势,其中出口超90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可以说,稳住深圳外贸对稳住经济大盘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实施意见》,各部门通过加大对外贸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短期内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稳住市场主体,中长期推动外贸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稳住经济大盘。
  其中,银行机构稳步扩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供给,在信贷增长基础上促进综合融资成本合理下降;保险机构持续丰富外贸领域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和融资增信作用,实现保单融资增量扩面。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实施意见》在全面整合现有金融支持稳外贸政策的基础上,深度融合深圳外贸行业发展规划,同时有机结合日常监管工作信息,聚焦重点领域提出针对性工作要求,具有"三合一"特征。
  《实施意见》共提出五方面20项工作要求:一是稳住外贸市场经营主体,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二是强化重点领域外贸金融服务,加大对重点项目、行业、区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三是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服及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四是优化外贸金融产品,强化汇率避险服务,提升跨境结算便利化水平,推进数字化转型;五是强化组织管理,针对风险管理、数据治理、宣传引导和组织保障等提出具体要求。
下一步,深圳银保监局将加大工作协同力度,联合深圳人行、市商务局、市金融局督导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着力解决金融服务外贸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为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提供有力有效金融保障。
 
深圳"一行三局"联合发布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倡议书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发布《深圳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倡议书》,聚焦思想根基、文化理念、职业操守、行业风尚四个方面,号召深圳金融机构和全体金融从业人员培育"监管清正、业者清廉、主体清朗、生态清明"的清廉金融文化。
  一是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做清廉金融文化的信仰者。坚持党建引领、思想铸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和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建设、金融工作等重要论述。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崇德尚廉、廉为业本、持廉守正等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精华。进一步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行为上的清醒,持续增强金融反腐的政治定力,让清廉成为深圳金融血脉中永恒的红色基因。
  二是树牢崇廉尚洁的文化理念,做清廉金融文化的践行者。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始终秉持高尚的个人品质、磊落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时时刻刻以清廉为准绳。高管人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从业人员学廉思廉、崇廉尚廉,严守"底线"、不逾"红线",坚决抵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青年员工自觉扣好廉洁从业的"第一粒扣子",让清廉成为伴随终身的"身份证"和"工号牌"。
  三是培养廉洁诚信的职业操守,做清廉金融文化的维护者。坚持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大力推动清廉金融文化植入企业文化,融入公司治理,纳入员工管理。强化日常廉洁教育和专题警示教育,开展清廉金融文化教育培训。强化廉洁从业管理,健全行业廉洁自律机制和失信约束惩戒机制,完善员工行为监督体系,将廉洁从业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强化纪律约束,严肃查处金融风险、金融乱象背后的腐败问题,从严处理拉拢腐蚀监管干部的机构和人员,深入纠治金融领域潜规则和不良习气。
  四是弘扬风清气正的行业风尚,做清廉金融文化的传播者。坚持讲好深圳清廉金融故事,唱响深圳清廉金融好声音,积极创建体现行业特色、时代特点、特区精神的清廉金融文化品牌,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实施红色家风传承活动,培育清廉金融家庭家教家风。推广"廉洁伙伴"行动,与客户和业务合作单位共建"亲""清"关系,以清廉金融文化助力全社会廉洁文化建设。先行示范、守正创新,形成一批在全国走在前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为全国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此次倡议书的发布,吹响了深圳资本市场廉洁文化建设的'集结号'。"深圳证监局表示,未来将坚持"监管带动、行业发动、机构主动、社会联动"的廉洁文化建设思路,进一步提升廉洁证券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为深圳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引领、文化支撑和纪律保障。
 
昆明市政府印发《行动方案》推动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近日,云南昆明市政府印发《昆明市借助中老铁路开通推动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将加快把昆明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到2024年,实现全市物流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全市外贸进出口规模突破3000亿元。
  《行动方案》提出,未来3年将实现中老铁路常态化、规模化运行,国际货运列车年开行1000列以上;全市新增4A级以上物流企业不少于5家,新增4星级以上冷链物流企业不少于3家;新增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1个,省级外贸转型基地1个。昆明市将通过实施健全通道、畅通物流、贸易衔接、产业带动4大行动,到2024年,实现通道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物流运营组织效率、现代物流产业规模、外贸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推动国际物流枢纽建设迈出一大步。
  为实现上述目标,昆明市将建设3个"服务全省、承接国内、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通道核心枢纽,加快铁路干线瓶颈路段扩能改造。扩能南线,实施老昆玉铁路电气化扩能改造项目;顺畅西线,启动安宁温泉至读书铺段货线扩能改造;完善东线,推进昆明铁路枢纽货运东外环线前期研究。进一步完善铁路口岸功能,推进王家营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到2025年获批成为国际班列铁路枢纽节点城市。依托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探索推行"关铁通"模式,优化"一体化入仓+通关+跨境运输模式"全流程服务,搭建多式联运跨境物流信息平台。
 
内蒙古出台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据悉,为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推进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日前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煤炭、稀土、铜、金等重要矿产的供应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勘查开发区域布局更趋合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更加协调,基本形成绿色勘查开发新格局。到2035年,重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体系更加稳定,勘查开发空间布局基本合理,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协调,矿山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达到更高水平;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绿色开发模式全面形成,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规划》要求实现非能源矿产找矿突破。加大重点勘查区探矿权投放力度,完善风险勘查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矿产勘查,勘查重点平面上由东向西转移。聚焦铁、铜、金等紧缺金属矿产,在额济纳旗北山地区主要找矿靶区以及有找矿前景的地区开展矿产勘查,取得找矿新突破,探获新增资源储量。以铌、钽、稀土、锂铷等"三稀"矿产为主攻矿种,加大四子王旗脑木更南等地区勘查力度。开展铅、锌、银、萤石、晶质石墨等优势矿产勘查,提高资源储量级别,保持资源优势。
  《规划》指出,要提高地质调查和勘查经费投入,有针对性地加大油气、稀土、稀有、稀散矿产的调查评价和勘查力度,兼顾铁、铜、镍等大宗紧缺矿产勘查,努力形成一批能源资源接续区,保障能源资源供应。
  《规划》要求着力加强重要矿产开发利用。鼓励金属矿产引进国内"采、选、冶、加"一体化高端企业,推进矿业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大稀土元素应用研究力度,高效绿色开发白云鄂博稀土资源,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推进稀土、铁、铌、钪等共伴生资源高效分离提取,打造勘查、开发、利用、回收全产业链。
  《规划》指出,沿黄生态管控线内,严禁新建、扩建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能源资源基地、国家规划矿区和重点勘查开采区要做好与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的衔接,统筹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资源开发应符合国土空间管控有关要求。
  《规划》强调,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和自治区矿业权出让登记管理有关规定,做到依法管理,规范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依法依规坚决查处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以采代探等违法活动,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探转采应按照采矿权登记有关规定管理,资源储量规模为大型的非煤矿山、大中型煤矿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勘查程度应达到勘探程度,其他矿山应达到详查及以上程度。
  "各盟市依据矿山环境现状,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落实矿山环境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责任主体,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全面推进生产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规划》指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对已列入绿色矿山名录的矿山进行监督检查。
 
甘肃省商务厅发布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据悉,甘肃省商务厅日前发布《2023年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宣布拟对甘肃省商务领域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产业项目给予扶持。
  《方案》提出了支持原则三项支持原则,一是围绕国家及甘肃省行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加强药品流通体系建设,推进中医药产业稳增长调结构,支持企业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按照统筹兼顾、扶小育新的原则,引导企业探索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合理、有效安排项目资金使用方向,支持企业接入甘肃省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三是以企业近三年发展情况和实际成效为基础,结合申报项目,对影响面广、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给予以奖代补,支持额度原则上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额的30%。
  《方案》并明确了支持方向,即建设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的项目。《方案》显示,支持甘肃省中药材企业建设中药材追溯体系,并接入甘肃省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支持甘肃省从事中药材(中成药)生产、仓储、特色种植、养殖、生物医药、药品流通等企业,打造产品质量品牌,提升陇药品牌认可度、公信力和美誉度,扩大销售规模。
 
宁夏出台35条政策措施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
 
  据悉,宁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措施》),聚焦进一步稳住经济运行、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进一步推动产业振兴、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六个方面,提出35条政策措施。
  在稳住经济运行上,《措施》提出,加大稳岗返还、技能培训、信贷支持等政策力度,调整优化财政资金支持方向,加强用工、融资、物流、原材料等要素保障,支持企业稳步发展;在延续执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基础上,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高至50%;全面落实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行业阶段性缓缴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政策,将困难行业享受主体由5个增加到22个;加强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新增业务授信额度30亿元,全年达到100亿元,阶段性取消自治区保费补贴上限,引导担保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担保规模。
  在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上,《措施》提出,实施"一库+N清单"项目储备模式,加大对自治区重大建设项目支持力度、加强自治区重大项目资金要素保障。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扩大消费政策措施,调整优化短期刺激措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积极发展数字消费。丰富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文化体验游、生态康养游、自驾露营游等新业态发展。
  宁夏将进一步推动产业振兴、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其中,在支持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壮链方面,宁夏将加快建设50个重点行业延链补链项目,着力打造一批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打造示范地区,支持各地级市申报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
  《措施》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职工工资,促进城镇居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切实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及转移性收入。全力做好社会民生兜底保障,向全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体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及时拨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基金,稳定参保居民待遇水平。
 
全球央行年会强化抗通胀决心
 
  据悉,主题为"重新评估经济和政策约束"的全球央行年会(杰克逊霍尔会议)8月25日至27日召开,会议凸显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以加息抵御高通胀的决心。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演讲以《货币政策与物价稳定》为题,透露出现阶段美联储货币政策重点将是在物价稳定方面,也即抵御现阶段接近双位数的高通胀上。
  鲍威尔表示,美国经济需要紧缩的货币政策,直到通胀得到控制。鲍威尔承认,美联储继续收紧货币的政策将给许多家庭和企业带来痛苦,因为加息将进一步放缓经济,并可能导致失业。"这是降低通胀的不幸代价,但如果不能恢复价格稳定,将意味着更大的痛苦。"
  鲍威尔还表示,恢复价格稳定需要在一段时间保持限制性的政策立场,不应过早放松政策。6月时,美联储官员预期2023年底政策利率略低于4%。由此反映出美联储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
  除了鲍威尔,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美联储需将政策调整到更接近限制范围的水平,限制性利率为3.5%至3.75%,希望在年底前达到这一水平。美国圣路易斯联储行长詹姆斯·布拉德表示,市场低估了通胀压力无法缓解的可能性,美联储必须拿出比投资者预期更大的力度给经济踩刹车,利率应在年底前触及3.75%至4%。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鲍威尔传达出一个明显的信号,即美联储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实施更多的大幅加息,并坚决专注于控制40年来最高的通胀。
  高盛分析指出,鲍威尔强调有关决定将"取决于未来数据的整体和演变的前景",再加息75个基点"可能是合适的",高盛认为近期美联储加息步伐和高盛的终端利率预期都存在上行风险。不过,对于未来美联储加息幅度,高盛继续预期美联储将开始放缓加息步伐。
  欧洲央行官员在会上表达了需要继续加息抑制通胀的态度。法国央行行长弗朗索瓦·维尔鲁瓦·德·加尔豪表示,欧洲央行需要在9月再次大幅加息,并应在年底前达到1%至2%的"中性"利率水平。
  欧洲央行已在7月份加息50个基点,将利率调升至零。目前,交易员预计欧洲央行9月将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50%。如果该预期兑现,这将是欧洲央行史上最大单次加息幅度,届时欧洲央行基准利率将达到0.75%,为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报道还显示,一些欧洲央行官员希望在年底前就何时以及如何缩减累积的数万亿欧元债券展开讨论。知情人士称,欧洲央行工作人员目前正在研究美联储和英国央行管理量化紧缩的经验。
  杰克逊霍尔会议释放出几点信号:美欧央行加息的政策目前不会逆转,需要看到通胀受控的信号才有可能改变政策,目前考虑降息为时尚早;美欧央行已对加息导致经济和就业放缓的结果做好了充分准备,并引导市场接受这一预期;近期加息幅度可能在75基点和50基点之间选择,具体幅度需要观察经济数据。
美欧等央行的态度也显示出当前全球部分地区滞涨风险日益增强的严峻形势。IMF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认为,现在断言全球通货膨胀是否达到顶峰还为时尚早。目前经济的首要任务是抑制通胀,各国央行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使通货膨胀回到目标。他认为,通胀预期脱锚的风险"很大",并表示担心第二轮通胀效应。世行行长马尔帕斯表示,除非大型经济体能够大幅提高生产,否则全球经济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陷入滞胀的泥沼。
 
经合组织地区二季度GDP增长依然疲软
 
  据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8月29日发布初步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经合组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3%,与上一季度持平。
  数据显示,七国集团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2%,略高于一季度的零增长。其中,美国和英国二季度经济均下跌0.1%,德国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0.8%大幅放缓至0.1%,日本和法国二季度经济均增长0.5%,意大利和加拿大二季度经济分别增长1.0%和1.1%。
  经合组织分析指出,净出口是法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美国投资收缩、英国政府消费减少,抵消了两国净出口的积极贡献;在德国,出口状况等拖累了经济增长。
  经合组织其他成员国二季度经济表现也好坏参半。数据显示,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经济增长率由正转负;匈牙利经济增长率放缓;以色列、墨西哥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加快。
 
美参议员称美联储或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8月28日,美国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表示,她非常担心美联储将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将使人们失业。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日前警告称,随着美联储提高利率对抗通胀,美国人可能将走向一段经济增长放缓的痛苦时期。对此,沃伦表示,鲍威尔所说的"痛苦"意味着让人们失业,意味着小企业将面临倒闭。
  沃伦认为,美国通胀率高企是供应链问题、新冠疫情以及俄乌冲突造成的,鲍威尔并没有解决这些根本问题的方法。
 
欧元区8月通胀率再创新高
 
  据报道,欧盟统计局8月31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受乌克兰局势影响,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飙升,8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9.1%,超出市场预期,再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8月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8.3%,是推升当月通胀的主因。此外,食品和烟酒价格上涨10.6%,非能源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5.0%,服务价格上涨3.8%。当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为4.3%。
  欧元区核心通胀率的持续攀升凸显价格压力正向更加广泛的经济领域蔓延。经济学家预计,欧元区通胀率还未触顶。随着天然气价格和电价飙升,未来几个月欧元区通胀率将进一步上升,可能达到两位数。
  从国别来看,欧盟主要经济体德国8月通胀率为8.8%,法国为6.5%,意大利为9.0%,西班牙为10.3%。
今年以来,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外溢效应、欧洲能源危机蔓延等诸多负面因素影响下,欧元区通胀率持续走高。为遏制通胀进一步恶化,欧洲央行7月启动十余年来首次加息,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
 
匈牙利央行再次宣布大幅加息
 
  据报道,匈牙利国家银行(央行)货币委员会8月30日宣布加息100个基点,将该国基准利率从10.75%上调至11.75%。
  匈牙利央行货币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说,俄乌冲突、新冠疫情、物价高企以及供应链中断等加剧了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未来几个月,匈牙利外部通胀压力将有增无减。匈牙利有必要在较长时期内维持紧缩货币政策,以应对因供应不足而不断增加的通胀风险。根据声明,匈牙利隔夜存款利率和隔夜贷款利率均分别上调100个基点至11.25%和14.25%。
  匈牙利央行副行长维拉格·鲍尔瑙巴什3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匈牙利通胀率未来几个月可能继续攀升,8月通胀率可能达到15%至16%,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采取紧缩政策。
  这是匈牙利央行自去年6月以来第16次加息。2021年6月22日,匈牙利央行将基准利率提高30个基点至0.9%,开启了新一轮加息周期。今年7月12日和27日,匈牙利央行将基准利率先后大幅上调200个基点和100个基点。
  匈牙利8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7月通胀率达13.7%,远高于匈牙利央行设定的3%目标。
 
西班牙8月通货膨胀率10.4%
 
  8月30日,西班牙国家统计局初步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国今年8月份的通货膨胀率约为10.4%,比起7月的通货膨胀率数据略有下降。
  西班牙国家统计局表示,比起2022年7月,西班牙在2022年8月的燃油价格有所下降,但电力、食品价格仍处在上升趋势。
由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削减、干旱导致的水力发电量下降和夏季期间风力发电量减少等因素,西班牙电力价格在近日持续上涨。
 
投资分析点评
 
▲中芯国际拟再建12英寸晶圆产线
 
  据悉,中国大陆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计划再扩产。8月26日晚间,中芯国际( 688981.SH / 00981.HK )公告称,拟在天津新建12英寸晶圆代工产线,规划产能为10万片/月,技术节点涵盖28纳米~180纳米。项目投资总额为75亿美元。
  目前,中芯国际已与天津市西青经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订立并签署了《中芯国际天津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中芯国际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在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全资设立一家生产型独立法人公司,注册资本为50亿美元。中芯国际承诺,上述新设立公司将按照约定条件及程序参与项目地块的竞拍,用于该12英寸晶圆产线项目建设。
  在国内,中芯国际等国内半导体制造公司正大幅扩充产能。此前,除了已有产线的继续扩产,中芯国际还正在北京、深圳、上海三地新建 12 英寸产线项目,此次计划建设的天津新晶圆产线是中芯国际新建的又一 12 英寸产线项目。
  目前,中芯国际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建有三座 8 吋晶圆厂和三座 12 吋晶圆厂。
 
▲芯碁微装拟定增募资8.25亿投向直写光刻设备等项目
 
  9月1日晚间,芯碁微装(688630)发布公告,该上市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8.2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直写光刻设备产业应用深化拓展项目,IC载板、类载板直写光刻设备产业化项目,关键子系统、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通过此次发行及募投项目的建设,芯碁微装将深化拓展直写光刻设备在新型显示、PCB阻焊、引线框架以及新能源光伏等新应用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拓宽下游市场覆盖面,推动主营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
  芯碁微装在定增预案中表示,目前国内光伏电池片企业正在加紧引进铜电镀工艺进行光伏电池片量产,直写光刻设备作为铜电镀曝光工序的关键设备,其产业化应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定增预案显示,直写光刻设备产业应用深化拓展项目总投资3.18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2.66亿元。该项目拟建设现代化的直写光刻设备生产基地,深化拓展直写光刻设备在新型显示、PCB阻焊层、引线框架以及新能源光伏等领域内的应用,扩产现有NEX系列产品的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并推动产业化落地。预计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10(台/套)直写光刻设备产品的生产规模。
 
  ▲赣锋锂业联手富临精工共建磷酸二氢锂项目
 
  9月1日晚间,赣锋锂业(002460)与富临精工(300432)披露"联姻"公告,双方将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新建年产20万吨磷酸二氢锂一体化项目。
  上述项目分期实施,一期产能3万吨/年,后期目标公司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赣锋锂业保障目标公司的硫酸锂供应,目标公司产品满足富临精工或其关联公司的采购需求。
  赣锋锂业作为世界领先的锂生态企业,业务贯穿上游锂资源开发、中游锂盐深加工及金属锂冶炼、下游锂电池制造及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价值链的各重要环节。富临精工多方位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新一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具备独特的技术工艺路线以及行业领先的技术性能指标。
  公告显示,依托富临精工的市场需求基础及赣锋锂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双方共同投资设立目标公司,并以目标公司为主体新建年产20万吨磷酸二氢锂一体化项目,实现终端产品的性能与成本最优化。
  根据公告,目标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亿元,赣锋锂业拟出资4000万元,持有目标公司40%的股权;富临精工拟出资6000万元,持有目标公司60%的股权。。
  富临精工保证,富临精工或其指定方应购买目标公司生产的全部磷酸二氢锂产品。赣锋锂业保证,按时向目标公司供应足额合格的硫酸锂,满足目标公司生产。如果富临精工或其关联方不能购买目标公司的全部产品,则赣锋锂业有权要求富临精工回购全部或部分赣锋锂业届时所持有的目标公司股权。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出炉
 
  8月30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Global Unicorn Index 2022 Half-Year Report),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本次榜单估值计算的截止日期为2022年6月30日。胡润研究院从2017年开始追踪记录独角兽企业,这是胡润研究院第四次发布全球独角兽榜。
  榜单显示,胡润研究院在全球共找到1312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48个国家,259个城市。这些公司平均成立于8年前,80%销售软件和服务,只有20%销售实体产品。52%是B2B企业,48%直接面向消费者。受独角兽企业影响最大的行业是金融服务、企业管理、医疗健康和零售。全球独角兽企业总价值27.9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德国一年的GDP。
  592家独角兽企业的估值在半年内有所增长,其中369家上榜。228家估值下降,其中81家去年的独角兽估值跌破10亿美元而退出榜单。还有25家独角兽企业上市,9家被并购。573家估值保持不变。
  此外,独角兽企业创始人平均年龄44岁,也就是说他们在36岁时创建了该公司。独角兽企业平均有2位联合创始人。三分之一是连续创业者,卖掉了之前的创业企业。计算机科学和商业是创始人最常攻读的专业。美国,尤其是硅谷,吸引了最多来自海外的独角兽联合创始人,其次是欧洲。移民的独角兽创始人中,来自印度的最多,其次是中国、以色列和俄罗斯。
  榜单显示,抖音以1.3万亿元的估值保住了全球价值最高的独角兽头衔,但估值下降了43%;埃隆·马斯克创立的位于加州的SpaceX估值增长25%至8400亿元,升至第二位,超过了蚂蚁集团,后者估值下降20%至8000亿元。
  榜单显示,今年排名前十的独角兽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总价值的17.6%。5家来自中国,3家来自美国,各1家来自英国和马耳他。来自中国的5家独角兽企业分别是:抖音、蚂蚁集团、快时尚跨境电商Shein、深圳的微众银行、北京的京东科技。
 
▲大北农终止收购九鼎科技
 
  据报道,一场作价13.2亿元的资产并购,突告戛然而止。8月31日,大北农(002385.SZ)发布公告,公司30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四十二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解除收购湖南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协议暨终止收购的议案》,决定解除公司与杨林、湖南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九鼎科技")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和《合作框架协议书》并终止该收购事宜。
  这起收购始于今年年初。1月中旬,大北农宣布,拟收购九鼎科技自然人股东杨林持有标的公司30%的股权,同时杨林将其所持标的公司剩余全部股权(且不少于27%股权)的表决权委托给公司。标的股权交易价格为人民币13.2亿元。
  但这场运作并不顺利,甚至引发诉讼。8月中旬,大北农曾收到湖南省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应诉通知书》,杨林起诉公司请求支付第二笔股权转让款3.96亿元,并按照每日0.5‰支付违约金,截至7月25日违约金金额为495万元。
  第二笔股权转让款爽约,大北农有内因。初步审计结果显示,九鼎科技2020年和2021年净利润与净资产与九鼎科技提供的未审数据差异较大,部分数据账实不符,九鼎科技提供的资料无法满足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要求。
  大北农方面表示,公司多次与杨林、九鼎科技沟通审计工作推进、规范整改及调整收购股权的交易作价,但沟通未果,导致自2月开展审计工作至今,第三方审计机构仍无法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在大北农方面看来,是杨林根本违约,才导致收购事项难以继续进行,合同目的难以实现。因此,大北农董事会决定依法依约解除与杨林、九鼎科技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和《合作框架协议书》并终止该收购事宜。同时大北农表示,公司正积极与杨林和九鼎科技通过协商或应诉、反诉等方式要求杨林退回已支付的股权转让款及相关资金占用利息。
 
▲庞大集团创始人逾2.5亿股将被拍卖
 
  9月1日,庞大集团发布公告称,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将对庞庆华持有的庞大集团股票2.5323亿股于9月26日在淘宝网进行第一次网络司法拍卖。
  2022年半年报显示,庞庆华持有庞大集团2.5357亿股股票,持股比例为2.48%,是公司第四大股东。
  实际上,庞庆华是庞大集团原控股股东。2019年,由于被债权人申请重整,庞庆华逐步失去公司控制权。2019年5月,庞大集团公告称,2017年5月,为补充流动资金用于进货,公司与冀东丰公司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公司向冀东丰公司借款1700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2019年5月,公司收到冀东丰公司送达的《告知函》。鉴于庞大集团无法清偿其到期债务,已于2019年5月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为由,向法院提出对公司进行重整的申请。2020年,庞大集团实控人变更为黄继宏。
  庞大集团称,公司于2019年12月9日收到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裁定书》,裁定批准《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公司重整程序。
  9月1日,庞大集团的公告显示,根据重整计划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庞大集团原控股股东庞庆华及其关联自然人无偿让渡其所持的股票,由重整投资人及其关联方有条件受让。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庞庆华及其关联自然人所持的18.36亿股股票已完成划转(占无偿让渡股票的87.87%),剩余的由庞庆华持有的2.5357亿股股票(占无偿让渡股票的12.13%)因质押尚未完成划转。
  庞大集团曾有着"4S店之王"的称号。该集团是于2007年12月由庞庆华等18名自然人、唐山盛诚企业策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英维特汽车服务连锁有限公司、北京联合信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河北省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庞大集团市值一度达到500多亿元,庞庆华也被视作中国汽车经销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银保监会原则同意辽阳农商行、太子河村镇银行进入破产程序
 
  据悉,在沈阳农商行完成对辽阳农商行、太子河村镇银行网点、人员、存款的承接工作一个多月后,这两家银行将进入破产程序。2022年8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行政许可,称原则同意辽阳农商行、辽宁太子河村镇银行进入破产程序,两家银行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后续工作,如遇重大情况,及时向银保监会报告。其中,辽阳农商行的批复落款时间是2022年8月4日;辽宁太子河村镇银行的批复落款时间是2022年8月3日。
  太子河村镇银行是由辽阳农商行发起设立的。
 
▲宁高宁卸任中国中化董事长
 
  据报道,在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中化")成立一年多之后,"两化"重组操盘手、中国中化董事长宁高宁卸任,由总经理李凡荣接棒。8月26日,在中国中化召开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上,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宣布了中央关于中国中化主要负责人调整的决定:李凡荣任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国中化总经理职务;免去宁高宁的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
  中国中化是由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两化")联合重组而成,于2021年5月8日正式揭牌成立。
  到龄退休的宁高宁是推进"两化"重组的掌舵人。"两化"整合仍在进行时,并谋求资本市场融资以降低杠杆。
 
  ▲中集集团终止收购马士基工业
 
  8月25日晚,全球最大集装箱制造公司中集集团( 000039.SZ )公告,由于集中审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终止收购马士基集装箱工业(以下简称"马士基工业")。马士基工业包括两家实体公司,丹麦马士基工业公司及青岛马士基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
  美国司法部认为,该交易一旦达成,中集集团将控制90%以上的冷藏集装箱生产份额,可能会损害全球冷链供应链。
  中集集团称,本次交易终止不会对主营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冷链业务发展。
  2021年9月27日,中集集团与A.P.穆勒-马士基集团(APMM)签署《股权购买协议》,中集集团拟购买APMM旗下马士基集装箱工业(MCI)。《股权购买协议》签约后,双方均积极地推动项目的落地。然而,目前由于经营者集中审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股权购买协议》中所约定的交易先决条件不能达成。因此,双方经综合审慎评估后,于本公告日决定终止本次交易。
 
▲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逝世
 
  据报道,日本著名实业家、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因衰老于8月24日在京都家中去世,享年90岁。
  稻盛和夫一生亲手创办了两家世界级的公司--电子零件制造企业京瓷公司以及在日本市占率第二的电信公司KDDI,并在日本航空濒临破产时临危受命,担任会长帮助其重振雄风。
  "稻盛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坐标轴的经营哲学,对我和KDDI来说都是无可替代的财富。"8月30日,KDDI公司田中孝司会长评论。日本航空同日表示哀悼,称"稻盛凭借其卓越的领导能力,推进了结构改革和意识改革,使公司起死回生,我们对其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功绩表示感谢。"
  实业之外,其管理学思想、人生哲学影响深远。
 
管理视点
 
稻盛和夫大萧条策略的启示意义
 
著名实业家、京瓷名誉会长稻盛和夫8月24日去世,终年90岁。
  稻盛和夫,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曾就职于生产高压电流绝缘体的“松风工业”工作。1959年创立京瓷,起初员工仅有8人,但因专注于陶瓷材料领域,加上稻盛自身研发的企业经营方法,使得京瓷得以发展为跨国科技大厂。
  1984年适逢日本施行电信自由化,在稻盛的主导下,京瓷与三菱商事、SONY、SECOM等大型企业合资成立“第二电电”(DDI),即现今日本三大电信业者之一的KDDI。稻盛名下产业集团的销售总额达1兆2000亿日元。1984年,设立公益基金会“稻盛财团”、创建京都奖。
  2010年1月19日,具有国营背景的日本航空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在民主党鸠山政府的三顾茅庐下,稻盛和夫以78岁的高龄出任日航的会长(董事长),重整问题重重的日航。2011年日航实现会计年度的合并经营利润达到2049亿日元,创历史新高,并在2012年11月重新上市。
  此外,稻盛和夫创立了以培养年轻一代经营人士为宗旨的经营学堂“盛和塾”。其经营管理模式称为“阿米巴经营”,透过如同变形虫般的小组织式管理会计方法,使企业成员具有经营者的意识,达成企业“全员参与经营”的特点而广为人知,曾出版畅销书《活法》等。
  01请坚定“萧条是成长的机会”的信念
  首先,有一点希望与大家取得共识,就是要以积极开朗的态度去突破困境。萧条越是严重,我们越是要咬紧牙关,坚忍不拔,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闯过这道难关。决不悲观,必须以积极开朗的态度应对难局。
  在这基础之上,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萧条是成长的机会”,企业就是应该通过萧条这样一种逆境来谋取更大的发展。
  实际上,我经营的京瓷公司就是如此。京瓷今年迎来了创立57周年,而在这57年间,京瓷没有出现过一次年度亏损,实现了企业顺利成长发展的目标。
  但回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过程,我们曾遭遇多次严重的经济萧条。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日元升值危机,90年代的泡沫破裂危机,2000年代IT泡沫破裂的危机,以及不久前的雷曼金融危机,我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经济萧条。
  每次面临萧条,作为经营者的我,总是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但是,为克服萧条不懈努力,每一次闯过萧条期后,京瓷的规模都会扩大一圈、两圈。从这些经验当中,我坚定了“应当把萧条视为成长的机会”这样一个信念。
  企业的发展,如果用竹子的成长做比喻的话,克服萧条,就好比造出一个像竹子那样的“节”来。
  经济繁荣时,企业只是一味地成长,没有“节”,成了单调脆弱的竹子。但是由于克服了各种各样的萧条,就形成了许多的“节”,这种“节”才是使企业再次成长的支撑,并使企业的结构变得强固而坚韧。
  02高收益,正是预防萧条的最佳策略
  将萧条视作机会,重要的是在平日里打造企业高收益的经营体质,高收益正是预防萧条的最佳策略。
  为什么呢?
  因为高收益是一种“抵抗力”,使企业在萧条的形势中照样能站稳脚跟,就是说企业即使因萧条而减少了销售额,也不至于陷入亏损。
  同时,高收益又是一种“持久力”,高收益企业有多年积累的、丰厚内部留存,即使萧条期很长,企业长期没有盈利,也依然承受得住。另外,此时还可以下决心用多余的资金进行设备投资,因为萧条期购买设备比平时便宜许多。
  像这样,在萧条到来之前,就应该尽全力打造高收益的企业体质,这才是经营。我在公司内外总是强调“没有10%的销售利润率,就算不上真正的经营。”
  萧条之所以出现,首先是客户的订单减少,对制造业来讲,就是没有活干,可卖的产品减少,由此销售额降低,比如本来卖100个的现在只能卖90个,利润当然会减少。
  但如果平时维持10%的利润率,即使销售额下降10%,照样可以盈利。只有当销售额下降30%、40%时,才可能出现赤字。因为利润率高意味着固定费低,销售额多少降一些,利润只是减少而已。如果企业利润率达到20%、30%,即使销售额降去一半,企业仍可盈利。
  就是说一个高收益的企业即使遭遇萧条,销售额大幅下降,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这意味着企业的基础非常稳固。
  同时因为通过高收益获得的利润,作为企业内部留存不断积累,哪怕企业因萧条而陷入亏损,在相当时间内,即使不向银行借款,不解雇员工,企业照样挺得下去。
  03我从不赞同“ROE高的企业就是好企业”
  之所以能够不断积累企业内部留存,因为我本来就属于谨慎小心又爱操心的那一类人。
  “一旦遭遇萧条该怎么办呢?”我一直忐忑不安,也正因为如此,我经营企业就格外努力,所以,即使处于石油危机的漩涡中心,在公司的安全性方面我仍有足够的自信。
  经济不景气,员工就会动摇。当时我充满自信,我这样说:“请大家不要担心,即使大企业也因不景气接连破产,然而我们京瓷仍然可以生存,哪怕两年、三年销售额为零,员工们照样有饭吃,因为我们具备足够的储备。所以大家不必惊慌,让我们沉着应战,继续努力工作。”
  我用这些话来稳定军心,这话既不是谎言也没有夸张,事实上当时京瓷确有足够的资金。
  京瓷从创业以来一直到今天,持续这种脚踏实地的经营,现在京瓷随时可以使用的现金约有7000亿日元,因为有如此充裕的储备,不管遭遇怎样的萧条,都不会很快动摇京瓷经营的根基。
  但是,有人对我的经营方针提出了异议,他们看重股东资本利润率,即所谓ROE(净资产收益率)。以美国为中心的投资家们有意见,他们认为我上述的经营方针是不正常的。
  ROE就是相对于自有资本能产生多少利润。
  从重视ROE的投资家看来,不管你有多么高的销售利润率,你只是把赚到的钱储存起来,用这么多的自有资金却只能产生这么低的利润,他们就判断为投资效率差。
  受他们的影响,不少经营者也开始认为“必须提高ROE!”因此,将辛苦积攒起来的内部留存,去并购企业,购买设备,或通过购买本公司股票后实施退股来减少自有资本,去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使ROE达到高值。这样的经营会在美国式资本主义世界受到好评。
  当“ROE高的企业就是好企业”这种观点,成为当今常识时。我的意见或许是谬论。但是,我认为,这种所谓常识,归根到底,不过是短期内衡量企业的尺度。
  就是说,现在买进股票,一旦升值马上抛出,这样就能轻松赚钱。对于这样思考问题的人来说,当然ROE越高越好,但我们要考虑的是企业长期的繁荣,对于我们来说,稳定比什么都重要,企业应该有足够的储备,才能承受得起任何萧条的冲击。
  但当萧条的风暴席卷而来时,领导人应该怎样来执掌经营之舵呢?下面依次讲述我思考的应对萧条的策略建议。
  04萧条时期,全体员工都应成为销售人员
  萧条时期,全体员工都应成为销售人员。平时,员工有不同的岗位,有好的想法、创意,这些东西在萧条时期不可放置不用,可以拿到客户那里,唤起他们的潜在需求,这件事全体员工都要做。
  营销、制造、开发部门不必说,间接部门也要参与,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向客户提案,创造商机,直到拿到订单,向客户交货为止。
  这样做,不仅让客户满意,而且当事人本人也能掌握整个商务流程。不仅仅是陪着销售人员跑客户、当助手,而是将自己平时好的想法、创意、点子结合到商品中,向客户推销。萧条时期,这件事应该让全体员工都主动思考。
  刚才讲过京瓷遭遇石油危机大萧条时就是这么做的。
  京瓷平时研究、开发、生产、销售都分工明确,但当石油危机袭来,订单大幅下降时,我就提出建议:“让我们实行全员营销吧!”
  这样的做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成果,一般来说,生产和销售往往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比如,订单不多时生产会对销售发牢骚“销售卖得不好。”销售反过来又怪生产“你们没有生产出能畅销的产品”,互相之间会争吵起来。
  但是生产人员也去卖东西,他们就会明白营销不容易。由于生产人员也有了销售的经验,生产人员理解了销售人员的辛苦,销售人员会感谢生产人员,这样就会促进两者的和谐,有利于双方更好配合,更好地合作和共事。
  通过全员营销,大家就会产生一种同感:即使是最尖端技术的企业,卖东西、销售产品,仍然是企业经营的根本。
  名牌商学院毕业、担任企业重要干部的人中间,有的人到客户那里推销产品却不懂得要低声下气。必须要像小伙计一样,低头搓手道:“能不能请您下一点订单呢。”向客户低头恳求,这是做生意的基础。
  我常对员工们讲,营销的基本态度就是要当“客户的仆人”,只要是为了客户我们什么都干。缺乏为客户尽心尽力的精神,萧条期要获得订单是不可能的。
  让缺乏这种经历的人当企业的干部,公司很难经营得好。不管是搞生产的还是当会计的,任何部门的人,让他们都经历在别人面前低头讨订单的辛苦,这是非常重要的。
  正是在萧条期,让全体员工都懂得要订单有多难,经营企业有多难,特别是营销部门以外的干部,让他们有切肤般的体验是很重要的。
  05越是萧条便越是全力开发新产品的机会
  平时因工作忙碌而无暇顾及的产品,没空充分听取客户意见的产品,都要积极开发,不仅是技术开发部门,营销、生产等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全公司团结一致共同开发。
  萧条时期客户也会有空闲,也在考虑有无新东西可卖。这时主动拜访客户,听听他们对新产品有什么好主意,对老产品有什么不满,把他们的意见带回来,在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中发挥作用。
  现场许多技术开发人员平时就考虑过开发这样那样的新产品,希望有机会向某种新技术挑战,因为太忙总不能着手研发。
  比如:做糕点的店家,很想使用新材料做些新式点心,但因为老产品一直很畅销,平时做老式点心已忙得不可开交。但到萧条期,过去的点心卖不好了,手头没活干了,正好机会来了,可以做新的尝试了。
  同时,萧条期把这些新想法拿到客户那里,因为萧条,客户也没事干,闲得发慌。在仔细听完你的意见后,他们也会提出新的创意。这些会催生意想不到的订单,从而可以更大地扩展业务的领域。
  06萧条正是彻底削减成本的最佳时机
  萧条时期竞争愈加激烈,眼看着订单数量、单价不断下降,这时仍要维持盈利,就必须彻底削减成本。
  但平时在削减成本方面已经做过很大努力,再要大幅削减成本,一般人都认为“太难了,不可能”,但这不对!认为不可能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始!看似干的毛巾还要再用力绞,要努力彻底削减成本。
  “现在的制造方法真的是最好的吗?有没有更便宜的材料? ”对过去的做法,从根本上进行重新研究改进,坚决进行全面性变革,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是制造设备等硬件,在组织层面也要动手术,彻底地推进合理化,坚决削减成本。
  萧条时竞争激烈,价格不断下降,在这种价格下仍要挤出利润,必须彻底降低成本。在接近极限的低价格下,仍能做出利润,如果能够打造这样的企业体质,等到景气复元,订单恢复时,利润率将会迅速增长。
  萧条期正是增强企业体质的好机会。景气好的时候订单很多,为了完成这些订单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即使想要削减成本,员工们也不会认真实行,但到了萧条期,全体员工都会非常认真,努力降低成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萧条才是企业彻底削减成本的唯一的机会。
  抓住萧条这个机会,花心血与员工共同努力,彻底推进削减成本的各种举措,例如“走廊里的灯只开一半”“厕所里的灯不常开,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不断采取切实的措施。
  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但是与员工一起,一步一步、实实在在地削减经费,正是这种努力才是构建高收益企业的最切实有效的方法。
  07必须在萧条期仍然保持高生产率
  必须在萧条期仍然保持高生产率,这点非常重要。因萧条而订单减少,要干的活少了,如果仍然由过去同样多的人来生产,制造现场的生产效率会下降,车间里工作气氛会松弛。
  这种情况下,应该把多余的人从生产线上撤下来,维持制造现场的紧张气氛。
  石油危机时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前面已讲过,当时许多企业解雇员工,当时我考虑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员工失业,但订单短时间内骤减,如果仍由原有人数来做,就无法维持过去的高生产效率。作业效率一旦下降,再想恢复原有的高生产率谈何容易。
  基于这种想法,当时我决定既然订单降至1/3,那么制造现场的人员也减至1/3,剩下的2/3人员从生产线上撤下来,让他们去从事生产设备的维修、墙壁的粉刷、花坛的整修等工厂环境的美化工作。同时举办哲学培训班,让员工们重新从基础开始学习我的经营哲学,使企业内全体员工掌握共同的思维方式。
  就是说,在因萧条而减产时,也决不降低生产效率,不仅要维持高生产率,而且去做平时无暇顾及的环境整理工作,去开展统一组织方向的哲学学习活动,这将成为使企业再次飞跃的推动力。
  08构建企业内部良好人际关系
  萧条是构建企业内部良好人际关系的绝好机会。
  萧条来临,劳资关系往往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景气时彼此都可以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一旦面临萧条的严峻状况,经营者要求严格时,光说漂亮话就不管用了。
  在困难的局面之下,职场和企业的人际关系受到考验,同甘共苦的人际关系是否真的已经建立,企业风气从正面受到考验。
  我一贯强调,经营企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经营者与员工的关系问题。经营者要爱护员工,员工要体谅经营者,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必须建立这样的关系。
  为此,我总是利用各种机会与员工谈话,努力使大家具备相同的思维方式。并举办酒话会,与员工促膝而坐,在互相干杯之余,进行心对心的坦率交流,求得互相理解。我总是尽可能制造这种与员工交谈的机会。
  即使平时做了这样的努力,一旦遭遇萧条,也就不能光说好听的话了,“要更多地干活,经费要进一步削减,但工资不会加,奖金发不出,请忍耐!”等等,对员工而言有点苛刻的话,到时非说不可。
  有的经营者以为,平时与员工已经打成一片,员工理解企业的经营,与自己同心协力,所以到萧条期就要求员工更加努力。但想不到员工并不接受,出来抵制,经营者这才意识到企业内良好的人际关系完全没有形成,事实摆在面前,不禁愕然。
  萧条这种灾难到来时,本该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但往往就在这时员工却众叛亲离,导致公司分裂,甚至企业崩溃散伙,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企业里这种人心混乱的征兆稍有显现,经营者就应该认真反省。与员工重新建立信赖关系该怎么做才好,要与员工坦率地交换意见,自己也要拼命思考这个问题,这点很重要。
  景气好的时候这些问题不会显现出来,但患难时才见人心。
  09必须要深化专业性,推进企业专业化
  在萧条时期,我们必须深化自己的专业,要推进企业的专业化。
  各类企业都要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做彻底,把技术做到极致,在本专业内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任何企业。技术做到极致就会具备自信,在这种具备自信的技术的基础之上,再将技术改良改善。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一步一步不断改良改善,我认为就是企业今后应走的道路。
  企业将这一步一步的积累持续下去,经过若干阶段以后,再回过头来看,结果就如同进行了很大的技术革新一样,成果显著。我之所以强调专业化,是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各种技术要同时做到极致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具备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人的自信,首先要专业化,用尖锐的锐角形深挖下去。同时,必须要有清醒的意识,“只有依靠专业,才有生存之路”。
  请大家务必铭记:必须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努力,才有出路。而且,现有的技术水平要进一步钻研、提升,达到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人的水平。
  10领导者必须率先垂范,跑到营业一线
  当京瓷面临萧条时,订单量直线下降,为取得订单,我跑遍了全世界。就是说,在萧条时期,领导者必须率先垂范,跑到营业一线,这绝对有必要。不是只催促营业员加强销售,而是领导者亲自出马,带头到一线,展开“高层外交”,争取订单。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种观点: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的老板培养不出有能力的员工。管理咨询专家们也全都认为“要想培养员工,就必须让他们担负实际的工作"。虽然这些论调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但是我却能够断言,他们的说法全都是在“无的放矢”。
  说这些话的人都没有实际经营管理的经验,而真正的经营者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优哉游哉的结论。如果一家公司的经营者自身懒惰、厌恶工作、什么事情都交由下属,自己只图享乐,那自然是另外一回事,并且这样的经营者也不值一提。
  但是不管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经营者都必须带头投身到工作之中。
  要让自己公司在当萧条中保持生存,就必须要在营销一线培养出能够独当一面的得力干将。
  为此,领导者必须亲自在一线起到表率作用,通过自身的示范向手下员工们发出“跟我来!”的号令,这样,还能培养出营销能力不输于自己的员工。
 
信息化建设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三审
 
  8月30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三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对于有关方面提出的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宣传教育、相关信息共享、加大惩处力度等意见建议,草案三审稿作出回应。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部门和社会公众提出,为进一步加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建议在草案中增加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相应职责。对此,草案三审稿增加规定,明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挥审判、检察职能作用,依法防范、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完善打击治理工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有效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依法及时立案。草案三审稿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安机关接到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报案或者发现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侦查,不得推诿。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应当根据实践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防范措施。对此,草案三审稿作出回应,要求加强对老年人、青少年等群体的宣传教育,增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明确有关行业企业对本领域新出现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及时向用户作出提醒。规定对公众举报电信网络诈骗的奖励制度。
  有些互联网企业提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需要重视和加强互联网企业和有关部门对于涉诈违法犯罪线索、风险信息的共享,完善有关移送处置机制,提升企业监测防范水平。对此,草案三审稿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依照本法规定对有关涉诈信息、活动进行监测时,发现涉诈违法犯罪线索、风险信息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涉诈风险类型、程度情况移送公安、金融、电信、网信等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完善反馈机制,将相关情况及时告知移送单位。
  有些常委会委员、部门和社会公众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惩处力度。在刑法作出刑事责任规定的同时,也要就行政处罚作出专门规定,并进一步明确承担民事责任和纳入信用记录。草案三审稿采纳这些意见,增加以下规定:一是规定对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有关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并规定了具体惩戒措施。同时,明确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申诉渠道、信用修复和救济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二是规定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尚不构成犯罪的行政处罚。三是进一步明确从事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人员除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外,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为加大惩处力度,草案三审稿在增加相关规定时明确了具体的惩戒措施。例如,草案三审稿规定,组织、策划、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有的常委会委员、部门和社会公众提出,对涉诈异常情形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时,要进一步明确救济途径。对此,草案三审稿增加规定,有关部门、单位应当将处置原因、救济渠道及需要提交的资料等事项告知被处置对象,并建立完善申诉渠道。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部门提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严重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有必要增加规定检察机关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对此,草案三审稿采纳相关意见,增加相应规定。
 
"两高一部"联合发布信息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意见
 
  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信息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22〕23号)(下称《意见》)。《意见》深化信息网络犯罪治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办理程序,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进一步规范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管辖。《意见》根据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案件的管辖规定,明确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犯罪地包括用于实施犯罪行为的网络服务使用的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服务提供者所在地,被侵害的信息网络系统及其管理者所在地,犯罪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者其他涉案人员使用的信息网络系统所在地,被害人被侵害时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财产遭受损失地等。为了减少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管辖权争议,《意见》还对此类案件的分案并案处理规则、指定管辖等问题作出了明确。
  二是进一步规范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取证。一方面,《意见》明确了公安机关对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调查核实规则,规定调查核实过程中可以采取询问、查询、勘验、检查、鉴定、调取证据材料等不限制被调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在调查核实过程中依法收集的电子数据等材料,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作为证据使用。另一方面,《意见》对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跨地域取证规则作了明确,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提供电子数据的,应当保证电子数据的完整性。
  三是进一步规范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证据审查。针对信息网络犯罪案件中普遍存在证据材料数量特别众多且具有同类性质、特征或者功能的情况,《意见》允许在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逐一收集的情形下,按照一定比例或者数量选取证据。针对涉案人数特别众多的信息网络犯罪案件,《意见》规定确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收集证据逐一证明、逐人核实涉案账户资金来源的,可以根据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账户等交易记录和其他证据材料,对犯罪数额作出综合认定。
  四是进一步规范信息网络犯罪案件涉案财物处理。为加大信息网络犯罪案件追赃挽损力度,《意见》规定公安机关要全面收集证明涉案财物性质、权属情况、依法应予追缴、没收或者责令退赔的证据材料,检察机关要审查提出处理意见,人民法院要依法作出处理,以有力促使涉案人员退赃退赔。
  下一步,"两高一部"将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准确执行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意见》的有关规定,严格规范案件办理程序,依法惩治信息网络犯罪,有效维护清朗网络空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自然资源部明确自动驾驶汽车收集地理信息应取得测绘资质
 
  8月3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明确指出国家监管部门认定自动驾驶汽车收集道路环境信息是测绘行为,相关企业主体应当申请测绘资质或将这些工作委托给有资质的第三方。
  此前针对自动驾驶汽车收集数据、训练算法,监管没有明确界定性质。相关措施仅围绕二维电子导航地图设计,即只有具备资质的企业才能测量绘制,且地图经监管部门审批后发布使用。
  高级别自动驾驶具备变换车道、进出匝道等功能,需要高精度地图支持才能实现。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萌芽发展,地图行业在产品形态和参与主体方面都出现了新变化。具体而言,高精度地图由装有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测绘车采集制成,定位更精准,信息维度更丰富,需要动态更新。从业人士称,高精度地图不再是一张图,而是一个实时数据库,可以赋予自动驾驶汽车"上帝之眼"。传统测绘模式无法实时更新高精度地图数据,业内通行思路是众包建图,即使用量产车上的传感器采集数据,持续更新高精度地图,再将地图回传车端完成闭环。
  业界分析,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不使用激光雷达,也不依赖高精度地图。但按照自然资源部最新界定标准,特斯拉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收集、存储和传输数据,应当属于测绘范畴。
 
三部门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
 
  据悉,为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进一步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国家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的作用,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防范网络安全事件发生,8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办法》)。
  《办法》要求坚持分等级保护、突出重点。重点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以下简称第三级)及以上网络以及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
  《办法》指出,对新建网络,应在规划和申报阶段确定网络安全保护等级。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面梳理本单位各类网络,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并根据网络的功能、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和处理数据等情况,依据相关标准科学确定网络的安全保护等级,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交换、销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工作,数据全生命周期活动应在境内开展,因业务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要求进行安全评估或审核,针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需提交国家安全审查,防止数据安全事件发生。
 
药品网络销售监管新规自今年12月起施行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9月1日公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进一步落实药品经营企业主体责任、压实药品网络销售平台责任,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了从事药品网络销售的药品经营企业主体资格和要求,并依法明确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得在网络上销售。严格药品经营全过程管理,对药品网络销售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药学服务、药品储存配送、药品追溯、风险控制、信息公开等全过程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办法》明确第三方平台应当设立药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药学技术人员,建立并实施药品质量安全、药品信息展示、处方审核、处方药实名购买、药品配送、交易记录保存、不良反应报告、投诉举报处理等管理制度,并按规定备案。要求平台与药品网络销售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药品质量安全责任,规定平台应当履行审核、检查监控以及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停止服务和报告等义务,并强化平台在药品召回、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以及监督检查中的配合义务。
  同时,对处方药网络销售实行实名制,并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调配;规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应当区分展示,并明确在处方药销售主页面、首页面不得直接公开展示包装、标签等信息;通过处方审核前,不得展示说明书等信息,不得提供处方药购买的相关服务,意在强调"先方后药"和处方审核的管理要求。处方药销售前应当向消费者充分告知相关风险警示信息并经消费者确认知情,切实防范用药安全风险。
  此外,《办法》还对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行为依法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强化药品安全风险控制,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依法明确药品监管部门可以采取告诫、约谈、限期整改以及暂停生产、销售、使用、进口等措施。
 
四部门印发《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9月1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简称《指南》)。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介绍,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标准化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中发挥着引领性、支撑性作用。加强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对于推动解决当前数字乡村领域基础设施、农机装备、信息系统、数据资源难于互联互通等问题,全面支撑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标准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加强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也作出了具体部署安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数字乡村标准化工作,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了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进一步优化标准规划布局,突出标准有效供给,强化标准应用实施,为标准化建设引领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保障。
  《指南》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标准化工作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乡村标准体系。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步伐加快,基本满足数字乡村建设需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应用多点突破,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研究同步实施,打造一批标准应用试点,形成标准支撑和引领数字乡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指南》提出了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包括7个部分内容。一是基础与通用标准,具体包括术语、参考架构、评价模型等方面标准。二是数字基础设施标准,具体包括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等方面标准。三是农业农村数据标准,具体包括涉农数据资源、数据治理、数据服务等方面标准。四是农业信息化标准,具体包括农业生产信息化、经营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等方面标准。五是乡村数字化标准,具体包括乡村产业数字化、文化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环境监测数字化等方面标准。六是建设与管理标准,具体包括数字乡村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标准。七是安全与保障标准,具体包括数字乡村安全管理、技术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标准。
  同时,《指南》结合标准制修订工作要求,从标准应用、标准制定、标准修订、标准转化4个方面提出了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路径,并对相关领域已发布或制定中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了梳理,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有关行业在推进标准化工作时参考。
  为加快推动数字乡村领域关键亟需标准的研制,《指南》以专栏的形式部署了4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农业物联网标准建设方面,重点开展物联网感知和控制标准、物联网应用标准的研制。二是农业农村大数据标准建设方面,重点开展农业自然资源数据标准、农业种质资源数据标准、农村集体资产数据标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数据标准、农村宅基地数据标准、农业经营主体数据标准、农业耕地土壤数据标准的研制。三是农业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重点开展智慧种植标准、智慧畜牧标准、智慧渔业标准的研制。四是农村电商标准建设方面,重点开展农产品电商仓储物流数字化标准、农产品电商交易标准、农产品电商数字化质量认证标准、农产品冷链标准的研制。
 
哈尔滨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施行
 
  近日,哈尔滨市出台《哈尔滨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运营、培育载体发展、应用场景建设、国际合作、招引人工智能重大投资项目和头部企业、培育引进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金融支撑、生态体系建设、数据资源开放应用十方面,用"真金白银"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该政策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
  支持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支持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针对制约哈市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的"卡脖子"技术,采取"揭榜挂帅"、产学研联合攻关、自主攻关等方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通过评审的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资金支持。
  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建设运营方面。支持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经评审通过的平台项目,按平台建设主体新购置研发设备总价的20%,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支持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开源开放、协同共享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经评审通过的平台项目,按照实际投资额的10%,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对为哈市企业和校(所)提供有偿服务的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根据其年度服务实际收入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运营费用补助。
  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载体发展方面。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人工智能企业培育载体,对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发展模式和应用新型研发机构且通过评审的,按照其实际投入金额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资金补助。
  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方面。推动人工智能新成果新技术在哈市率先应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标杆。突出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寒地场景示范(包括智慧供热、智慧文旅、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方面应用,对通过评审的项目,给予项目投资主体(非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额30%且最高不超过500元的资金补助。
  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方面。支持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合作,对在哈成立中外联合创新中心或者国际新型研发机构,且符合验收条件的项目,按照项目实际投入金额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资金补助。对中外联合创新中心引进外籍专家的,按照引进外籍专家实际工作经费的7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贴。
  据了解,2021年11月,哈尔滨市收到《科技部关于支持哈尔滨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函》(国科函规〔2021〕257号),支持哈尔滨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高质量推动哈尔滨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工作,市科技局组织制定了《若干政策》。
 
四川省拟推进新型数字基建和新型信息消费
 
  据悉,为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引领作用,通过新型数字基 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进一步扩大升级 信息消费,催生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力和新动能,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日前发布《四川省关于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升级信息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提出,优化新一代存算设施布局。立足服务"东数西算"重大工程 以及全省数据和算力业务需求,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打造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发挥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等作用,推动 CPU、GPU等异构算力提升,逐步提高自主研发算力的部署比例。聚焦云存储、分布式存储等业务,推进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支持各企业灵活部署边缘数据中心,积极构建全省重点城市内的边缘算力供给体系。引导数据中心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的应用,对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内 PUE 值低于1.25 的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一次性给予 2000 万元支持,低于 1. 15 的一次性给予 3000 万元支持。
  意见稿提出,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统筹省级工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 等专项资金,支持信息前沿技术研发,推动各类新型产品融合应 用和科技型企业孵化发展,对新获批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 及新认定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按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对新成功创建的国家级产业链"领航"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产品) 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相关专项一次性给予400万元、200万元和50万元财政资金奖补支持。充分发挥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支持多元主体参与数字基建和数字产业化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特色金融服务,开发数字化改造提升、信息消费专项贷款等信贷新品种,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针对相关项目的专属保险产品。
 
长沙将建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区
 
  据悉,在8月31日开幕的2022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区行动方案(2022-2025)》正式对外发布。根据方案,湖南湘江新区将允许自动驾驶出租车进行全无人应用示范、全天候运行,这意味着长沙将成为全国自动驾驶测试道路里程最长、区域最大的城市。
  2016年底,长沙市委、市政府以湖南湘江新区为核心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6年来,湖南湘江新区通过"新基建聚集产业、建场景培育产业、搭平台服务产业",建设了全国一流的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培育了中车智驭、百度阿波罗、行深智能、希迪智驾、舍弗勒等生态企业,聚集"车-路-云-网-图"上下游生态企业350余家,年产值超150亿元,助力长沙成为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全国首批"双智"试点城市,并已开放317公里测试道路。
  此次湖南湘江新区将支持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鼓励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应用及商业运营、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协同发展、完善示范应用及运营管理配套制度体系4个方面内容。根据方案,湘江新区将开展全无人测试,并逐步实现全域1200平方公里、1712公里道路里程开放,届时长沙将成为全国测试道路里程最长、区域最大的城市。
湘江智能副总经理高培基介绍,未来湘江新区将建设国内领先的全无人、全天候道路测试运营网络,实现环卫、物流、接驳、配送四类场景千辆级规模化应用,打造10个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车联网商用场景,初步建成"特色鲜明、政策开放、创新包容、国内领先"的创新应用示范区,助推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为何要通过政策面推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发展? 
 
近日,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科技部又公布了《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发布了人工智能十大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农场、智能港口、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智慧家居、智能教育、自动驾驶、智能诊疗、智慧法院、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和应用融合发展的路径逐渐清晰。
  为何要通过政策面推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发展,对此,羊城晚报日前发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文章认为,这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
  其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依托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被公认为驱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力,是未来提升人类物质世界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方式,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式和其他传统科学技术并不相同,近20年来,人工智能是依托于机器学习算法而普及。人工智能通过“吃数据”(通过算法进行数据训练)的方式来提升智能水平。互联网和物联网虽然能够产生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由于本身的异构性、复杂性,往往很难被特定人工智能所使用,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先有应用,然后通过应用回收数据,利用数据来训练人工智能提升智能水平。人工智能的发展土壤本身就不在实验室,而在于实际的应用当中。可以说,没有实际应用,就无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发展。
  其二,人工智能和实体产业结合,能够解决实体产业的难点痛点,并提供产业优化的数智化方案,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人工智能是一种实际的应用技术,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思路,人工智能能够解决现实产业实践过程中的难点痛点。但传统企业在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的时候,往往缺少思路。此时,通过应用试点的方式,能够起到示范性作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应用试点,推出一些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应用方案。
  其三,人工智能和产业结合,可以打造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以拓宽实体企业经营思路。比如,人工智能和家居结合的智慧家居,就为家居产品提供了很多附加功能,智能门锁、智能语音控制、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拉动了新的需求。人工智能不仅对实体企业有存量上的优化,更是通过创新来缔造经济增量。
  其四,将有限的人工智能产业资源定向投放到示范应用当中,集中力量寻求突破。人工智能的高端人才是有限的,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广阔,行业分得非常细——同样是视觉神经网络,可以应用在自动驾驶,可以在工厂质检,也可以在管道运维,也可以在监控视频抓取,也可以结合MR技术实现虚拟应用。所以,应用试点也是为了防止资源过度分散,以集中的资源来形成几个整体化的人工智能应用集成,将人工智能企业的单点技术突破融合为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实用性。
  其五,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弱人工智能实现应用,融入具体的场景当中,提升了人工智能的实际使用率,同时,在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回收数据,以数据强化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推动人工智能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转变。当实现强人工智能,再将强化的人工智能应用到其他领域,扩大应用范围。继而,再从相关应用中回收数据,实现人工智能应用的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应用推动应用普及,应用普及产生智能水平提升所必需的数据,数据强化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再推动新应用的普及。人工智能应用和数据之间形成相互强化的正反馈循环,形成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生态。
  文章指出,诸多关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文件发布,说明中国管理层已经找到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现实路径。政策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和普及,在此过程中,政府一方面将强化制度供给和配套硬件基础设施的供给,另一方面将以实际应用的示范效应,来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最终实现提升生产力水平的目标。
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离不开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算法层面,当前,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理念下,新算法模型不断涌现,需要研发更加高效的算法,来助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基础设施主要体现在算力层面,当前东数西算、云网融合、双千兆等数字基建推进,都为中国人工智能应用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信息员园地
 
数字化转型的安全保密思维
——以网络平台安全保密工作为例
 
  特约信息员:高明辉
  一场疫情反复波动的大考,再次倒逼了网络平台社会化服务体系数字经济的需求风口。空中学堂在线教育、网络平台远程办公、北斗5G互联网“三网”融合项目落地等新消费场景和供给方式层出不穷,平台数字经济的强大韧性和雄厚实力展露无遗。然而,对网络平台数字化转型的引导和规范实际上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尤其是平台的安全保密底座如何构建?这一课题,尚需深入探讨研究。为此,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感悟和粗略设想,供同仁们参考。
  一、确立保密底座思维,构建逐级负责责任机制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保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互联网基础资源受制于人,加之秘密载体日益数字化、网络化,在信息化快速推进的情况下,网络泄密风险空前加大,安全保密内控系统与线下对接机制错综复杂。二是保密重点项目研发业务增多,落地项目开发战略规划实施计划、重点技术的应用均属高涉密内容,一旦泄漏将对企业甚至国家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三是各地网络平台枢纽中心建设的引领重任,业务规模大,也给保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四是网络平台线上用工来源渠道广、形式多样、身份复杂、流动性大,各类文件资料在平台线上扩散范围广,泄密渠道防不胜防。五是网络平台引领项目分布地域广,工作战线长,基础设施薄弱,许多重要涉密信息没有也很难通过加密渠道传输,重要项目推进信息泄密风险大,系统安全保密基础比较脆弱。为此,必须构建“交叉分工、序列负责、逐级执行、矩阵决策”的安全保密的岗位职责和责任机制。分层逐级强化各类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到防范在先、警钟长鸣,确定“安全保密”的底座思维,尽快在保密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要由传统型保密方式向现代技术型保密方式转变,由以纸质介质管理为重点向以移动介质管理为重点转变,由加强一般架构管理向加强要害部门管理转变,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国家和平台数据秘密的绝对安全,使保密工作在促进和保障本网络平台转型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二、深入开展保密教育,强化全员安保防范意识
  随着“大数据转型、大平台运营”的深化与发展,大数据平台保密工作的范围和难度逐年增大,无意识泄密的隐患增多,“双线”保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显现。为此,当前应当以学习宣传贯彻保密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为主线,以增强领导干部、涉密人员保密意识和防范技能为重点,突出《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网络保密管理规定》和《保密管理规定》及《密级信息分级保护目录》、《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管理规定(暂行)》的宣传教育,把保密法规纳入核心层学习内容,重点加强保密要害部门、涉密岗位人员、新入员工的教育,把宣传教育的内容侧重为“怎样去保密”,把宣传教育的载体侧重为活动教育和网络教育,采取专业培训、播放教育片、开展竞赛演讲等多种方式,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加强涉密人员岗位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各级领导成员和涉密人员保密形势、法纪和知识技能教育,继续抓好“六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传媒手段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围绕因心存侥幸心理、不懂保密要求过失行为出现的一些案例开展大讨论活动,举一反三,查思想、查管理、查行为,通过警示教育和现身说法,不断增强全员保密意识。
  三、突出关键环节管控,注重要害涉密载体预控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和涉密岗位是保密管理的重点,涉密资料和涉密载体是保密管理的主要对象,强化工作责任,制定防范措施。涉密资料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确定涉密资料的密级和负责人,建立严格审批程序;技术管理书籍、图表、会议资料等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进行编印,原则上不准外印;必须送外编印的,由“单位主管领导—保密委员会办公室—部门主管领导”三级审批程序,并签订技术服务保密协议,加强监控和痕迹化管理。要加强涉密载体管理,重点抓好涉密笔记本电脑、移动存储介质,办公自动化设备和手机使用的保密管理。继续加强对涉密载体和涉密资料的销毁管理。销毁要建立台账,完善制度,确保涉密载体和涉密资料在销毁环节中不出问题。强化外来人员参观、考察和技术交流过程中的保密管理,合理安排行程路线,严禁外来人员到涉密要害单位、要害部位参观、拍照;根据不同情况,把好对外宣传情况介绍、汇报材料、经验交流中涉密数据和技术资料的审查关口。重要部位的员工上岗前要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可靠、可信、可用。并对上岗、在岗、离岗各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监督,发现不适合继续在涉密岗位工作的,要坚决调离。离岗时要移交所有涉密载体,凡违规侵害法人主体利益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注重源头节点防范,强化制度的落实与督查
  进一步贯彻落实保密规范,健全保密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注重源头预防。
  一是制订并严格执行《信息披露保密暂行规定》等内部法律法规,完善《涉密载体使用与管理细则》、《重点涉密岗位人员管理细则》等新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保密资料送外编印和销毁管理细则》、《秘密载体销毁管理细则》、《对外签订保密协议管理细则》等已有制度的监督落实,使安全保密工作制度化运行体系逐渐完善。
  二是根据商业秘密清理工作的要求,确定商业秘密的内容和密级,明确“保什么密”;建立法人主体—基层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安全保密工作协调会,分析问题,落实措施。
  三是在“三同时”上下功夫,把安全保密工作与其他工作融合发展,紧密结合,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同时检查,责任到位,奖惩到人。四是在“三结合”上做文章,坚持做到重大节日检查和日常性检查相结合,安全保密要害部位检查与普遍检查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健全履责评价机制,推进安全保密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保密工作队伍。组建保密工作委员会,加大保密工作领导责任问责力度,把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对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适时组织检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保密机构和专兼职保密队伍建设,在建立健全保密机构的基础上,完善保密工作网络,把政治素质高、责任性强、熟悉业务、懂技术的人员充实到保密队伍。广大保密工作者要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自觉履行职责。同时,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严格执行各项保密制度,逐级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加大保密的监督检查力度,真正发挥“保安全、促发展”的作用。
  总而言之,面对网络平台数字经济带来的信息安全保密问题,我们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要想持续发展数字经济及其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还需把握好“包容审慎”的主基调,做好重塑平台运行、安全监管、技术防护、行业发展、涉密预控、岗位赋能等多方面逻辑的准备,加快安全保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进程,为促进项目落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枣庄企联三会.jpg

 枣庄企业家     枣庄市企联三会


640.png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巨山街道武夷山路1866号院内  邮箱:zzqixie@163.com 邮编:277000 电话:0632-8257966
鲁ICP备2021003606号
Copyright©枣庄市企业联合会版权所有 202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