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26期(总期125期)

部委决策
 
李克强要求推动经济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李克强说,二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因素带来严重冲击,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4月主要指标深度下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力应对困难挑战。我们及时果断施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靠前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政策举措,按照已确定的总体思路、政策取向,推出稳经济33条一揽子政策措施等,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稳住经济大盘工作。政策效应较快显现,5月主要经济指标跌幅收窄,6月经济企稳回升,这极为不易。但经济恢复基础不稳固,发展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稳住经济大盘需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住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推进改革开放,齐心协力在三季度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李克强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应对好两难多难问题,既稳增长,又防通胀、注意防输入性通胀。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既要有力,尤其要加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等实施力度,又要合理适度,不预支未来。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等实施时间才一个多月,还有相当的实施空间,要继续推动政策落地和效果显现。1.6亿多户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动力源、就业顶梁柱。要逐条梳理助企纾困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确保见效。进一步畅通交通物流主干道、微循环,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稳定市场预期。通过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就业岗位,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工作,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扎实保障民生。我国物价总体平稳,为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稳定我国经济大盘提供了支撑。稳定粮食能源价格是稳物价的关键。要在夏粮增产丰收基础上抓好秋粮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当前正值电力迎峰度夏,要进一步提升煤炭电力稳定供应能力,坚决防止拉闸限电。
  李克强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要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用改革举措解难题,坚持依法行政。用市场化可持续办法扩消费,消除制约有效投资的障碍。统筹兼顾,防止单打一、一刀切、层层加码。继续扩大开放,落实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支持企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在公平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
 
发改委要求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
 
  7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各地区、各部门在谋划实施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时,要尽可能多地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就业增收。
  《工作方案》指出,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既是促进有效投资、稳就业保民生、拉动县域消费、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手段。
  《工作方案》提出,推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各地区、各部门在谋划实施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时,要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尽可能多地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就业增收。同时,鼓励非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积极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扩大就业容量。
  《工作方案》明确,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应涵盖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灾后恢复重建领域。
  其中,交通领域主要包括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等项目。水利领域主要包括水库建设、大中型灌区新建和配套改造、江河防洪治理等。能源领域主要包括电力、油气管道、可再生能源等。在城镇建设领域主要包括城市更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保障性住房、县城补短板强弱项等。
  《工作方案》提出了四项重点工作任务,分别是形成以工代赈年度重点项目清单,以县域为主组织动员当地群众参与,精准做好务工人员培训,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
  在及时足额发放报酬方面,《工作方案》要求,相关地方人民政府要督促项目施工单位尽量扩充以工代赈就业岗位,合理确定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标准,尽可能增加劳务报酬发放规模。施工单位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用工名册和劳务报酬发放台账,并送县级相关部门备案。坚决杜绝劳务报酬发放过程中拖欠克扣、弄虚作假等行为。
  《工作方案》强调,项目前期工作要明确以工代赈要求;项目建设环节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
  为确保政策实施,《工作方案》明确将加大投入力度。扩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在重点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中实施一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由原规定的15%以上提高到30%以上,并尽可能增加。
  《工作方案》还提出,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加大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采取以工代赈方式组织实施公益性项目。
  此外,《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要将本领域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工作成效纳入现有相关考核评价范围。对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并通过安排以工代赈专项投资等多种方式给予倾斜支持。
 
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据悉,国家发改委7月12日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保障到2025年,实现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户籍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等主要目标。
  2020年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4%;目前生活在城镇的人口已超过9亿人,发改委规划司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一数字未来还将继续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曾公开表示,未来高质量城镇化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实现市民化与城镇化同步,即农业转移人口在迁入城镇的同时就能够全面同等享受市民待遇。走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必须把人的城镇化放在最重要最核心的位置。"
  此次《方案》指出,要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从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素质、随迁子女基本公共教育、社保、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各种阻碍。
  具体来看,《方案》表示,要全面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各城市因地制宜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如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人口落户限制、鼓励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等。
  在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方面,《方案》提出要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的机制,探索实施电子居住证;对于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保等民生问题,《方案》也有明确举措: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根据人口流动调整教师编制定额,加大人口集中流入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并推动省级统筹,逐步放开放宽居民在常住地或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方案》的亮点之一在于更加强调农业转移人口的劳动技能。
  《方案》指出,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素质,要聚焦用工矛盾突出的行业和新业态,持续大规模开展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等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探索通过社保卡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发放电子培训券等。
  "该项政策措施有利于推进两个方面的进展,一方面是产业形态的不断变化导致的用工荒,加快推动农村转移人口适应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整体产业体系的完善。"杨畅表示。
  此外,《方案》也强调要强化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逐步消除性别、户籍、身份等各类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或就业歧视,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配套政策方面,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要分别对吸纳跨省域、跨市域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多的地区给予支持。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修订充分考虑人口规模因素特别是进城落户人口数量,合理安排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银保监会要求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制造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完善制造业金融服务,更好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银保监局和银行保险机构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国家制造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策取向,确保高质量完成《政府工作报告》"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目标任务。落实落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等文件要求,将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执行到位。国有大型银行要优化经济资本分配,向制造业企业倾斜,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政策性银行要结合职能定位,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作用。
  通知要求优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银行机构要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高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传统产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发展等方面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增加信用贷、首贷投放力度。完善抗疫救灾金融服务,强化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供应的金融保障,支持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发展。优化制造业外贸金融服务,支持汽车、家电等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制造业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依托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加强数据和信息共享,运用应收账款、存货与仓单质押融资等方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通知要求接续支持恢复发展的金融政策。银行机构要聚焦制造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用好用足现有金融扶持政策,积极帮扶前期信用良好、因疫情暂时遇困的企业,避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继续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不超过2022年底。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制造业2022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倾斜,适当放宽延期期限。用好普惠小微贷款增量奖励、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缓解制造业小微企业流动性资金困难。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制定差异化利率定价权限等措施,积极向制造业企业合理让利。
  通知要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机构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符合制造业企业发展阶段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合理确定融资期限和贷款利率,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差异化、综合化金融服务。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广知识产权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等融资模式,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精准有效开展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做到一视同仁。增强金融创新的科技支撑,深化重点行业和前沿领域的研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强化业务管理。
 
银保监会发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资本管理办法
 
  7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旨在加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下称AIC)资本监管,促进其稳健运行。
  当下,5家国有大行成立的AIC是当下市场化转债股的主力。此次《办法》则明确,其适用于AIC及其附属机构组成的集团,附属机构是指由AIC直接或间接持股的、按照规定应当纳入并表资本监管范围的机构。
  根据《办法》,AIC应当确保持有的资本能够抵御所面临的风险,包括集团风险、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并持续满足《办法》规定的资本充足性监管要求和监管指标以及杠杆率监管要求,同时还应当按照《办法》的规定计算并表和未并表的资本充足率。
  AIC的总资本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同时还应按照规定计算各级资本和扣减项。AIC的风险加权资产包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加权资产和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加权资产。
  就各级资本充足率而言,AIC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特定情况下,AIC应当在最低资本要求之上计提逆周期资本。逆周期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0-2.5%,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逆周期资本要求由银保监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风险加权资产方面,《办法》设定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等加权资产的计量规则,及表内资产风险权重、合格股权投资风险缓释工具等要求。
  就表内资产信用风险权重表来看,在备受关注的股权投资方面,市场化债转股形成的股权投资权重为250%,非以债转股为目的形成的对工商企业的股权投资权重为400%,与银保监会此前明确的市场化债转股风险权重保持了一致。
  2017年8月7日,原银监会在《商业银行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中指出,债转股实施机构主出资人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商业银行并表管理与监管指引》等规定的要求,将实施机构纳入并表管理。这也意味着参与债转股需要的高额资本扣减,对银行的积极性将有所影响。
  2018年8月,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风险权重的通知》明确商业银行因市场化债转股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风险权重为250%,持有非上市公司股权的风险权重为400%。因此,商业银行对市场化债转股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较一般股权投资已有降低,有助于激励商业银行及其所属实施机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
  在并表资本监管上,《办法》要求,AIC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以控制为基础,兼顾风险相关性,将符合相关条件的被投资机构纳入并表计算范围。相关条件例如,AIC或其附属机构直接拥有,或与附属机构共同拥有50%以上表决权的被投资机构;AIC拥有50%(含)以下的表决权,但有通过与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该机构50%以上的表决权,或有权任免该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等情况的被投资机构。按照《办法》相关要求,AIC对非金融子公司的股权投资应在各级资本中对应扣除。
  《办法》还指出,AIC应当按照监管要求,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和稳健的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明确风险治理结构,审慎评估各类风险、资本充足水平和资本质量,制定资本规划和资本管理计划,确保资本能够充分抵御其所面临的风险,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在监督管理上,根据资本充足状况,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分为三类:(一)第一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达到本办法规定的各级资本要求。(二)第二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不低于最低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但任意一项未达到附加资本要求。(三)第三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任意一项未达到最低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
  根据不同类别的AIC,为防止其资本充足水平快速下降,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提出相关监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对资本充足水平下降原因的分析及预测、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本充足性管理计划、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要求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计划和限期达标计划、增加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资本充足的监督检查频率等。
  对于第三类AIC,银保监会还可以区别情形依法采取限制AIC分配红利和其它收入、限制向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实施任何形式的激励、限制进行股权投资或回购资本工具、限制进行股权投资或回购资本工具、限制重要资本性支出等。
  其实,在差异化监管方面,银保监会已先后发布多个监管规则,允许AIC通过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债转股投资计划及发行金融债券等方式,依法合规向社会投资者募集资金用于市场化债转股项目。
  在信披方面,《办法》规定,AIC应当通过公开渠道,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披露资本充足性相关信息,确保信息披露的集中性、可访问性和公开性。信息披露频率分为临时、半年及年度披露。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启动
 
  7月8日,证监会启动了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工作。证监会表示,此举旨在完善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简称"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非现金分配机制,拓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渠道,促进投资-退出-再投资良性循环。
  近年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建立上市公司创投基金股东减持股份"反向挂钩"机制以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环境持续改善。此次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工作,是证监会推动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发展环境、支持行业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是指私募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约定,将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持有的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通过非交易过户方式向投资者(份额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一种安排。从境外市场看,私募基金在被投企业上市后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是较为常见的制度安排。这一安排有利于兼顾投资者差异化需求,进一步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环境,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对实体经济和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
  此次试点工作中,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分配的须是所持有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含一致行动人),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尚未解除限售,持有上市公司股份依照有关规则或者承诺不得减持,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涉及质押、冻结、司法拍卖,或者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情形的,不得参与试点。投资者是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含一致行动人),是该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不具备证券市场投资资格等情形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不得向其分配股票。有意向参与试点且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向基金业协会提出试点申请及具体操作方案。
  证监会表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应当适用《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简称《减持规定》)、《上市公司创业投资基金股东减持股份的特别规定(2020年修订)》等有关减持规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可以占用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额度进行股票分配,也可以占用大宗交易减持额度进行股票分配,占用减持额度后,相应扣减该基金的总减持额度。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应按照《减持规定》以及信息披露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结合试点工作实践情况及时总结评估,继续推进完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机制,引导并促进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规范发展,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
 
财政部修改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
 
  7月12日,财政部发布《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下称《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办法》从改革前的盈利能力、经营增长、资产质量、偿付能力四类指标,调整为改革后的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发展质量、风险防控、经营效益四类,每类权重均为25%。
  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制度建立于2009年,2016年曾进行修订。不过,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制度在引导和推动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导和激励仍显不足,在指标体系设置上对不同类型金融企业的差异化定位特点体现的也不够。
  前述负责人指出,通过本次修改,旨在建立适应商业保险公司定位特点的新型绩效评价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保险姓保"有效服务国家战略、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推动商业保险公司坚守保险保障本源,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增进民生福祉、防控经营风险,为商业保险公司稳健运行、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保障支撑。
  在具体指标设置上,《办法》一方面在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考核维度中,设置社会保障类保险、农业保险、绿色保险、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险等特色考核指标,立足于保险保障本源,激励商业保险公司更加有效响应国家宏观政策,更好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另一方面,在发展质量和风险防控维度中,设置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风险综合评级、综合费用利润率、综合赔付率等特色考核指标,引导商业保险公司更加注重防控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各单项指标权重依据重要性和引导功能确定,可适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实体经济需求、金融发展趋势等进行动态调整。
  据前述负责人介绍,《办法》对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制度进行了优化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更加突出":
  一是评价导向更加突出服务国家宏观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等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新增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评价维度,包括服务社会民生、"三农"、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保险资金运用投资实体经济特定领域等指标,促进商业保险公司更好服务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更加有效响应国家宏观政策。
  二是评价理念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建立发展质量评价维度,引入经济增加值率、综合费用利润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人均净利润、人均上缴利税等指标,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三是评价方法更加突出行业、历史、监管等多角度统筹的综合评价。根据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特性,合理选用适当的单一或综合评价方法,既鼓励行业领先,也鼓励自我超越,既合理考虑监管目标,又按照市场原则,考虑正常的出资人回报和股东关切。
  四是评价加减分事项更加突出强化合规,"奖优罚劣"。将原有农业保险加分事项纳入服务实体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并提高权重。同时,合理设定负面清单范围,突出对企业违规事项的降级扣分,新增发生风险事件和数据失真评价降级,以及违规受罚、无序设立子公司等扣分事项。
  五是评价结果运用更加突出与高管薪酬、企业工资总额、领导班子考核等重要事项挂钩。
  前述负责人还表示,除商业银行、商业保险公司外,证券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其他商业性金融企业的绩效评价制度,目前已启动研究完善工作,待成熟后另行印发实施,在新的办法实施前,继续执行《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
 
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出炉
 
  7月8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我国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D-SII)的评估范围、方法流程和门槛标准。
  《办法》共四章二十条,包括总则、评估流程与方法、评估指标和附则。
  评估范围方面,《办法》规定,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评估范围为我国资产规模排名前10位的保险集团公司、人身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以及曾于上一年度被评为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机构。
  评估指标和权重方面,《办法》设计了规模、关联度、资产变现和可替代性四个维度计12项二级评估指标,四个维度权重分别为20%、30%、30%和20%。
  其中,规模的二级指标包括总资产和总收入两项,权重均为10%;关联度的二级指标包括金融机构间资产、金融机构间负债、受第三方委托管理的资产和非保险附属机构资产四项,权重均为7.5%;资产变现的二级指标包括短期融资、第三层次资产和资金运用复杂性,权重均为10%;可替代性的二级指标包括分支机构数量与投保人数量、赔付金额和特定业务保费收入,权重均为6.7%。
  《办法》在二级指标中所提到的"特定业务保费收入",是指保险公司开展的农险、巨灾险、大病保险、出口信用保证保险、航天航空保险、航海保险、电力、核保险等业务获得的原保险保费收入。
  评估的具体流程方面,根据《办法》规定,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每年向参评保险公司收集评估指标数据,计算各家保险公司加权平均分数(总分10000分),1000分以上的保险公司将被认定为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对1000分以下的保险公司,可使用监管判断决定是否认定为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最终名单经金融委确定后,由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
  此前,人民银行已会同银保监会在2019年出台《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此次《办法》则将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工作目光由银行业切换至保险公司上。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办法》的出台将为确定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名单提供指导和依据,将主要保险公司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业综合统计,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
 
16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
 
  7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等16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下称《计划》)。《计划》提出,加大新兴产业标准支撑力度,促进地方标准化创新发展,鼓励商业银行、融资担保公司开发标准融资增信服务产品。
  《计划》提出,加大新兴产业标准支撑力度,推动生物技术应用领域标准建设,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新型分子诊断技术等标准研制,进一步优化高端、创新领域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同时,加强数字技术标准制定,研制一批数据安全、数据交易标准,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发展。
  完善现代服务业标准支撑方面,《计划》指出,要研制一批智慧物流、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等重点领域标准,健全多式联运标准体系。加大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金融风险防控、金融消费者保护国家标准研制力度,加快建设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计划》要求,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加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能源互联网、时空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升级等方面标准研制。遴选一批发展基础好、引领作用突出的城市,开展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孵化应用。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方面,《计划》指出,强化各领域标准化工作统筹协调,组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升级一批重点行业能耗限额、重点用能产品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标准建设,完善风电、光伏、输配电、储能、氢能、先进核电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试点。
  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水平,制修订一批海水淡化、海洋能利用等领域标准。《计划》同时要求,加大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耕地资源治理分类相关标准制修订力度。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护领域相关标准制定。
  《计划》还要求,积极跟踪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标准组织战略规划制定和组织治理。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国际标准制定。研究制定跨境电子商务标准,完善数字金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标准。统筹推进标准化与科技、产业、金融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政策、规则、标准联通。
  《计划》提出,促进地方标准化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区域标准化工作探索与创新,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共商使用标准,联合制定标准,协同实施标准。
  健全激励政策方面,《计划》要求,强化金融、信用、人才等政策支持。鼓励商业银行、融资担保公司开发标准融资增信服务产品。
 
两部委支持30个左右城市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
 
  据悉,为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根据《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7月8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到,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下称奖补资金)予以支持,并加强对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的公路建设等其他相关项目资金、中央企业资金的统筹协调。奖补资金按照每个城市原则上不超过15亿元、每个城市群原则上不超过30亿元控制。
  《通知》称,自2022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支持30个左右城市(含城市群中的城市)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促使综合货运枢纽在运能利用效率、运输服务质量、运营机制可持续等三方面明显提升,在提高循环效率、增强循环动能、降低循环成本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形成资金流、信息流、商贸流等多方面集聚效应,更好服务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辐射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东部城市做优做强,中部城市巩固提高,西部城市打基础立长远。
  《通知》明确三方面实施内容:(一)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结合各类货物运输需要,支持公共服务功能突出的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项目建设,以盘活存量为主,适度做优增量。一是围绕铁路、水路、航空等货运基础设施进场站、进港口码头、进园区,延伸拓展既有线路,实施专用线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等。二是围绕有效满足多式联运节点集散分拨需要,对现有仓储、堆场实施扩能改造,适当新建仓储、堆场,增加设施容量。三是围绕货运装备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广应用专业化多式联运设备和跨方式快速换装转运的装卸、分拣设施及标准化载运单元,鼓励配备符合低碳目标的作业设施、新能源货车和全货运机型等。
  (二)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引导完善与多式联运适配的服务和规则标准。一是加快推动多种运输方式的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应用全程"一单制"联运服务,铁路运单、订舱托运单、场站收据、海运提单、邮政快递运单等实现单证信息交叉验证与互认;促进保单等金融服务产品与联运单全程化匹配。二是丰富联运服务产品,依托综合货运枢纽,提供优质的全程联运方案,实现货运全程跟踪定位查询功能,开展冷链等专业化多式联运业务。三是推动建立健全多式联运标准和规则。包括多式联运的货物品类划分标准、运载单元标准、产品和服务标准、安检标准及安全管理规则、信息互认规则等制度体系。
  (三)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鼓励铁路、水路、航空等不同运输企业加强合作,鼓励这些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供应链平台企业、跨境电商等加强合作,鼓励政府与企业加强合作,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和专业化水平,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形成发展合力。鼓励各方在合作过程中创新投融资等模式,以项目合资、股权投资基金、PPP等市场化方式吸引带动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综合货运体系建设运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跨方式一体化运作。
  资金分配方面,《通知》提到,财政部根据交通运输部建议名单,结合财力情况,采取"奖补结合"方式,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下称奖补资金)予以支持,并加强对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的公路建设等其他相关项目资金、中央企业资金的统筹协调。奖补资金按照每个城市原则上不超过15亿元、每个城市群原则上不超过30亿元控制。
  东部、中部(含辽宁、吉林、黑龙江)、西部地区奖补比例分别为40%、50%、60%,实施第一年按每个城市5亿元的统一标准予以补助(城市群补助总额按10亿元上限控制),用于启动相关工作。
  《通知》还明确,奖补资金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引导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引导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等,不得用于征地拆迁、房地产开发、楼堂馆所建设以及除前述规定用途外的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
 
四部门联合发文严刹"食金之风"
 
据悉,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金(银)粉类物质(以下简称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净化市场消费环境,7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联合发布《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规定》(简称《规定》)。
  《规定》明确指出,金银箔粉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原料,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
  《规定》要求,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生产加工食品,加强原辅料采购控制,不得采购使用金银箔粉生产加工食品。食品、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应当加强进货查验,不得采购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及食用农产品。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原料采购、加工制作管理,不得制作、售卖含金银箔粉的餐食。此外,食品进口商应当依法进口食品,进口的食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得进口含金银箔粉食品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金银箔粉。
  《规定》明确,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平台内经营者资质审核。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平台上的食品经营行为及信息进行检查,禁止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宣传、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发现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宣传、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不得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宣传、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宣传金银箔粉可食用。
  同时,相关广告主体在食品广告中不得宣传金银箔粉可食用,不得宣传食品中添加金银箔粉具有保健功能、治疗功效等,不得以食品添加金银箔粉为噱头宣扬奢靡享乐、拜金主义等。
 
政策要闻
 
▲上期所修订标准仓单交易管理办法等业务规定
 
  7月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发布公告,对《上海期货交易所标准仓单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以及《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延伸仓单交易业务规定(试行)》《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期综合业务平台报价专区业务规定(试行)》等相关业务规定进行修订,此次修订主要涉及结算制度、质押业务、违约违规处理等内容。
  具体修订方面,一是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将"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更名为"上期综合业务平台",相应地修订了《办法》和业务规定中相关的名称以及条款;二是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管理,修订了指定存管银行参与标准仓单交易业务的准入条件,增加了应"具有三年以上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服务经验以及具有相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等条件,同时对仓单交易商违约违规的情形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三是修订可用于质押的标准仓单范围,引入厂库标准仓单质押,并且优化了质押业务的相关功能,对于一笔质押融资申请时提交多张标准仓单的,只需确保对应品种相同即可。
  上期所表示,此次对《办法》以及相关业务规定的修订,是交易所根据市场参与者的实际需求,优化上期综合业务平台标准仓单交易业务的具体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上期所期现一体化进程,深化期货与现货结合,促进场内与场外市场协调发展,助推多层次大宗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银保监会将重拳整治养老领域非法集资
 
  近日,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第三次部门会商会在银保监会召开。会议研判了当前整治养老领域非法集资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会商研究了下一阶段工作措施。
  今年4月,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正式启动。对于银保监会在前期开展的整治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等工作成效,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专项办主任陈一新出席会议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五点意见,其中包括持续热议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等问题。陈一新强调,要健全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体系,推动出台非法集资刑事涉案财物追缴规定,强化科技赋能、以网治网,力争对新形态、新业态风险早发现、早处置,持续规范和促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推动完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业务规则,鼓励支持适老金融创新,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老年群体。
  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主持会议时强调,扎实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既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又要压实各方责任。接下来银保监会将发挥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牵头单位作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监管责任,重拳整治一批养老领域非法集资违法行为,积极引导群众主动防范非法集资。
 
  ▲大商所首推客户移仓业务
 
  7月12日,大商所发布通知,自2022年7月29日起开展客户移仓业务。同日,大商所还发布了关于修改《大连商品交易所结算管理办法》的公告。据了解,此次客户移仓业务的推出填补了国内在该业务领域的空白,为具有在不同会员间转移持仓需求的客户提供了便利。
  综合公告与通知,不同期货公司会员或境外特殊经纪参与者下的同一客户,以及同一组实控账户内的单位客户、非期货公司会员、境外特殊非经纪参与者,均可以申请移仓。其中,客户和境外特殊非经纪参与者等可以通过期货公司会员提出申请;非期货公司会员则可以自行提出申请。交易所将在收到申请的当日组织审批,如审批通过,当日即可办理移仓。目前,交易所暂免收取客户移仓手续费。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同一实际控制关系账户内移仓的情形,非期货公司会员、境外特殊非经纪参与者仅能移出其持仓,而不能移入。这主要考虑到非期货公司会员、境外特殊非经纪参与者相对期货公司会员来说缺少资金风险管理能力,接受移仓易引发资金风险。此外,为了控制交割、资金、税务等方面的风险,实控账户组内个人客户暂不支持移仓。
  此前,客户需要通过盘面交易来实现持仓转移,在时效性、便利性等方面有所不足,还要留意满足对关联账户的监管要求。此次推出客户移仓业务后,交易所根据客户需要为其实施移仓,可以提升客户的资金使用效率及整体运营效率,为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创造更友好的环境。
 
国资改革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围绕"五个聚焦"提升央企全球竞争力
 
  7月12日,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进展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聚焦、再部署、再推动。会上,共有三批13组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充分肯定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指出下一步专业化整合要坚持"五个聚焦",形成一批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突出的"专精特新"子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五个聚焦"是指要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央企间资源有效整合;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内部深度整合融合;聚焦发挥平台功能作用,实现产业集团与投资、运营公司协同联动;聚焦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与外部资源有机结合;聚焦提升整合效率效果,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确保专业化整合工作取得更好成效。这较去年9月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专题推进会上提出的"六个着力"发生了变化。
  翁杰明指出,要深入开展企业间同一业务或同质业务的整合,在检验检测、医疗健康、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云计算、钢铁、物流等重点领域和战略性、前瞻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竞争能力强、资源配置优的一流企业。他还强调,要杜绝盲目多元化发展,对超出主业范围且不符合战略安排的业务,尽快与有相关主业的中央企业实施整合或退出,避免"铺摊子"。
  国资委还提出,要聚焦提升整合效率效果,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翁杰明以三种情形为例说明,一是对于整合难度较大的,可采取先托管再整合等过渡安排,实现"小步快走";二是对于"两非""两资"可以探索先止血再救助、先处置再重整;三是对于不同类型资产可采取打包或分拆等方式灵活处理,推动整合有效实施。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表示,专业化整合是从根本上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的有效手段。下阶段,专业化重组的重点或将围绕产业链开展项目层面的股权合作。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表示,无论是采取多种方式灵活推进专业化整合,还是强化央企聚焦主责主业要求,其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央企加快完成专业化整合任务。当前专业化整合确实需要针对拟整合对象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措施,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稳妥推进专业化整合。
  推进会上,集中签约的13组项目既有传统行业的资源整合,又有新兴产业的聚力攻坚,既有同类业务的横向集聚,又有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贯通,既有央企间的协同联动,又有央地间的合作发展,涉及科技创新类、聚焦主业类等。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专业化整合的重要平台。翁杰明强调,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要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功能,科学统筹各类资源,灵活采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非公开发行股票、换股吸收合并等方式,推动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切实提升专业化整合工作效果。同时,加强合规风控,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大股东表决权回避、信息披露、经营者集中申报等关键事项,确保稳妥有序推进。
刘兴国表示,下半年专业化整合将继续稳妥推进。从行业领域看,除了继续积极推动粮食储备加工、港口码头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外,还可能会涉及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科技与软件、环保、健康服务、地产、酒店餐饮等领域。
 
安徽省级国有资本股权投资基金公司集中揭牌
 
  7月12日,安徽省国资系统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产业转型升级基金、碳中和基金、工业互联网基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战略投资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正式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7只基金由省国资委督促指导相关省属企业发起设立。其中,新兴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碳中和、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混合所有制改革6只基金为母基金,战略投资基金为服务全省重大战略的直投基金。"6+1"基金资本金总规模在400亿元以上,计划主导或参与设立若干只子基金,吸引社会资本600亿元以上,形成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基金集群。
  打造千亿级的产业基金集群,是国资国企系统推动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服务"三地一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安徽省将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努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推动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江苏国资委发布省属国资"十四五"发展规划
 
  7月8日,江苏省国资委印发《江苏省省属国资"十四五"发展"1+N"规划体系》(以下简称《"1+N"规划》),由1个总体规划和12个具体实施方案构成。该规划体系基本实现了江苏省属企业主要业务和重点工作全覆盖,从不同方面对江苏省属国资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支撑保障作用作出部署,促进省属国资企业在高质量发展和效益增长方面迈上新台阶。
  总体规划围绕发展环境、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大举措、保障措施五个部分展开布局。其中重大举措包括12个具体实施计划的重点内容概述,具体包括:综合交通战略支撑推进计划实施方案、能源资源粮食安全保障计划实施方案、传统优势产业做精做优计划实施方案、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培育发展计划实施方案、科技创新重点突破计划实施方案、数字经济提升发展计划实施方案、存量资源优化整合计划实施方案、上市公司扩面提质计划实施方案、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完善计划实施方案、央企对接合作发展计划实施方案、人才支撑引领计划实施方案。每个方案均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个部分展开。
  据悉,江苏省属企业净资产、利润总额、净利润年均增幅高于全省GDP增长水平,年均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全国前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基本同步;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江苏省属企业均处于省内同行业一流水平,更多企业达到国内一流,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而未来,在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1+N"规划》要求江苏省属企业主业均控制在3个以内;管理层级均控制在三级以内(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及二、三级企业为上市公司的,可以放宽到四级);"僵尸企业"动态清零;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全面完成。国有资本将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向优势企业集聚、向企业主业集聚。
 
自主创新
 
三部门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简称"千校万企"行动),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通知》强调,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四个面向",加强有组织科研,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推动校企合作,构建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通知》提出,利用5年时间,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共性问题,新增布局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校企创新联合体,支持高校和企业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根据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不同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合作,实现精准对接,突破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强化企业需求牵引和市场化导向的知识产权布局,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通知》以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发力为着力点、以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的双重优势为基础、以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为目标,实施"七个一批"重点任务,支持高校、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合作。
《通知》指出,各地要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联合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和具体举措,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企对接活动,加强对协同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有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明确11类创新活动可获创新服务券补贴
 
  据悉,为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规范省级小微企业"创新服务券"管理,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财政厅6月29日发布《省级小微企业"创新服务券"管理实施细则》(简称《细则》)。
  《细则》指出,创新服务券(以下简称服务券)采用电子券形式,向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等企业免费发放,专项用于对企业购买约定的社会化服务给予补助。服务券的使用和管理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鼓励创新、科学管理、公开透明、普惠公平、专款专用原则,实行记名发放、登记使用和备案管理,不得转让、买卖、赠送,不重复使用。
  申请服务券支持的企业,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在山东省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连续经营1年以上,运营规范,符合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要求;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小微企业或经省级以上部门认定的"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单项冠军等高成长企业。开展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企业不受小微企业划型标准限制。
  《细则》指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应根据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等,研究确定年度服务券重点支持方向和适用产品类别。今年公布的重点支持方向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服务、成果转化服务、数字化赋能服务、工业设计服务、绿色低碳服务、信息化开发服务、上云用云服务、上市培育服务、市场开拓服务、首台(套)和首版次产品购买服务及小微企业发展需要的其他专项服务等十一类。
  《细则》指出,山东将综合考虑服务产品类型、配券服务机构数量等因素,采取事前申领、事后兑付两种方式发放服务券。服务券定期发放,实行"先到先得、按需申领、限期使用、领完为止"。
  《细则》指出,服务券补助采取定额补贴、比例兑付等方式。其中,事前申领类服务券主要采取定额补贴方式,根据服务内容和类型,单张服务券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限用期限不超过60天;事后兑付类服务券主要采取按比例兑付方式,兑付比例不超过服务金额的30%,单张服务券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对"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单项冠军等高成长企业以及其他企业的DCMM认证服务,单张服务券限额可上浮至10万元。
  每个企业在一个申领周期内可申领1张服务券,在智慧工信综合服务平台选择配券产品用券下单后,经过严选审核的服务机构将会与企业接洽并商谈具体服务内容,服务结束后,企业还可在上述平台进行评价。省工信厅将组织社会评价机构对服务券使用、合同履行等情况开展检查抽查,作为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及补贴结算的依据,以此督促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为激发优质中小微企业创新动能,近年来山东持续构建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帮助企业系统提升创新能力。对省内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创客)团队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开展科技创新相关的检测、试验、分析等活动发生的费用,山东之前长期以创新券形式予以补助。"本次推出的创新服务券,相比创新券适用范围更广,能在后者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企业的多元化创新需求,助力企业迭代升级。"省工信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米捐赠5亿元成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小米创新联合基金
 
  7月7日,第七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市自然基金与小米公益基金会签约设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小米创新联合基金"。北京小米公益基金会向市自然基金捐赠5亿元(每年捐赠5000万元,捐赠期10年),重点支持北京市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基础研究。
  北京市于1990年10月30日设立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市基金)。其宗旨是根据北京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发展相应的基础性研究,发现和培养人才,以促进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持续不断地支持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
  小米公益基金会由小米集团捐赠发起,经北京市民政局审核批准,于2019年2月3日成立,原始基金人民币1000万元,为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目前该基金会理事长为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德,小米创始人、CEO雷军担任理事职务。
 
节能减排
 
两部委发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据了解,城乡建设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量及其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比例均将进一步提高。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实施方案》指出,2030年前,建筑节能、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水平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能结构和方式更加优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更加充分;城乡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基本扭转;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市病"问题初步解决。
  《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30%以上,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达到一星级以上。在推进绿色低碳建造方面,《实施方案》要求,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培育100个智能建造产业基地。推广建筑材料工厂化精准加工、精细化管理,到2030年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损耗率比2020年下降20%。
  对于既有建筑,《实施方案》指出,严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坚持从"拆改留"到"留改拆"推动城市更新,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外,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盘活存量房屋,减少各类空置房。
  《实施方案》还提出,开展绿色低碳县城建设,构建集约节约、尺度宜人的县城格局。在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推动组团式发展。每个组团面积不超过50平方公里,组团内平均人口密度原则上不超过每平方公里1万人,个别地段最高不超过每平方公里1.5万人。
 
黑龙江省启动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工作
 
  近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座谈会,协调试点单位与技术单位进行对接,启动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工作,探索具有龙江特色的低碳发展路径。
  黑龙江省此次近零碳排放区试点覆盖农业、旅游等领域,试点单位包括逊克农场、伊春溪水国家森林公园、黑瞎子岛旅游景区等。
  会议提出,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将为后续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奠定重要基础,是对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的具体落实。近零碳排放区建设要突出龙江特色,各试点单位要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抓好试点建设工作,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积累经验。省生态环境厅将积极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各相关单位将全力配合,确保各项任务按期完成。
  今年,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将完成试点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明确碳排放构成和关键环节,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降碳措施。完成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图编制,确定近零碳排放目标的完成期限、具体措施,并组织论证,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形成符合本地实际、可操作的试点建设路径。在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统一规范的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评价指标体系,为省内其他地区树立样板示范。
 
辽宁印发《深化渤海(辽宁段)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据悉,为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渤海生态安全,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日,辽宁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辽宁海事局和辽宁海警局印发《深化渤海(辽宁段)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坚持生态优先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布局。坚持统筹陆域海域同步治理,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治理和"一湾一策"差异化治理。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攻坚的良好机制。
  《方案》明确六项主要目标:其中约束性指标一项,提出到2025年,渤海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2%。特征性指标4项,包括基本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国控河流和重点省控河流入海断面基本消除劣V类、行政区域内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与2020年相比保持负增长、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响应能力明显提升。预期性指标一项,初步建成葫芦岛止锚湾、辽东湾锦州滨海段、辽河口盘锦段、营口白沙湾、大连金石滩湾5个美丽海湾。
  同时,《方案》还提出十项重点任务:包括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入海河流水质改善行动、沿海城市污染治理行动、沿海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行动、海水养殖环境整治行动、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行动、岸滩环境整治行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8项行动,以及加强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湖南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据悉,湖南省发改委日前印发《湖南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约4450万千瓦,其中水电1800万千瓦、风电1200万千瓦、光伏1300万千瓦、生物质150万千瓦。
  "十四五"期间,湖南省将重点实施"111"工程:新增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完成投资1300亿元,建成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1个,通过"扩量、融合、提质、增效"四大举措,创新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推动湖南省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重点推进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在郴永衡、环洞庭湖、娄邵等地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村空闲场地、宜林荒山荒地、坑塘水面等空间资源,建设一批复合型(农、林、渔)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推动光伏与大型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协调发展,通过基地化建设,助推集中式光伏规模化发展。同时,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纳入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的12个县(市、区)全面开展工作,加快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水电既有调峰潜力,挖掘已建水电站扩机增容潜力,支持淋溪河、金塘冲、鱼潭(辰溪县)等梯级水电站开发建设。重点推动五强溪水电扩机工程、犬木塘水库水电站建设,确保五强溪水电扩机工程"十四五"期间建成投产。大力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争平江抽水蓄能电站2025年投运1台机组。
 
深圳推出环境领域稳增长21条
 
  据悉,深圳近日正式发布实施《深圳市生态环境领域服务经济稳定增长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在持续增强服务效能、优化创新执法监管、多措并举助企解难、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六个方面提出21条具体措施。
  在发展壮大环保产业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加快环保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强生态环境技术创新,推动先进技术应用,推进环保装备产业化。深化环境治理综合服务模式,加强"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合作,探索"抱团出海"机制,推动企业开拓国际环保市场。
  《若干措施》提出,加大企业治污支持力度,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纳入市生态环境专项资金资助范围,按照不超过建设费用的5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予以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发电机组、非道路移动机械、锅炉等污染治理项目予以补贴;实施工业集聚区规范化建设资金补贴,鼓励已建成投产企业自愿将整体或配套污染车间搬迁入专业产业园,结合企业废水排放情况进行补贴,按企业原环评批复和原排污许可证中日排放水量指标,一次性补贴500元/吨,超过50万元的,按50万元补贴;对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减少污染物排放成效显著的清洁生产审核优秀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云南省实施绿色铝产业发展三年行动
 
  近日,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联合出台《云南省绿色铝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和《关于支持绿色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绿色铝产业集群,建设中国绿色铝谷。
  作为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行动》提出,力争到2024年,绿色铝产业链薄弱环节、高附加值环节延链补链强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铝合金化率达到90%左右,中高端铝制品占比大幅提升,规模以上涉铝工业企业实现倍增,突破60家,率先打造2至3个绿色低碳高端铝产业园区,培育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绿色铝先进制造基地,绿色铝产业链产值力争达到3500亿元左右,成为国家重要的铝产业基地。到2030年,全面建成中国绿色铝谷,云南绿色铝产业在绿色发展、产业规模、精深加工、创新研发上跻身全球领先水平。
  在产业布局方面,将加快形成以文山、红河为重点,大理、昭通、曲靖、昆明协同发展的"2+4"绿色铝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其他州市不再发展绿色铝产业,鼓励依托"2+4"区域内重点绿色铝产业园区,通过合作共建、"飞地经济"等形式实现跨州市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行动》提出,通过开展"链主"企业培育行动和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推动绿色铝向精深加工和终端制造延伸,在建筑结构、交通运输、电力电子等领域加快形成一批优势产品;开展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智能制造示范行动,加快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鼓励铝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开展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快绿色铝产业园区物流交通、配套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物流保障专项行动,推动绿色铝产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推动节能降碳减排协同增效,提升绿色铝产业能效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将绿色铝产业发展纳入云南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增强绿色铝产业国际竞争力。
  同时,云南省配套出台了支持绿色铝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延链补链强链、创新能力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强化电力电量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16项措施,保障绿色铝产业发展。
 
海南9部门联合推进居民小区充电桩建设
 
  近日,海南省住建、发改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居民小区充电桩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分类制定措施加快推进居民小区充电桩建设,要求在未经供电企业确认小区变压器容量不足的情况下,物业服务企业应配合充电桩进小区工作。
  《方案》对新建小区配建充电桩提出要求,确保新建小区按照配建停车位的100%建设充电桩或预留充电条件,预留充电条件的新建小区建成投入使用的充电桩比例不低于10%。小区交付使用时,建设单位可以委托充电桩运营企业或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维护管理,保证充电桩安全稳定运行。
  此外《方案》明确,小区已实行抄表到户的,由充电桩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的经办人(含充电桩运营企业、物业服务企业等)向所在区域供电企业提出申请,实行"一车一位一表"。小区未实行抄表到户的,由物业服务企业或委托充电桩运营企业配合充电桩所有权人向所在区域供电企业提出用电报装申请,设立充电桩用电总表,充电桩所有权人向物业服务企业提出充电桩用电需求后,通过该总表供电。
  为解决小区电力容量不足问题,由海南电网公司负责组织开展全省小区配电变压器容量情况摸底工作,提供小区配电变压器剩余容量查询服务。当小区变压器容量不足时,供配电设施产权属于供电企业的,由供电企业提出解决方案;供配电设施产权属于开发企业或小区业主的,由产权所有者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方案》还要求因地制宜推进老旧小区充电桩建设,在有条件的连片小区周边公共区域建设公用充电桩的基础上,开展"充电桩进小区"示范项目建设,设立专属充电区域供社区居民停车充电,扩大充电服务覆盖人群和区域,提高充电桩使用率。
 
国内互联网企业碳中和成绩单公布
 
  据悉,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7月12日联合发布《绿色云端2022报告》(下称《报告》),对国内24家领先互联网云服务与数据中心企业的碳中和表现进行排名。
  《报告》旨在推进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向100%可再生能源转型,加速行业的碳中和战略布局,为全行业迈向更加低碳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提供参考与建议。《报告》基于公开信息,从信息披露与环境治理、碳中和目标与行动、可再生能源目标与行动、影响力四个维度对企业进行评分。
  《报告》显示,虽然多家头部企业在2030年前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的道路上有所进展,企业绿色电力消纳总量大幅提升,但是行业整体绿色电力消纳比例仍然较低,且全供应链碳中和行动仍然滞后。
  排名方面,腾讯蝉联互联网云服务企业首位,因其信息披露全面、碳中和目标完善以及绿色电力交易总量较大而获得较高评分。阿里巴巴、百度分获2、3名。
  数据中心企业中,万国数据凭借在绿色电力消纳与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积极进展从去年的第6位跃升至第1名,秦淮数据、世纪互联分列2、3名。
  《报告》认为,互联网科技行业涌现出一批碳中和先行者。截至目前,榜单中共有8家企业承诺在2030年及以前实现范围1、2碳中和,6家企业承诺在2030年及以前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分别为腾讯、万国数据、秦淮数据、世纪互联、博浩数据和数据港。而一年半以前,仅一家企业提出上述100%可再生能源目标。此外,阿里巴巴、腾讯、秦淮数据等头部企业在绿色电力消纳总量上有所突破,实现了"亿千瓦时"级别大规模绿色电力采购。
  《报告》也指出,互联网科技行业距离100%可再生能源目标实现仍有不少差距。根据目前披露信息,仅万国数据绿色电力消纳比例超过30%,其余企业低于10%或未作披露。
 
刘世锦:绿色转型应采取进取型减碳战略
 
  据悉,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7月9日在2022财新夏季峰会上表示,中国能源和经济的绿色转型应该也必须走一条"增量优先,以新带旧,激励创新,市场驱动"的转型之路,这也是他提出的"进取型的减碳战略"的主要含义。
  刘世锦指出,作为存量的传统高碳能源尽管有一定的减碳空间,但是它的潜力具有累退性,越往后空间越小,难度相应加大,成本是加快上升;另一方面,作为增量的低碳或者零碳新能源,随着产量扩大、技术改进、成本下降加快,部分产品的绿色溢价由正转负,新能源替代老能源的减碳成本优势变得越来越明显,进而加快新老能源比例转换的进度。
  他认为,实施进取型的减碳战略,需要建立增长型碳汇市场。
  刘世锦认为,"目前一些碳排放权市场主要是依据存量部分来减排,增长型碳汇市场则应该进行增量部分的技术创新。这个市场应该有相当强的包容性,既包括绿色能源产品,也包括其它行业和领域能够产生增长型碳汇的产品,比如像钢铁行业、建材行业、化工行业等等。"
  刘世锦指出,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或央行提供专项资金,也可以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工具,对进入增长型碳汇市场的产品进行初次购买,然后转入市场流通,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投入市场的资金规模,相应调节激励创新的力度。
  他也指出,发展增长型碳汇应该符合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则,可以利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和方法来规范流程、降低成本。
  刘世锦认为,实施进取型的减碳战略还需要形成区域自主减排责任体系,还要加快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
 
核电或成能源低碳转型现实选择
 
《经济日报》7月8日刊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李际、李海联合撰写的文章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浪潮下,世界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极端天气频发、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自去年下半年起,全球能源市场剧烈震荡,油气等能源价格一路飙升,引发多国严重的能源安全危机。在此背景下,一度颇受冷遇的核电近期又重回各国视野。欧盟、英国、韩国等国释放出重启或加快核电发展的积极信号,连承诺“2022年底弃核”的德国国内也出现延长核电寿命的声音。
  欧洲是核电发展较多的地区,27个欧盟成员国中的13个国家在役核电站103座,发电量占欧盟总发电量的25%左右,明显高于全球10%左右的平均水平。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关于“弃核还是亲核”,欧盟各国存在明显分歧。自2019年欧盟提出碳中和目标以来,各成员国对退煤议题基本达成一致,但对于核电发展仍存争议。去年欧洲能源危机爆发,叠加今年俄乌冲突,油气及电力价格飙升,统筹碳中和及能源安全目标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国家纷纷调整了核电发展政策。
  例如,法国提出重振核电战略。作为世界上核电占比最高的国家,法国的核电发展曾在福岛核事故后陷入停滞,最新一座Flamanville核电站的第三个核反应堆于2007年开工建设,至今仍未完工。近年来,在世界反核舆论下,法国也曾尝试降低核电比例。2014年,时任总统奥朗德决定到2025年将核电发电量占比从当时的75%降至50%;2018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到2035年法国将关闭14座核电站。但新形势下,能源安全风险加剧使得法国重新审视核电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的作用。2022年2月份,马克龙宣布为了确保实现能源独立和碳中和目标,法国将重振核电产业,2050年前新建6座第二代欧洲压水式反应堆(EPR 2),并研究再建设8座其他核反应堆,核能将成为法国能源转型和脱碳政策的核心。
  除法国外,欧洲多个国家对核电发展的态度也发生较大转变。去年12月份,荷兰重新将发展核电提上议程,计划新建2座核电站;今年3月份,比利时宣布将2025年废除核能的计划延后10年;今年4月份,英国宣布将在2030年前新建8座核电站,以确保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不再受全球油气市场波动的影响。可以看出,在能源安全面临挑战的情况下,欧洲多国愈发倚重核电。
  此外,韩国近日也宣布重启核电。核电是韩国的主要发电形式之一,目前在运行的24座核电站提供了近30%的电力供应。文在寅政府曾主张逐步淘汰核电,2017年决定取消新建核电计划,几座已经开工的反应堆也被迫停建;2020年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计划核电发电量占比由2020年的30%降至2050年的6%左右。然而,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从竞选阶段就力求扭转“脱核电”的政策取向,5月份上任后便着手开展核电重启、新建和延寿等工作,决定重新启动新韩蔚核电厂3号和4号机组建设,积极利用核能实现碳中和目标,并将其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欧洲坚定的“弃核者”德国一度也出现了动摇。福岛核事故后,德国宣布淘汰多座老旧核电设施,并计划在2022年底前彻底关停核电站,至今德国境内仅剩最后3座核电站。然而,去年受天然气价格高涨、海上风电发电量不足等因素影响,德国出现了严重的电力供应短缺,不得已重启了部分燃煤发电。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1年德国燃煤发电量同比增长25%,打破了连续8年下降的趋势,德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出现反弹。据报道,为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德国也曾考虑调整核电关停政策,延长现有核电站使用寿命,但在权衡利弊后,依旧选择坚持放弃核电,2021年核电占德国总发电量的11%。核电的退出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德国能源安全风险。6月19日,德国公布紧急法案,将延后退役并重启约1000万千瓦煤电机组,来减少天然气消费、缓解能源短缺,这也意味着在退核背景下,德国温室气体排放将进一步增加。
  截至4月份,全球在建核电装机规模达1亿千瓦,土耳其等30多个没有核电站的国家计划新建核电站,全球核电产业正在加速回暖中。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等多重约束下,核电或将成为部分国家能源低碳转型的现实选择。
 
劳动用工
 
国务院部署加力稳岗拓岗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力稳岗拓岗的政策举措,确保就业大局稳定;要求多措并举扩消费,确定支持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措施。
  会议指出,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稳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有就业才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进而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大力度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6月份就业形势较4、5月份好转。但稳就业任务依然繁重,要坚持就业优先,以发展促就业,以稳就业支撑经济加快恢复和平稳发展。一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打通落实堵点,实行社保费缓缴、稳岗返还、就业补助等打包办理。二是更多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就业岗位。支持以创业带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继续发放最高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并由财政贴息。地方政府要拿出资金,帮助孵化基地降低初创企业场地租金等费用。三是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已确定的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政策。加快恢复线下招聘。出台政策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吸纳毕业生。对未就业毕业生"一人一策"提供不断线帮扶服务。实施好以工代赈。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尽快就业。四是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严禁在就业上歧视曾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康复者。相关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对此类歧视现象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五是地方政府要承担稳就业主体责任,确保实现就业目标。对地方就业工作及时通报督导。
  会议指出,我国有2亿多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能有效促进就业,也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强化保障和服务。一是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依托国家统一平台参保登记,提升社保缴费、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等便利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从事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二是依法保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严肃查处逃避用工主体责任、拖欠薪酬等问题,实施好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三是加快零工市场建设,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零工供需对接;对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培训,给予培训补贴和培训期间生活补贴。
会议指出,消费是最终需求,扩消费既有利于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又能带动就业、投资和产业升级。要注重用市场化、可持续办法扩大消费,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拉动作用,满足群众需求。要加快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一是在全国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鼓励有条件地方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实施中要维护全国统一开放大市场,保障公平竞争。二是完善绿色智能家电标准,推进安装、维修等全链条服务标准化。三是支持发展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全面实施千兆光纤网络工程,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巩固提升农村电网,为扩大家电消费提供支撑。
 
经合组织国家5月失业率为5%
 
  7月13日,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报告称,2022年5月,经合组织地区失业率为5%,呈相对稳定态势,是自2001年以来该地区失业率的最低水平。
  经合组织称,2022年5月,三分之二的经合组织国家失业率低于或与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前的水平持平,失业人数大约3380万。该地区女性失业率自2020年12月以来首次呈小幅上升趋势,而男性失业率则保持相对稳定。
  就欧元区而言,欧元区失业率也呈现小幅下降,2022年4月为6.7%,而5月为6.6%,欧元区三分之一国家的失业率保持稳定。欧元区失业率下降最大的是意大利、立陶宛和西班牙,上升最大的是奥地利、比利时和葡萄牙。
就欧洲以外其他地区而言,美国失业率保持稳定,连续第四个月维持在3.6%,而加拿大失业率下降至4.9%。
 
澳大利亚6月失业率降至3.5%
 
据悉,澳大利亚统计局7月14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澳大利亚6月失业率降至3.5%,是1974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数据显示,澳大利亚6月就业人数环比增长约8.8万,失业人数环比减少约5.4万。
澳大利亚统计局劳动力统计主管比约恩·雅维斯表示,数据变化显示劳动力市场需求较高,但由于6月新冠确诊病例数一直处于高位,加上入冬后流感患者增加,当月各行各业工作总时长环比出现下降,约78万人因病导致工作时长减少,这几乎是往年同期数据的两倍。
 
专家论坛
 
任寿根:群体非理性影响金融资产价格
 
深圳特区报7月12日刊发经济学者任寿根撰写的文章指出,行为金融学从个体非理性演变到群体非理性解释了风险资产定价脱离其真实价值的原因,也解释了金融市场短期剧烈波动的原因,即风险资产名义价格回归真实价值的过程就是金融市场震荡的过程。
  金融资产定价是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正确的金融资产定价有利于资本得到有效配置。金融资产定价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金融市场是否有效,而有效的金融市场能够准确地为金融资产定价。主流金融学的金融资产定价理论以美国学者威廉·夏普、林特尔、和特里诺等人于1964年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代表,其中,威廉·夏普在这个金融领域中的影响最大。
  威廉·夏普于1934年出生于美国,1990年他与默顿·米勒和哈里·马克维茨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他两位获奖者与夏普一样,都在金融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核心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如何正确定价、如何平衡投资收益和风险以及税收变化或公司倒闭是怎样影响和决定证券价格的,等等。夏普和其他两个金融学者合作撰写的《投资学》一书已成为畅销书。
  按照风险程度划分,金融资产分为无风险资产和有风险资产,其中对风险资产的定价非常关键。CAPM理论强调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强调金融市场能正确为金融资产定价,并假定金融活动主体为拥有完全有价值信息的理性人,这些理性人在金融市场中依据自己的有价值信息独立决策,相互之间零影响。CAPM理论的这些假设几乎脱离现实,注定了其对实际金融现象解释的局限性。CAPM理论着重讨论金融市场中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资产之间的关系,以及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按照CAPM理论,某个金融产品的期望收益率由该金融产品的风险溢价加上无风险回报率得到,其中风险溢价的大小取决于β值的大小,β表示的是指相对于市场收益率变动,个别金融资产收益率同时发生变动的程度,β值与风险溢价成正相关。CAPM理论的核心为正确计算风险溢价。
  行为金融学提出的行为资产定价理论(BAPM)最大的贡献在于发现金融资产在定价过程中,相关的金融活动主体互相影响,并且这种相互影响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决定起重要作用。行为金融学将金融活动主体分为信息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信息交易者为拥有完全信息的理性交易者,噪音交易者为具有认知偏差的非理性交易者。由于金融活动主体获取有价值信息不是无成本的,所以在给予金融产品定价的过程中,金融活动个体心理(以噪音交易者为代表)的定价会受到群体的影响,金融资产泡沫常常由此产生。与其他金融活动一样,群体非理性来源于个体非理性,同时又会造成更多的个体非理性。行为金融学认为,金融市场上的非理性,特别是机构代理人的非理性,会对某个金融产品或某个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错误估价,进而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行为金融学从个体非理性演变到群体非理性解释了风险资产定价脱离其真实价值的原因,也解释了金融市场短期剧烈波动的原因,即风险资产名义价格回归真实价值的过程就是金融市场震荡的过程。
 
中小企业
 
293户中小企业入选黑龙江“专精特新”
 
近日,黑龙江省工信厅公布了2022年度第二批黑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293户企业榜上有名。
  黑龙江省自启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以来,评选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逐批递增。据悉,在本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布以前,黑龙江省已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1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户。
  在黑龙江省日前出台的《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中提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量提质。黑龙江省将在积极落实国家和黑龙江省有关支持政策的同时,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行”活动,为每户企业配备服务专员,汇集中小企业协会商会、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服务机构等各类服务资源,针对企业特点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快企业成长壮大。同时,鼓励并推荐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质量。对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需要企业申报,“免申即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减轻企业负担。
  据了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期3年,本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效期为2022年7月11日至2025年7月10日,有效期满当年可再次申报。
 
经贸态势
 
中国对原产于日韩土进口腈纶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7月1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关于原产于日本、韩国和土耳其的进口腈纶所适用反倾销措施的期终复审公告。商务部根据调查结果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继续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自2022年7月14日起,对原产于日本、韩国和土耳其的进口腈纶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不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
 
白俄罗斯央行决定将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
 
白俄罗斯中央银行7月13日宣布,自7月15日起将人民币纳入其货币篮子。
  白俄罗斯央行说,人民币在其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将为10%,俄罗斯卢布权重为50%,美元和欧元权重分别为30%和10%。
白央行表示,做出这一决定主要是考虑到2022年该国外汇证券交易所外汇交易额及外贸结构的变化。人民币被纳入其货币篮子后,白俄罗斯卢布兑换人民币、美元、欧元及俄罗斯卢布的官方汇率将根据白俄罗斯外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结果决定。
 
投资视点
 
北京市试点六类自然资源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
 
  近日,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北京市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实施总体方案》,标志着北京市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进入全面深入推进阶段。《方案》明确,在市级和西城、海淀、门头沟三区同步开展试点,力争到2023年基本建立"统一行使、分类实施、分级代理、权责对等"的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
  《方案》提出,从区域范围看,北京在市级和西城、海淀、门头沟三区同步开展试点;从资源范围看,以全民所有土地资源为重点,同时根据北京市资源禀赋和管理诉求,将试点对象延伸至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五类自然资源。通过试点,进一步加强对统一履行所有者职责的统筹谋划,研究制定统一规划,统一监督考核,统一报告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在全市范围内全面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积累宝贵经验、奠定制度基础。
  《方案》明确,衔接国务院直接行使所有权的自然资源清单,将其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由市、区两级政府分别代理履行所有者职责,市规划自然资源部门代表市政府承担相应管理事项,并探索由其他部门承担部分所有者职责管理事项。
  据了解,市级已建立由主管副市长挂帅的联席会议制度,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审计局、市统计局、市高法、市检察院等11个主责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共同研究解决改革重大问题,按时督导推进试点工作,全力确保试点成效,为国家进一步完善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顶层设计"贡献"北京经验"。
 
河北省钢企拟3年内实现全面创A
 
  近日,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全省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工作方案》,提出在已完成12家钢铁企业创A的基础上,利用3年时间实现河北省钢铁企业全面创A。
  除6家企业破产或被兼并重组外,其余44家钢铁企业创A时间表为:2022年9家、2023年25家、2024年10家,用高水平环保绩效管理推动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加快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注入新动能。
  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推动污染物深度减排
  强化有组织排放深度治理。方案提出,聚焦工艺清洁化、治理高效化、监控智能化,推动污染物深度减排。采用低硫煤、低硫矿等清洁原(燃)料,实施烟气循环、分级燃烧等低氮燃烧改造,提升清洁生产和过程控制水平,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对烧结(球团)、炼铁、炼钢、炼焦、轧钢、发电等环节有组织排放的废气配套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确保污染物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建设完善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鼓励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治污设施运行、维护智能化监管。
  抓好无组织排放系统治理。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管控,加快实现无组织排放的"有组织化"集中管控。建立无组织排放源清单,优化生产流程、设备和作业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封(密)闭、收尘、抑尘、车辆道路清洁等措施,加强生产工艺、物料储存和转运输送全过程管控,预防和治理无组织排放。加快煤气无组织放散收集治理。实行视频监控、实时监测、平台管理,建立对无组织排放过程、治理设施运行状态和重点区域等全方位监控体系。
  加快运输模式改造创新,提升清洁运输比例
  加快清洁运输改造。因地制宜对大宗物料实施水运、铁路、管道、电动重卡等清洁运输方式改造,确保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0%以上,其余使用新能源或国六排放车辆运输。内部物料全部采用封闭皮带通廊或管状带式运输机运输,严禁二次汽车倒运。建立车辆监管系统平台和门禁、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并记录车辆进出厂区情况。
  创新清洁运输模式。探索公转铁资源共享、短途清洁运输倒运等模式,提升清洁运输比例。鼓励已建成铁路专用线的钢铁企业积极贡献富余铁路运力,与周边企业共享公转铁资源,降低区域清洁运输建设成本。不具备铁路专用线运输条件的钢铁企业,由政府引导推进独立中转货场或物流园区建设,结合电动重卡短途转运,加快解决钢铁企业长途清洁运输运力不足问题,打通清洁运输"最后一公里"。
  加快企业搬迁重组,优化钢铁产能调控和产业布局
  方案提出,优化钢铁产能调控和产业布局,严格实施产能置换,加快钢铁企业退城搬迁,鼓励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合理配置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鑫山钢铁有限公司、宣化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华瑞(邯郸)铸管有限公司退出产能,推动唐山春兴特种钢有限公司、唐山德龙钢铁有限公司、邯郸兴华钢铁有限公司分别于2022、2023、2024年完成兼并重组。指导搬迁、重组钢铁企业按照环保绩效A级管理要求实施项目设计、建设,实现建成即创A。
  强化制度机制创新,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绩效评级激励性政策。突出正向激励、扶优培强,对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税收贡献或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钢铁企业,先按高一级别实施绩效管理。对高出比例20%以内的企业实施一般性激励政策,给予半年整改期限;对高出20%及以上的企业实施重点激励政策,给予1年整改期限。期限内完成整改的正式晋级,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仍按原绩效等级管理。
  建立富余排污权储备交易机制。及时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钢铁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污权确权,鼓励企业将超低排放改造等治理措施形成的富余排污权投放市场获取收益,实现排污权科学高效流转,激发排污单位自主减排动力。完善政府收储钢铁企业富余排污权支持政策,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项目建设。
  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创A钢铁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向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环境治理等上下游产业延伸,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运用市场化机制,打造充满活力的钢铁产品消费市场,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为钢铁企业创A赋能。
方案提出,河北省将组织高水平专家开展巡回指导,一对一精准帮扶,及时破解钢铁企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帮助钢铁企业规避风险、提高效率,科学有序推进创A工作。积极指导企业加强污染治理项目谋划储备,加大中央和省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搭建装备技术推广、交流平台,推动先进理念、经验、技术共享共用。
 
山东省将每年优选产业链发展促进机构
 
  近悉,为更好发挥产业链发展促进机构(以下简称"促进机构")作用,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山东将每年择优选择10个左右促进机构,每个最高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促进机构奖励政策支持资金通过省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实行总额控制。
  促进机构指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注册(不含青岛)、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民政系统备案的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等合法社会组织以及科研院所等法人单位。山东将综合评价促进机构面向全省标志性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方向,协助政府部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组织开展或参与实施的健全工作组织体系、培优塑强链主企业、提升链条配套能力、攻关突破关键技术、谋划实施重点项目、招引培育高端人才、助力企业拓展市场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及成效。奖励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促进机构面向全省标志性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开展的项目招引、协同创新、数字赋能、品牌建设、管理咨询、投资融资、人才培训、经贸会展等活动。
 
山东省发布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
 
  7月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日前发布的《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行解读。
  方案提出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居民健康水平的中医药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标志性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立祥介绍,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国家首次开展的以省为单位建设的中医药示范区。山东省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资源大省和经济大省,也是中医药大省。方案明确了示范区9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健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建设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体系、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中药质量全流程监管、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机制、深化中医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深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
  为促进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进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争创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
  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是方案中的一项重点任务。山东省医疗保障局一级巡视员仇冰玉介绍,山东省充分发挥医保支付杠杆调节作用,医保总额向中医医疗机构和其牵头组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倾斜,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向中医倾斜,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地区,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推广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收付费,遴选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病种纳入中医优势病种,实行按病种收付费,合理确定收付费标准,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价值。推进中药饮片省际联盟采购,发挥采购联盟地区市场优势和战略购买优势,代表联盟地区医疗机构开展中药饮片集中带量采购工作,2022年完成首批联采和结果落地。
  中药质量是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方案提出强化中药质量全流程监管,深入推进"中药突破"计划。鼓励经典名方向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新药递级转化,探索中医药传统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特色审评证据体系,简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审评审批程序。支持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对已上市的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强化区域合作,探索在道地药材产区、中药材市场或中药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共建检验实验室或检验检测平台,协同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立祥表示,出台方案,是推动山东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作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山东优势主要体现在建立了"三大体系""三种机制""三项保障"。"三大体系"是建立健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体系、符合中医药特色的评价体系;"三种机制"是改革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中医药科技奖励评审机制、中医药服务价格调整机制;"三项保障"是强化中医药经费投入、中医医保支持政策、中药质量监管。同时,围绕建设目标,提出了构建八个"全覆盖"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根据方案确定的时间表,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为改革试点阶段;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为全面推广阶段,开展示范区建设中期评估;2025年6月-12月,全面总结评估示范区建设的成功做法和主要经验,为实现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山东方案"。
 
山东启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据悉,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山东省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为未来三年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
  根据《方案》,山东省确定六项重点任务细化21个方面具体工作,启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首项任务就是通过采取分级培育的方式,做强做优建筑业,提升建筑业强市强县强镇水平。
  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省将实施分级培育,建立"三升二""二升一""一升特"("乙升甲""甲升综合")资质逐级晋升后备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培育机制,推动目前无施工总承包特级(综合)资质企业的枣庄、东营、济宁、泰安、聊城、滨州、菏泽等市实现零突破。根据建筑业企业实际情况、发展意愿,分批逐级设定50亿级、100亿级、500亿级、千亿级发展目标,全力推动企业晋档升级,形成梯次发展集群。同时,科学布局10个以上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批"建筑之乡"、建筑特色小镇,形成建筑业产业集群。
  《方案》提出,推动大型优质建筑业企业与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强化省市统筹、企业带动、校企联合,聚焦金融支持、产业支撑、政策赋能,推动大型优质建筑业企业增加在鲁投资,实现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目前,山东省政府已先后与中建集团、中国中铁、中交集团、中国能建等建筑央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总部招引力度正持续加大。
  "引进来"的同时,还要"走出去"。山东省将成立建筑企业外出施工行业党委,在重点省外区域和部分市成立外出施工行业党组织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建筑企业外出施工区域党组织全覆盖,加强与各省主管部门沟通联络,发挥对全省建筑企业出省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市县层面研究制定出省企业地方财政贡献性奖励政策,落实企业外出施工缴纳税款年度增加部分20%的奖补政策。加大企业推介力度,依托省外区域党组织、商会等,跨省举办一系列宣传推介会,每年推广一批外出施工优质企业。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创新来驱动。山东省将布局建设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对达到相应标准的,优先支持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定期更新推广限制淘汰技术产品目录,加大技术应用示范和成果推广,完善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成果库,积极培育壮大智能建造等新兴技术建筑业企业。加快建筑业十大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新技术应用在优质工程评比达标、创建示范等活动中的条件要求。
  同时,加快建筑业绿色发展水平,"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绿色建筑1亿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新建超低能耗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创建近零能耗及低碳、零碳建筑试点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推广绿色建材,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到2025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其中济南、青岛、烟台达到50%。
 
河南省发布粮油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据悉,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近日印发《河南省粮油品牌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25年,河南省域公共品牌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区域品牌。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已从"商品消费"向"品牌消费"转变,而河南省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粮油品牌还数量不多。《方案》明确,按照"1个省域公共品牌+N个区域公共品牌+N个企业品牌"的建设思路,在省域公共品牌框架下,支持建设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培育一批知名粮油企业品牌,形成河南粮油梯次品牌体系。同时,加强对全省粮油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聚焦小麦、花生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统一标识、制定标准、建立联盟、品牌宣传等举措,统筹推进省域公共品牌、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
  《方案》提出,到2025年,省域公共品牌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区域品牌,培育5-10个知名区域公共品牌,遴选300个"河南好粮油"产品,"中国好粮油"产品数量达到100个,工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0个。全省"1个省域公共品牌+N个区域公共品牌+N个企业品牌"品牌体系基本形成,推动粮油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产品质量水平大幅提高,河南粮油品牌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安徽发布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行动方案
 
  据悉,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通知,围绕促进外贸保稳提质、促进外资提质增效、促进消费加快恢复、保障措施等四方面提出二十三条措施。
  在促进外贸保稳提质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挖掘增长潜能、稳住市场份额、增强竞争优势、发展业态模式、保障产业链条通畅、加大信保支持、强化金融服务、提升汇率风险应对能力等8条措施。
  其中,《行动方案》提出,稳步增强国际运力,力争2022年增加3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加密日韩航线,保障重要原料进口。拓展中欧班列通道,优化路线布局,2022年开行量达700列,稳步增加"江淮号""奇瑞号"等定制班列。
  在促进外资提质增效方面,《行动方案》提出,着力新兴产业招引、支持外企总部和研发中心建设、强化重点项目包保服务等3条措施。
  其中提出,对2022年度在安徽新设的外商投资跨国公司中国区及以上总部项目最高奖励200万元。对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等企业在皖新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资研发中心,按2022年实际到位外资金额5%的比例给予奖励,最高150万元。
  在促进消费加快恢复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创新消费促进活动、引育商贸主体、促进汽车消费、繁荣活跃餐饮、培育新型消费、增强商圈活力、发展便民消费、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积极扩大农产品消费等9条措施。
其中明确, 2022年6月至12月期间,集中开展以汽车、家电、餐饮、电商、步行街、服务6大板块为抓手的新一轮促消费活动,全年举办不少于400场综合性促消费活动。
 
浙江实施省域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
 
  据悉,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浙江省省域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改革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立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平竞争政策框架,完善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和组织保障体系,增强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和能力,使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秩序显著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社会满意率达95%以上。
  此前,国家只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推行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试点。近期,通过积极争取,浙江省成为首个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复同意、实施省域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改革的省份。
  据介绍,改革工作将探索建立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统筹协调和智力支撑机制、以公平竞争政策为基础的政策协调机制和市场竞争规则、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的反垄断监管效能提升机制、以提升审查质量为核心的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机制、以防范垄断风险为重点的企业竞争合规机制。
  浙江还将实施绩效考核、满意度测评以及第三方评估三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全方位监测后续改革工作的落地情况,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
 
江西省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启动
 
  近日,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江西省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计划(2022-2025年)》,在全省启动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力促进工业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提出,至2025年底,全省滚动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2万个以上,其中省级重点技改项目4000个以上。
  技术改造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抓手。《行动计划》明确,至2025年底,技术改造对企业壮大、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以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等为代表的优势新兴产业占全省工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以有色、石化、建材等为代表的重点传统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全省工业技改投资确保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15%,培育形成50家以上百亿级企业(集团)、1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每年新增5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行动计划》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加速技术改造源头供给。至2025年底,推动4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实施50项左右重点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建成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0家左右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600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二是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至2025年底,全省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左右,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0%以上;建设智能车间1000个以上,培育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00家以上。三是大力推进产业链协同改造,加速产业链现代化高级化。全省打造形成20条左右优势明显、成长性高的细分领域特色产业链。四是大力推进绿色化改造,加速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至2025年底,力争实现全省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幅达12%左右;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200家以上;建成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50家以上。五是大力推进服务型制造,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至2025年底,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0%左右。六是大力推进安全化改造,加速提升工业本质安全水平。
 
云南全面推进产业强省建设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产业强省建设,近期,云南省先后印发实施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农业现代化、绿色铝、光伏、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业、数字经济发展7个三年行动,以及绿色铝、光伏、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产业5个配套支持政策,形成了以产业强省三年行动为统领,以7个系列专项三年行动、5个配套政策为支撑的产业强省建设"1+7+5"政策体系。
  产业强省三年行动对全省产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支撑指引云南省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的总方案。主要包括发展优势、总体要求、重点产业、保障措施4方面内容。力争到2024年,全省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优化,优势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支撑产业强省建设的作用持续增强。
  农业现代化方面,突出"1+10+3"重点产业,紧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和瓶颈制约,提出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和主体倍增、科技创新、开放合作6个方面16项工程。力争到2024年,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9万亿元。
  绿色铝产业发展方面,围绕建设绿色铝谷的目标,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着力降低物流成本、强化组织实施保障7个方面11项措施。力争到2024年,绿色铝产业链产值达到3500亿元左右。
  光伏产业发展方面,围绕建设光伏之都的目标,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强化组织实施保障5个方面12项措施。到2024年,力争高效电池片产能达100GW/年以上、高效组件产能达20GW/年以上。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围绕做强做大生物医药产业的目标,提出开展药用潜力生物资源挖掘利用、部署关键技术攻关、支持科研成果转化、打造产业发展基地、提升专业化园区、培育市场潜力大的产品、做大做优本土企业、招引国内外领军企业、支持组建创新团队、打造产业发展支撑平台10项措施。力争到2024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超3600亿元,产业增加值达1100亿元。
  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数字应用和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目标,提出数字基础设施强基、数字经济园区优化提升、数字产业化提升、产业数字化融合、数字服务和治理提升、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数字丝路开放合作、数字营商环境优化8大行动和26项工程。力争到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160亿元。
  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围绕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综合物流体系的目标,提出物流通道"补短板"、物流枢纽"网络化"、工业物流"协同化"、冷链物流"强链条"、城乡物流"一体化"、航空物流"拓基础"、跨境物流"便利化"、物流企业"强主体"8大专项行动和32项措施。到2024年,全省力争建成5个干支衔接、辐射力强的国家物流枢纽,10个支撑明显、运转高效的省级物流枢纽。
  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围绕打造国内重要新材料产业基地的目标,提出实施产业锻长板、关键技术攻关、优势企业引育、特色园区打造、服务平台建设、锂资源绿色开发利用6大行动。到2024年,力争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800亿元以上。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产业强省三年行动各项任务顺利实施,云南省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营商环境、大抓招商引资、培育市场主体、构建创新生态、健全政策体系、加强评估考核等具体举措。同时,提出加快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铝、光伏、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烟草、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出口导向型12个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的目标任务、产业布局和重点举措,全面加强产业链发展系统谋划和产业集群集聚打造。
 
云南发布"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日前,《云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发布。《规划》明确,到2025年,初步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智慧旅游等融合基础设施领域建成一批全国标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让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数字云南"建设和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昆明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向全业务拓展,5G网络设施在西部地区处于前列,5G用户占比达到60%以上,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建成昆明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全光网省"建设不断深化,千兆固定宽带用户占比达到30%。物联网实现全省县级以上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流量规模和网络规模快速提升。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打造一批行业级大数据中心,全省数据中心整体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建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批新技术应用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创新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100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培育5个国家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平台,建成2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成一批智能电网示范区,城乡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全面覆盖,旅游景区及服务场所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物流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数字生态监测、治理效能大幅加强,全省数字化交通网、智慧应急体系基本建成。民生数字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建成一批智慧医院和智慧校园。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创建一批数字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管理运营能力快速增强。
  在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围绕高原特色农业、有色冶金、稀贵金属、能源、烟草、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领域,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全省科研创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此外,《规划》就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开放与安全也提出要求,要引导开放布局合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强融合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推动创新基础设施国际合作。同时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强化重要数字基础设施保护,加快构建针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安全保障体系,最大限度保障基础设施、网络与数据安全。
 
黑龙江省首台(套)产品认定办法出台
 
  近日,黑龙江省工信厅印发《黑龙江省首台(套)产品认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业研制开发首台(套)产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据悉,首台(套)产品是指经过创新,其品种、规格、架构或技术参数等有重大突破,具有知识产权属于国内首次自主研发的成套设备、整机设备、核心部件、控制系统、新材料和软件系统等。
  《办法》规定,申请首台(套)产品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研制单位为独立企业法人,信用记录良好,有稳定的研发团队、完备的研发设施和固定的生产场所,具备较强研发能力和规模化生产条件,掌握产品研制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知识产权明晰。
  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在结构、性能、材质、工艺等方面填补国内空白或对原有产品率先进行根本性改进,关键功能、核心技术指标等取得标志性突破,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属于国家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产品,须具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批准颁发的产品生产许可证;属于国家强制性认证的产品,须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
每年省工信厅将集中进行首台(套)产品认定,企业自愿申报。
 
渣打银行发布下半年全球市场展望报告
 
  据悉,渣打银行财富管理部7月13日发布的2022年下半年全球市场展望报告称,到年底前,预计美联储将再次加息150个基点至3.25%,使利率超过美联储的"中性"水平(2.5%)。而随着美联储政策变得具有限制性,未来6-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将大幅上升。同时,通胀高企且不断上升,加上全球央行越来越强硬,加大了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的可能性。
  在此背景下,渣打银行财富管理部表示,未来12个月,债券市场可能会逐渐关注增长的下行风险,这为质量更高的债券创造更有利的环境。鉴于衰退风险上升,渣打将发达市场投资级政府债作为对冲,并将其上调为核心持仓。亚洲美元债仍被看好,因其总体信用质量较高。此外,由于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可能导致一些新兴市场违约率上升,渣打将新兴市场美元政府债的评级下调至核心持仓。
  股票市场方面,渣打银行财富管理部表示,全球范围内的强劲通胀已迫使许多央行收紧货币政策,这可能导致增长放缓,削弱公司盈利前景。渣打将全球股票配置下调为核心持仓,同时增持债券市场。
  其中,亚洲(除日本)仍是全球股票中看好的地区。在亚洲,渣打看好中国和印度。渣打将亚洲(除日本)地区的中国离岸和在岸股票均上调为"超配"。此外,渣打还将英国股票上调为"看好",因为它在能源、矿业和金融等可能获益于高通胀行业的比重较高。
  外汇市场方面,渣打短期对美元基本持中立态度,未来6-12个月看淡美元,并预计美元将在下半年见顶。全球各国央行纷纷效仿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旨在避免货币大幅走弱以及通胀水平进一步升高--这最终应会令美元承压。短期来看,美联储可能仍然采取最强硬的立场,而地缘政治风险可能扩大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
  渣打认为,黄金仍然是看好的持仓以及关键投资组合多样化工具。一方面,黄金在美元走弱的环境中表现良好;另一方面,如果经济增长显著放缓,或可能出现衰退,黄金应会获益于避险资金流入。
  原油方面,由于供应增长缓慢、闲置产能紧张及库存低,超过了对全球经济增长下滑导致需求放缓的担忧,渣打维持对油价的看涨观点。
 
全球增长恐慌将是下半年最有可能被市场参与者定价的经济因素
 
  据悉,瑞银资产管理日前发布的2022年全景展望年中报告称,"全球经济活动已经放缓,各国央行持续表示需要进一步减速以降低通胀。"报告认为,全球增长恐慌将是2022年下半年最有可能被市场参与者定价的经济因素。
  瑞银资产管理投资主管Barry Gill表示,市场和投资者争先恐后地重新为风险定价,尤其是在技术颠覆这一增长型领域。标准普尔500指数正式步入熊市,债券和股票开始出现20余年来的首次正相关。投资者目前试图回答的主要问题是通胀压力到底会持续多久,以及央行行长们的热情是否会意外地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在高通胀为主题的投资环境下,报告认为,如果通胀实现周期性放缓,各国央行转向更温和的方向,使全球经济活动恢复增长,耐心的投资者或许能享受到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全球股市入场时机。
  报告认为,不断上升的通胀推动了投资者偏好的急剧转变。可持续投资者有望以折扣价获得潜藏的气候解决方案资产。这些通常是必须实现脱碳的排放密集型传统行业。它们有望被重新归类为绿色行业,并伴随转型获得更高估值。
  此外,报告称,2022年上半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被震撼全球风险市场的事件笼罩。在这些动荡的月份,对冲基金的表现通常优于股票或债券β,这也表明,在传统投资组合中增加对冲基金配置或许是不错的多元化手段,尤其是在市场环境困难的时期。
 
IMF再次下调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
 
  据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12日将2022年和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2.3%和1%。这是今年6月以来IMF第二次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凸显美联储加息应对高通胀背景下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恶化。
  6月下旬,IMF将美国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由4月份预计的3.7%下调至2.9%,2023年增长预期从4月份预计的2.3%下调至1.7%。
  IMF执行董事会此前发表声明说,由于前所未有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支持,美国经济已从新冠疫情冲击中"迅速恢复",但快速反弹伴随着"广泛的通胀飙升",对美国和全球经济构成"系统性风险"。
  声明指出,工资和物价上涨压力广泛存在,衡量通胀预期的短期指标已显著上升,长期指标已开始走高。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政策重点应放在不引发衰退的情况下,迅速减缓物价上涨势头。
IMF执行董事一致认为,对美国而言,避免经济衰退正变得越来越具挑战性,美联储有必要提前就政策利率走向给予明确指引,以确保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有序、透明。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需求存在放缓迹象
 
  7月13日,美联储发布了经济状况"褐皮书"。其内容显示,总体而言,自5月中旬以来,美国经济活动以温和速度扩张,但部分地区报告存在需求放缓的迹象,有五个地区表示担心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加。大多数地区报告称,随着食品和天然气价格上涨,家庭可自由支配收入减少,消费者支出有所放缓。
  该报告根据美联储下属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最新调查结果编制而成,也称"褐皮书",每年发布八次。与前次报告类似,12家地区储备银行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大多为负面,预计未来6至12个月内需求将进一步减弱。
 
美国6月CPI创40年来新高
 
  据悉,美国劳工部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3%,同比上涨9.1%。数据显示,美国CPI同比涨幅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8.8%,再次刷新40年来的最高纪录。当月,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5.9%。
  具体来看,6月汽油、住房和食品价格涨幅最大。当月美国能源价格环比上涨7.5%,同比大幅攀升41.6%。其中汽油价格环比上涨11.2%,同比攀升高达59.9%,是该数据自1980年3月以来的最大同比涨幅。天然气价格环比上涨8.2%,同比上升38.4%,达到自2005年10月以来的最大涨幅。6月份电力价格也有所上升,环比上涨1.7%。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10.4%。
  市场普遍认为,最新公布的CPI指数将强化美联储在7月27日议息会议上再次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随着美国公布6月CPI指数,世界多国央行继续加息,以应对本国持续的通胀影响。
  在美国CPI数据公布前夕,美股期货指数集体上涨,道指期货上涨0.05%,标普500指数期货上涨0.10%,纳指期货上涨0.14%,美元指数上涨0.11%,WTI原油期货上涨0.7%至96.5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重回100美元。
 
加拿大央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至2.5%
 
  据报道,加拿大银行(央行)7月13日宣布大幅加息10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上调至2.5%。这是今年以来加拿大银行第四次宣布加息。
  加拿大银行同时宣布继续量化紧缩,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以配合加息政策,进一步疏解通胀压力。
  加拿大银行说,加拿大未来几个月通胀率可能维持在8%左右,通胀水平高于预期,且持续时间长。预计通胀率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回落,到2024年底才能回到2%的政策目标水平。
  加拿大银行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加拿大经济增长率约为4%。随着消费增长放缓和住房市场降温,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将降至2%左右。2022年全年加拿大经济将增长3.5%,2023年增长1.75%,2024年增长2.5%。
  新冠疫情2020年年初在加拿大暴发后,加拿大银行迅速下调基准利率,从当年2月的1.75%一路下调至3月的0.25%。今年1月,加拿大银行行长蒂夫·麦克勒姆表示,预计加拿大今年将进入逐步加息通道。加拿大银行3月宣布加息25个基点,4月及6月分别宣布加息50个基点后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5%。
 
欧盟下调明年经济增长预期
 
据报道,欧盟委员会7月14日发布的夏季经济预测报告说,欧盟维持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不变,但下调明年增长预期。
  报告预计,2022年欧盟经济将增长2.7%,2023年将增长1.5%;2022年欧元区经济将增长2.6%,2023年放缓至1.4%。2022年欧盟年均通胀率为8.3%,欧元区为7.6%;2023年欧盟年均通胀率降至4.6%,欧元区为4.0%。
  报告称,欧盟高度依赖俄罗斯的化石燃料,经济易受能源市场发展影响,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也影响了外部需求,预计今年内经济活动将较为低迷。新一轮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可能会进一步推高通胀,抑制经济增长。同时,不能排除新冠疫情在欧洲卷土重来给经济带来破坏的可能性。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说,欧洲正面临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全球经济前景高度不确定等挑战。经济增长将在今年下半年显著放缓。鉴于高通胀和融资条件收紧,在更审慎的财政立场和保护脆弱群体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至关重要。
今年5月,欧盟委员会公布春季经济预测报告,将欧盟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2月预测数据下调至2.7%,将明年增长预期下调至2.3%,并预计今年欧盟通胀率为6.8%,2023年将降至3.2%。
 
欧洲经济衰退风险增高
 
  据报道,欧元正在急剧贬值。欧元兑美元汇率日前一度跌破1欧元兑1美元的平价水平,创2002年11月以来新低,而美元指数创下了20年新高。
  自2014年欧元从1欧元兑1.4美元高位跌落后,便一蹶不振。而今年的俄乌冲突,则将欧元拖入泥潭。欧元区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8.6%,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由于各国债务负担沉重,欧洲央行对加息瞻前顾后,行动迟缓,更是加剧了欧元贬值。
  时至今日,欧元贬值幅度和日元已不分伯仲,有关专家认为,欧元的未来或许更糟。因为随着战争演进,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安全战略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作为欧元区最大经济体的德国经济左支右绌,进退维谷,以致欧元"泥足深陷"。德国利用欧元摆脱了强势货币美元的困扰,是欧元的主要获益者。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和原材料,结合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廉价生产基地,让更多德国产品占据了4.4亿人口的欧盟内部市场,更强化了德国作为全球主要出口国家的地位。
  如今,俄乌冲突有长期化趋势,廉价的能源和原材料已经一去不复返,进口油气成本大幅抬升,欧洲的制造成本和生活成本都将受到负面影响,德国在欧元区内部和外部的贸易条件均出现恶化倾向。而欧元汇率贬值并没有带来贸易顺差,德国5月份出现了近10亿欧元的贸易逆差,打破了保持30多年的贸易顺差纪录。
  欧元汇率贬值也加剧了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如果通胀进一步失控,经济危机将再次降临。欧洲央行迟迟不愿意大幅加息,就是因为当前欧元区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压力并不弱于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前夕,且成员间分化依然明显。欧债市场对欧洲央行加息十分忌惮,债券市场的恐慌性抛售风险不小。
  尽管如此,欧元区解体的风险在短期内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在欧洲地缘政治恶化的外部环境下,推动欧元区解体是欧洲各国难以承受的巨大政治成本。在这种大环境下,欧元区这一"泥足巨人",背负着沉重的债务,经济衰退的风险极高。
 
欧盟经济和财政部长会议聚焦经济和债务风险
 
  据悉,欧盟成员国经济和财政部长会议7月12日在布鲁塞尔举行,重点讨论欧盟经济状况、财政可持续性及正式批准克罗地亚加入欧元区等议题。
  会议指出,受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以及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欧盟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部分欧盟成员国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很高,大大高于新冠疫情前水平。物价上涨对实际收入构成压力,加之融资条件收紧和汇率波动,企业、家庭和政府偿债能力将承压。会议呼吁对通胀快速上升保持警惕,必要时通过针对性措施保护脆弱群体,防止经济恶化。
  会议指出,从中长期来看,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受政府债务水平上升、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欧盟部分成员国在财政可持续性方面面临高风险。公共债务高企将阻碍经济增长,并在欧元区产生负面溢出效应。
  会议正式批准克罗地亚于2023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财政部长兹比涅克·斯坦尤拉表示,克罗地亚已满足所有必要经济标准,明年起将用欧元取代克罗地亚库纳。
  此外,会议还批准以优惠长期贷款方式向乌克兰提供10亿欧元金融援助。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对乌克兰的金融支持已达22亿欧元。
 
德国6月通胀率环比微降至7.6%
 
  据悉,德国联邦统计局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6月通货膨胀率较前一个月环比微降至7.6%,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数据显示,6月德国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8.0%,显著高于当月整体通胀率。去除能源价格因素,当月通胀率为4.2%。此外,当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7%,服务业价格同比上涨2.1%。
  德国联邦统计局认为,能源产品价格上涨依然是导致高通胀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供应瓶颈和新冠疫情同样推高了通胀水平,德国政府采取的能源价格减负措施作用有限。
  欧盟统计局此前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受乌克兰局势影响,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飙升,6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8.6%,再创历史新高。
 
德国将有针对性填充南部地区储气设施
 
  7月11日,俄罗斯至德国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进入年度维护,按照之前的惯例,维护工作将持续10天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俄罗斯将暂停通过"北溪-1"管道向德国输气。此次暂停输气引起了德国方面的高度担忧。
  在维护工作开始之前,德国方面就已经开始担心俄罗斯会就此对德国实行天然气断供。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局长穆勒表示,关于"北溪-1"天然气管道的未来,莫斯科方面"释放了不同的信号",他表示"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俄罗斯在维护工作之后不再向德国输送天然气,那么德国将有可能进入天然气紧急状态。穆勒认为,这取决于液化天然气采购的速度以及德国国内能节省多少天然气。根据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的计算模型,如果"北溪-1"断供,德国不会立即出现天然气短缺,但无法在供暖季到来之前按照原计划填满储气设施,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天然气短缺的情形。
不过,德国数家经济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表示,即使在最坏情况下,德国今年都不会出现天然气供应瓶颈。穆勒表示,在保证天然气供应安全方面,德国南北地区的差异较为明显。从联邦网络管理局的角度来看,接下来德国将有针对性地填充南部地区的储气设施。
 
匈牙利6月通胀率创近24年新高
 
  据悉,匈牙利中央统计局7月8日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匈牙利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上涨11.7%,涨幅为1998年10月以来最高。
  这一涨幅高于5月的10.7%,更远高于匈牙利国家银行设定的3.0%的目标。
  数据显示,在过去12个月中,食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涨幅最大。6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2.1%,较5月上涨2.9%;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2.4%;车用燃油价格同比上涨11.2%。此外,6月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为13.8%,高于5月的12.2%。
  据匈牙利媒体分析,造成匈牙利高通胀率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俄乌冲突等国际因素推高能源和食品价格;二是政府推出的优惠财税政策,例如提高最低工资、减免个人所得税和发放第13个月养老金等,推动了物价上涨。此外,匈牙利货币福林创纪录的疲软也对物价产生影响。
  为减轻通胀给民众造成的负担,匈牙利政府去年11月实施车用燃油价格限制措施,今年1月规定了6种基本食品的价格上限,并于4月和6月两次将燃油和部分基本食品的限价措施延长,目前该措施有效期至10月1日。
  根据匈牙利国家银行最新预测,匈牙利本年度通胀率将在11%至12.6%之间。
 
匈牙利宣布进入能源紧急状态
 
  7月13日,匈牙利政府宣布该国进入能源紧急状态,以应对俄乌冲突和欧盟对俄制裁引发的能源危机。
  匈牙利总理府部长古亚什·盖尔盖伊在当天的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俄乌冲突和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导致欧洲能源价格急剧上涨,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引发能源危机。为保护匈牙利家庭和确保能源供应,匈政府决定国家进入能源紧急状态。
  据古亚什介绍,匈政府批准了一个包括七项措施在内的能源安全计划,包括增加国内天然气产量、争取额外天然气供应、禁止燃油和木柴出口、促进国内褐煤生产、延长保克什核电站运行期限等。该计划将于8月1日生效。
 
希腊6月通胀率升至12.1%
 
  据悉,希腊统计局7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能源成本持续上升推动,希腊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2.1%,据当地媒体报道,该数据创下近29年来新高,环比则上涨1.6%。
  数据显示,从能源价格来看,希腊6月电价同比上涨70.4%,天然气价格同比上涨117.7%,取暖用油价格同比上涨65.1%。
  此外,6月居民住房成本同比上涨31.5%,交通支出同比增加25%,食品和非酒精类饮料价格同比上涨12.6%。
  2021年6月希腊通胀率为1.0%。受能源危机及乌克兰危机影响,希腊通胀率近几个月来持续上升。
 
阿根廷新任经济部长宣布新政稳定经济
 
  7月11日,7月初上任的阿根廷经济部长巴塔基斯宣布了一系列旨在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并抑制通胀的经济新政。
  根据该政策,政府的月度预算将与实际财政收支情况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超支的情况;政府将积极履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展期还款协议;国债利率将确保超过通胀率;禁止公务员同时受聘于国企或其他公司;通过加强对市场竞争的监管以杜绝价格不合理上涨;将全国房地产评估机构归到经济部辖下,完善全国房地产价格评估。
  此外,巴塔基斯还排除了阿根廷本币比索继续贬值的可能性。
  据了解,7月2日,时任阿经济部长马丁·古斯曼宣布辞职。7月3日晚,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决定任命阿内政部省务国秘西尔维纳·巴塔基斯为新任经济部长。
  西尔维纳·巴塔基斯现年53岁,曾任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经济部长,自2019年12月起担任阿内政部省务国秘。
  由于经济部长职位发生变动,外界由于对阿根廷经济的不确定性产生担忧,黑市美元价格飙涨,一度超过280比索,与官方汇率差超过100%。巴塔基斯宣布新政的目的是稳定市场信心,并压制美元市场过热而造成的物价上涨。
 
新西兰继续加息抑制通胀
 
  据悉,新西兰储备银行(央行)7月13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2.50%。这是新西兰央行自2021年10月以来连续第六次加息,也是继今年4月以来连续第三次加息50个基点。
  新西兰央行当天发布报告说,央行力求将通胀水平控制在1%至3%的目标区间。
  报告表示,新冠疫情对供应链的破坏和欧洲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继续加剧全球通胀压力,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尤为显著,影响经济和消费者信心。在新西兰,通胀存在短期上行风险,经济活动面临中期下行风险。
  新西兰统计局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新西兰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6%。此前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新西兰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9%,为1990年第二季度以来最大涨幅。
  2020年3月,新西兰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至0.25%,此后长时间将利率维持在这一历史低位,以应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冲击。202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新西兰通胀居高不下,新西兰央行从去年10月起连续三次将基准利率分别上调25个基点。今年4月和5月,新西兰央行连续两次加息50个基点。
 
韩国央行上调基准利率至2.25%播报文章
 
  7月13日,韩国中央银行韩国银行发布声明,宣布将基准利率从1.75%上调50个基点至2.25%。
  韩国银行说,受国内外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物价高位运行趋势持续、短期内通胀预期上扬影响,货币政策需早作安排,以抑制通胀。
  声明说,今后一段时间物价预计将高于目标水平,因此有必要继续上调利率。未来货币政策调整幅度和时机将取决于物价趋势、金融体系失衡风险、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变化、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经济状况等因素。
  韩国银行还预测,未来一段时间,韩国通胀率将维持在6%左右的高位。
  2021年8月,韩国银行将基准利率从0.5%上调至0.75%,同年11月上调至1%。今年1月、4月和5月,韩国银行连续加息,将利率上调至1.75%。
 
投资分析点评
 
  ▲小鹏鹏行宣布超1亿美元A轮融资
 
  7月12日,小鹏汽车宣布,其生态企业小鹏鹏行完成超1亿美元的A轮融资签约。该轮融资领投方之一为IDG资本,小鹏汽车等股东跟投。
  小鹏汽车称,这是近两年中国最大单笔仿生机器人融资。
  小鹏鹏行成立于2016年,从事足式机器人领域研发,总部位于深圳。
 
  ▲比亚迪大举布局广西
 
  据悉,比亚迪正大举布局广西。南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综合测试场有限公司于7月1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廉玉波,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体育赛事策划等,由比亚迪控股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100%持股。
  7月5日,广西东盟弗迪电池有限公司(下称"广西弗迪")成立,由比亚迪全资子公司弗迪电池有限公司100%持股。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业务,主要由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推进。
  广西弗迪的注册资本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何龙,经营范围包含: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电池零配件销售、储能技术服务、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同样是在7月5日,南宁比亚迪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宫清,注册资本5000万元,由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100%持股,经营范围包含;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常用有色金属冶炼、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等。
 
  ▲上海电力拟出资1.4亿元投资国家电投科创基金
 
  据报道,上海电力7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拟出资1.4亿元,以有限合伙人身份与关联方共同投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国家电投科创基金")。
  根据公告,国家电投科创基金总规模50亿元,重点关注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创新项目。投资标准为"较为成熟、易于推广、回报预期明确",原则上不投资周期长、金额大、回报不明的项目。
  上海电力表示,鉴于本次投资的其他投资方为公司控股股东国家电投集团及其子公司,本次投资构成公司与国家电投集团及其子公司的关联交易。
 
▲赣锋锂业拟64.4亿元收购两阿根廷锂盐项目
 
  据报道,国内锂业龙头赣锋锂业( 002460.SZ )持续收购海外锂资源,拟斥资人民币64.4亿元收购两个位于阿根廷的锂盐湖项目。7月11日晚间,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收购Lithea公司100%股权,后者主要资产为阿根廷萨尔塔省的两块锂盐湖资产,交易对价不超过9.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4亿元)。
  公告介绍,这两个项目坐落于阿根廷大Pastos Grandes盐湖区域,合计锂资源量为1106万吨碳酸锂当量(LCE),在阿根廷锂项目中排名第三,锂浓度平均460毫克/升。
  赣锋锂业规划一期项目年产3万吨碳酸锂,未来可扩建至年产5万吨碳酸锂。
 
▲格芯与意法半导体将在法国新建晶圆厂
 
  7月11日,美国晶圆代工企业格芯(NASDAQ:GFS)和模拟芯片大厂意法半导体(NYSE:STM)均公告称,双方将联合在法国东部伊泽尔省克罗勒市新建一座12英寸晶圆厂,格芯持股58%,意法半导体持股42%。
  新工厂设计产能为每年62万/片,预计将在2026年实现满载生产。
  据了解,新工厂将支持包括完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并可生产多种尺寸芯片。生产的半导体将满足汽车、物联网和移动通信应用等市场需求。
  双方还称,该项目将得到法国政府的大量财政支持。
  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芯片法案》,希望通过增加投资、加强研发,扩大欧盟芯片产能在全球市场占比,并防止对国际市场过度依赖。根据该法案,欧盟拟动用超过43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有资金,使欧盟到2030年能够生产全球20%的芯片。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中国独角兽"出笼"
 
  近日,任泽平团队发布《中国独角兽报告2022》。报告显示,全球独角兽数量再创新高,中美两国在数量上依然保持着领导力。
  据CB Insights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2月,全球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公司总数超过1000家。独角兽数量排名前五依次为美国、中国、印度、英国和韩国。其中,中美两国独角兽数量占比高达70%以上。
  榜单显示,中国的独角兽数量排名第二。截至2022年4月,中国地区独角兽共356家、总估值高达9.4万亿人民币。
  从估值上来看,全球独角兽估值再上新台阶,且头部效应显现。数据显示,全球超过2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总估值占全部估值的23%,100亿美元以上独角兽的总体估值规模占比达35%以上。
  在头部独角兽中,美国和中国所占数量遥遥领先。2021年,全球估值最高的40个独角兽企业,美国和中国分别占20家和10家;英国有3家;印度2家;其余澳大利亚、巴西、德国、新加坡和瑞典各有1家。
  根据CB Insights此前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共有25家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美国和中国数量最多,分别为11家和8家,合计占比76%;印度排名第三、共2家;英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巴西数量各为一家。
  从行业企业数量分布来看,电子商务、医疗健康、硬件领域独角兽数量位列前三,企业数量分别为46家、46家、43家。
  《中国独角兽报告2022》显示,电子商务领域代表独角兽企业有SHEIN、车好多、美菜网,分别代表了服饰出海、汽车全周期交易、生鲜移动电商等领域,估值分别达975亿元、650亿元和450亿元人民币。
  医疗健康领域代表企业有平安医保科技、微医和联影医疗等,估值分别达580亿元、450亿元和325亿元人民币。
  硬件领域代表独角兽企业有大疆、远景能源、地平线机器人等,代表了新经济、新基建先进发展方向,估值分别达1000 亿元、650亿元、320亿元人民币。
  新媒体领域以字节跳动、小红书等超大型独角兽为代表。其中,字节跳动估值达22500亿元人民币,小红书估值达1300亿元人民,是独角兽企业中的"巨兽",对新媒体领域整体估值形成支撑。
  新汽车领域估值较高的独角兽有纵目科技、中创新航、极氪汽车、蜂巢能源等。近年来,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下,汽车行业创业与融资活跃度提升,独角兽企业广泛分布在电动汽车整车、电池、自动驾驶、车载操作系统等细分领域。
  《中国独角兽报告2022》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集中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数据显示,2022年,北、上、深、杭四城独角兽数量占整体比例达73.3%、估值占比达98.8%。其中,北京独角兽共113家,数量占比31.7%,为全国第一,上海、深圳、杭州分列第二、三、四名,企业数量依次为88家、34家、26家,数量占比分别为24.7%、9.6%、7.3%。
  《中国独角兽报告2022》提到,我国上市独角兽企业数量呈现出边际向好态势。据统计,2017-2021年,中国上市独角兽企业分别为3家、21家、13家、24家和24家。
  任泽平团队认为,2020年后,美联储启动无限量QE,使得全球独角兽企业融资环境边际改善,独角兽企业上市的市值规模总体也呈现上升态势。
 
▲茅台集团将82%习酒股权无偿划转贵州国资委
 
  7月12日,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茅台集团")公告称,茅台集团拟将所持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习酒公司")的82%股权无偿划转至贵州省国资委,由后者履行出资人职责。此番划转后,茅台集团所持股权剩下18%。
  以2021年12月31日为基准,习酒公司的净资产为114.16亿元,占茅台集团净资产的4.85%。公告称,本次划转不会对茅台集团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产生影响。
  1998年10月,茅台集团正式完成对习酒的兼并,并成立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至今双方隶属关系已长达24年,如今的划转,意味着这种关系随之结束,习酒走向独立。
  习酒是酱香型白酒第二大品牌,年营收已突破150亿元,其上市进程历经十年,和茅台主品牌存在同业竞争问题。
  早在2012年,茅台集团就曾提出让习酒登陆港交所。2014年,贵州省国资委表示,争取让习酒在当年上市。因为与茅台存在同业竞争,习酒上市一直未能实现。2022年1月,贵州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贵州茅台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股权变更以及高管任职的行政许可批复。文件中提到,同意习酒将其持有的茅台财务公司5%的股权划转给茅台集团。股权变更后,茅台集团持有茅台财务公司40%的股权,习酒公司不再持有茅台财务公司股权。今年6月,习酒退出贵州茅台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其5%的股份已归贵州茅台集团所有。业内人士预计,习酒独立后,其上市进程将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习酒公司7月11日发布的一则高管调研消息中,已显示出公司变动的蛛丝马迹。该消息中,习酒公司的完整名称由"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变更成为"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时,习酒党委书记、董事长已由钟方达变为张德芹。张德芹曾于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担任习酒党委书记、董事长。
 
▲湖北省国资委将成洪涛股份新实控人
 
  7月11日晚间,洪涛股份(002325)公告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暨实际控制人刘年新的通知,刘年新与湖北联投资本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联投资本")于当日签订了《股份转让意向协议》。
  根据上述协议,刘年新拟向联投资本协议转让不超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总股份数的25%(即股数不超过9742.6万股),同时,双方确认在签署正式股权转让协议后,刘年新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全部表决权委托给联投资本行使。
  目前,刘年新持有洪涛股份3.9亿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4.41%。本次交易完成后,联投资本将拥有不超过24.41%的表决权,成为洪涛股份新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刘年新变更为湖北省国资委。
  公告显示,联投资本控股股东的控股股东为湖北联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联投集团"),联投集团定位"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功能园区全生命周期运营商,城市更新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和工程建设全领域总承包商",控股上市公司1家,参股上市公司3家。联投资本为湖北省国资委控股企业,是联投集团金融板块核心企业。
  洪涛股份在公司建筑装饰主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着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二产业。洪涛股份最近两年已经连续亏损,其中2020年亏损3.5亿元,2021年亏损2.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洪涛股份还与联投资本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投资本将协调湖北联投集团相关资源,与洪涛股份在业务协同及拓展方面深入合作。
  另外,由于联投集团在园区建设、城市更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洪涛股份在建筑工程总承包EPC及建筑装饰行业拥有领先地位和齐全的公司资质,双方能够充分发挥市场资源、技术优势,促进产业合作和协同,实现联投集团与洪涛股份的合作共赢、做大做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湖北省国资动作频频,在洪涛股份之前,荣丰控股也曾披露控制权变更事项,控股股东拟变更为湖北新动能,实控人将变更为湖北省国资委。
 
▲润邦股份拟收购卡尔玛港口起重机业务
 
  据悉,润邦股份(002483)7月14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润邦工业拟以现金2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350.18万元)收购卡哥特科公司旗下卡尔玛(Kalmar)港口集装箱起重机业务,此举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全球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市场,加快推进公司国际化步伐。
  近年来,润邦股份在高端装备业务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发展力度,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持续提高,子公司润邦重机接连斩获海洋工程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卸船机、装船机等项目订单。近日,全资子公司润邦工业又中标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六台自动化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项目。除此以外,孙公司德国KOCH公司手握阿联酋客户合计85亿元人民币的散料设备订单。
  在加快推进国际化步伐的背景下,润邦股份宣布收购卡哥特科公司旗下卡尔玛港口集装箱起重机业务。
  公告显示,卡哥特科公司携商标"Kalmar"立足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市场多年,是世界一流的知名工业品牌,尤其以轮胎式港口集装箱起重机产品闻名于全球市场。卡尔玛是集装箱搬运整体解决方案领域的行业先行者,在全球港口机械市场广受好评。
  具体来看,润邦工业拟以现金185万欧元收购卡哥特科芬兰所持有的港口集装箱起重机方面的相关知识产权;同时Cargotec Sweden AB拟以现金15万欧元许可润邦工业使用其持有的港口集装箱起重机业务方面的相关商标及品牌。
  本次收购完成后,卡哥特科公司将不再从事港口集装箱起重机业务,Cargotec Sweden AB将授权许可润邦工业在3年内使用"Genma-Kalmar"商标进行双品牌运行。其中,"Genma"为润邦股份自有工业品牌。
 
▲马斯克宣布终止收购推特
 
  据报道,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7月8日通过律师函方式发声,称由于推特方面违约,将终止收购。
  此前几周,马斯克方面对这笔总额高达440亿美元的收购多次提出质疑,焦点集中在推特平台的机器人和虚假账号数量上,且马斯克方面对推特分享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提出怀疑。
  推特方面当天晚些时候做出回应,称公司董事会致力于根据此前达成的协议条款完成这笔收购交易,并威胁要采取法律行动。
  根据马斯克和推特方面此前达成的协议,如无法完成收购,马斯克将承担总额高达10亿美元的"分手费"。
  有报道称,马斯克方面近期抓住推特虚假账户数量问题不放,可能是认为原收购价定得过高,想找借口退出。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马斯克个人财富的关键组成部分和收购推特资金的重要来源,特斯拉股价在马斯克宣布收购推特计划后一直呈现跌势。
  路透社分析认为,在后续潜在的巨额"分手费"索赔官司中,马斯克或处于劣势,其提出的质疑交易的理由不太容易站住脚。但另一方面,专家认为此案或许并不会真的以打官司索赔结束,因为双方在诉讼中的缠斗将耗时许久,且诉讼费用高,对涉事双方都不利,因此不排除双方达成新协议、以较低收购价完成交易的可能。
  事实上,商界中类似收购纠纷并不鲜见。2021年年初,经过一年多的波折,法国奢侈品牌巨头路易威登终于完成对知名珠宝品牌蒂凡尼的收购,但在收购过程中双方因收购价分歧一度对簿公堂、剑拔弩张。最终,路易威登以158亿美元的总价完成收购,比最初约定的162亿美元收购价略有降低。
 
▲Truphone电信公司1英镑出售交易被叫停
 
  据报道,英国商务、能源和产业战略大臣日前签署了一项临时命令,以阻止英国Truphone电信公司被廉价出售。此前,俄罗斯富豪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及其合伙人以1英镑价格出售Truphone公司,买家是德国商人哈坎·科奇及其生意合伙人。
  英国政府决定对这笔1英镑交易进行国家安全调查。根据英国今年实施的新《国家安全和投资法》,这笔交易在调查完成之前都无法推进。消息人士称,Truphone与英国电信集团达成了一份初步的远程SIM卡供应合同,政府担心这笔交易可能对国家安全方面带来影响。
  今年6月初,因西方国家收紧对俄罗斯制裁,俄罗斯富豪阿布拉莫维奇及其合伙人以1英镑价格出售了英国Truphone电信公司的股权。而这家公司在2020年的估值在4.1亿英镑左右。买下这家公司股权的是德国商人哈坎·科奇及其生意合伙人。据悉,科奇希望这笔交易在7月8日完成,但此前一天这项交易被英国政府叫停。随后,科奇的律师致信英国政府投资安全部门,称叫停交易的临时命令增加了Truphone破产的可能性,这可能导致数百人失业。
  据悉,这家公司已连续15年亏损,其中2020年亏损1600万英镑。报道称,该公司将在数周内耗尽现金,如果交易未能通过,公司可能不得不进行破产管理。
 
管理视点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7月份刊发哈佛商学院前院长尼廷·诺利亚撰写的文章指出,二十多年前,我和同事安东尼·梅奥(Anthony Mayo)发起了我有生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研究项目。我们首先提出一个问题:非凡的企业领导者有什么决定性的特征?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一千位杰出的20世纪美国企业领导者,对每个人进行深入研究。结论令我们吃惊:比起长期持续的性格特征,定义伟大领导者的更多的是识别和适应特定时刻创造出的机会的能力。伟大领导者能够察觉时代精神——即定义某一时期的精神、情绪、思想和信念——并及时把握。换言之,有效的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情况:在某一特定时代获得成功的人,换个时代可能一败涂地。
  根据我们2005年首次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研究,塑造时代精神的有六个要素:全球大事件、政府干预、劳资关系、人口结构、社会习俗和科技发展状况。能识别这些领域的变化并加以利用的人具有我们所说的“情境智力”。
  苹果公司上一次领导者更替,说明了情境智力的重要性。21世纪头十年,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串起iPod、iPhone等一系列突破式创新,让公司繁荣发展。2011年乔布斯早逝,蒂姆·库克(Tim Cook)在智能手机竞争激烈的时代领导苹果公司。库克是MBA,从管理苹果供应链开始建立自己的事业,在这样的时代如鱼得水。他重视的不是新产品,而是服务——服务构建起了生机勃勃、能创造利润的iOS生态系统。
  库克认识到,产品创新很可能是渐进式的,便为苹果找到了新的成功路线。而在当下这个员工期待领导者对社会问题发声的时代,库克高调主张LGBTQ权益。他跟乔布斯不是一类领导者,但他有情境智力,得以回应变化的时代精神,成果十分可观:库克在任期间,苹果公司市值增长了八倍。
  转变的迹象
  为何现在回顾这项研究?因为新冠病毒流行,时代精神显然会出现变化。下面逐一思考前文所述的六大要素。
  ○全球大事件
  地缘政治冲突和传染病的影响相叠加,促使领导者重新评估本公司的地理足迹和供应链。很多人察觉到扩张型全球化的时代要结束了,努力寻找机会将业务本地化,以便更好地应对国际动乱局势。
  ○政府干预
  美国极化的选区和因之而起的华盛顿僵局,让我们难以预测之后十年会有怎样的法令。再考虑到政府对新冠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应对措施,以及现在阻止严重通货膨胀的努力。利率上调会扭转长期的货币宽松政策,抬高资本成本,在整个经济体中产生涟漪效应。关于加强科技公司监管和开征新税的提案也迟迟未落地。这些提案或许不会通过,但显赫的政客给予的支持表明,我们或许能在今后几年里看到更多的政府干预。
  ○劳资关系
  疫情渐渐过去,员工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以及自己与工作本身的关系。
  我在哈佛商学院执教三十余年,见惯了高潜力的MBA学员将注意力转向最新的热门领域——能保证有最好的机会和地位的领域。前十年是华尔街,后十年是咨询业,再后来是创业和私募股权基金。
  然而现在不论社会经济地位高低,各阶级员工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雇主的付出,以及目前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交易是否公平。
  这一点在亚马逊表现为员工第一次成立工会。 其他公司的员工则要求得到自主权和自行选择生活及工作地点的权利。 选择零工工作的人更多了。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对现在的工作职位造成威胁,不断夺走就业机会。 这一切都需要企业领导者重新思考未来的工作模式。
  ○人口结构
  全世界的生育率都在下降。美国处于工作年龄段的人口减少,婴儿潮一代和X世代加起来组成了庞大的退休人群,千禧一代和Z世代将很快成为工作的主力。这样的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与年龄相关的医疗费用会继续增长,对政府和个人医疗预算造成压力,需要改善医疗质量、降低费用的创新解决方案。领退休金的人数增加,代际紧张气氛会加剧。数字原生代的Z世代会热情拥抱元宇宙,较为年长的人群则寻求面对面的联结。因此,商业可能会根据年龄层出现更鲜明的分隔。
  ○社会习俗
  在职场或者餐桌上与人谈论政治,曾经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太奇怪了。世代交替和社交媒体一同创造了一个可以无拘无束地讨论一切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期待领导者和雇主都准备好在争议话题上有立场。多样性、平等和包容得以迅速成为公司第一要务,就说明了这种转变。其他社会问题,特别是经济、医疗和教育的不平等,气候变化,还有经济活动停滞等,也都需要关注。
  ○科技发展状况
  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网站迎来了二十周岁生日,对社会的影响仍在增长。与此同时,技术领域还在发生新的转变。金融科技和加密技术为传统银行体系提供了其他选择。Web3和元宇宙预示着工作、贸易和休闲方面新的数字竞技场。
  很多2021年上市的科技公司今年春天的交易价格都低于首日价格,但这些公司可能会在一些领域激起合并的浪潮,就像我们在商业史上看到的那样。例如,一个世纪前汽车和早餐麦片行业都有几百家公司参与竞争,现在两个行业都被三巨头主导——汽车行业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麦片行业的家乐氏、通用磨坊和波斯特。根据历史经验,合并的时代需要的领导才能不同于创造的时代。
  现在我们需要怎样的领导者?
  新的时代精神,需要高管具备应对外部力量变化的本能、察觉新经济机会的能力,以及在不同的时代领导和管理的技巧。
  对于创业者,识别和发展创新的时机已经成熟——不仅是前文提及的技术,还有其他领域。例如,我们可以期待出现新的工具,为新冠流行期间兴起的活动提供支持,如随处工作、娱乐活动直播和远程医疗。对于擅长利用规模和范围经济、擅长在参与者过多的行业实现合并的管理者,云计算、软件即服务和网络安全等成熟行业或许有机会。有衰落迹象的领域,如实体零售、银行分支、制造和分销等,需要擅长重构和改造的领导者。
  新时代也需要高管能意识到政治和舆论对决策的影响,因为决策失误的成本增加了。比如迪士尼CEO鲍勃·沙佩克(Bob Chapek)今年春天面临的状况。迪士尼是佛罗里达州的大雇主,佛罗里达州议员提出一项有争议的法律,禁止学校与学生讨论性别认同和性取向问题。迪士尼员工和外部人士批评迪士尼没有在这项法案通过前公开表示反对。几个星期的时间里,员工每日罢工抗议,一些顾客也提议抵制。
  《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称,这种情况是“许多公司都开始感受到的冲突的一个生动例子,员工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企业文化和决策,并要求雇主发挥影响力公开参与政治”。沙佩克为没有在平权斗争中成为坚定的盟友致歉,表示迪士尼会努力呼吁废除该法案。随后佛罗里达议员和州长报复性地取消了迪士尼的特殊税收资格。
  避雷首先要预测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会对公司内外的事件作何反应。这需要领导者先拓宽对公司相关事务的认知。曾经CEO可以说,“这跟我的公司有什么关系?这不是个人或政治领域的事情吗?”这样的观点在后来的时代不通用了。CEO不能心怀抗拒,必须接受这种会影响自己和所在组织的广泛责任。要与身份认同和兴趣都不同于自己的人共情。广泛听取意见,了解似乎古怪的想法和观点,能让CEO更熟悉自己领导的员工。
  以这种方式开展工作的高管,有时被称为“外交官”或“发言人”。以发言人的姿态领导,不仅要了解各个群体的声音,还要将各群体团结在一起。这类领导者的两个例子,美国运通前CEO陈纳德(Ken Chenault)和默克执行董事长(前任CEO)肯·弗雷泽(Ken Frazier)。他们是美国最著名的黑人高管,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遇害后爆发“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运动,他们带领美国企业回应。回应不只是用空洞的声明表示支持和团结,陈纳德与弗雷泽发起了OneTen,在十年时间里由大企业联合培训、聘用和提升一百万非裔美国人,特别是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另一个例子是贝莱德的拉里·芬克(Larry Fink),呼吁投资者和企业领导者关注企业和地球的长期可持续性。
  新的时代精神,也需要更加重视危机管理能力。领导者不能再指望危机每隔三四年发生一次,由外部危机顾问解决。现在的公司必须准备应对持续不断的动荡,磨练应对能力。不能只是被动应对,要预测、规划,为潜在的难题做好准备。例如美国最高法院对堕胎权的裁定,必然会激起接连不断的激烈政治争论,对CEO施加压力,必须表明立场。CEO应当做好准备。
  企业领导者需要其他才能,包括熟练使用社交媒体、激励在公司寻求目的和意义的员工、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而非只关注股东、推动数字转型等。这些能力的重要性在最近十年逐渐获得关注,新的时代精神会让它们进一步凸显。
  本文的目的不是预测未来,而是提醒大家注意一个历史事实:商业环境每过十年或二十年都会出现重大转变。每次转变都会创造新的商业机会,需要领导者改变领导方式。有迹象清晰地显示,我们现在正处于这样的转变之中。聪明的领导者会考虑当下的启示,并做好准备。
 
信息化建设
 
上海市发布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7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称,围绕数字新产业、数据新要素、数字新基建、智能新终端等重点领域,加强数据、技术、企业、空间载体等关键要素协同联动,加快进行数字经济发展布局。
  规划指出,到2025年底,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增加值力争达到3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大于60%,产业集聚度和显示度明显提高,高潜力数字新兴企业加快成长,高水平数字消费能级不断跃升,若干高价值数字产业新赛道布局基本形成,国际数字之都形成基本框架体系。
  其中,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80%左右,数字经济新动能和经济贡献度跃上新台阶。
  在拓展数字新产业的数字金融方面,规划提出,创新数字金融服务模式,推动金融机构重塑智能高效的服务流程,创新移动金融服务,发展智能投顾,推动智能合约、数据标签、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在交易、风控、客服等方面的应用,提升资产交易、支付清算、登记托管、交易监管等关键环节智能化水平,推动金融服务高水平转型。有序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动智能合约等新技术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中的运用。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交通出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区域等场景的试点应用。发展可信交易和数字凭证,建立以区块链为主的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系统,探索交易双方端到端支付模式,搭建数字票据等系统,培育保险智能理赔等新业务模式。在培育数据新要素的数据内容方面,规划提出,加强数字内容企业及应用场景集聚,积极引进国际化电竞企业、知名俱乐部、赛事组织机构落户,加快虚拟数字人、图形引擎、云渲染、全息成像、人工智能自动生成、裸眼3D、8K等关键技术体系建设,加快实施"智慧广电"工程,探索构建全媒体融合传播体系,鼓励打造具有沉浸体验、智能交互特征的云展会、云演出、云赛事、云游戏、沉浸式视频、百城千屏等应用场景。
  在提升数字新基建的元宇宙方面,规划提出,加快研究部署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相交互的平台,加强从底层到应用全链条布局。发展人机交互技术,加快智能人机交互、虚拟数字人等核心技术攻关,开展XR(扩展现实)、脑机接口等更具沉浸式体验的终端技术研制,鼓励打造更加丰富多元内容场景新平台,培育虚拟演唱会、虚拟偶像、虚拟体育等数字娱乐消费新业态。加快虚拟现实生态布局,突破低时延快速渲染、虚拟仿真引擎等关键技术,发展软硬一体新型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3D扫描等产品。
  在打造智能新终端的智能网联汽车方面,规划提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落地量产,打造智能便捷低碳的未来出行体验,开辟移动"第三空间"。加快核心部件和系统研制,推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车载芯片、车载操作系统和V2X(车用无线通信技术)设备等领域取得突破,培育一批智能网联整车生产及电子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拓展车联网应用场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交通领域的试点应用。探索"人、车、生活"一体化消费新模式,加速互联网、消费娱乐、旅游和金融等行业与车联网、自动驾驶产业融合应用。
  在智能穿戴产品方面,规划提出,瞄准价值链高端环节,面向运动追踪、教育娱乐、医疗保健等细分需求,加快智能穿戴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快智能穿戴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等主流产品,支持发展工业仿真终端、智能配饰、智能眼镜、智能服装等未来新型产品,重点突破低功耗芯片、轻量级操作系统和生物传感、智能控制以及端云协同等智能软硬件技术。
  在支撑工程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工程方面,规划提出,加快5G网络商用规模化部署,深入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试点应用。全面推进IPv6商用部署,布局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启动多媒体低轨卫星系统初始组网,分阶段建设全球覆盖、技术先进、高效运行的卫星互联网。建设基于边缘计算、TSN(时间敏感网络)等新一代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
  在数字医疗新方向布局工程方面,规划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向医疗诊断、新药研发创新应用。实施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创新培育计划,在新药发现、药物安全性、药物有效性测试等方面开发引领性的人工智能产品,推动科研院所加大人工智能辅助蛋白质识别与结构预测等底层应用的攻关力度。支持建设国内首个规模化医疗大数据训练设施,建立10万例医疗影像数据训练集和3.5万例测试集,服务本市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诊断领域加快发展。
 
上海发布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
 
  据悉,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制定发布省级层面首个关于网络直播营销的指引--《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促进市场繁荣和规范发展。
  《指引》针对在网络直播营销活动中存在的突破伦理底线、刷单炒信、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消费者维权难、"最低价协议"强制条款等突出问题做出指引。其中明确,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制定并公开网络直播营销管理规则,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主播应当年满16周岁,规范自身行为、着装和用语,真实、准确、全面地发布商品或服务信息,不应单方面作出超出法律法规规定的退款退货承诺等。
  同时,《指引》列明网络直播营销商品(服务)的10项负面清单。一是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和失效、变质的商品;二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商品或服务;三是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或者无中文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的商品;四是依法应当取得许可、备案或者强制性认证而未取得的商品或服务;五是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的商品或服务;六是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商品或服务;七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商品或服务;八是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广告的商品和服务;九是处方药、烟草制品(含电子烟)、声称全部或者部分替代母乳的婴儿乳制品、饮料和其他食品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的商品和服务;十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网上交易的其他商品和服务。
  根据《指引》,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事先进行广告发布审查的商品和服务,不适宜以网络直播形式营销。
 
河北发布2022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项目
 
  近日,河北省工信厅公布2022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项目名单,"敬业钢铁有限公司建设敬业铁前集控中心系统项目"等50个项目入围。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将大力实施"产业数字化'培优扶强'工程",重点实施1000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培育形成10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案例,带动1万家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去年以来,河北省已培育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401项、试点项目100项,遴选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案例49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59亿元。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重点围绕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建设、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打造等方面,每年培育不少于200项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打造50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项目,为河北省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山西省成立能源互联网产学研联盟
 
  近日,由山西省发改委、省能源局指导,太原理工大学牵头的山西省能源互联网产学研联盟在太原挂牌成立,由此全力打造能源互联网高端人才、科技和产业的汇聚平台,加快推进山西省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能源互联网是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融合发展的产物,是以电力为枢纽的新一代能源系统,具备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和开发共享的核心特征。其通过实现能量流、信息流、碳排流和价值流的"四流融合",推动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和存储等全环节的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是支撑我国能源革命的变革性技术之一。
  作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山西省于去年成立了山西省能源互联网试点专项领导小组,聚焦绿色、智能、减排、降本、高效的目标,按照"1+3+N"的总体框架,统筹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专项建设,在太原建设省域能源互联网中心,在大同、朔州、运城开展市级能源互联网建设试点,遴选N个企业园区布局能源互联网应用场景作为山西省能源革命和实现双碳目标的系统性抓手。该联盟将与相关企业、兄弟高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一道,共同引领能源互联网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当天的成立大会上,联盟向所有成员单位发起倡议,将精诚合作全力推动山西能源产业的能量互联、信息互联、碳排互联和价值互联,引领我国能源互联网产学研发展未来。
 
湖北18条举措推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在7月7日开幕的北斗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暨北斗智能应用大会上,湖北正式发布《推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北斗科技成果转化后的奖励七成以上奖给主要贡献者,让"参北斗"者尽享红利。
  《措施》提出,湖北将着力打造全国北斗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并通过落实7个方面18条举措,支持北斗领域技术创新、支持北斗优先大规模应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北斗科技成果转化举措上,《措施》除鼓励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转化北斗科技成果,还加大对个人激励力度,自行转化或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成功投产后,可连续5年每年提取不低于营业利润10%的奖励。在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获得奖励的份额不低于总奖励额的70%。
  此外,湖北省还将发起成立北斗产业发展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措施》鼓励北斗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的北斗企业,将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广东发布全国首个数字经济发展指引性文件
 
  7月8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引1.0》(以下简称《指引》)。《指引》是全国首个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引性文件,是落实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施工图,旨在为全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和案例参考,鼓励探索实用性强、特色化高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数字经济建设,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指引》以《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为基础,提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2221"总体参考框架,即"两大核心、两大要素、两大基础、一个保障体系"。两大核心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其中数字产业化包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经济新兴产业,产业数字化包括工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以及服务数字化;两大要素即数据资源、数字技术,发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驱动作用,发挥数字技术创新作为重要推动力的引擎作用,共同构筑数字经济内生动力;两大基础即核心基础数字产品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保障体系包括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和服务支撑体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指引》提出,推进智能终端与信息消费、大数据的紧密结合,加快人机交互、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关键技术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网联汽车等消费类终端的应用。支持突破近眼显示、感知交互、渲染处理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快虚拟现实与5G、超高清视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
  在工业数字化方面,全省层面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产业链供应链四类主体的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强化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夯实工业软件、智能硬件及装备、平台、网络、安全等基础支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业数字化方面,广东省将重点发展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
  《指引》并提出,广东省将以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为目标,聚焦制造、设计、封测、材料、装备、零部件、工具、应用等重点环节和产业生态,构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
 
  据悉,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7月8日在广东汕头开幕。会上发布的多份数字经济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继续快速增长,数字经济已经由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引领力量。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2002年到2011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低于同期GDP平均增速,数字经济仅仅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2012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年均增速显著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已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洞察》显示,中国已经成为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总量全球占比将接近3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说,数据显示中国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成果逐步凸显。未来随着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效率提升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推动数字经济整体规模持续增长。
  "整体来看,中国数字经济在保持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正向基础更牢、结构更优、动力更足方向迈进。"张立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研究报告》。该所副所长王蕴辉说,从数字产业化指标来看,通信产业是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从数字基础设施指标来看,新基建、数据要素和相关辅助企业是高速增长的来源。此外,中国的数字人才指标也取得了快速增长。
 
刘洪愧:关注数字贸易重要价值与作用
 
《经济日报》7月12日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洪愧撰写的文章指出,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数字贸易迅速发展。作为新型贸易模式,数字贸易极大减少了贸易成本和时间,不仅使新的贸易产品不断涌现,而且正在改变几乎所有行业的贸易方式和贸易规模,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力。
  发展数字贸易对推动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贸易规模看,在传统贸易动力逐步减弱的情况下,数字贸易将为我国贸易规模持续稳步增长提供重要动力;从贸易结构看,发展数字贸易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以及更多差异化产品获得贸易方面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国贸易的区域结构、市场主体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从贸易竞争看,在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数字贸易发展先机的背景下,发展数字贸易是我国构建新的贸易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重要抓手。
  数字贸易的经济效应突出
  数字贸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增加贸易产品种类,有重要的经济效应。具体而言,从微观主体、市场效率以及全球贸易发展动力等角度看,数字贸易都能产生直接的正外部效应。
  从消费者视角看,数字贸易可直接或间接增加贸易品的种类和数量,提升消费者福利。在传统贸易模式下,可贸易产品主要以有形实物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为主。而数字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将催生出更多数字消费产品,在原有传统可贸易产品基础上,使原先不可贸易的产品变得可贸易,增加了可贸易产品的种类。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产品和服务的种类有望进一步丰富,给消费者带来新的福利。同时,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不断与金融、保险、娱乐、教育、医疗、零售等众多行业深度融合,数字贸易将渗入几乎所有行业的诸多部门,并推动大多数传统贸易产品转型升级,增加贸易产品种类。此外,数字贸易能使交易成本下降,有利于贸易企业推动新产品研发,间接增加贸易品种类、促使贸易品价格下降。
  从生产者视角看,数字贸易能有效提供全球价值链发展新动力。经过几十年发展,有形产品的全球生产分工已经非常深入,其全球价值链链条越来越长、协调成本越来越高,有些分工所需的成本已大于分工收益,这也是近年来全球生产分工深化放缓的重要原因。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降低已有产品全球价值链的组织和协调成本,而且能提供一系列新的可贸易产品及相应的新产品全球价值链。数字贸易有望为全球价值链持续提供新动力,推动构建新型全球价值链体系,并且开辟新的发展路径,助推全球价值链转型升级。
  从市场效率视角看,数字贸易能降低贸易壁垒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数字贸易的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所产生的直接效应是:增加市场信息,促进市场主体间互动,改善市场效率。数字贸易集约化、无界化和平台化发展趋势将促使贸易参与主体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主要表现为,降低贸易生产端和消费端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贸易壁垒,使更多中小微企业参与到全球贸易中;降低贸易参与企业之间和整个贸易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企业市场化生产效率。
  从贸易发展新动力视角看,数字贸易能够助推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数字贸易本质上是服务的交换及其价值的实现,这不仅体现在直接的数字贸易产品中,也蕴含在电子商务和平台企业的服务中。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受数字技术和数字贸易的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增速比商品贸易增速高60%,由此产生的经济价值远超传统贸易统计所能涵盖的范围。未来,数字技术不仅将与金融、教育、医疗、设计、咨询等各类专业服务更加深度融合,而且将催生出更多新的数字消费产品,共同推动数字全球价值链形成,进而使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进一步上升。
  发展数字贸易的着力点
  数字贸易具有不同于传统贸易的诸多特征,或将推动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数字贸易发展也将给微观市场主体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并提高市场效率,产生显著的经济效应。同时要看到,数字贸易的生产和交换属性使其发展面临诸多规则方面的约束。比如,数字贸易使有形货物和无形服务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在传统国际贸易规则下,数字贸易产品的分类和界定尚不明确、不统一。又如,各国数字贸易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有关数字贸易的政策目标不同,各国的监管规则和重点也不同。总体上看,国际社会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字贸易国际规则体系。在此背景下,我们需抓住数字贸易发展机遇,提高数字贸易的战略定位,更好解决现存瓶颈制约,为数字贸易更好发展提供支撑。
  第一,提高数字贸易的战略定位。随着数字技术持续创新,数字贸易有望取得突破性发展,对未来的贸易方式、贸易规则、贸易产品、贸易参与者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势头放缓,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点,且部分货物贸易也将服务化,数字贸易发展正当其时。目前,许多国家已将数字贸易纳入本国发展战略,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谈判。我国需更加重视推动数字贸易发展,进一步提高数字贸易的战略定位,制定完善的数字贸易发展规划。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需系统研究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和特征、全球范围数字贸易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的系统重要性影响等,为制定国家层面的数字贸易发展战略提供支撑。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区比较优势,明确更加具体的数字贸易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形成各有侧重、既竞争又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
  第二,探索形成适宜的数字贸易发展理念和监管思路。数字贸易对几乎所有行业都有重要影响,贸易产品融合数据、货物、服务等诸多方面,因此,数字贸易的发展理念和监管思路需强调全局视野、整体思维、综合施策。要鼓励各类平台企业健康发展,突出相关政策的普惠性,进一步提高与数字贸易相关的货物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程度,提高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发展高度依赖数字基础设施,世界各国正在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在未来的数字贸易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我国需科学界定数字基础设施的范围,并对数字基础设施现状进行摸底,找出现存短板并加快补齐。同时,完善我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建设,推动企业通过各种形式“走出去”、提高国际化程度,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平台企业。
  第四,推动完善数字贸易国际规则。数字贸易的不断发展将改变现有的国际贸易规则,有效的多边国际贸易规则对全球及我国的数字贸易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新的国际规则体系,使其不仅有助于扩大国际贸易规模,而且有利于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世界各国贸易的均衡协调发展。
 
李俊:认识数字贸易需避免几个误区
 
《经济日报》7月12日刊发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数字贸易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俊的文章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升,数字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的热点和国际贸易竞争合作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贸易发展,《“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数字产品、数字服务、数字技术和数据等四类数字贸易类型,积极谋划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当前,人们对数字贸易的理解与认识不一样,也难免出现分歧。总体来看,有以下几个认识上的误区需要厘清。
  误区之一:认为数字贸易的概念是统一的、固定不变的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数字贸易尚无权威精确定义,其概念内涵、业态分类及统计测度等还在探索之中。对于数字贸易,世界各国及不同国际组织的理解并不一致。由于数字技术仍在不断发展进步,数字贸易的应用场景和新业态新模式还在不断演进,这使得人们对数字贸易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发展变化。存在不同认识,是因为其背后的利益诉求不同。比如,美国对数字贸易的定义和分类更加侧重数字服务,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更加强调跨境数据自由流动,而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则将以跨境电商为主的数字订购和以数字服务贸易为主的数字交付都作为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对数字贸易概念的界定应体现灵活性、扩展性和包容性。一方面,在国际谈判中,数字贸易须涵盖传统跨境电商相关议题,也应更加关注跨境数据流动、数据储存设施本地化、数字知识产权等数字贸易规则新议题。另一方面,在国内促进政策制定上,对数字贸易的理解需重点聚焦由新型数字技术推动的、高度依赖跨境数据流动的新型数字贸易,如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以及数字支付、数字货币、数字内容、远程医疗等数字赋能的跨境贸易。此外,在数字贸易统计测度上,应考虑与国际口径保持一致,即所有以数字方式订购和以数字方式交付的国际贸易都属于数字贸易。
  误区之二:将数字贸易与跨境数据流动画等号
  有观点认为,有数据的跨境流动就有数字贸易,认为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都应纳入数字贸易业态。这种观点是不合适的。
  数字贸易不是数据的贸易,而是可数字化交付的贸易和数字化订购贸易的总和。数字贸易一定伴随着跨境数据流动,但有跨境数据流动并不一定会产生数字贸易。许多跨境数据流动是非货币化、非商业性的活动,并不是数字贸易涵盖的范畴。从根本上说,数字贸易是商业性的国际经贸活动,这类商业活动需要跨境数据流动的支持,但这种数据流本质上是交付的数字产品和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的数字化表现形式。
  对此,我们不能将数字贸易与跨境数据流动画等号,对数字贸易的业态分类应采纳国际组织的共识,即数字贸易是货币化(商业性)的数据流,而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非商业性(非货币化)的数据流不应被纳入数字贸易范畴。
  误区之三:认为数字经济强则数字贸易一定强
  数字贸易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对数字贸易与数字经济关系的认识,我们既不能将两者割裂,离开数字贸易来谈数字经济,也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想当然地认为,数字经济强则数字贸易一定强。
  过去一个时期,我国主要依赖国内市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壮大,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但是,数字贸易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板,尤其是数字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尚不足,与我国数字经济在全球的地位不匹配。主要数字平台企业的业务集中在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不够,市场占有率较低。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发展数字贸易,大幅提升数字经济外循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对此,需做好引导数字贸易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举措和重点领域,重点推动数字贸易企业“走出去”、开展全球贸易投资合作,协助企业破除国际市场上的数字贸易壁垒,为企业参与全球数字经济竞争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误区之四:忽视传统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性
  数字贸易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新概念,但并不是独立于传统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全新业态。需要看到,数字贸易的竞争力不是数据的竞争力,数字贸易交易的对象并不是抽象的数据。绝大部分数据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交易价值,需将其加工转化成产品和服务才具有交易价值。因此,数字贸易的竞争力与传统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样,更多体现为数字产品、数字服务和数字产业的竞争力。例如,数字医疗仍然是医疗,数字教育仍然是教育,其国际竞争力仍然体现为相应产品、服务和产业的竞争力。
  我们推进数字贸易发展,既要注重由数据要素和先进数字技术驱动的新型数字贸易,积极抢占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制高点,也要大力推动传统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既要大力发展我国具有优势的跨境电子商务,使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向货物贸易数字化升级,又要推动数字贸易与传统服务贸易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物流、数字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贸易,以数字贸易带动服务贸易数字化升级。
  误区之五:忽视数字贸易对驱动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有观点认为,数字贸易与传统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一样,是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重要内容,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和推动就业的重要力量,但并未关注到数字贸易在其他方面的重要作用。简单地将数字贸易的功能和作用限定在经济贸易领域,是不全面的。世界各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数字贸易发展,不仅在于其是数字时代经济贸易发展的新引擎,更重要的是其在推动自主创新、引领国际规则走向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该看到,数字贸易的核心驱动力是数字技术创新,而数字技术创新是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发展数字贸易,需加强数字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抢占数字技术竞争制高点。增强数字贸易发展能力,就必须增强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方面的自主发展能力。同时,数字贸易是新一轮国际规则和标准竞争的焦点,数字贸易的竞争也是规则和标准的竞争。发展数字贸易,要求我国未来在跨境数据流动、数字知识产权、数字平台治理等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此外,数字贸易涉及领域广泛,必须统筹好数字贸易与数据安全,在维护好数据安全、做好个人隐私保护的前提下,为数字贸易发展营造更加自由便利的营商环境。
 
王一鸣: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据悉,人民日报7月8日刊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撰写的文章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对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活品质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
  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时强调:"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这为我们发展数字经济指明了方向。我国具有数据规模和数据应用优势,据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48.6ZB(1个ZB约等于10万亿亿字节),约占全球的27.8%。数据具有初始成本高、复制成本低和非排他性等技术经济特征,能够被无限利用而不会产生量和质的损耗。把庞大的数据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发挥我国数据规模和数据应用优势,近年来,我国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制定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也要看到,相较于数据规模的迅猛扩张和应用场景的不断创新,我国数据制度体系化程度不高,仍存在不少短板,必须进一步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入手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
  建立数据要素产权制度。清晰界定数据产权,推动产权平等保护和有效保护,是数据流通和交易的前提。明确界定数据产权归属,规范数据使用者行为,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才能完善数据产权界定、转让、使用、保护等规则,为数据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数据要素只有流通起来、能够进行合法交易,才能更好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完善数据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健全估值定价办法,不断扩大数据流通和交易规模。这就需要完善数据全流程的合规和监管规则体系,建设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激励更多主体参与数据要素市场,破解不愿、不敢、不能参与数据交易的问题,促进数据资源高效配置。
  建立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和再分配机制作用,保障市场主体按其贡献获得合理收益,才能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市场的积极性。既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减少数据要素价格扭曲,促进数据要素按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同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引导调节作用,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
  完善数据安全治理制度。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数据用途、数据敏感程度等,完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守住安全底线,明确监管红线,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司法,把必须管住的坚决管到位。同时,还需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治理模式,强化分行业监管和跨行业协同监管,压实企业数据安全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据如同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更好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就能推动我国更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注入强劲动能。
 
企业信息员园地
 
企业内控应重点关注的风险
 
特约信息员:靖江中鸿天衡税务师事务所 朱丽斌
  九、担保管理的主要风险点
  1、查保业务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及本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需要,可能导致担保业务不具有可行性,风险过高。
  2、担保业务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会产生重大差错、舞弊或欺诈行为而使企业遭受损失,或因担保执行监控不当而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或资产遭受损失。
  3、担保评估不适当,可能因诉讼、代偿等而遭受损失。
  4、风险评估报告的参考价值不高,可能会导致决策层作出错误的决定。
  5、不能及时发现被担保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财务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承担不必要的代偿责任。
  6、企业不能及时了解被担保企业担保项目的执行、资金使用情况、贷款的归还情况、财务运行及风险情况,可能会导致企业担保风险增加。
  7、担保业务信息记录不完整、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担保业务会计报表、信息失真。
  8、担保信息的披露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企业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十、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风险点
  1、缺乏信息系统规划与方案,或规划与方案不合理,可能无法有效地指导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易造成信息孤岛,无法满足现在和将来的业务需求。
  2、信息系统投资决策及预算管理失误,可能造成信息系统投资超支或浪费,降低对业务收益率的贡献,甚至无法有效支持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3、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组织定位不合理、职责设置不明确、流程与政策不明晰,可能造成工作盲区或重复,影响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与效果。
  4、缺乏有胜任能力和工作热情的信息系统人员,无法为信息系统开发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可能影响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5、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绩效测评等体系,项目群或项目管理水平不足,可能造成无法在约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内完成项目的交付。
  6、业务功能和控制需求调研不充分,可能无法把业务功能和控制需求转化成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及系统功能,造成信息系统不能满足业务。(待续)



          

新枣庄企联三会.jpg

 枣庄企业家     枣庄市企联三会


640.png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巨山街道武夷山路1866号院内  邮箱:zzqixie@163.com 邮编:277000 电话:0632-8257966
鲁ICP备2021003606号
Copyright©枣庄市企业联合会版权所有 202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