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16期(总期115期)

部委决策
 
习近平要求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据悉,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4月26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习近平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中央财经委员会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要立足长远,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要科学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要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分层分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要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推动建设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会议强调,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领域、各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强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基础设施技术自主可控水平。要造就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深入研究一批事关根本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发挥了战略引导作用。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重视政治引领、纲举目张,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重视科学制定战略策略,重视实践创新、理论创新,重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重视狠抓落实。
  会议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预测预警能力,有切实管用的应对预案及具体可操作的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要加强评估督导,搞好综合平衡,有问题及时纠偏。要增强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以实践结果评价各方面贯彻落实成效。要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要加强督促检查,开展跟踪问效,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成效。
 
李克强强调以稳就业稳物价稳供应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
 
  4月25日,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推向纵深。
  李克强说,近年来,政府系统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创新实施公平普惠、高效直达市场主体的宏观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倡廉戒奢,从源头上反腐正风肃纪,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李克强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要高度重视国内外形势出现超预期变化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既看到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又直面严峻挑战,已确定的政策举措上半年要大头落地,以稳就业稳物价稳供应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要扛起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责任。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大规模退税减税降费,既是助企纾困的关键举措,也能有效防范腐败寻租,对各类市场主体要一视同仁、不打任何折扣,公平公正高效落实政策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政策制定本身。
  李克强说,要勤政有为、务实重干。各项工作都要做深做细做扎实,结合实际创造性抓落实。要大力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整治作风漂浮、政策执行简单机械等突出问题。不能空喊口号、报喜不报忧,工作不能搞"运动式"一刀切。要把政府"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更好节用裕民,要始终把群众利益铭记于心,察实情、办实事、解难题。
  李克强说,人民政府头上顶着"人民"二字,政府公职人员清廉用权是本分也是天职。自古就有"官财两道",既然为官就不能再想发财,更不能为财忘义。政府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正己率人,知敬畏、存戒惧,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始终如一坚持廉洁自律,才能坚守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使人民满意。对腐败行为必须零容忍、严查重处。
 
金融监管部门落实国务院金融委工作部署
 
  4月22日上午,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近日党中央做好当前经济社会工作重要会议精神的部署,分析了当前市场关注的重点敏感问题,研究了应对措施和政策储备,22日下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分别召开会议落实国务院金融委工作部署。
  人民银行召开党委会,分析研判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研究下一步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人民银行要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生产和供给畅通,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会议强调,要在认真落实已经出台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维护市场稳定,维护经济稳定。
  银保监会党委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和改善融资供给,努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纾困力度;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配合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优化对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地产长效机制;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促进资本双向流动,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设置好红灯、绿灯,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进一步充实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织密国家金融安全网,及时实施好风险处置,确保经济社会保持稳定。
  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对近期国务院金融委有关安排进行再落实、再推动。会议强调,要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引导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潜力,进一步提升市场韧性,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外汇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优化外汇服务,落实好已出台的外汇支持政策;要加强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研判和预期引导,强化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易纲强调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物价稳定
 
  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全球通胀、加息潮与经济稳定"分论坛并以《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妥应对外部环境冲击》为题作主旨演讲。易纲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物价稳定。金融服务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生产和进口。只要确保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物价将稳定在合理区间。
  易纲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全球通胀压力。近期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这既有外部冲击因素,也有国内疫情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易纲介绍,面对这些挑战,中国货币政策提前布局,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2021年12月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降15个和5个基点。截至今年3月底,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分别增长9.7%和10.6%,较上年末显著上升。
  易纲指出,2022年,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将超过1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上缴安排根据退税和财政支出进度靠前发力。结存利润主要来自人民银行过去几年的利润积累,相当于增加GDP总量1%的财政支出,体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联动,共同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易纲指出,人民银行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直达工具的作用,大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通过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截至今年2月末,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已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碳减排贷款2300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4000多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易纲还指出,货币政策聚焦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脆弱群体。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25%。最近,人民银行进一步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的23条政策举措,包括向受疫情影响的脆弱群体提供支持。
  "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支持了2022年中国经济平稳开局。"易纲表示,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8%,增速较去年四季度有所回升。
  易纲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物价稳定。今年,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对物价稳定非常重要。金融服务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生产和进口。只要确保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物价将稳定在合理区间。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将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国办20条举措释放消费潜力
 
  据悉,国务院办公厅4月25日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五大方面20项重点举措。一是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二是全面创新提质,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积极推进实物消费提质升级,加力促进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持续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三是完善支撑体系,不断增强消费发展综合能力。推进消费平台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健全消费品流通体系,增加就业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四是持续深化改革,全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破除限制消费障碍壁垒,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健全消费标准体系,加强消费领域执法监管,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五是强化保障措施,进一步夯实消费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强财税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强化用地用房保障,压实各方责任。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表示,《意见》内容丰富,亮点很多。其中,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是现阶段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这在新冠肺炎疫情动态清零过程中尤为重要。
  《意见》中对于增加就业收入提高消费能力、破除限制消费障碍壁垒等规定引起较多关注。《意见》提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支持个体经营发展,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稳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城市工薪阶层、农民工收入水平,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接续推进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拓宽乡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渠道。
  《意见》提出,有序破除一些重点服务消费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鼓励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限购地区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更多通过法律、经济和科技手段调节汽车使用,因地制宜逐步取消汽车限购,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洪勇表示,以前一部分消费被压制,并不是因为没有消费能力,而是有一些外在的消费限制,使得消费者不能够消费。这次提出破除限制消费障碍壁垒,尤其是在汽车消费方面,指出了要放宽限购,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值得关注。
  《意见》还明确,将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研究进一步降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需求旺盛的优质消费品进口关税。
  洪勇表示,增加收入和提高消费能力是消费的两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能力,也不会去消费。只有增加就业收入,促进收入和消费双提升,才能使消费行稳致远。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免税店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这次提出了市内免税店政策,将更加方便消费者进行免税消费。
 
发改委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消费集聚区
 
  4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就《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回答记者提问。有关负责人指出,发改委将在"稳""保""新"上下大力气,努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在挖掘中长期消费潜力上,将完善消费发展支撑体系,积极建设一批区域消费中心,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消费集聚区。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发改委将在"稳""保""新"上下大力气,努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在固"稳"方面,将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鼓励地方加大帮扶力度,支持各地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措施。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引导金融机构丰富大宗消费金融产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将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有序开展各类消费促进活动,释放更多消费潜力。
  在抓"保"方面,将全力保障消费供给。支持各大中城市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仓基地,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建立完善重要商品收储和吞吐调节机制,落实好粮油肉蛋奶果蔬和大宗商品等保供稳价措施,特别是要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在强"新"方面,将充分发挥适应防疫需要的新型消费优势。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型消费,科学推广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等"智慧+"消费。
  谈到中长期如何挖掘消费潜力,上述负责人表示,未来消费将更趋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智能、绿色、健康成为居民消费新潮流。发改委将重点做好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消费,完善消费发展支撑体系,以改革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三项工作。
  在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消费上,发改委将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和婴幼儿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积极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家装。建立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和现代服务企业向农村延伸。
  在完善消费发展支撑体系上,发改委将积极建设一批区域消费中心,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有序建设一批设施完善、业态丰富、健康绿色的消费集聚区。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证监会加快推进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
 
  4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在做优做强公募基金主业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持续推动保险、理财、信托等各类资管机构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公募基金等形式提高权益投资实际占比,并实施长周期考核。
  截至3月末,我国公募基金行业有15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包括138家基金公司和14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资管机构,合计管理规模超32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25万亿,私募资管业务7万亿,受托管理养老金资产4万亿。公募基金投资者人数达5.41亿,权益类基金投资者人数达1.85亿。
  《意见》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形成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与特色化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协同发展、良性竞争的行业生态。引导头部机构切实发挥引领表率作用,坚持长期主义,努力做难而正确的事,成为"受人尊敬、让人信服"的行业领跑者。支持公募主业突出、合规运营稳健、专业能力适配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专门从事公募REITs、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顾问、养老金融服务等业务,提升综合财富管理能力。研究进一步优化基金管理公司交易模式,公募基金后台运营业务外包由试点转常规,支持中小基金管理公司降本增效,聚力提升投研能力。
  《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优质金融机构依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牌照数量限制,支持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推进高水平开放方面,《意见》支持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长期投资意愿的优质境外金融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扩大持股比例,鼓励行业积极借鉴境外先进资产管理经验和有益业务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提升服务境外投资者及全球资产配置的能力。继续推动扩大QDII额度,拓宽公募基金海外市场投资渠道。
 
证监会强化新设基金公司总经理、督察长胜任能力
 
  4月24日,证监会发布了基金类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1号(简称"指引1号"),明确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简称《办法》)第六条的适用情况,为进一步强化新设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督察长的胜任能力,新设基金管理公司拟任总经理、督察长需具备一定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或证券资产管理经验,且至少1人有公募基金管理从业经历,其中督察长需具备一定的公募基金管理(或证券资产管理)合规风控管理经验。
  《办法》第六条规定,具备3年以上与其拟任职务相关的证券、基金、金融、法律、会计、信息技术等工作经历;具有与拟任职务相适应的管理经历和经营管理能力;《办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也要求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以外的其他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证监会发布指引1号,对《办法》的适用问题做了规定。新设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督察长,需具备一定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或证券资产管理经验,且至少1人有公募基金管理从业经历,其中督察长需具备一定的公募基金管理(或证券资产管理)合规风控管理经验。
  同时,拟任总经理需具备5年以上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或证券资产管理经验,且应符合五种条件之一,第一,担任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及以上职务满2年;第二,担任大中型(资产管理规模行业排名前1/3)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部门负责人满4年;第三,担任证券公司分管资管业务副总经理及以上职务满2年或公募部门负责人满2年;第四,担任证券资管子公司副总经理及以上职务满2年;第五,担任保险资管公司负责公募业务的副总经理及以上职务满4年或公募部门负责人满4年。
  指引1号规定,拟任督察长除应当符合《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等规定的条件外,需具备5年以上的资产管理合规风控管理经验,且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担任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督察长或公募基金管理人公募业务合规负责人满2年;2.在公募基金管理机构、证券公司、证券资管子公司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或者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相关的监察稽核、风险管理工作,担任部门负责人满2年;3.担任取得资产管理业务牌照的证券公司的合规总监职务满2年;4.担任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合规部门负责人满4年,其从业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须满足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管理良好、最近3年证券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不低于150亿元。
  另外,拟任总经理、督察长自公司开业之日起2年内离职的,接任人员应当符合上述规定条件。
 
沪深交易所发布债券审核及监管业务4项规则
 
  据悉,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沪深证券交易所4月22日同步发布《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公司债券上市规则》《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挂牌规则》和《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等4项债券业务规则。自此,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基本形成了发行上市审核、发行承销、上市挂牌、交易运行、投资者保护等业务条线全覆盖的完整独立规则体系。业务规则数量明显缩减,规则架构简明友好,便于市场主体按需查询使用。
  2020年《证券法》确立了公司债券注册制的基础制度,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制度安排。此次规则发布是沪深交易所贯彻落实《证券法》有关要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持续推进全面深化公司债券发行注册制改革任务的重要举措,进一步规范完善债券发行上市审核业务,压实市场主体责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交易所债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在充分吸收前期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上交所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规则进行了优化完善:
  一是在制度实施标准和规范方面,进一步体现了简明友好特征,审核程序、审核内容及标准的可预期性及透明度有效提升,明确了终止上市情形,简化了上市挂牌要求,便利市场参与,加强权力运行监督约束。
  二是在市场建设方面,重视发挥市场内生机制及自主约束作用,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压实中介机构把关责任,同时完善持有人会议、受托管理制度等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内生机制,调动各市场参与方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市场约束。
  三是在市场监管方面,根据市场发展现状完善了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加大对普通投资者保护力度,同时进一步明确各市场主体应当遵守的自律监管要求,细化违规情形及相应的违规责任追究,对各类违规行为"零容忍"。
  据深交所方面介绍,本次规则制定进一步着眼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推动形成良好的市场生态,打造更加规范透明的债券市场。强化发行人重大事项披露,增加发行人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重大资产被抵质押等事项的披露要求;明确担保机构及破产管理人信息披露要求,规定担保机构应当披露年度财务报告及重大事项,要求破产管理人应当按规定持续披露破产进展等事项;完善自愿披露、公开承诺披露、暂缓披露相关安排。
  同时,为督促市场主体归位尽责,把好"入口关",按照"受理即纳入监管"原则,明确自申请文件受理之日起,发行人及其相关方、主承销商及证券服务机构等各方即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强调专业机构特别注意义务,并进一步细化完善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相关条款,压严压实各市场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持有人会议机制,引入了发行人发生严重影响其偿债能力的重大事项等影响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情形,作为存续期投资者适当性调整标准;调整个人投资者可以购买的债券范围,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
  沪深交易所均表示,下一步将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以注册制改革为契机,继续通过优化服务、强化监管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市场参与主体活力,引导相关主体归位尽责,充分发挥交易所债券市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的应有作用,更好地落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风险防控相关要求,持续推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公司债承销业务规则出炉
 
  据悉,中国证券业协会4月28日发布了《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规范》(简称《业务规范》),进一步细化承销业务规则,厘清公司债券承销机构与其他中介机构的责任边界,增强承销机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内生机制。
  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本次修订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贯彻落实新《证券法》与《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适应性修订,进一步细化相关要求,促进提升业务规范化水平;二是贯彻落实《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的指导意见》相关精神,厘清公司债券承销机构与其他中介机构的责任边界,促进提高业务执业质量;三是体现自律管理的预防性、示范性作用,增强承销机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内生机制。
  修订后的《承销规范》共七章四十三条,较原办法新增三条,修订二十八条,删除两条。
  具体来看,《业务规范》规范债券承揽行为,维护市场良性竞争秩序。一是规定承销机构在公司债券承销各环节均不得承诺发行价格或利率,不得将价格或利率与承销费用直接挂钩,不得承诺以包销以外的方式购买债券。二是根据《管理办法》及协会相关自律规则的有关要求,明确承销机构在确定承销费用时,应当综合评估项目执行成本与风险责任,严格执行公司债券承销报价内部约束制度,加强承销报价内部管理,不得以明显低于行业定价水平等不正当竞争方式招揽业务。三是为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竞争秩序的事后监测,将协会《关于加强公司债券承销业务数据报送工作的通知》 中的有关要求纳入《承销规范》,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进一步规范公司债券承销与受托管理收费情况的报备事宜。
  《业务规范》明确,主承销商应当与发行人签订承销协议,在承销协议中界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约定明确的承销基数。采用包销方式的,应当明确包销责任。组成承销团的承销机构应当签订承销团协议,由主承销商负责组织承销工作。公司债券发行由两家以上承销机构联合主承销的,所有担任主承销商的承销机构应当共同承担主承销责任,履行相关义务。承销团由三家以上承销机构组成的,可以设副主承销商,协助主承销商组织承销活动。承销团成员应当按照承销团协议及承销协议的约定进行承销活动,不得进行虚假承销。
  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 主承销商核查责任明确
  《业务规范》明确,主承销商应当按照合理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原则,对公司债券发行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慎核查,对与本专业相关的业务事项履行特别注意义务,对其他业务事项履行普通注意义务。对公司债券发行文件中包含或引用证券服务机构出具专业意见的内容,原则上主承销商可以在履行普通注意义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信赖;存在合理怀疑的,主承销商应当履行审慎核查和必要的调查、复核程序,排除合理怀疑。
  根据规定,承销机构应当协助发行人协调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如有)等中介机构的相关工作。承销机构不得干涉发行人选取相关中介机构。但承销机构有充分证据证明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签字人员不能胜任相关工作的,可以向发行人提议更换。
  规范定价配售过程管理 限制结构化发债
  《业务规范》明确合规或风控部门对承销机构集体决策过程进行监督,并对决策结果予以书面确认。
  同时,为防范承销机构以自买债券的方式影响正常的市场价格,并限制结构化发债,《业务规范》要求承销机构及其关联方参与认购其所承销债券的,应当报价公允、程序合规,并在发行结果公告中就认购方、认购规模、报价情况进行披露。
  新增规定承销机构应提示发行人不得在发行环节直接或间接认购其发行的公司债券,发行人关联方认购其发行的公司债券应当在发行结果公告中披露。进一步规范簿记建档流程,明确簿记建档时限。
  在强化承销机构内部管理机制方面,《业务规范》规定承销机构不得以业务包干等承包方式开展公司债券承销业务,或者以其他形式实施过度激励。还规定承销机构应建立内部问责机制,加强对相关业务人员违规行为的问责。
  值得注意的是,《业务规范》中"不得将发行价格或利率与承销费用直接挂钩"的规定,若项目已取得发行注册批复或申请转让无异议函且已签订承销协议但尚未发行,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不予追溯问责。
 
十部门明确申报出口退税可将出口信保赔款视为收汇
 
  4月22日,税务总局、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 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企业申报退税的出口业务,因无法收汇而取得出口信用保险赔款的,将出口信用保险赔款视为收汇,予以办理出口退税。
  《通知》提出,进一步加大助企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退税政策衔接,企业申报退税的出口业务,因无法收汇而取得出口信用保险赔款的,将出口信用保险赔款视为收汇,予以办理出口退税。完善加工贸易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一致后,因征退税率不一致等原因而多转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企业转入进项税额予以抵扣。挖掘离境退税政策潜力,进一步扩大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覆盖地域范围,推动更多优质商户成为退税商店。
  《通知》提出,进一步提升退税办理便利程度。大力推广出口业务"非接触"办理,积极支持引导出口企业采用"非接触"方式办理口岸和跨境贸易领域相关业务。原则上出口企业通过网上渠道提交申报电子数据后,即可申请办理出口退税申报等事项,无需提交纸质资料。
  同时,持续精简出口退税环节报送资料,进一步精简委托出口货物退税申报、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申报、来料加工免税核销申报环节的报送资料。积极推行出口退税备案单证电子化。进一步提升出口退税申报便利水平,持续扩大出口退税申报"免填报"范围。进一步压缩出口退税办理时间,2022年将进一步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并全面实现退库无纸化。进一步提高出口货物退运通关效率,优化简化出口退税事项办理流程。
  《通知》提出,进一步优化出口企业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提高出口业务办理效率,进一步压缩出口单证收集、流转时间,加速申报出口退税。支持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各地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成长,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采用无纸化方式申报出口退税、电子化方式管理出口退税备案单证。加强信息共享引导企业诚信经营。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对虚假出口、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联合打击力度。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十四五"广告产业发展规划》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十四五"广告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从优化政策供给激发产业活力、鼓励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部署了10大重点任务,并设置了公益广告振兴行动、广告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广告产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等7个专项行动。
  市场监管总局广告监管司主要负责人介绍,规划聚焦对广告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在持续优化广告产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明确广告产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引导广告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广告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广告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消费、提升商品和服务附加值、传播社会文明、吸纳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规模增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有利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广告产业发展体系逐渐完善。
  为实现远景目标,规划明确了10项重点任务,在重点任务项下设计了7个专栏,专栏包括:公益广告振兴行动、广告领域"放管服"改革、广告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广告产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广告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完善、广告监管能力提升行动、广告人才培养行动等。
  该负责人表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特征,制定区域广告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围绕重点任务、重大行动,确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重点工作的实施。
 
政策要闻
 
  ▲市场监管总局启动2022年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2年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聚焦重点,规范竞争,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专项执法行动突出五个重点:突出重点领域,聚焦民生和新消费、重要商品和要素市场、新经济等领域的竞争秩序。突出重点行业,聚焦早教、中介、第三方测评、医美植发等行业乱象问题。突出重点人群,聚焦老年、青少年、女性等人群合法权益维护。突出重点地区,聚焦农村、城乡接合部、医疗机构周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场馆周边等违法行为多发地区。突出重点商品,聚焦"保健"产品、农产品、防疫用品等重要商品。严厉打击仿冒混淆、"口碑"营销、商业贿赂、"二选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着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央行拟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至8%
 
  4月25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一度跌破6.6关口,为2020年11月以来首次,日内跌幅超1%;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跌幅一度高达900个点。不过,央行也果断出手稳定汇市预期,人民银行当日宣布,自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9%下调至8%。
  这是央行时隔4个多月后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向市场释放更多的美元流动性供给,从而减轻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压力,有助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表示,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当前在汇率价格和市场情绪出现较大变化时进行调整,可以很好地发挥逆周期作用,改善外汇供求形势,释放政策信号,起到稳定汇率和市场情绪的作用。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可以向市场释放之前被锁定的外汇流动性,增加市场外汇供给,从而起到控制外汇升值、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的作用。"王有鑫说,当前我国市场主体外汇存款在1万亿美元左右,下调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大约可释放100亿美元外汇流动性,与之前上调时动辄2个百分点的调整相比,当前政策变化的信号意义更强。
  展望今年往后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有关专家指出,在美元快速升值周期中,人民币难以独善其身,人民币汇率或有一定贬值空间,但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难以形成持续性的单边贬值趋势。
  王有鑫认为,目前市场预期和情绪变化是影响金融市场的重要变量。从过去政策调整节奏和效果看,政策的出台对稳定市场预期将起到重要作用。除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我国还拥有远期售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企业境外放款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跨境融资杠杆率等宏观审慎调节工具,预计人民币汇率急贬势头将得到控制,人民币汇率将逐渐回归有序、平稳波动。
 
▲银保监会明确保险资金存款银行有关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口径
 
  据悉,为进一步规范保险资金存款业务,细化相关监管规则,银保监会近日向各保险机构下发通知,就保险资金存款银行的资质明确了相关监管口径。
  2018年发布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三款规定,保险资金应当选择"最近三年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商业银行作为存款银行。
  上述通知称,其中,"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是指商业银行存在以下情形:第一,存在被监管部门通报的重大违法违规股东;第二,无故拖延、拒绝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第三,非法查询、冻结、扣划存款;第四,工作人员贪污、挪用、侵占本银行或者客户的资金;第五,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因犯金融诈骗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被判处刑罚;第六,其他影响存款安全的情形。
  通知称,其中,如商业银行某一分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存在上述第二至六项情形的,该行总行及其他分支机构资质不受影响。
 
▲三部门规范涉税中介服务行为
 
  据悉,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发文,要求各地进一步规范涉税中介服务行为,重点聚焦以下内容:
  --涉税中介通过各类自媒体、互联网平台以对避税效果作出保证性承诺为噱头招揽业务,以利用注册"空壳"企业、伪造享受税收优惠资质等方式,帮助纳税人偷逃税款或骗取享受税收优惠为目的,违规提供税收策划服务的问题。
  --涉税中介通过各类自媒体、互联网平台发布涉税服务虚假宣传及广告信息,妨碍市场公平竞争、损害委托人利益的问题。
  --涉税中介通过各类自媒体、互联网平台发布不实信息,歪曲解读税收政策,扰乱正常税收秩序的问题。
  三部门希望,促进涉税中介行业健康发展,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公平法治的环境,保障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税收安全。
  三部门要求各地建立涉税中介税收策划和发布涉税信息的长效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相关规范工作。同时,积极发挥涉税中介机构作用,支持它们按市场化原则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今年5月起我国将对煤炭实施零进口暂定税率
 
  据悉,为加强能源供应保障,推进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月28日发布公告,宣布自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对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
  根据公告,原本实施3%、5%或6%最惠国税率的进口煤炭,此次均将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
  "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进口成本。当前进口价差倒挂严重,如国外同质焦煤价格,即使按照零关税水平,仍高出国内近400元/吨。从3%至6%的关税下降来看,对应煤炭进口价格的影响区间每吨在30元至100元,对目前煤炭的价格调节影响较小。"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建红表示,总体来看,政策对当前国内煤炭市场影响不大,但远期供应预计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目前,我国煤炭进口最大的来源国是印度尼西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进出口税则(2021),目前适用的税率是0。其他进口来源国俄罗斯、蒙古、加拿大进口的煤炭适用最惠国税率,根据不同煤种税率水平有所不同。在去年澳大利亚减少了对中国煤炭出口后,俄罗斯成为我国的第二大煤炭进口国,仅次于印度尼西亚。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3月进口煤炭1642.3万吨,同比下降39.9%;一季度累计进口煤炭5181.2万吨,同比下降24.2%。
  张建红表示,目前海外煤炭价格高企是抑制进口量增长的主因,此次对所有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扩大煤炭资源进口特别是蒙俄加等国的煤炭进口,更好地保障供应,引导煤炭下游行业降低煤炭消耗量,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但在国际能源价格回落前,预计煤炭进口量难以大幅提升。
 
▲住建部要求研究采取更大力度政策举措推动释放内需潜力
 
  4月24日,住建部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快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退税减税降费、专项债发行使用、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支持企业稳岗等有关政策的实施,帮扶市场主体渡过难关。要重点围绕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等,研究采取更大力度的政策举措,推动释放内需潜力。要有力有效应对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等有序运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筑业"放管服"改革等,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好的营商环境。要坚持底线思维,高度重视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城乡建设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会议要求,充分发挥住房和城乡建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支点作用,着力稳增长、扩内需、转方式、调结构,为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郑商所调整部分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
 
  据悉,郑商所4月26日宣布,对2022年劳动节期间部分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作出调整。
  郑商所称,自2022年4月28日结算时起,苹果、甲醇、玻璃和纯碱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12%,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10%,其中苹果期货2205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仍为18%,玻璃期货2205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仍为15%;棉花和棉纱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11%,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9%;菜油、菜粕和尿素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10%,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9%,其中菜粕期货2205、2207、2208、2209及2211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仍为15%,尿素期货2205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仍为18%;白糖、花生、PTA和短纤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10%,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8%;动力煤期货2209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60%。
  郑商所称,2022年5月5日恢复交易后,自品种持仓量最大的合约未出现涨跌停板单边市的第一个交易日结算时起,菜油和菜粕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9%,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8%,其中菜油期货2209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仍为10%,涨跌停板幅度仍为9%,菜粕期货2207、2208、2209及2211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仍为15%;尿素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8%,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7%,其中尿素期货2206、2207、2208及2209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仍为10%,尿素期货2205、2206、2207、2208及2209合约的涨跌停板幅度仍为9%;动力煤期货2209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仍为60%;其他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恢复至调整前水平。
  按规则规定执行的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高于上述标准的,仍按原规定执行。
 
  ▲大商所调整相关品种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和交易保证金水平
 
  据悉,大商所4月26日宣布,将在2022年劳动节休市前后对各品种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和交易保证金水平做出调整。
  大商所表示,自2022年4月28日(星期四)结算时起,棕榈油品种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和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水平调整为10%,投机交易保证金水平调整为12%;液化石油气品种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和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水平调整为11%,投机交易保证金水平调整为13%;玉米期货C2205合约、C2207合约、C2209合约投机交易保证金水平调整为13%,涨跌停板幅度和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水平维持不变;其他品种涨跌停板幅度和交易保证金水平维持不变。
  2022年5月5日(星期四)恢复交易后,各品种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和交易保证金水平维持不变。
 
  ▲国家发改委部署抓好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落地工作
 
  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了煤炭(动力煤,下同)中长期交易价格的合理区间,其中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价格合理区间为每吨570~770元,山西、陕西、蒙西煤炭(5500千卡)出矿环节价格合理区间分别为每吨370~570元、320~520元、260~460元,蒙东煤炭(3500千卡)出矿环节价格合理区间为每吨200~300元。《通知》自5月1日起实施。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作出专项部署,要求相关省份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指导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要求,采取切实措施保障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将全面监测煤炭生产、流通各环节价格,当发现价格超出合理区间时,立即采取提醒、约谈、调查、通报等方式,引导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同时,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及时查处市场主体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价格串通等违法违规行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密切监测煤炭市场和价格运行情况,加强煤炭市场价格调控监管,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引导煤炭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国资改革
 
国资委硬核举措推进提升国有企业供应链管理
 
  4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对标世界一流采购交易管理体系推进会,对扎实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企业采购交易管理体系提出新要求。
  据了解,近期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正在建设寻源询价体系,今年还将探索在部分重点领域中央企业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共享制度。在约束和激励方面,国资委正在与纪检监察系统探索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加强采购交易管理,为反腐败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对于供应链创新应用成效显著的企业,国资委将研究倾斜支持政策。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2021年,中央企业采购总额超过13万亿元,辐射带动各类企业达到200余万家,采购交易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他同时强调,当前中央企业采购交易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针对采购交易的重点内容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狠抓提升、务求实效。
  翁杰明提出六项要求。一是完善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采购交易管控体系。加快推进"一张网、一平台"建设,实现从采购立项到履约评价的全过程、全覆盖闭环管理,切实做到业务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线、永久可追溯。深入运用采购交易数据,不断提升采购管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健全面向更大范围的寻源询价机制。针对一些企业采购价格长期畸高问题,近期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正在建设寻源询价体系,着力为企业采购寻源和比价提供更具公允性的参考,各企业要加强比对,做到所采购同类同质同阶段同批量产品和服务,不高于市场平均价格。
  三是稳步推进企业采购管控体系与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实时链接。积极落实国资监管数字化智能化部署,尽快建立企业端的采购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相关数据信息采集,加快实现与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采购子系统的全面对接。在此基础上,国资委将持续开展采购交易数据分析与风险提示。
  四是深入做好供应商管理信用体系建设。今年,将探索在部分重点领域中央企业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共享制度,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联合惩戒打击力度,形成更强震慑效应。
  五是着力带动全社会构建高质量供应链体系。充分运用采购交易形成的辐射网络,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六是进一步提升腐败治理效能。国资委正在与纪检监察系统探索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加强采购交易管理,为反腐败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对于发现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线索,以及整改不力、类似问题反复发生等情况,将按程序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翁杰明强调,围绕境外地缘政治冲突、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新情况、新挑战,切实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特别是电力电网、能源、医药、物流等领域企业,要开展极端情况下的供应链压力测试并形成"保供"预案,做到未雨绸缪、防范风险。对于供应链创新应用成效显著的企业,国资委将研究倾斜支持政策。
 
自主创新
 
央行设立2000亿再贷款强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人民银行4月28日宣布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人民银行通过科技创新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科技企业发放贷款,撬动社会资金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优先支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关键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及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参与组建创新基地平台企业以及国家级科技园区内企业。具体支持的科技企业分别按照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现行标准认定,并由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国家科技创新创业数据平台、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等渠道向金融机构推送。
  据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两次,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共21家金融机构;该类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度发放,按照支持范围内且期限6个月及以上科技企业贷款本金的60%提供科技创新再贷款资金支持。
  自4月1日起,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向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发放贷款后,于次季度第一个月向人民银行申请科技创新再贷款资金,对于符合条件的贷款,人民银行提供科技创新再贷款资金支持。
 
最高检、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起草并发布《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分为九部分,共17条,就整合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资源,强化协同保护力度,优化协作配合机制等提出具体意见措施。其中,《意见》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行政授权确权和检察监督中的关联案件,保持密切沟通并互相通报案件办理进展情况,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检察机关要推进专利、商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纳入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依托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推动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共享,实现有关案件行政、司法信息互联互通。
  《意见》明确,要加大办案协作力度,建立线索双向移送机制。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涉嫌犯罪的案件线索,在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线索的同时抄送同级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可建议检察机关依法进行刑事立案监督。检察机关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的立案监督建议,应当依法受理和审查并及时反馈案件处理情况。各级检察机关对于作出不起诉决定但应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应当移送同级负责专利商标执法的部门,相关部门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同级检察机关。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人民法院生效的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不服的,可依据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或提供线索,检察机关应依法审查并及时反馈。对于确有错误的,应当依法进行监督。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加强对各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检察机关的指导和督促,围绕国家制定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共同推进重点地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泛珠三角、成渝、海西、粤港澳大湾区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检察机关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案件移送、协作办案、人才培养等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
  《意见》还指出,要加强业务支撑、协助。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检察机关要健全完善并充分利用双方已建立的专家咨询库和技术调查官人才库。检察机关建立的专家咨询库、检察研究基地等资源可以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共享;对检察机关办理的涉及技术性事项的审查认定及需要委托鉴定的案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可推荐有关专家。双方共同推进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中对专业技术问题的认定途径科学化、统一化,准确高效认定技术事实,为社会公众提供合理预期,降低维权成本。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就刑事案件的立案追诉标准、证据的固定和保全等问题征求检察机关意见的,检察机关应当及时答复。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需要核实注册商标信息的,可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注册证明公示系统核实;需要核实涉案专利法律状态的,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各地设立的专利代办处申请出具《专利登记簿副本》;需要核实地理标志产品信息的,可以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进行检索查询。此外,还要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检察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互派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干部进行交流学习,深入推进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机制,通过人员交流学习促进双方业务的深度合作,降低沟通成本,提升保护合力。
 
北京市出台政策重点支持八类专利转化项目
 
  近日,北京市财政局、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北京市专利转化专项资金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专利转化专项资金支持的方向和标准,促进创新成果更多惠及中小微企业。实施细则重点支持八类专利转化项目,中小微企业获取专利技术,最高可按交易金额的4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贴可达100万元。
  专利转化专项资金是财政部拨付至本市的用于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其设立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畅通渠道、激活市场,提升知识产权转化率和实施效益,降低企业专利融资成本。按照实施细则,本市专利转化专项资金将重点支持八类项目。
  其中,对供给侧专利培育与转化促进项目,可给予每家单位不超过30万元经费支持。此类项目将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等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专利转化运营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说,如开展专利分级分类管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筛选质量较高、具备市场前景的专利,主动披露可转化运用专利清单;挖掘潜在许可实施对象,鼓励采用"先使用后缴费""专利开放许可"等方式,促进专利技术向中小微企业转化等。
  对重点产业专利运营促进项目,专项资金可给予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行业协会等每家不超过100万元经费支持,用于构建重点产业和专利密集型产业专利运营数据支撑体系。
  专项资金将支持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机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等优化运营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促进专利转化。按照实施细则,此类单位每家最高可获200万元的经费支持。
  对知识产权集聚区专利运营环境支撑项目,专项资金将给予每家不超过30万元经费支持,主要用于支持产业园区、知识产权集聚区管理运营机构为区内企业提供专利转化运营服务,从而降低中小微企业获取专利技术的门槛。
  专项资金还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获取专利技术。依照实施细则,对本市中小微企业以转化实施为目的,通过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获取专利技术,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完成专利权转移或许可合同备案手续的,可按不超过专利转让、许可合同实付专利技术交易金额的4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年度此项补贴不超过100万元。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的八类项目还包括:支持企业开展专利质押融资,补贴金额不超过融资服务费用的40%且不超过其实际贷款金额的2%,单个企业年度此项补贴不超过20万元;支持商业银行开展专利质押贷款,对于年专利质押登记金额超过3亿元或年质押登记项目数超过20项的,按照质押金额的0.1%给予奖励,单个机构奖励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奖励资金总额不超过300万元;支持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按融资规模的0.5%给予奖励,单个金融产品奖励资金不超过50万元,单个主体奖励资金不超过100万元,奖励资金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定出台专利转化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将深入促进专利技术供需对接,进一步提升创新主体专利转移转化的意识和能力,畅通高校院所创新资源惠及中小微企业的渠道,释放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
 
江苏省发布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
 
  4月24日,江苏省发布《江苏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知识产权强省,到2035年全面建成江苏特色、国内引领、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强省。
  《纲要》对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征程作出整体部署,提出的目标定位和主要发展指标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比如,到2025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7%,高出国家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件,超过国家目标5件。
  《纲要》从知识产权政策制度、保护体制、运行机制、交流合作、公共服务和社会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任务,布局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工程、商标品牌培育工程、知识产权强企行动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的重要发展项目,提出构建以中国(江苏)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牵引、13个设区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覆盖、N个快速维权中心协同的"1+13+N"全链条保护体系。
  《纲要》还提出建立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淮海经济区等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共商机制,高水平打造江苏国际知识产权交流平台,加快构建江苏知识产权发展文化传播矩阵,实施知识产权专项人才培育计划,着力打造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知识产权发展支撑体系。
 
节能减排
 
北京公布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2年度工作要点
 
  据悉,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2年度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提出,将从源头推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到2022年底,北京市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
  《工作要点》从8个方面深化治理工作,提出了23项具体措施。其中,针对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将推动从源头减量。到2022年底,北京市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电子运单、"瘦身胶带"、循环中转袋等将基本实现全覆盖。
  同时,针对仍然部分存在的违规生产和销售行为,北京将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开展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外卖、电商平台等领域禁限塑专项执法检查,严格查处违规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行为,并对宾馆饭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等问题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部分餐饮企业仍然存在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可降解塑料袋等问题,为此仍将下更大力气持续推进这项工作。
 
雄安新区出台前置绿色信贷认定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管理办法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营业管理部、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联合印发《雄安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前置绿色信贷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解决信贷投入和绿色建筑认定期限错配问题,保证绿色建筑项目及时享受绿色信贷差异化优惠政策。
  绿色建筑项目及时享受绿色信贷差异化优惠政策
  《办法》提出,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雄安新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雄安新区规划范围内城镇新建建筑(含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全面执行国家、省及新区绿色建筑标准。
  《办法》所称"绿色建筑贷款"是指金融机构面向雄安新区范围内,发放给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专项用于承建规建部门认定为绿色建筑项目的贷款。服务于绿色建筑项目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贷款,符合《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要求的,纳入绿色信贷管理范畴;符合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要求的,纳入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管理范畴。
  该负责人表示,"前置绿色信贷认定"是指为支持雄安新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信贷投入和绿色建筑认定期限错配问题,使绿色建筑项目及时享受绿色信贷差异化优惠政策,将绿色建筑贷款的绿色信贷认定环节前置至项目建造阶段。
  绿色建筑信贷对标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及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功能定位
  《办法》提出,绿色建筑信贷对标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及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功能定位,构建与新区发展相匹配的绿色信贷配套支持体系,统筹引领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及金融服务持续优化。
  政府引领,市场主导。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及标准,引导和规范绿色建筑发展。金融机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商业可持续原则,合理满足绿色建筑融资需求,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从雄安新区实际出发,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结合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建筑业和金融业融合发展、合作共赢。
  完善机制,防范风险。完善相关监管机制,加强对绿色建筑和绿色信贷认定的监督管理,有效防范绿色建筑贷款违约风险。防止出现绿色建筑项目杠杆率过高、资本空转和"洗绿"等问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近零能耗建筑、绿色星级建筑将获重点支持
  《办法》提出,绿色建筑信贷重点支持领域为近零能耗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绿色建筑、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装配式建筑、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物流绿色仓储、绿色建造、绿色建材、绿色建筑施工、建筑节能服务等属于绿色建筑范畴的项目。
  近零能耗建筑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并提高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更是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舒适生活的需求,包括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
  关于绿色星级建筑,《办法》提出,新建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达到国家、省和雄安新区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既有居住建筑改造达到一星级及以上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标准,既有公共建筑改造达到二星级及以上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标准。
  据介绍,绿色建造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策划、设计、施工、交付的建造全过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采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排放、提高效率、保障品质的建造方式,充分体现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总体特征,应符合国家绿色建造相关标准。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营业管理部将联合新区规建、改发部门,不断健全完善与新区发展相匹配的绿色信贷支持体系,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和优化符合绿色建筑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绿色建筑项目加大支持力度,降低绿色信贷成本,形成支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助力雄安新区"绿色之城"加速建设发展。
 
广东发文规范集中式光伏项目管理
 
  近日,广东发改委印发《关于规范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称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规模急剧增长,累计已超过9000万千瓦,与每年实际开工和新增并网规模严重背离,与广东省资源条件不符,并出现跑马圈地、倒卖土地资源、恶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为规范集中式光伏项目管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推动项目有序开发、加快投产,《通知》提出五点措施:
  一是全面核查已备案项目。有关地市能源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抓紧组织对本地已备案尚未全容量并网的所有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进行逐一核查,按照已开工项目、年内新开工项目、年内无法开工项目等类型建立项目台账,实行动态清单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各地对提供虚假备案信息的项目,责令企业限期撤回或更正备案信息,逾期未撤回或更正的,备案机构将项目列入异常名单,并列入省公共信息平台。对确实不具备建设条件、企业不再继续实施的项目,允许企业主动撤回备案信息。
  二是大力支持推进可建项目建设。要将已开工、年内新开工项目作为今年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机会,纳入当地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管理,做好项目跟踪调度工作,定期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业主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进度,争取尽快建成并网发电,提高当地电力供应能力。有关地市在4月底前将今年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计划报广东省能源局。
  三是科学编制光伏发展专项规划和年度开发计划。为有序开放利用太阳能,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用地等有关要求,最大限度减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促进农民增收,具有规模化开发地面光伏发电条件地市编制2022-2025年光伏发展规划,明确项目场址,确保项目落地建设。今年起,有关地市每年要核实具体项目条件和项目业主意愿,组织编制下一年度已开工、新开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计划。年度计划建设项目实施滚动管理、项目调整应及时报备能源局。
  四是鼓励竞争性配置资源。对规划新增的开发资源,合理划分具体项目,实行竞争性配置,公平公正公开选择有实力、讲诚信、负责人,致力于项目开发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事业实现双赢的企业作为项目开发业主。考虑到茂名、梅州、清远等3市备案规模均已超过1000万千瓦,肇庆、河源、惠州、汕尾等4市备案规模均已超过600万千瓦,远超当地消纳空间,请上述7市进一步加强对光伏备案工作的指导。
  五是加强项目管理和服务。发展光伏发电是当前广东保供电、促投资的有效手段,也是广东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地要着力解决光伏发电项目有关用地、接入送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囤积倒卖资源、不正当恶性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项目事中事后监管长效机制,在规范高效项目备案服务的基础上,推动信用监管、对违规失信行为予以公开披露以及其他惩戒。
  据悉,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4月13日印发的《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大力提升光伏发电规模,坚持光伏发电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发展。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站项目。"十四五"期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
 
江苏省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据悉,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加快健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统筹兼顾、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强化激励与硬化约束协同发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通知》提出,到2025年,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完备;到2035年,政府有力主导、社会有序参与、市场有效调节的生态保护补偿格局全面形成。为此,《通知》聚焦重要生态环境要素,完善分类补偿制度,针对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蓄滞洪区、受损河湖等重点区域开展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明确补偿范围,探索常态化补偿机制。
  《通知》明确健全综合补偿制度的若干措施,包括加大纵向补偿力度,将相关生态功能重要地区全面纳入省级对下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相关项目范围;突出纵向补偿重点,根据生态效益外溢性、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和脆弱性等特点实施差异化补偿;创新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依据水量、水质等要素开展流(区)域交界断面生态保护补偿;落实跨省流域横向补偿机制,稳步推进太湖流域跨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
  《通知》提出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建设,探索启动省级水权交易平台建设。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明确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完善市场化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绿色信贷、证券、基金、保险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更好服务企业绿色发展。
  江苏省将对生态保护补偿责任落实情况、生态保护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完善评价结果与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开展不力、存在突出问题的地区和部门将被纳入督察范围。
 
劳动用工
 
国务院决定加大稳岗促就业政策力度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稳岗促就业政策力度,保持就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听取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汇报,要求进一步打通堵点、畅通循环。
  会议指出,稳就业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采取更有力举措稳就业。一要推进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达产,特别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交通物流企业、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等正常运转,对困难大的要采取"点对点"帮扶。二要着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将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由5个特困行业扩大到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最高提至90%。支持地方对特困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继续给予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资费优惠,为线上就业创业、居家办公降成本。企业可与职工协商弹性工作制稳岗。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三要拓展就业岗位。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百万就业见习",对吸纳见习的单位给予补贴。启动一批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等工程,推广以工代赈,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四要做好就业服务和兜底保障。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签约系统,推进体检结果互认。对延迟离校的毕业生,延长报到入职、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取消毕业生到人才服务机构报到手续,可凭学历证书、劳动合同等直接落户。研究助学贷款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等支持举措。对失业保险参保不满1年的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对因疫情影响暂时失业、未参保的困难人员,给予临时救助。五要压实各地稳就业责任,作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创造性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
  会议指出,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的经脉,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针对近期部分地区物流受阻,国务院建立了工作机制。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物流畅通保供,加强部门协同和跨区联动,畅通国际国内物流。一要保障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运行。督促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应开尽开,疏通机场、港口集疏运,支持平台、快递等企业增加运力。二要打通物流微循环。推动因疫情关停的快递等网点有序恢复运营和快递员返岗。保障农村公路畅通和农资农产品运输。三要强化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物流保障。备足用好应急物资中转站,实行非接触式接驳,确保民生物资、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货物、进出口产品等运输。四要加强对货运经营者帮扶。5月1日至年底,对符合条件的快递收派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尽快推出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融资。合理支持车贷延期还贷。五要确保车辆通行证应发尽发、快申快办、全国互认。推广对货车司机运输过程中免费核酸和抗原检测。
 
人社部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力度
 
  据了解,失业保险兼具社保和就业双重属性,也具有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三重功能。在4月27日举行的人社部2022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表示,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今年,失业保险继续实施一系列阶段性、组合式稳就业保民生政策,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技能提升、兜底保障力度,积极助力"六稳"、"六保"。支持举措具体为"降、缓、返、补、扩"五个方面:
  降,即延续降低费率。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再延续实施一年,政策执行到2023年4月30日。
  缓,即加大缓缴社保费力度。在前期对餐饮、零售、旅游3个特困行业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政策的基础上,将行业实施范围扩展至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行业,将缓缴险种范围扩展至养老保险。其中,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3个月,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返,即提高稳岗返还标准。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一定比例失业保险费。倾斜支持中小微企业,明确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对没有对公账户的小微企业,可将资金直接返还至当地税务部门提供的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账户。
  补,即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力度。在继续实施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发放职业培训补贴、继续放宽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的基础上,将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拓展至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同时,新增两项阶段性政策,向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允许基金结余较多的统筹地区提取4%左右的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用于职业技能培训。
  扩,即延续实施扩围政策。在持续做好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等常规性保生活待遇发放工作的基础上,延续执行失业保险保障阶段性扩围政策,今年底前继续向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向参保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
  "下一步,人社部将会同财政、税务等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指导,优化服务,推动失业保险各项惠企利民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桂桢说。
 
毛振华:缓解就业压力尤需政策平衡
 
  北京日报4月25日刊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振华撰写的文章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运行正经历着深刻变化:从外部环境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强,新冠疫情冲击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从国内情况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模式转换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市场也出现调整,就业压力加大。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逐步回落,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从短期来看,经济结构调整叠加疫情冲击,就业压力进一步凸显,解决就业不足问题依然是当务之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新增1100万就业岗位,将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随着我国经济的修复,预计今年顺利完成该目标问题不大。但当前在我国就业市场面临存量挑战、需求收缩及供需结构性错位的背景下,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尤其要精准施策,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平衡:
  第一,不仅要注意新就业机会供给,也要注意巩固现存就业岗位。近两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中小企业生存面临困境,部分企业濒临倒闭,对我国保持就业市场平稳带来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稳就业既要重视每年新增就业人口数量,同时也要固定已经就业的劳动岗位,努力做到固存量、扩增量。
  第二,不仅要重视劳动力需求的收缩,也要重视劳动力结构性供给不足。要加大"六稳""六保"的政策实施力度,做到精准施策,助企纾困,适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稳就业的能力,帮助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恢复活力,扩大投资生产,从根源上缓解企业用工需求不足的问题。对于劳动力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可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提升劳动者的综合技能。此外,东南沿海等部分地区用工难的问题应予以高度关注。
  第三,不仅要鼓励雇主扩大就业,也要合理引导劳动者薪资预期。尽管近年来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但是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困境,在此背景下,引导劳动者形成合理的薪资预期十分重要。合理预期的形成需要落实到政策层面展开讨论,而不能仅仅从宣传手段上来对其进行引导。如何在加大公共投入和建立求职者合理预期中找到平衡点,是未来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
  第四,不仅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将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稳就业、保就业。保持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是实现经济稳增长的核心和关键一环。在保市场主体的过程中就涉及雇主和劳动者的关系问题,如何在市场主体经营面临较大困难的情况下,实现雇主与劳动者权益的平衡是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专家论坛
 
王一鸣认为必须采取更强力政策力保二季度重返5%
 
  4月24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资管峰会"上表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是当务之急,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举措来力保二季度经济增速重返5%以上,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奠定基础。
  他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总体平稳,增长了4.8%,在外部环境发生复杂变化和国内疫情多点频发的情况下,4.8%增速也是实属不易。但也要看到,3月份以后,受新一波疫情冲击和俄乌冲突升级的影响,主要的指标都是在放缓的,部分指标还出现了负增长。二季度,这些影响现在看还会有所持续,二季度经济依然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因此,王一鸣认为,当前有效地控制住疫情,特别是在5月上旬能够控制住疫情,并实施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来对冲疫情影响,使二季度经济增速能够重返5%以上,为全年实现5.5%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王一鸣表示,当前既要坚定信心,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足、空间大、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也是重视短期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些新变化、新挑战。
  新变化、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还会持续。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速,外需会继续收缩,这对我国出口会有影响。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会增大,从最近的指标来看,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已经显现,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使得国际物流价格攀升,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在上升。二是美联储加息的外溢风险。目前看,美联储5月加息50个基点已成定局,6月份也很有可能加息50个基点,是否会加息75个基点还要看通胀形势变化。随着美联储加息力度的加快,我国所面临的跨境资本流出压力也会相应加大。三是国内疫情多地散发,使得消费需求的恢复持续放缓,扩大内需是我国很紧迫的任务。当前疫情对商品零售、餐饮旅游、交通、运输这些行业带来的冲击特别大。从投资看,房地产投资增速还在回落,特别是一季度土地购置面积降幅明显,对后期房地产投资增长会带来影响。四是生产供给受到新冲击,特别是多地正在强化疫情防控措施,物流和供应链的畅通受到一定制约。五是市场主体的预期还没有完全恢复。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遇到更大困难,消化成本的压力也在加大。
  针对上述短期经济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王一鸣建议,当前要合理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前提下,更好地使防控措施更加精准,能够有效地保证物流和供应链的畅通。要克服两种情绪,一种是要求放松疫情防控,一种则是有一些地方基层过度防控,要有效地优化疫情防控举措。
  其次,要积极有效地扩大国内需求。一方面,加快"十四五"重大项目的落实;另一方面,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扩大消费。目前宏观政策还比较注重供给端生产的恢复,但下一步扩大消费可考虑向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家庭提供更多的直接补贴。
  再次,要有效稳定市场预期,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预期。王一鸣表示,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明确提出,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这释放了鼓励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积极信号。下一步,还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完善监管政策,提高透明度,增强市场主体信心。
  此外,要主动应对好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特别是注意俄乌冲突和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外溢影响。保持货币政策的"以我为主"和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为国内经济的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建设统一大市场需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经济日报》4月28日刊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青撰写的文章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这是推动我国市场实现由大到强的重要基础、有力支撑和关键一步。
  全国统一大市场涵盖市场主体、制度规则、监管政策和基础设施等诸多内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且迫切的任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是畅通市场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这里的"畅通",既是资源要素流动的状态,也是资源要素实现高效配置的过程,前提都是要实现资源要素的顺畅流动。只有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资源要素才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被配置到效率更高、效益更大的部门、地区和市场主体,进而提升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一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明显成效。但不容回避的是,区域壁垒和地方保护也逐步从保护本地资源和商品转向保护本地要素和服务,从保护本地企业转向保护本地市场,手段和形式也更为隐蔽多样。主要表现为:市场准入歧视依然存在,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市场主体,一些地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准入、采购招标等领域,在提供土地、资金等要素时,仍然存在或明或暗的歧视和附加条件;监管规则不统一不透明,在资质、纳税、准入、环保、质检、卫生、消防等方面,不同地区的监管标准、执法依据和执法尺度存在差异,企业在跨区域经营时难以形成稳定预期;一些地方面向特定企业及投资者出台财税、土地、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些非市场和经济因素加剧了地区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对企业进行市场决策形成干扰,造成扭曲;通过地方法规和标准保护本地市场和企业的做法依然存在,形成商品、服务和要素市场壁垒,干扰市场主体的跨区域经营。
  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在建设统一大市场过程中,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并产生影响。
  从全国范围看,对破坏统一大市场行为的有效制约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实施细则和必要的司法解释,跨区域的司法和监管体系仍需完善,各地区市场监管的规则、标准和尺度亟待统一。涉及商品和服务安全性、基础性的国家标准也多为推荐性标准,权威性和强制力明显不足。
  从地方发展看,各地有保护本地市场、企业及税源的动力和能力。目前,经济增速、投资和税收等仍是地方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一些大城市的公共服务支出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审批权限下放、监管标准不统一、执法尺度不一致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地方干预市场的能力。
  统一市场建设是一个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渐进过程。在这方面,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比如,需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欧盟统一市场的形成,就在于各成员国放弃了制定本国市场规则的部分权力,并移交给欧盟机构;又如,需强化顶层决策的权威性和法律保障,美国和欧盟分别属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但统一市场建设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皆属于权力的最高层,能有效降低州政府或成员国对形成统一市场的干扰;再如,需设计有效的治理工具和管理方式,欧盟就专设了评估部门,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对各成员国统一市场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动态评估。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应坚持问题导向,借鉴有益经验,理清思路、明确重点,针对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关键堵点和矛盾精准发力。
  一是要强化中央层面对建设统一大市场的主导权和权威性。需加强中央层面对各地各部门的协调,并在此框架下完善地方政府和企业主体的投诉通道及争议处理机制,形成地方政府和企业主体评价机制,并将其作为地方营商环境评价参考指标。
  二是加快完善统一大市场建设相关法规及标准体系。要增强法规标准体系的约束力,对地方保护的形式作出明确界定,并制定处罚条款;要加快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建议将基础性、通用性和安全性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增强企业标准的功能。
  三是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是弱化地方构筑区域壁垒和形成地方保护的动力及能力。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地方事权财权合理匹配;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将其占全部转移支付的比重逐步提高到合理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避免各级政府对微观经济进行不当干预。
  四是明晰建设统一大市场的现实路径。在推进要素市场体系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发力,推动劳动力、资金等资源要素实现自由有序流动和全国范围配置,加快技术和数据等要素统一市场建设,探索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在完善公平竞争规则上发力,强化相关部门反垄断和公平竞争的监管职能,清理废除地方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和做法,以及在招标采购、招商引资等方面妨碍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规定;优化平台企业治理,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手段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在加快统一大市场监管规则上发力,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管执法标准;强化统一大市场监管执法,避免多头执法、重复监管和一事多罚。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和区域市场一体化的积极作用,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壁垒,为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新动力。还要注意的是,应及时总结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在推进市场体系一体化发展中的有益经验,特别是要将这些区域在基础设施、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有效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借鉴。
 
中小企业
 
北京推出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18条措施
 
  据悉,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4月22日发布《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措施》),切实减轻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积极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戴颖介绍,《措施》包括4方面18项措施。初步测算,18项措施将惠及160多万中小微企业,资金总规模约1300亿元。
  "疫情发生以来,各类市场主体积极组织生产经营,为全市经济恢复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面对疫情冲击以及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普遍较大,必须针对突出困难加大纾困保障力度。"戴颖说。
 
浙江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措施进一步加码
 
  4月28日,浙江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负纾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从5个方面27条措施,进一步加大减负纾困力度,加快政策落地速度,提升兑付便利度,持续稳定市场预期,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意见》提出,要加大国家减税政策落实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对适用3%征收率的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六税两费"减征范围扩大;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部分税费,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缓缴期限继续延长6个月,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部分税费,延缓期限为6个月。
  同时,《意见》对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小微企业承租国有房屋,2022年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鼓励各地对企业防疫、消杀支出给予一定补助,各地对列入监管的工业、商场超市、专业市场、运输物流(含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服务(含养老机构)等重点企业给予支持;加强重点物资运输保障,不得随意限制车辆、船舶的通行、停靠。
  此外,融资服务力度持续加码,组织地方法人银行按规定向人民银行申请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1%的激励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困难行业特别是服务业领域的倾斜力度;鼓励各金融机构对因疫情、国际贸易等不可抗力原因需要流动资金补充的企业,给予增加贷款支持;对省担保集团实施增资,用于补充省再担保公司资本金,提升省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能力,各地政府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用补贴机制,支持地方担保公司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能力。
 
广州发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
 
  据悉,广州市政府办公厅4月24日印发《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以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4年,在全市范围内累计培育5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国家级重点专融资提速行动。
  《行动方案》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企业抢抓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契机申报上市。组织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等参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资对接及项目路演。加强与上交所南方中心、深交所华南基地、新三板华南基地、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等平台合作,针对符合条件企业开展"多对一"上市培育服务。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促进社会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力度,引导各类投资机构扩大直接投资规模。拓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渠道,依托地方信用信息和融资需求对接平台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推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批量融资服务,鼓励银行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设立专属产品。
  《行动方案》表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改造、推进兼并重组、开展服务型制造、加强产业链整合、强化资本运作等集约化手段提升综合竞争力;力争通过3至5年,推动一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营收倍增。
  在培育措施方面,《行动方案》表示,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广州市行政区域以外迁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签约落地并完成商事登记后,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另外,对成功从广州市行政区域以外引入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落户的提质增效试点产业园区运营主体,给予单个项目一次性奖励。
  此外,《行动方案》提出,要降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计划产生的费用,分阶段按照50%的比例予以补助,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对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予以贴息,对贷款产生的担保费予以补助,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项目进入当年省级技术改造资金项目库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获得省级技改资金支持,市级资金按一定比例对该企业予以配套奖补,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费用,给予不超过30%的补贴,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海南省出台9条措施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据悉,海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海南省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出台九大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为海南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分别为:
  减免房屋租金。2022年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3个月租金,新冠肺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延长至6个月。因减免租金影响国有企事业单位业绩的,在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考虑予以认可。鼓励写字楼、商场、商业综合体、园区等非国有物业租赁主体与租户共克时艰,协商免租、减租、缓租,市县可根据实际予以适当支持。对减免租金的房屋业主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按规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缓缴或降低住房公积金。对受疫情影响、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企业等用人单位,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或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至5%,降低后的缴存比例不低于现行缴存比例3个百分点,调低比例的时间间隔不少于1年。
  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22年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分别加计10%和15%,抵减应纳税额。2022年将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入“六税两费”适用范围,按规定在50%税额幅度内减征。2022年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按规定减免。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继续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和延缓缴纳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部分税费,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恢复发展。
  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政策。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在2022年4月30日到期后,延续实施1年至2023年4月30日。
  实施援企稳岗支持。当年招用本省就业困难人员,依法签订一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且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用人单位,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具体办法依据国家部署另行制定。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促进信贷资金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银行结合实际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对于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经营困难的企业(含个体工商户),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按能延尽延原则,视情通过贷款展期、续贷(含还本续贷)以及调整还款周期、还款方式(含只还息不还本)、还款期限和还款条件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坚持实质性原则判断风险,不单因疫情因素下调风险类别。
  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企业的融资增信支持力度,依法依约及时履行代偿责任。对中小微企业保持较低担保和再担保费率,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年化综合费率力争降至1%(含)以下。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减少或取消抵押、质押反担保要求。
  全力提振消费需求。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稳定旅游消费市场。再安排5000万元资金,引导企业配套让利发放消费券(原则上有效期2022年2季度),用于省内餐饮娱乐、家装家居、食品饮料、景区景点、旅游酒店等领域重点企业联合推出促销活动,依托银联、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平台,扩大消费场景优惠券发放面,带动形成消费热点。组织购销对接活动,重点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和范围,切实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支持企业用工。大力开展企业急需紧缺用工专场招聘活动,按需扩大招聘活动规模和增加招聘场次,帮助企业招聘与岗位相匹配的人才。鼓励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吸纳本省农民工就业,按规定享受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招工补贴。
 
经贸态势
 
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已制定可平行进口的货物清单
 
  4月23日,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制定了允许进行平行进口(俗称水货)的货物清单,共包括近200个外国品牌,其中包括苹果、三星、特斯拉、宾利和其他退出俄罗斯市场或停止销售的外国品牌。
  该清单需要在俄罗斯司法部进行注册后才能付诸实行。根据该清单,俄工业和贸易部允许在未经版权所有者许可的情况下在俄罗斯境内市场销售超过50种类别的商品,包括成品消费品、汽车、纺织品、皮革制品、服装、皮草、香水、设备与机械设备以及手机等。但家具(交通工具座椅除外)和珠宝不在名单之列,因为其不具有战略重要性,俄国内制造商可填补国内需求。
 
投资视点
 
北京高院发布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审理指南
 
  据悉,北京高院4月25日发布《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审理指南》,就司法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如惩罚性赔偿如何计算、哪些行为属于故意侵权、哪些构成侵权情节严重等适用规则,进行了规范细化。
  指南共51条,六个部分。结合审判实际,对侵权故意和侵权严重的情节进行了梳理。其中第2.2条列举了六项可以认定构成故意侵权的情形,如侵权人恶意抢注并使用他人驰名商标,在宣传或提供侵权商品或服务时有意针对权利人标识进行"擦标"等。第2.4条则列举了七项可以认定为侵权情节严重的情形。
  惩罚性赔偿的倍数主要体现了惩罚性质,第3.14条列举了倍数考量的因素,如侵权故意程度、侵权持续时间、侵权行为对行业造成的危害等。同时明确,当事人约定的惩罚性赔偿倍数不受法定1至5倍范围的限制。
  第4.1条针对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网络用户故意实施严重侵权行为仍为其提供帮助,或者教唆网络用户实施侵权行为,网络用户经教唆故意实施严重侵权行为的,规定权利人可以向网络服务提供者请求惩罚性赔偿。
  指南第4.7条、第4.8条还对网络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代购行为中行为人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可能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情形做出了规定,明确网络直播带货行为人或代购人明知其带货或代购的商品或服务侵害他人知识产权,仍然从事相关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可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规定。网络服务平台明知直播带货、代购侵害知识产权的,无正当理由不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予以制止,还要共同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重庆市出台24条政策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
 
  4月2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关于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解读新闻发布会。据悉,《意见》出台24条政策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功能;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市科技局一级巡视员陈军介绍,"西部(重庆)科学城自启动建设以来,取得了底色好、成色足、特色亮的建设成绩。但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尚不足两年,所在的西部槽谷地带仍处于低强度开发状态,还面临着财政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全等诸多短板。"他表示,在建设开局起步的关键节点上,专门出台政策,将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进一步明确目标、厘清思路、给予支持,推动重庆高新区和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江津区、璧山区5个行政区抓好工作落实,为全市各级各部门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指明方向。
  据介绍,《意见》对西部(重庆)科学城提出了一个总体定位,即"科学之城、创新高地";一个发展愿景,即"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同时,还制定了分两步走的建设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功能,创新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辐射度持续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完善,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功能显著增强,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中西部地区领先,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以上;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原创性成果持续涌现,创新资源集聚辐射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现代化新城,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引领重庆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为此,西部(重庆)科学城将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创新引领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区、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内陆开放示范区、成渝地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
  有哪些"硬核"措施
  《意见》结合重庆实际,充分借鉴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经验,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支持举措,可以说是集成了最优政策。
  在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面,积极支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势创新资源和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优先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布局,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性力量。
  在技术创新方面,在综合运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鼓励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等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公益性联合基金、引导组建创新联合体等举措,探索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的新机制等,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
  在成果转化激励方面,以西部(重庆)科学城为核心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鼓励在科技成果转化责任主体信用等级管理、以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等方面大胆探索。
  在人才培育方面,对发展急需的顶尖人才及团队,实行"一人(团队)一策";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增加急需领域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招生计划。
  在创新生态构建方面,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设全生命周期股权融资支持体系,创新干部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实际的分配激励和考核机制;创新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实施M0新型产业用地及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模式,推动TOD等复合利用开发模式。
  "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体制改革作为抓手。"陈军表示,下一步,重庆市将围绕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科研项目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开展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最大限度激发出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重庆出台20条金融措施支持乡村振兴
 
  据悉,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近日印发《2022年重庆市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提出了探索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等20条措施(下称"20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这20条措施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持续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持续完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加强政策协同,强化评估宣传。
  在加强政策协同方面,一项重要举措是探索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是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模式创新的"试验田"。为种好这块"试验田","20条"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在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专业市场、现代农业创新中心或基地等地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并要求各金融机构围绕示范基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及其融资需求,主动创新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模式和信贷产品,在信贷政策、信贷规模、资源配置上给予更多倾斜,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效途径。
  "20条"同时强调,人民银行各级行要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主动加强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的倾斜支持,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运用机制、模式创新;要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协作,完善"政担银保企户"六方联动机制,率先实践政策、机制、产品创新。
  为加强政策协同,"20条"还提出了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深化乡村振兴政银企融资对接机制、加强金融与财税等政策协调配合3条举措。其中要求:人民银行各级行要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加强沟通合作,深化乡村振兴政银企融资对接联动机制,组织金融机构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精准融资对接活动;要推动各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和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切实降低涉农信贷成本和风险,提高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积极性;各金融机构要主动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深化合作,持续丰富"见担即贷""见贷即担"产品体系,推广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模式。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部将进一步加强与重庆市级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强化统计监测与考核评估,督促指导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20条",助力重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
 
河北省公布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
 
  4月2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河北将通过健全五大体系,构建起城市养老服务供给网络,基本形成"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助餐等日间照料服务覆盖所有居住小区;全面建立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明显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充分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不断丰富为老服务业态,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显著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规划》提出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聚焦特殊困难群体突出兜底性,提出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发布及动态调整制度,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强化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作用,在满足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前提下,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服务。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高龄津贴、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稳妥规范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强化服务保障。
  《规划》提出优化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面向社会老年人突出普惠性,提出强化居家养老政策供给,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家庭养老床位,根据老年人意愿和需求提供长期照护服务。按照"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一站(点)"标准,分区分级规划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增强助餐、助浴、助洁服务能力。提升养老机构失能照护能力,培育规模化、品牌化养老服务龙头企业。深化医养结合,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具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打造县乡村衔接互通、功能互补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养老服务。   
    《规划》提出打造多元化养老产业发展体系。针对老年人个性需求突出多元化,提出激发老年人消费潜力,强化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推动养老消费提质扩容。统筹推进康养产业发展,构建"一环引领、两极带动、三带集聚、多点支撑"的康养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加快老年用品研发应用,打造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增加高品质老年用品供给。积极培育智慧养老新兴业态,推进互联网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加强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联动,推进北京养老项目向廊坊市"北三县"等环京周边部分地区延伸布局。
  《规划》提出完善全流程养老服务监管体系。聚焦规范服务突出法治化,提出加强养老服务法治法规建设,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推动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科学有效的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加强协同监管、信用监管和信息共享。加强地方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居家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等方面的服务、管理、技术规范标准与合同范本。加大防范养老诈骗和整治工作力度,加强养老服务领域风险监测预警防控。
  《规划》提出构建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围绕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提出建立常态化指导监督机制,督促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防止欺老虐老弃老问题发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支持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推动大健康和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老年教育,鼓励新增老年教育资源向郊区和农村地区倾斜,促进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均等化。丰富老年文化生活,发展老年志愿服务,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完善传统为老服务方式,推进智能化服务适应老年人,建设兼顾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会。推进社区、公共场所、家庭等环境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安全的出行和居家生活条件。
  此外,为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河北省将启动实施9项重点工程,分别是兜底性照护服务保障工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养老产业重点工程、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行动、智慧助老行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养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到2025年,实现县级照护型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有率达到100%,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基本实现服务全覆盖。
 
西安市发布209项重点任务清单优化营商环境
 
  4月28日,西安市印发《西安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以下简称《重点任务清单》) ,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围绕“三个聚焦”,即聚焦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聚焦巩固提升工作成效、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和聚焦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营商环境水平系统提升,从5个方面部署了209项重点工作任务。具体包括,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系统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聚焦市场主体服务,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构建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聚焦法治保障,加快形成稳定公平的法治环境等。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方面,《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今年,西安市将重点围绕“审批更少、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服务更好、企业获得感更强”目标,从巩固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持续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级、全面优化便民利企服务水平等3个方面,推进实施18项重点改革任务,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如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推进“全市通办”“跨域通办”,年底前“全市通办”政务服务事项达到200项以上;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年底前实现85%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实现教育、公安、社会保障民政、卫生健康、税务等领域高频事项“掌上可办”;深化“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基层办理,年底前实现不少于200个高频事项“自助办”等。
  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方面,《重点任务清单》从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和注销流程、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升不动产登记效率、优化公用事业接入办理效率、加大金融服务供给力度、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等6个方面,安排部署了80项重点改革任务。
  如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实现80%以上企业开办全流程“0.5个工作日”办结、全程网办率达到90%以上;深化“一业一证”改革,将改革试点覆盖面扩大到餐饮、超市(便利店)、旅馆等不少于8个行业,实现“拿证即开业”;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一般社会投资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分别压减至6个和20个工作日等。
  构建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方面,《重点任务清单》围绕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安排部署了17项重点改革任务。如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推行包容审慎监管,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营造宽松包容的监管环境等。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方面,《重点任务清单》围绕提升市场开放度、增强城市吸引力,从创新招投标方式、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及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通关便利度、提升城市品质等5个方面,安排部署了60项重点任务。如建设招投标智慧移动交易系统,让市场主体可以通过手机参与招投标活动;探索建立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提高招投标活动透明度等。
  进一步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重点任务清单》从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提升商事案件诉讼便利度、提高破产案件审理效率等4个方面,安排部署了34项重点改革任务。如加大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力度,探索健全多元解纷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协作执法,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服务;进一步提升商事案件诉讼便利度,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
 
河南省出台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据悉,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将实施"1373"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省牛饲养量达到1000万头,奶类产量达到300万吨,肉牛奶牛一产产值达到70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0亿元。到2030年,肉牛奶牛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面建立,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行动计划》提出的支持政策"干货"不少:秸秆饲料化方面,支持收贮秸秆干饲料、全株青贮等饲草料,积极建设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着力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养殖规模提升方面,支持规模场新建标准化肉牛奶牛畜位,大力培育养牛大县;实施龙头企业培优行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金融支持方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向肉牛奶牛帮带企业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科技支撑方面,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牵头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建立创新中心、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等平台。
  下一步怎么干?《行动计划》明确了河南省将实施秸秆饲料化、现代种业提质、规模养殖提升、养殖大县培育、母牛扩群倍增、屠宰加工增效、龙头企业培优、防控能力建设、科技支撑创新、绿色发展清洁等十项行动,基本涵盖了肉牛奶牛产业发展全链条、各环节。
 
安徽出台"保通保畅十条举措"力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4月25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办"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十条具体措施"新闻发布会,安徽省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指挥部成员、办公室主任,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晏少鹤在会上就十条具体措施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一是切实增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千方百计、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全力以赴保障货运物流高效畅通,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二是建立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加强与长三角和周边省份的对接,着力构建内通外畅、联防联动的高效运行机制。
  三是严格实施货车司机"即采即走即追"的管理模式。核酸检测结果实行全国互认通用,不得层层加码、不得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通行。
  四是尽快发放全国统一互认的通行证。全面落实网上申请、线下审核全国统一格式的通行证制度,提升通行证发放效率。
  五是在现有基础上,再布局运营一批应急物资运输中转站,并制定完善中转站实施预案,落实货物接驳运输,做到车辆严消毒、人员不接触、作业不交叉。
  六是充分发挥省际协调联络机制作用,特事特办解决上海及长三角等重点地区物流不通不畅问题,为司乘人员做好服务保障。
  七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通保畅政策措施,畅通监督投诉渠道,确保各项保通保畅政策落实落地。
  八是建立长三角地区重点企业"白名单池",严禁擅自关停快递物流园区,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持对物流企业信贷支持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强政银企融资对接,对符合条件的交通物流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再贷款支持,撬动畅通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循环。
  九是深入基层一线,主动倾听企业和群众诉求,实打实帮助协调解决现实困难,支持交通运输企业发展,调动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十是强化监测预警,回应社会关切,维护良好舆论环境和大局稳定。
 
苏州出台体育服务业纾困减负措施
 
  据悉,为支持受到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体育服务业企业,江苏省苏州市体育局日前发布《苏州市体育局关于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进一步助力体育服务业纾困减负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从政策扶持、金融支持、减免租金、拉动消费等方面出台10条措施,助力体育服务业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实施细则指出,加大对体育服务业的贷款支持。利用好苏州市"体融通"担保贷款、"小微贷"和江苏省体育局"阳光体育贷"等金融服务平台,建立融资"绿色通道",国有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费率延续下降20%,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不高于1%。
  凡2022年3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体育服务业企业申请贷款的项目,符合市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要求的,给予70%贷款贴息支持。对承租苏州市体育系统权属物业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2022年3至8月共6个月租金。
  实施细则提出,加大体育惠民经费投入。面向苏州城区健身人群发放800万元体育消费补贴,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进一步刺激疫情后体育消费需求,提振体育消费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县级市,采取发放体育消费补贴等多种方式,进一步释放疫情后居民体育消费潜力。
  对纳入本年度国际国内重大赛事计划、受疫情影响的赛事活动,根据赛事活动收支缺口情况,争取列入省、市体育局的赛事活动专项资金中给予适当补贴。
  实施细则还明确,加快开展政府采购事项。抓紧实施已纳入2022年度预算且年内确定开展的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体育培训等购买服务及器材采购事项,符合条件的加快通过公开方式交由市场主体承办,苏州市体育局系统本年度上述采购项目首付款支付比例提高至60%。
 
浙江公安开展"深蓝2022"集中行动
 
  据浙江省公安厅日前披露,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护航企业发展,全省公安机关启动"深蓝2022"集中行动。
  "深蓝2022"集中行动将聚焦涉及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事关企业创新发展和核心权益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全面受理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行为,做到应接尽接、应受尽受;坚持破案与追赃并举,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快速受理、快速立案、快速破案,形成集中打击声势;对正在发生的窃密、泄密行为,迅速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及早发现、及早阻止,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损失;对商业秘密保护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的企业,及时发送风险预警意见书,帮助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做好源头管控。
  省公安厅还发布《全省公安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十大举措》,其中包括,建立易受知识产权犯罪侵害企业名录;建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警务联络制度;建立疑难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侦查联动支援机制;建立知识产权技术专家辅助人制度;建立重点地区知识产权联合执法中心;建立区域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热力图;建立知识产权犯罪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建立重大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联合督办机制;深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理论研究;便捷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举报通道。
 
湖南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重点任务明确
 
  据悉,为全面落实"三大支撑八项重点"有关部署要求,全力推进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聚焦激发创新活力与维护公平竞争两大核心诉求,湖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协调小组办公室4月26日印发《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度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明确年内实现85个目标。
  根据方案,今年,湖南省将围绕政务服务提优、项目审批提速、经营成本减负、市场环境提质和权益保护提标五大行动,从企业开办、税费申报、平台优化、审批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推进85条举措,为企业落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
  在政务服务提优行动中,要实现深化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改革,推行"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深化"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改革,探索开展市场主体集群注册;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要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兜底服务,专门解决企业群众遇到的疑难杂症事项。
  在项目审批提速行动中,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3.0版升级研究,创新推进"一张蓝图"共享共用、"多设合一、多审合一、技审分离"、经营性项目"验收即开业"等改革实践。
  在经营成本减负行动中,持续深入开展金融"暖春行动"和"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工作,深化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
  在市场环境提质行动中,通过清理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领域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项壁垒,充分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竞争;全面推进各行业领域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
  在权益保护提标行动中,通过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工作地方性法规立法,开展知识产权"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改革等,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权益保护。
 
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创投十条"
 
  4月24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对外发布《关于打造中部地区风投创投中心的若干措施》(简称"创投十条")。"创投十条"涵盖风投创投机构"募、投、管、退"全周期,综合支持力度中部第一,并在全国首创并购重组奖励。
  其中,创投机构落户光谷,最高奖励2000万元,办公用房补贴最高500万元;基金管理公司募资满2亿元即可获得募资奖励(多只基金可累计计算),奖励金额上不封顶;机构投资光谷企业,每年最高可获奖励1000万元;基金从项目退出,按照总收益5%予以奖励。
  "创投十条"在国内率先提出并购重组奖励。风投创投机构所投资企业被光谷企业并购的,对机构每年给予500万元奖励。机构将投资的外地企业引进光谷的,也可每年获500万元招商奖励,鼓励以投资促招商,通过并购重组让光谷企业快速成长。
  "创投十条"在中部地区首提持股平台奖励,对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设立员工持股平台的,按照员工持股平台总收益的10%给予奖励。目前,光谷有1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设立了员工持股平台。
  对于创投人才,光谷对标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海南自贸港等地区国内最强人才政策力度,对高端人才给予专项奖励,对一般创投人才按年薪6%奖励,对创投从业者考取CFA等相关职业证书者,另外予以奖励。
  同时,光谷创投引导基金扩容至100亿元,力争"十四五"期间引导设立规模超500亿元的创投子基金,覆盖近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广东省发布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
 
  据悉,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增长极,汽车产业聚集的广东省以补贴方式鼓励消费者购置新车。4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提出鼓励汽车消费、推动家电消费、发放消费券、开展"有奖发票"活动四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在鼓励汽车消费方面,一是继续实施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对报废或转出个人名下广东号牌旧车,同时在省内购买以旧换新推广车型新车并在省内上牌的给予补贴。其中: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10000元/辆、购买燃油汽车的补贴5000元/辆;转出旧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8000元/辆、购买燃油汽车的补贴3000元/辆。具体推广车型、补贴流程等按照"广东省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相关公告执行,由省发展改革委会省财政厅组织落实。二是鼓励购置新能源汽车。2022年5月1日至6月30日,对个人消费者在省内购买以旧换新推广车型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新车,给予8000元/辆补贴。该补贴与以旧换新专项行动补贴不重复享受。由省发展改革委会省财政厅组织落实。三是进一步优化汽车购买管理。按照国家要求,广州、深圳要进一步修订完善购车资格规定,增加发放汽车增量指标。5-6月期间,在原有基础上,广州增加3万个购车指标、深圳增加1万个购车指标,更好满足群众购车需求。各地不得出台限制汽车购买的措施。
  在推动家电消费方面,一是鼓励各地市组织家电生产、销售企业推出惠民让利促消费活动,重点鼓励加大对绿色智能家电的让利力度,推动广东省家电升级换代。二是各地应采取企业让利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的激励政策,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和评价机制,加大对家电生产、销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省政府对家电促消费成效显著的地市根据销售业绩给予奖励,具体方案由省商务厅会省财政厅制定。
  在发放消费券方面,一是鼓励各地发放消费券、惠民券等,用于零售、餐饮、文旅、住宿、体育领域消费,活跃消费市场。二是省对各地促消费行动实行奖补政策:将今年以来已出台的促消费政策纳入奖补范围;未出台促消费政策的地市必须在5月1日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促消费活动;对珠三角地市(不含深圳市)按其发放消费券实际支出的50%比例补贴,每市最高补贴不超过3000万元;粤东西北各市发放消费券不得少于500万元,省级财政给予每市500万元的基础补贴。鼓励粤东西北各市加大消费券发放额度,超出基础部分按70%比例补贴,每市最高补贴不超过2500万元。具体方案由省商务厅会省财政厅制定。
  在开展"有奖发票"活动方面,省设立3000万元"有奖发票"资金,围绕零售、餐饮、文旅、住宿、体育等领域,科学制定奖励办法,在全省范围内根据发票金额开展"有奖发票"活动,提升市场消费活力,活动期限从5月1日起至年底。具体方案由省税务局会省财政厅制定。
  据了解,国家层面近期也出台了鼓励消费的政策。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等。
 
广东打出金融纾困"组合拳"
 
  4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金融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纾困和经济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打出了一系列金融纾困系列"组合拳"。
  力争资本市场融资额超万亿元
  "有效增强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供给,力争2022年全省信贷新增额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高于2021年,分别达到2.7万亿元、3.8万亿元,资本市场融资额超过1万亿元,确保二季度信贷增速高于12.1%,存款增速高于9%。"《方案》提出,投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帮助信用良好、发展前景较好、受疫情影响企业渡过难关,实现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创新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
  在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的金融支持方面,广东将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并综合运用展期、续贷、再融资、调整还款计划等多种措施,帮助企业化解短期债务风险。
  同时,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企业利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等提供的"绿色通道"发行债券,以及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纾困。
  广东省将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纾困。引导银行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主动跟进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推出"抗疫贷""复工贷"等线上化、纯信用金融产品。
  在加大对稳外贸稳外资的金融支持力度方面,提升金融服务外贸外资能力、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提升外贸企业汇率避险能力、加大跨境电商融资支持、期现联动推动大宗商品贸易发展五方面举措。
  "期现联动推动大宗商品贸易发展。"广东省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尽快上市期货品种开展交易,鼓励期货公司集聚发展,建设交割仓库,完善期货产业链。加快地方大宗商品交易场所转型升级,做大业务规模,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大宗商品期现交易场所合作,优先针对国家战略资源、农产品、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品种开展大宗商品离岸交易、期现联动等业务创新。积极打造综合性商品交易平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大宗商品定价能力。
  上市公司新增100家
  "力争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00家,在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数量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方案》提出,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创企业功能。推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专板""专精特新板",开展区块链创新运用试点,加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推动科技企业"全链条培育计划",建立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数据库,完善科技型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完善科技型企业挂牌上市奖补政策,推动科技型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
  与此同时,完善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融资体系。广东将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展上市培育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成熟制造业企业上市融资。搭建企业发债融资项目储备和推荐机制,组织金融机构专项对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加大产业链纵向并购贷款投放力度。鼓励证券公司、股权投资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等参与企业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资金来源。
  《方案》提出,加速创新资本形成和有效循环。优化创业投资基金行业发展环境,探索建立天使投资(含种子期)、风险投资、并购重组投资的科创基金体系。探索优化天使母基金出资比例、让利等运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推动创业投资基金领域双向开放,进一步优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政策,有序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QDIE)试点。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探索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
  减费让利1000亿元以上
  "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稳中有降,全省银行业今年力争为企业减费让利1000亿元以上。"《方案》提出,确保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
  广东省表示,引导银行用足用好专项再贷款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提升贷款差异化定价能力。对发放普惠小微贷款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由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给予激励资金。对江门、惠州、肇庆市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2022年新增的单户担保金额1000万元以下、平均年化担保费率不超过(含)1%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业务发生额的1%给予补助。
  《方案》提出,鼓励地方金融组织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酌情降费减息或增加贷款、融资租赁、保理等额度,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办理展期、延期等。对服务小微企业表现良好的地方金融组织,适当放宽其融资杠杆和来源,增强服务供给能力等。
  广东还将探索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尽职免责机制,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科创、涉农、小微和受疫情影响企业的融资增信支持力度。广东省财政建立融资再担保代偿补偿机制和降费补助机制,对2022年省级融资再担保机构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授信范围内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实际代偿损失给予全额分担补偿,再担保费给予全额补助。
  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积极支持居民合理住房信贷需求。"《方案》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鼓励银行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收入相对稳定的新市民,合理确定按揭标准,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
  《方案》提出,做好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各地要督促涉险房地产企业积极自救化险,广东省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指导和项目推介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优质房地产项目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保交楼"。
  "支持金融机构为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出让、兼并收购提供债券发行、融资顾问等服务。"广东将鼓励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募集资金用于风险处置项目的兼并收购。探索驻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高风险房企资产处置新模式。
  与此同时,完善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和满足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发建设、购买、装修改造、运营管理、交易结算等金融服务需求。依法依规支持上市房企积极向新发展模式转型,加强自身风险管理,完善债券融资支持机制。支持保险资金通过直接投资或认购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等方式,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广州提出五大策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据悉,广州市商务局4月24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征求意见稿提出,广州要以千年商都建设为着力点,高站位、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将广州建设成为消费人群高度汇聚、消费文化繁荣发展、消费场景新型示范的千年商都,成为全球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中国现代消费时尚潮流的新标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转型升级示范区。
  基于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现状条件,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城市的五大策略:一是特色化发展。发扬壮大广州本土优势,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二是品质化集聚。重点围绕"5+2+4"建设国际知名商圈,依托各区传统商圈现有基础推进商圈差异化、品质化升级;三是品牌化引领。实施老字号"振兴行动",做大做强"老字号"品牌;四是国际化转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商品、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活动、建设国际一流水准的消费载体,提高在穗消费的国际人口量,五是体系化升级。以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集群为枢纽,以产业园区和重点商圈为载体,促进服装、珠宝、箱包皮具、美妆日化、茶叶花卉等特色专业集群从单一的产业区向综合的消费区转型,打造一批示范性新型消费园区。
  2021年7月,广州入选我国首批5个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城市。商务部印发的《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总体方案》明确了"构建全球多元融合的消费资源聚集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打造引领全球消费潮流的新高地、营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完善自由便利的国际消费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区域消费联动发展新格局"等六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主要重点任务。2021年11月广州市印发的《广州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进一步从实施"尚品"、"提质"、"强能"、"通达"、"美誉"五大工程,构建"共建共享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广州未来5年的建设路径。
 
广州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
 
  近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将广州打造成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
  《方案》指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将分"三步走":到2023年,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的理财和资管集聚区;到2025年,建成理财和资管机构、人才、信息高地,初步形成跨境理财和资管特色;到2030年,成为大湾区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理财和资管服务双赢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提出,将培育以"一城一港一湾"为核心的广州理财和资管总部集聚区。充分发挥广州各区产业基础优势和政策资源禀赋,做大做强珠江新城、越秀区东风路一带等金融机构集聚成熟区域,重点培育以一城(广州国际金融城)、一港(黄埔港鱼珠片区)、一湾(南沙明珠湾起步区)为核心的三大中心承载片区。
  同时,《方案》还提出,待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在广州其他区域复制推广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经验;加强各区域联动,探索形成政策共享、业务共促、风险共治的协作机制,打造各具特色的理财和资管集聚区。
  在创新资管产品和服务方面,《方案》指出,支持大湾区内资管机构合作开发满足大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的跨境资管产品,充分利用跨境理财通、债券通、股票通等投资渠道,发展多层次财富管理业务。
  此外,《方案》将探索扩大跨境理财通的试点机构和产品范围,允许同一集团的银行分支机构为粤港澳三地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咨询、售后等服务的见证办理。研究探索"保险通"等更多跨境金融创新试点在穗率先落地。
 
广西部署反垄断专项行动
 
  近日,广西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止行政垄断"破壁"专项行动,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专项行动主要聚焦教育、医疗卫生、工程建筑、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保险、政府采购、招投标等行业和领域,重点查处4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如发现以下违法线索,可及时向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举报。
  一是对外地商品设置歧视性价格、收费、补贴等标准或政策,采取重复检验认证等措施,设置标准技术等壁垒,设置许可备案等障碍,设置关卡或信息化手段阻碍等,妨碍商品、服务和要素自由流通的行为。
  二是违法违规将在本地注册企业或建设生产线、采购本地供货商产品、进入本地扶持名录等与政府采购中标绑定的行为;排斥、限制或者强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的行为;在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中实施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和差别化待遇的行为。
  三是通过与经营者签订"政企合作"协议、备忘录等方式,妨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或者对其他经营者实行不平等待遇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设置项目库、名录库等限定或者变相限定使用特定商品、服务的行为;滥用行政权力授予特许经营权行为等。
  四是以规定、办法、决定、公告、通知意见、会议纪要等形式,制定发布含有选择性补贴、设置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划分市场、限定交易主体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的行为;制定城市管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涉企政策时以地方保护为目的提高标准、层层加码,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等。
 
江西省出台10条政策措施保主体促就业
 
  据悉,为帮助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企业稳岗稳工,促进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体就业创业,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近日,江西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应对疫情保主体促就业10条政策措施的通知》,在稳岗纾困、促进就业、创业帮扶等方面为市场主体和广大就业者提供政策支持。
  在为企业减负纾困、稳工稳岗方面,《通知》提出,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行业,在今年二季度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大力推广“免申即享”、直达银行账户的精准发放模式。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对受疫情严重影响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并组织职工以工作代替培训的中小微企业,可按每名失业保险参保职工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在帮扶失业群体落实就业、保障生活方面,《通知》提出,开展未就业监测对象“一对一”就业帮扶。对吸纳监测对象劳动力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用工单位,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延续执行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由参保地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发放失业补助金。
  为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通知》提出,支持优质人力资源机构招聘服务进校园。对人社部门和高校联合举办的大型(参会用人单位不少于400家)、中型(参会用人单位不少于200家)、小型(参会用人单位不少于100家)线下招聘活动可分别按照15万元、10万元、6万元进行补助。鼓励企业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对新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签订1年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加大就业见习政策支持,将就业见习岗位的补贴标准提高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为进一步支持创业,《通知》提出,加大创业担保贷款个人贴息力度。对属于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等5类重点群体,或从事餐饮住宿、文化旅游、外贸出口、纺织服装4类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原需借款人承担利息部分的50%,改由省财政和地方财政按3∶7给予贴息。此外,鼓励创业孵化基地减免运行费用,对全额减免运行费用的运营主体,按实际减免费用的80%给予补贴。
 
青海省出台《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财税支持政策》
 
  据悉,为加快形成辐射西部、贯通全国、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西北重要物流基地和向全国开放的战略支点,青海省财政厅日前出台《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财税支持政策》(以下简称《政策》)。
  《政策》的出台是根据省政府领导相关工作要求,结合财政部关于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及加快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部署、外省市先进政策经验、现代物流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成员单位"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关于物流业相关工作措施、青海省现有财政资金承受能力以及物流业上下游企业需求等多重因素,通过初步起草、调研完善、丰富细化制定而成。《政策》吸收延续了当前既有物流产业规划布局、民航铁路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政策,同时统筹商务、供销、农业、交通等多方面多领域资金,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合力构建完善现代物流体系,补齐物流配送短板。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制定中对支持方式和支持标准的设定,充分参考了当前省财政对服务业、供销、电商进农村等领域的现有政策,确保新旧政策支持方式、内容及标准保持一致,避免造成产业间补贴不公平的情况。《政策》具有体系完善、政策实际、标准细化等特点。
 
黑龙江省银保监局26条举措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近日,黑龙江省银保监局联合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印发《黑龙江省银行业保险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结合龙江经济特点,围绕创业、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新市民金融服务重点领域细化监管要求,提出八大方面26条重点举措,指导全省银行业保险业切实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更加积极有效地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更好地服务龙江振兴发展。
  《意见》明确黑龙江省新市民的范围,即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一是进城务工人员;二是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三是投靠或陪伴子女人员;四是其他原因常住人口等。
  《意见》从促进新市民创业就业、满足安居需求、助力新市民培训及子女教育、提升健康保险、加大养老保障、优化基础金融服务等方面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和措施,从银行和保险两个行业做出全面系统安排,督促机构要将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与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优化住房金融服务等政策有机结合,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在新市民社保缴存和发放、住房公积金缴存和使用、农民工工资发放、医疗保险缴存和结算等方面加快建立合作机制,推动监管、产业、就业等政策与银行保险机构实践同向发力,有效满足新市民金融需求。

哈尔滨公布首批400个重点项目
 
  据悉,哈尔滨市发改委4月20日公布第一批400个市重点项目,总投资33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60亿元。
  据了解,于2022年初以来,哈尔滨市聚焦打造"七大都市"奋斗目标,坚持把抓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举措,积极谋划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首批推进的400个项目涵盖了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领域,其中,重点产业项目255个,总投资2192亿元。
  其中,聚焦打造"冰雪文化之都""宜居幸福之都"和"向北开放之都",哈尔滨全力推进中俄文化产业园、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东三环快速路、老旧小区改造、新区医疗中心、宜康养老中心等一批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加速实施。
  聚焦打造"先进制造之都"和"现代农业之都",立足省会城市的比较优势,哈尔滨谋划实施了东安新能源混动系统新基地、思哲睿智能手术机器人产业化、飞鹤乳制品产业园、益海嘉里大米数字化深加工等一批装备制造和绿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聚焦打造"创新引领之都"和"创意设计之都",围绕发展数字经济,哈尔滨积极推进中国联通哈尔滨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联东U谷数字智谷等项目启动实施;围绕发展生物经济,全力推进敷尔佳北方生物美谷、星云精准医疗健康创新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
  聚焦打造"冰雪文化之都""宜居幸福之都"和"向北开放之都",哈尔滨全力推进中俄文化产业园、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东三环快速路、老旧小区改造、新区医疗中心、宜康养老中心等一批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加速实施。
  首批计划推进的400个市重点项目中,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合计145个,总投资1149亿元。
  围绕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哈尔滨将坚持高位推动与区县(市)、市直部门双牵头相结合,按照全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部署, 紧盯开复工率、投资完成率、按期投产率、资金到位率"四率"目标,用好领导包保、专班推进、调度通报等工作机制,全力做好项目前期对上争取、要素保障协调、投资进度跟踪、难题破解等工作,以重点项目为龙头示范,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加快建设,为哈尔滨市加快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增添后劲、夯实基础。
 
海南23条举措稳定工业增长
 
  近日,海南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出台《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行动方案》,涵盖5大方面23条细化措施,旨在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工业增长。
  加大财政税费减免力度方面,落实国家政策,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降低企业社保负担,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比如中小微企业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在500万元以上的,按照单位价值的一定比例自愿选择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加大对工业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方面,强化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做好对煤电等火力发电行业的信贷支持。比如引导地方法人银行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
  做好原材料保供稳价方面,整合高耗能行业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惩罚性电价等差别化电价政策,建立统一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强化砂石采矿权管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等。
  扩大精准有效投资方面,积极发展风电装备产业、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在炼油、乙烯、水泥、平板玻璃、化肥等行业重点领域和数据中心组织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加快培育石化新材料、医药等制造业集群,积极推动国际数据中心试点建设,探索发展国际数据产业等。比如鼓励市县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符合条件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争取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0万千瓦,推动海上风电示范项目2022年内开工建设。推动洋浦热电联产、海口气电项目尽快投产,项目配套输电线路按要求建设投产。完善和实施生物医药研发券政策,落实《加快海南省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雏鹰行动"方案》,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等。
  强化用地、用能和环境政策支撑方面,深化"标准地"改革,在产业园区探索推进项目"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用活产业项目差别化用地供地模式,落实落细混合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年期等用地政策;优化能耗双控考核频次,增加总量弹性,积极支持企业合理用能;高标准落实市县污染天气分级响应机制等。
 
美国第一季度经济萎缩1.4%
 
  据悉,美国商务部4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下降1.4%,是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首次萎缩。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萎缩反映了疲软的私人库存投资、出口下降、联邦以及州和地方政府支出下滑。同时,受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在美国持续蔓延导致确诊病例再度激增影响,美国部分地区企业运营再次受到限制或中断。
  具体来看,当季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增长2.7%;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联邦政府支出下降5.9%,州和地方政府支出也减少0.8%。
  同时,美国私人库存投资拖累当季经济增长0.84个百分点,较上季度明显萎缩。净出口也拖累当季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是该指标连续第七个季度下滑。
  分析人士表示,第一季度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幅高于去年第四季度。不过,由于持续高通胀开始削弱消费者购买力,加上联邦财政支持日益减少,美国个人消费支出能否持续增长值得观察。
  此外,美联储3月起开启加息周期,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5月货币政策会议加息50个基点,升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投资支出。
  美国经济还面临潜在的外部不利因素,包括俄乌冲突可能导致欧洲经济增长前景恶化、原材料短缺和供应链中断问题加剧等。
  美国商务部通常会根据不断完善的信息对季度经济数据进行三次估算。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修正值将于5月26日公布。
 
拜登要求美国国会批准330亿美元补充资金用于援助乌克兰
 
    据悉,美国总统拜登4月28日要求国会批准总额为330亿美元的"2022财年紧急补充资金",用于向乌克兰提供安全、经济和人道援助。
  拜登当天在白宫发表讲话,要求国会尽快批准这笔资金。此外,他将向国会提出一项综合立法提案,建议以立法形式增强美国没收俄罗斯寡头资产的执法能力,并用变卖这些资产所得资金支持乌克兰。
  根据白宫发布的说明,"2022财年紧急补充资金"中204亿美元用于向乌克兰提供军事和安全援助,并支持美国与北约盟国和伙伴合作加强欧洲安全;85亿美元经济援助用于帮助乌克兰政府应对危机和提供基本服务;30亿美元用于保证全球粮食安全并为乌克兰人提供人道援助;5亿美元用于支持美国国内粮食生产,降低农民种植粮食的风险以及消费者的成本;还有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拜登政府动用《国防生产法》扩大生产制造国防设备和汽车等所需的原料。
 
德国下调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
 
  据报道,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4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俄乌冲突、能源价格高企和西方对俄制裁等因素影响,2022年德国经济增速预计为2.2%,比1月预测值低1.4个百分点。
  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德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显而易见,在新冠疫情持续两年后,俄乌冲突"又带来了新的负担"。
  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预计,今年德国通胀率将显著上升至6.1%。该部门表示,如此高的通胀率只在石油危机时期和两德统一初期出现过。
  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还预测,德国经济2023年将增长2.5%,通胀率有望降至2.8%。
  德国五大权威经济研究所此前发布联合经济预测报告,显著下调今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报告预测,在俄罗斯继续供应能源和俄乌冲突经济影响不进一步升级的情况下,今年德国经济将增长2.7%,比去年秋季的预期低2.1个百分点,通胀率预计为6.1%,是40年来的最高水平;如果来自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突然中断,今年德国经济将仅增长1.9%,通胀将升至7.3%。
 
德国4月商业景气指数环比企稳回升
 
  据悉,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4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3月商业景气指数环比骤降至90.8点后,德国4月商业景气指数环比企稳回升至91.8点。
  数据显示,构成商业景气指数的4项指标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当月环比上升,贸易和建筑业环比下降。其中,建筑业已降至2010年5月来最低点。当月,受访企业对行业经营现状的满意度和对未来的预期均略有改善。
  伊弗经济研究所所长克莱门斯·菲斯特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德国经济的情绪在低水平企稳,经历俄乌冲突的冲击后,德国经济表现出韧性。
  伊弗商业景气指数被认为是德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对观察德国经济形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瑞典央行将基准利率从零提升至0.25%
 
  据悉,瑞典中央银行4月28日宣布,从今年5月4日起,将基准利率从零提升至0.25%。瑞典央行同时表示,将在今后三年内逐步提高基准利率至略低于2%的水平。
  瑞典央行说,瑞典通货膨胀率创30年新高并预期高通胀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决定加息,以应对通胀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瑞典央行表示,受当前全球供应链、地缘政治、大宗商品等领域的不确定性影响,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并将进一步推高通胀水平。
  瑞典央行当天预计,2022年瑞典经济增长率将为2.8%,2023和2024年经济增长率均为1.4%。
  瑞典中央统计局4月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国3月通货膨胀率为6.1%,为1991年12月以来最高值。
 
匈牙利央行宣布加息100个基点
 
  据悉,匈牙利国家银行(央行)货币委员会4月26日宣布加息100个基点,将该国基准利率从4.4%上调至5.4%。
  该委员会表示,俄乌冲突对匈牙利通胀前景"构成比平时高得多的风险",有必要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并维持基准利率收紧周期,以稳定通胀预期,减轻第二轮通胀风险。
  这是自去年6月以来,匈牙利国家银行第11次上调基准利率。2021年6月22日,匈牙利国家银行将基准利率提高30个基点至0.9%,开启了新一轮加息周期。此后,伴随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率,匈牙利央行基准利率每个月上调一次。
  根据匈牙利官方4月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该国3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为8.5%,远高于匈牙利国家银行设定的3%目标。匈牙利国家银行预计,匈牙利今年平均通胀率将达到7.5%至9.8%。
 
日本央行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
 
  据悉,日本央行4月28日宣布,维持当前超宽松货币政策,下调2022财年(截至2023年3月)经济增长预期并上调通胀预期。
  日本央行当天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发表公告说,将继续保持当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将短期利率维持在负0.1%的水平,并通过购买长期国债,使长期利率维持在零左右。央行将在每个交易日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无限量买入国债。
  日本央行当天发表的经济与物价展望报告认为,日本经济复苏仍在持续,但乌克兰危机引发的供应链紧张及国际商品价格加速上涨令经济承压。央行将2022财年经济增长预期由3.8%下调至2.9%,并预测2023财年经济增长1.9%。
  日本央行表示,由于能源资源价格加速上涨,物价受到的影响正在加大,同时去年手机通信费下调对物价的影响4月起将逐渐淡出,预计今后日本物价涨幅将逐步扩大。央行将2022财年核心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预期由此前的1.1%大幅上调至1.9%,并预测2023财年该指数上涨1.1%左右。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日本央行将继续坚持2%通胀目标,坚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并密切关注国内外因素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必要时将推出进一步的宽松措施。
 
日本政府推出经济救助计划应对物价上涨
 
  据悉,为抑制乌克兰危机及日元大幅贬值背景下的物价加速上涨,日本内阁会议4月26日推出一项经济救助计划。该计划财政开支部分总计6.2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27日元),包含民间资金在内的总规模达13.2万亿日元。
  该计划主要针对四个方面:抑制油价、保障食品供应稳定、支持中小企业和帮助困难家庭。该计划主要包括继续强化目前正在实施的高油价补贴,向低收入育儿家庭发放补助金,延长中小企业贷款援助政策实施期限,稳定能源、原材料及农林水产供给以及增加对地方的拨款等。
  据报道,该计划财政开支部分拟先从本财年预算预留费用中支出。同时,政府正抓紧编制本财年补充预算案,以弥补预备费缺口,确保后续资金来源。
  据报道,随着经济救助计划出台,日本将于4月底到期的油价补贴政策将延长至9月底,汽油平均零售价控制目标从每升172日元降至168日元,补贴额度由每升25日元提升至35日元。
 
新加坡金管局预测今年经济增长3%至5%
 
  据悉,新加坡金管局4月28日公布新加坡半年一度的《宏观经济评估》报告。报告预测,新加坡全年经济增长为3%至5%。但应警惕粮食价格、电力、天然气等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
  金管局表示,虽然疫情仍有不确定性,俄乌冲突结果外溢,但新加坡经济继续保持着增长态势。但预计外部通胀压力持续加剧,此外随着防疫限制措施逐步放宽,国内劳动力市场趋向紧张,员工薪金增长回弹。在能源、进口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将进一步加剧企业成本压力。
  为抑制通胀强劲走势,金管局本月中把新元名义有效汇率可波动范围的中心轴调升至现行水平和略微调高汇率可波动范围坡度,大幅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进口商业成本加速上扬,从而避免通胀更显著地制约新加坡经济供应能力。这是金管局继去年10月和今年1月,第三次让新元升值。
  金管局也指出,虽然高通胀率可能会影响新加坡家庭的可支配支出,但随着防疫限制措施放宽,被压抑的国内消费需求得到释放,经济将得到提振。
 
投资分析点评
 
▲四川批复3个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加工项目
 
  日前,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个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加工项目节能方案。3个项目集中在宜宾和遂宁两市,均为磷酸铁锂加工项目,年规划产能合计26万吨。在节能方案获批后,项目将进入实际施工阶段。
  3个项目主要着眼点,均是服务动力电池生产。其中,位于遂宁市蓬溪县的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计划投资4亿元,预计建设工期14个月;位于遂宁安居经济开发区的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8亿元,预计建设工期15个月;位于宜宾市屏山县的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预计建设周期22个月。
  省发展改革委在批复中要求,3个项目的业主单位要进一步压实节能减排责任,细化节能减排措施,确保项目每年的综合能源消费量和电、天然气、煤炭等主要能源品种消耗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锂是动力电池生产制造的重要原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下,锂被认为是继石油和稀土之后的又一"资源王者"。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四川已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锂电产业集群。目前,共有80余户行业头部企业在四川形成了涵盖从矿产开发、基础材料技术加工、电池材料制造到电芯封装的全产业链条。
 
▲亿纬锂能拟200亿建动力储能电池基地
 
  据悉,亿纬锂能(300014)4月27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与成都经开区管委会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拟分两期投资建设年产5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和成都研究院,其中一期包含2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和研究院一期;二期包含3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和研究院二期。项目总投资200亿元。  
    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市场规模位于国内第二梯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下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亿纬锂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09GWh,市占率为2.13%,排在第七位。
    另外,亿纬锂能决定收回一部分对电子烟的投资。公告称,亿纬锂能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择机减持EBIL持有的不超过思摩尔国际股票的3.5%。截至公告日,亿纬锂能全资孙公司EBIL持有思摩尔国际19.02亿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1.64%。
  亿纬锂能解释,减持有利于公司聚焦主营业务,优化资产结构,满足公司研发平台建设及研发投入的资金需求。
    思摩尔国际主营生产电子雾化器的关键零部件。电子烟行业的监管规范已日益严格。4月2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关于促进电子烟产业法治化规范化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明确提出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控新增产能,合理控制产能规模,防止产能过剩。
 
  ▲毕马威发布《2021年中国股权投资动态》报告
 
  据悉,毕马威中国日前发布《2021年中国股权投资动态》报告。报告显示,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和宏观经济持续恢复的背景下,2021年创业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市场新成立基金增长显著,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实现双增长,大额融资案例在多个行业涌现。
  报告显示,2020年下半年随着防疫常态化,市场流动性提升,资本的信心得到修复,募资市场开始回暖。2021年VC/PE市场新成立基金共9748只,同比增长27.8%。基金总认缴规模为8025亿美元,同比增长34.5%。
  其中,母基金增长尤为迅速。2021年新成立母基金总规模达到1017亿美元,为2020年规模的两倍以上,创近5年新高。毕马威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楚东表示,母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国家对战略性高精尖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各级政府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和大型产业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更好地支持重点行业和企业,推动中国创新引领发展。
  展望2022年,报告提出,股权投资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回归价值逻辑,"专精特新"型项目受到更多关注。毕马威中国私募股权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吴福昌表示,过去几年全球股权投资平均交易规模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中后期投资占比增加以及市场整体估值的攀升。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市场不再盲目为高估值买单,这也推动投资机构更加理性,未来股权投资可能更多关注早期投资、提前布局、深耕行业。
  报告认为,投资机构向聚焦垂直专业化和扩大管理规模构建生态两个方向发展。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股权投资机构向做精、做大两大方向发展。一方面,细分垂直类投资机构聚焦专业化,深耕于某一特定行业的垂直细分领域,带来较高的内部收益率。另一方面,头部投资机构在募集资金、争取专业人才、拿到优质项目方面具有较强的话语权,从而获得更高的溢价能力,在覆盖多赛道的同时可以向做大资管规模和构建生态的方向发展。
 
  ▲今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交易或将放缓
 
  据悉,贝恩公司4月26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年投资交易额创下10年新高,达到1280亿美元。与此同时,募资和退出规模在下半年大幅下降,创下5年新低。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和兼并收购业务主席周浩表示:"中国仍是全球私募股权引人瞩目的市场之一。尽管去年的交易数字非常亮眼,私募股权投资者仍需明确价值创造的抓手,进一步关注符合政策风向的行业选择,并在商业尽调中加强风险评估和下行保护。"
  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的投资交易额和交易量均保持活跃,成长型投资继续主导投资市场,占全年交易总额的65%。交易倍数也为连续第二年上升,从2020年的17.4x上升到18.3x。2021年下半年,投资热点转向半导体、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而传统线上服务和电商行业逐渐降温。
  展望未来,面对地缘政治不确定和经济下行压力,报告认为,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将面临不少挑战。贝恩调研显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政策不确定性加重了投资者的担忧情绪。由于投资者观望情绪较浓、股票市场回调所引起的卖方和买方之间估值预期的差距拉大,投资交易活动或将放缓。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浦晓颖表示,2022年,投资交易活动可能会放缓,因为投资者对一系列问题的担忧情绪加重,但这同时也会为在中国寻找机会的私募股权投资者创造买入机会。科技行业依然占据风口高地,且保持热度。此外值得注意的是,ESG不仅成为投资标的热点行业,同时也成为各个商业尽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淡水河谷完成煤炭资产出售
 
  据报道,淡水河谷日前宣布,在满足所有先决条件后,公司已完成将莫阿蒂泽(Moatize)煤矿和纳卡拉(Nacala)物流走廊出售给Vulcan Resources(曾用名Vulcan Minerals或Vulcan)的交易。
  2021年初,淡水河谷宣布将剥离煤炭资产,从而专注于核心业务,并致力于成为低碳采矿的领导者。
 
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动态
 
▲中国宝武将新钢集团纳入麾下
 
  据报道,中国最大钢铁央企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宝武)再入手一家地方国有钢企。新钢股份( 600782.SH )4月24日公告,4月23日,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西国控)与中国宝武签署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协议,江西国控将向中国宝武无偿划转其持有的新钢集团51%股权。
  划转之前,江西国控持有新钢股份控股股东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钢集团)的100%股权,划转后持股比例下降至49%。划转之后,中国宝武将透过新钢集团,间接控制新钢股份44.81%股份,新钢股份实控人也由江西省国资委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新钢集团是一家产能达千万吨的省属大型国有钢铁联合企业、江西省工业骨干企业。
  中国宝武由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联合重组而成,于2016年12月1日揭牌成立。其自2019年频频兼并重组地方国有钢企:2019年9月,中国宝武对马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2020年8月,中国宝武与太钢实施联合重组;2020年10月,中国宝武托管中钢集团;2020年12月,中国宝武成为重庆钢铁实际控制人。2020年9月,宝武集团将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收入囊中;2020年11月,宝武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新疆天山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拟收购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100%股权,股权转让价格为21.81亿元;2021年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宝武签署合作协议,云南省国资委计划将其所持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的90%股权,无偿划转给中国宝武;2021年7月,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涉及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重组的提示性公告,称山钢股份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筹划对山钢集团战略重组事项。
  2021年6月3日,世界钢铁协会公布了2020年主要钢铁公司的产量排名,中国宝武以1.15亿吨位居全球第一。
  如果此次公布的兼并重组全部完成,其粗钢年产能将达到约1.6亿吨;中国宝武规划粗钢产能在2025年超过2亿吨。
 
▲海航风险处置工作基本结束
 
  据报道,海航集团4月24日宣布,海航集团等321家实质合并重整计划已经执行完毕并获得法院裁定确认。至此,海航集团相关破产重整案4个重整计划全部执行完毕并获得法院裁定。
  此外,自去年10月31日法院终审裁定以来,经依规公开遴选,确定由中信信托和光大兴陇信托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为信托受托人。目前,海航集团破产重整专项服务信托已依法成立。这也意味着,自2020年2月29日联合工作组成立,历经两年多,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工作基本结束。
  据了解,海航集团资产规模曾超过万亿元,自进入破产程序以来,海航集团共接收2万亿元债权申报,最终确认债权1.1万亿元。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重整案,海航集团的重整进展一直备受关注。
  海航集团在2017年末陷入流动性危机,其后大举抛售资产、归核主业,尝试自救。但2020年初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航的流动性风险呈现加剧趋势。在此背景下,为有效化解风险,应海航集团请求,2020年2月29日,由海南省政府牵头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
  拆分独立板块,分别寻找战略投资人是海航集团重整的基本模式。2021年2月10日,海航集团依法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其中,航空、机场、供销大集三大板块主体单独招募战投重整(分别对应*ST海航、*ST基础和*ST 大集3家上市公司),海航集团等321家企业合并重整。
  基于此,海航重整案实际包括4项独立的重整程序:*ST海航及其10家子公司合并重整案;*ST基础及其20家子公司合并重整案;*ST大集及其24家子公司合并重整案;海航集团有限公司等321家公司合并重整案。其中,3家上市公司主要采取引进战投、统一偿债的方式破产重整,而海航集团有限公司等主要通过信托计划实现资产管理与债务清偿。
  2021年10月23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对海航各重整计划草案表决核查的结果,海航集团及相关企业破产重整案的各重整计划草案均已获得表决通过。10月31日,海航集团宣布重整计划获法院终审裁定通过。
  这之后,海航集团重整计划推进加快。2021年12月31日,海航集团宣布,*ST海航、*ST基础、*ST大集3家上市公司重整计划已执行完毕并获得法院裁定确认,并称集团风险处置工作已如期完成大部分工作,接下来将尽快完成最后收尾工作。
  直至此次最新公告,中信信托和光大兴陇信托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为信托受托人。至4月24日,海航集团破产重整专项服务信托已依法成立。
 
▲中植国际参与紫光集团破产重整
 
  近日,中植国际与智路资本签署协议,成为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战略投资人。4月22日,中植国际表示,在与智路资本签署投资协议后,中植国际已于3月31日向智路资本给付了相关投资款项。针对相关募集产品说明书上载明"资金用途为补充流动性"的报道,中植国际表示,公司一直严格按照要求募集和使用资金,本次募集与投资案例无关联关系。
  梳理时间线来看,2021年12月10日,通过多轮遴选及竞标,智路建广联合体最终确定为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战略投资方;2022年3月31日,紫光集团破产重整600亿元战略投资款全部到位,随后步入交割期。
  4月21日,中植国际和中植企业集团宣布,近日,中植国际与智路资本签署协议,成为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战略投资人。中植国际表示,将同智路建广持续全方位赋能紫光集团,助力紫光集团轻装快进,聚焦核心优势主业。
  业内人士表示,中植集团方面作为LP参与紫光破产重整投资,占比不高;中植国际与智路资本签约时间在3月31日之前,也并非新加入的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战投方成员。
  另悉,紫光集团大股东清华控股的资产处置出现调整:4月18日,清华大学与四川省国资委、四川能投签署补充协议,将清华大学所持清华控股的全部股权受让方由四川能投调整为四川省国资委,投资完成后,最终由四川能投持有清华控股100%股权;但本次调整并不改变四川能投作为清华控股100%股权最终承接方的地位。本次划转尚需获得主管部门审批批复。
 
  ▲武汉金控集团并购九州证券
 
  4月25日,武汉金控集团联合东湖高新区和江汉区相关国资公司与九州证券控股股东九鼎集团签订协议,共同收购九州证券72.5%股权,其中武汉金控集团持股50%,成为控股股东。
  目前,武汉本土证券公司2家,还未有武汉国资控股的证券公司,此次武汉金控集团对九州证券的并购,是武汉国资时隔近20年再次控股综合类券商,至此武汉金控集团控股了3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有望成为湖北省内首家全国性持牌金控公司。
  武汉金控集团2015年8月挂牌,是武汉唯一一级金融国资平台,也是省内首家挂牌的金融控股集团,连续4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九州证券拥有证券业务全牌照,设有经纪业务、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固定收益、交易等业务模块,在全国主要城市开设了近50家分支机构,旗下设有九州期货、九证资本两家全资子公司。
  2020年9月,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明确金融控股公司需持牌经营。据悉,各地均积极申请金控公司这一重要金融牌照,目前人民银行仅批复中信金控和北京金控2家持牌。从相关数据来看,在全省国有金融企业中,武汉金控集团申报金控牌照条件最为成熟。此次并购九州证券,意味着武汉金控集团更加接近申请金控公司牌照指标要求,有望成为湖北省内首家全国性持牌金控公司。
 
  ▲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将兼任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
 
  4月28日,瑞银宣布钱于军将担任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向亚太区执行总裁许健洲汇报。该任命将于7月1日起生效。钱于军自2015年起再度加入瑞银,他曾担任集团层面及投资银行业务的多个领导职务,目前担任瑞银证券董事长。
  瑞银方面表示,作为瑞银常驻中国内地最为资深的银行家,钱于军在过去两年与现任瑞银中国总裁金弘毅紧密合作,进一步发展和推进了瑞银中国战略。钱于军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与监管保持良好的沟通,并确保中国内地业务按照集团标准统一而无缝链接地执行。未来,他将与高级管理层紧密合作,拓展中国业务计划,整合不同实体公司资源,执行瑞银"一体化"策略。
  据悉,未来金弘毅将继续担任瑞银投资银行亚太区主管,专注发展区内投行业务。
  瑞银证券是中国首家外商投资的全牌照证券合资公司,也是集团在中国成立的最大业务实体。2018年12月,瑞银成为首家增持中国合资券商股权至51%,以实现控股的外资金融机构。今年正值瑞银证券庆祝在华成立15周年,3月,瑞银增持瑞银证券股份,持股比例由51%提升至67%。
 
▲山东启动组建省环保集团
 
  据悉,山东省国资委4月24日下午召开会议,启动山东省环保集团组建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的组建方案,省环保集团由省政府、水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水发集团)出资组建。省政府以现金方式出资,水发集团对分散在权属企业的环保资产进行整合,以整合后其持有的环保企业股权出资。
  山东省环保集团为省属一级企业,由省国资委履行监管职责,公司领导班子由省委委托省国资委党委管理,党组织关系由省国资委党委管理,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业务指导。集团组建后,将立足于全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支撑平台、省级环保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环保产业项目投融资平台、环保产业市场化综合服务平台等"四个平台"的功能定位,打造国内一流的环保产业集团,引领、带动全省环保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山东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发挥应有作用。
近年来,山东立足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大手笔"重组整合,先后重组组建了山东铁投集团、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山东港口集团、山东高速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山东文旅集团、山东健康集团、山东产权交易集团等一批引领型支柱型企业集团。
 
  ▲惠而浦宣布终止与国美电器合作
 
  据悉,惠而浦(600983)4月25日晚间公告称,基于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关联公司(下称"国美电器")在支付货款方面未按合同执行,长期出现延迟的情况,公司决定自公告之日起终止与国美电器的商务合作。国美电器为惠而浦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合作客户。
  公告显示,从2022年4月起,国美电器支付货款情况持续恶化,加上近期资本市场波动,从而导致公司管理层对国美电器未来偿付能力的判断发生重大变化。为防止风险继续扩大,4月24日公司致函国美电器要求其立即支付到期货款,同日国美电器回函,但就支付到期货款无明确承诺;4月25日公司再次致函国美电器重申公司的主张,同日国美电器再次回函,仍然对支付到期货款未作任何安排。截至2022年3月31日,惠而浦对国美电器应收账款余额合计8710.4万元,扣除预提折让折扣(以双方实际商定后为准)后的净应收为8235.8万元。
  据了解,国美电器掌舵人黄光裕在正式获释两个月后,于2021年4月出席国美零售举行的全球投资人电话会议时曾表示,"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国美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
  现在黄光裕回归已满一年,看来国美要实现"18个月恢复原有市场地位"的进程却并不顺利。
  据悉,近一年多来,国美资本运作频频:2021年4月国美零售公告称,由控股股东拟将旗下三个自持物业出租予国美零售,分别为国美商都、湘江玖号及鹏润大厦,最长租期达20年。该等物业的总代价为约178.65亿元,拟将由国美零售以发行代价股份支付约175.76亿元,并向国美管理转让国美零售全资附属公司全部股权支付2.9亿元。
  而2021年10月国美零售也公告宣布代管大股东旗下国美家、打扮家、共享共建、安迅物流以及国美窖藏等五大资产。根据框架协议,国美零售将向目标公司收取服务费,同时有权收取相关目标公司的股权奖励、以及最多30%股份的优惠购股权等。
  此外,国美集团投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安迅物流此前也传出IPO计划,目前处于引入战投阶段。
 
  ▲高准将任字节跳动CFO
 
  4月25日,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在内部全员信中宣布,全球顶尖律所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Skadden)高级合伙人高准(Julie Gao)将加入字节跳动,担任首席财务官(CFO)。
  去年11月,字节跳动调整公司组织架构,TikTok CEO周受资不再兼任字节跳动CFO后,这一职位已空缺5个月。
  高准此前是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也是其全球管理机构政策委员会的成员。
  高准为100多家公司的上市和其他资本市场融资项目提供过法律服务,对象包括美团、京东、拼多多、小米等。2009年,高准加入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
作为一名业界知名的杰出律师,高准曾入选《美国律师》杂志全球45名"45岁以下的杰出女律师",还连续十多年被《钱伯斯全球》国际商会列入全球领先商业律师中的最高级别(Band 1)。
 
  ▲马斯克440亿美元收购推特
 
  4月25日,社交媒体平台推特公司接受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收购协议。根据协议,马斯克将以每股54.2美元,总计约4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推特。
  此外,马斯克还表示希望将推特公司的算法进行公开,以透明化内容推荐和屏蔽的具体逻辑。
  关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相关账号的去留,截至目前,马斯克尚未公开表达是否将在收购推特后,恢复前总统特朗普的推特账号。然而特朗普方面则表示,即使推特账号被恢复,也不会使用该平台。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后,推特公司当即封禁了特朗普的账号。
 
管理视点
 
缺人又缺钱的初创公司,靠什么取得成功?
  
    哈佛商业评论4月22日刊发风险投资家埃里克斯·拉扎罗(ALEX LAZAROW)的文章指出,高增长的科技初创公司是近几十年来的商业奇迹。所谓独角兽——私人投资支持、估值10亿美元或以上的公司——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结构和经营方式。这些公司集中在资本和人才丰富的城市,如帕洛阿尔托、伦敦和特拉维夫,是世界各地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灵感源泉。
  大多数公司似乎遵循同样的行动守则:从“颠覆”现有行业的计划开始,注入资本以尽快增长,并为了闪电占领市场,容忍高风险。但这并非是开创成功初创公司的唯一途径。科技产业集群以外的企业家的方法与硅谷所青睐的不同,并且正在取得巨大成功。
  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运营初创公司,面临的压力与众不同。它们获得资本和人才的难度较大,并且更有可能发生经济冲击。然而,许多公司凭借自身能力成为超级明星。秘诀包括 更平衡的增长方法,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员工队伍的长期投资。这些“前沿创新者”为各种规模和地点的公司(包括硅谷本身)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平衡增长
  在硅谷,对增长的追求往往超过了可持续的单位经济和盈利能力。在追求雄心勃勃的增长目标时,初创公司每月烧掉数百万美元风险投资,补贴用户成本来获得更多用户,这并不鲜见。公司希望在竞争激烈的“赢者通吃”市场中,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收入呈指数级增长,盈利率最终从零开始突进。这种策略非常适合成功到达彼岸的初创公司:如果用户数量飞跃,初创公司确实会变得非常庞大,增长飞快。
  尽管在硅谷,烧钱可以接受,但前沿创新者不太可能容忍在每个客户身上都赔钱。这并不是说它们没有试图扩大规模——许多这样的企业同样也受益于让硅谷巨头成功的网络效应,这些效应使硅谷的巨头大获全胜。但是,他们倾向于避免“不成功便成仁”的高风险方法:他们关注增长和盈利能力,在模型中注入复原力,为企业创造的初始价值收费,并着眼于长远。
  即使是新兴市场中为非常贫困客户提供服务的公司,从一开始也对其服务收费,而不是补贴业务直到达到规模。它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现有解决方案往往问题很多,以至于客户愿意为可靠、安全、高效的产品付费。以赞比亚的初创公司Zoona为例,其标志性的石灰绿色展亭散布于许多非洲城市之间。该公司为无银行账户的消费者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围绕“简单、快速、安全”(而不是“免费”或“便宜”)等价值观宣传其产品。它为手头紧张的客户提供汇款业务,其客户为自己信任的服务买单。尽管赞比亚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但Zoona为100多万客户提供服务,并正扩展到其他非洲国家。
  在被神话的硅谷视角中,初创公司急于开发一种最低配的可行产品,筹集资金,杜绝在流程中根深蒂固的低效率。但根据我的经验,更平衡的增长方式并不妨碍创新。以Qualtrics为例,这是一家成立于2002年的初创公司,位于普罗沃。该公司诞生于一位创始人的地下室。公司利润(而非外部资本)被用来投入支持增长。这是种非常克制的做法,部分原因在于当地的生态系统——犹他州当时的风投有限,不在许多硅谷投资者的考虑范围内——但也是创始人对创新持独特、长期观点的结果。Qualtrics的第一条业务线就是为学校提供在线调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没有投资者压力的情况下,公司为大型企业客户完善和定制了产品和服务。
  在经历了10年的单打独斗后,Qualtrics已然非常成功,但还是开始募资。正如其联合创始人兼CEO瑞安·史密斯(Ryan Smith)告诉我的,“这不是五年,而是一局20年的大棋。早期我们经营良好,但重大突破发生在第 13到17 年间,当时我们转向了企业用户。”对史密斯而言,一定要给新举措成熟的时间。“一切都比我们预期的要长。等待的能力和坚持下去的灵活性至关重要。”他表示。Qualtrics 于 2019 年被 SAP 以 80 亿美元收购。
  当然,一些公司没有条件选择平衡增长的方式,而被迫关注顶线和底线。例如,远离创新集群的企业家缺乏获得大量风险资本的机会,也没有任何投资方能长期忍受没有盈利的成长。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出平衡的优势。如《纽约时报》文章所言,硅谷一系列失败的IPO和丑闻,让娇生惯养的创始人和CEO们成为“填鸭效应”(foie gras effect)的焦点。初创公司被强制灌输资本,在高速增长的重压下崩溃。
  风投是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初创公司在关键时刻加速发展。但是,帮助太多,会扭曲市场。PitchBook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中西部的风投回报率居美国之首,部分因为那里的公司吸收外部投资较少。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共同创立的AllWorld Network研究表明,新兴市场企业家比美国企业家的生存率更高。
  解决真问题
  我合作过的前沿初创企业中,专注于满足人类普遍需求的服务少之又少,新兴市场公司尤其如此。Village Capital的研究确定,在美国近300家独角兽初创企业中,只有18%专注于健康、食品、教育、能源、金融服务或住房。相反,我对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南亚主要初创企业的分析表明,它们更多针对人类基本需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样本中比例高达60%。
  通过提供基础服务,公司有机会成为潜在客户不可或缺的伙伴。例如,技术驱动的初创公司OkHi在发展中国家创建邮政和递送地址。全世界约有50%的人口生活在贫民窟、棚户区以及政府未指定正规街道名称或号码的地区。为解决这个问题,OkHi 提供众包数字地址—— GPS标记、实景照片和文本描述符的独特组合。多元合作伙伴群体(连锁餐厅、家电零售商和公共服务部门)可以付较少费用访问数据库。查找地址时,他们会收到 GPS路线指示,然后使用定性描述符和照片找到正确的家庭。
  在现有行业中,企业家在创业时往往以新方式来改善民生。例如,位于德里的初创企业Rivigo专注于印度的物流系统。印度的公路、铁路和沿海航运费用比美国高30%至70%,导致印度经济每年损失约450亿美元。由于系统效率低下,该国还严重缺乏司机。例如司机可能花几天时间前往交货地点,到达后却发现无货可取。
  Rivigo使用以司机(公司将之称为驾驶员)为核心的物流模型来改革系统。他们不必驶完全部行程,只需驾驶五六小时到达某一中间站。然后,另一驾驶员继续到下一站,直到抵达目的地。每个驾驶员都将他或她的包裹交付给下一个,然后取上新包裹返回出发地,将新件再次交给别人接力。Rivigo采用的复杂菊花链(Daisy Chain,网络结构,能让更多点加入网络——译者注)不仅让驾驶员每天都能回家,而且收入更高。由于公司对包裹跟踪和需求规划的投资,卡车的运力提高,日程更规律,工资水平上涨。该战略正在发挥作用。到 2018 年秋季,Rivigo的网络中约有一万辆卡车,为500个微型市场的供应商提供服务,并将物流服务扩展到包括冷链存储、快递经纪和货运市场。
  通常,创建真正新产品的公司要想实现增长,可谓道阻且长,因为可能需要教育客户如何使用产品或服务。但以新方式解决基本需求也有好处。潜在市场及其产生回报可能极大:想想OkHi的数十亿无地址建筑,或者M-Pesa可以获取的数十亿无银行账户的人。先行者常发现,一旦他们获得信任,他们的消费者就能接受能为平台带来更高利润的服务。
  投资全球人才
  硅谷是全球最充足的人才库之一。每年,斯坦福和伯克利各有约1500名工程专业学生毕业,他们补充并扩大加州15万名计算机科学家和软件开发人员的队伍。但意想不到的后果是,硅谷和其他创新集群的商业模式天然具有高员工流失率。公司运营的基本假设是,员工可以替换,高技能劳动力与工人的机会一样丰富,因此高流失率是公认可接受的副产品。在《联盟》(The Alliance)一书中,作者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本·卡斯诺查(Ben Cosnocha)和克里斯·叶(Chris Yeh)甚至建议硅谷的初创企业应该把员工视为正在“服役”。
  然而远离创新集群,招聘是一个普遍痛点。一项针对新兴市场628名企业家的研究认为,公司迅速成长的企业家中,75%的人认为缺乏可用人才是业务最大的障碍。前沿创新者克服人才短缺的方法之一是挖掘各地最优秀的人才,来建立分散式劳动力队伍。完全远程的工作安排(极端形式的分布式劳动力)在硅谷以外的初创企业中越来越普遍。
  在新兴市场,分布式劳动力往往是被迫之选。佐拉(Zola)为非洲电网外的家庭提供太阳能,最初,该公司创始人努力寻找创业的合适地点。坦桑尼亚是它们关注的第一个市场,那里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专门人才。他们所需要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专业知识集中在硅谷。从亚洲采购硬件元件也行得通。因此,创始人将其业务扩展到全球:最初的产品在坦桑尼亚开发,靠近用户;研发随后迁至旧金山;制造在亚洲进行,运营监督在阿姆斯特丹,分销在非洲。
  应对缺乏现成人才的另一方法是,公司建造和培训自己的人才输送管道。Shopify是一家位于渥太华的电子商务服务商,与附近的卡尔顿大学合作推出了“开发学位”,将传统教育与在职经验结合。四年多来,学生完成了计算机科学荣誉学位,并在Shopify 获得了约4500小时的实际工作经验。公司支付四年的学费,并支付学生工作期间的工资。所有毕业的学生都会收到在Shopify全职工作的录用机会。虽然该计划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一批学生在2020年毕业),但该计划似乎正在发挥作用。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计划中的性别多样性做得比传统工程项目好。同龄人中,50%的学生是女性,而计算机科学学科中的女性比例平均不到20%。
  股票期权是硅谷最实际的员工保留财务工具,但在前沿初创公司中复制具有挑战性——部分原因在于退出(以IPO或大公司收购的形式)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鲜有成功案例。我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初创企业进行分析后发现,退出时间平均为13年,大约是硅谷平均退出时间的两倍(尽管硅谷独角兽的退出时间也延长了)。使事情更复杂的是,在许多新兴市场,员工并不十分了解股票期权,有时这种法律结构甚至不存在。因此,许多创始人正在试验更符合前沿环境的新员工所有权模式。
  总部位于乌干达的能源初创公司费尼克斯国际(Fenix International)的前CEO林赛·汉德勒(Lyndsay Handler)创造了一种叫做“费尼克斯火焰”(Fenix Flames)的幻影股票。她的部分动机是引导许多员工回流到公司,同时为他们提供经济好处。“我们在非洲的许多员工都并不富裕,”汉德勒告诉我,“然而他们却被要求用积蓄投资公司。与期权相比,费尼克斯火焰的方法更类似于直接持股,这更容易理解,而且意味着即使公司没有指数级增长也能让员工获益。处理者将费尼克斯火焰授予每位员工,一直发放到乌干达偏远村庄的安装工人。当该公司后来被出售给法国能源巨头Engie时,这些股票对许多人来说是翻天覆地的财务收益。
  现在判断什么是员工所有权的最佳新实践还为时过早,模式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显然前沿企业家们将继续试验旨在长期留住员工的福利和薪酬。
  现在,越来越多在其他地方扎根的高增长企业,光芒被位于硅谷等科技集群的公司所掩盖。但情况正在改变。成功的前沿初创企业给我们上了重要一课——事实上,它们的模式可能会被证明最可持续。
 
 
 
 
信息化建设
 
我国将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
 
  4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管理办法(试行)》。
  本办法所称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指经市场监管总局认定,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制度健全、机制完善、管理规范、创新能力强,对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特定区域。
  示范区创建遵循自愿申报、自主创建,严格认定、动态管理,鼓励创新、示范引领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依照规范的程序进行。
  申请创建示范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网络经济基础较好。有完整的网络经济建设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有一定的网络经济产业规模,或者网络经济有鲜明产业特色和较大发展空间;(二)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工作扎实。有良好的网络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有健全的网络市场监管体制机制,能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网络市场服务;(三)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创新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创新意识,有创新的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理念模式、体制机制或者工作举措等。
  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负责人介绍,示范区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网络经济高质量发展,旨在鼓励、支持、引导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网络经济,要突出示范导向,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办法规定,示范区应当强化服务意识,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效,引导平台企业提高服务水平,保护网络经营者、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平台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协同化服务格局,推动优化网络市场服务机制。
 
国内首个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在京开放
 
  4月28日,《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乘用车无人化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发布,在国内率先开放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将投入14台无人化车辆开展示范应用,百度、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得先行区无人化示范应用道路测试通知书的企业。这标志着北京市正式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无人化示范应用申请,进入智能网联无人化发展新阶段。
  据了解,去年10月,由北京市自动驾驶办公室制定并发布的《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无人化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在政策先行区运行半年以来,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里程数超过8万公里,车辆运行状况良好,无安全事故,为本次开放无人化运营奠定了扎实基础。
  北京市自驾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试点开放的是副驾驶有安全员的无人化载人,相关政策内容是对已有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无人化道路测试政策运行过程的阶段性总结与升华,也是对无人化运营及服务模式的探索。主要在四方面进行创新与优化:率先开放乘用车无人化运营新阶段;完善无人化全流程管理要求;增强技术测试全面性与灵活性;提供更大范围技术验证空间。
  据百度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按照新的《实施细则》要求,百度开展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首批投入10辆无人车,后续计划再增加30辆无人车,至此已拥有国内最大的无人驾驶车队,同时还积极迎接北京复杂道路场景的技术挑战,在单车智能、监控冗余、平行驾驶三层安全体系及完备的出行服务体系保障下,全方面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和乘坐体验。依托近十年2700万公里路测里程的坚实积累,百度萝卜快跑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实现自动驾驶载人出行服务。
 
三部门印发2022年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安排
 
  据悉,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印发《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2022年工作安排》(简称《工作安排》)。
  《工作安排》明确了2022年工作目标:到2022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亿,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1.8亿,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13%,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45%。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IPv6网络性能指标与IPv4相当,部分指标优于IPv4。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云平台和域名解析系统等应用基础设施深度支持IPv6服务。新出厂家庭无线路由器全面支持IPv6,并默认开启IPv6地址分配功能。"IPv6+"技术生态体系更加完善,行业融合应用领域持续扩大。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达到85%,国内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到85%。IPv6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
 
哈尔滨市虚拟现实行业协会正式成立
 
  据悉,为促进哈尔滨市虚拟现实(VR)产业健康与持续发展,4月24日,哈尔滨市虚拟现实行业协会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正式成立。
  哈尔滨市虚拟现实行业协会由在哈尔滨市从事虚拟现实(VR)相关领域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等35家企事业单位组成,目的在于提升哈尔滨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及创新水平,为建设龙江数字经济提供助力。
  哈尔滨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毕海清通过视频宣读了准予协会成立登记的批复文件。
  哈尔滨市虚拟现实行业协会会长、哈尔滨爱威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项征表示,未来协会将围绕虚拟现实终端设备、核心组件、交互设备、专用软件和虚拟现实集成、测试等产品和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挖掘黑龙江省内虚拟现实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院校的优势和市场资源,加快在教育、工业、旅游、医疗、数字化展示等行业场景的示范应用。同时推进元宇宙核心技术与主要应用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围绕近眼显示、实时交互、巨量通信、边缘计算、3D建模与渲染、图像引擎等开展研发创新,构建元宇宙技术体系,前瞻布局元宇宙产业。
  协会将聚集龙江VR产业优势资源"走出去,引进来",积极与黑龙江省外、国际上VR行业组织进行互动,并将持续组织龙江VR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的VR行业展会、大赛和论坛等活动,将龙江虚拟现实(VR)数字产品推到国际市场,将国内外优秀的VR企业和人才引进到龙江来。同时协会将会同行业专家一同分析龙江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为政府部门提供行业数据和决策建议,构筑龙江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新局面。
 
欧盟就新《数字服务法案》达成一致
 
  据悉,欧盟成员国与欧洲议会的谈判代表4月23日就欧盟《数字服务法》达成一致。该法案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采取更多措施删除非法和有害的在线内容,包括仇恨言论、虚假信息和假货交易信息等。
  欧盟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说,该法案针对相关在线平台非法和有害内容事宜制定了追责新标准,它将更好地保护用户及其基本权利。声明援引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话说,该法案将升级在线服务的基本规则,确保在线环境安全,促使"线下违法行为,在线上依然违法"的原则取得实效。
  欧盟《数字服务法》适用于为欧盟用户服务的数字服务提供商,包括在线购物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引擎等,有关大型服务商须遵守相对更多的规则。
  根据该法案,数字服务提供商在获悉其在线平台出现仇恨言论等非法内容后,须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在线购物平台有义务检查供应商的商品真伪,以减少出现假冒产品。待该法案生效后,违法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将被最高处以其全球年销售额6%的处罚。
  这一法案将在晚些时候获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后,在欧盟地区生效。生效后将有一定过渡期才正式应用。
 
企业信息员园地
 
加快构建后疫情时代新型临港自贸区的探讨与建议
 
  特约信息员:王协忠
  最近两年,全球经济受疫情持续波动影响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建设加快后疫情时代临港新片区必须要把握新趋势、突显新特色。数字经济时代,服务贸易、数字化贸易以远高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以税收优惠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自由港模式将面临严峻挑战,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贸易已成为建设自由贸易港区的新机遇。新形势下,亟待将临港新片区建设成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传统贸易与数字化贸易双引擎驱动、具有全球产业竞争优势的新型自由贸易港区。
  一、构建新型临港自贸区的主要特色
  (一)构建具有数字经济时代特色的新型自由贸易港区。
  数字经济引发全球经济贸易方式深刻变化。全球的自由贸易港兴起至今,经历"转口贸易型"生产加工型"综合型"和"跨区域综合型"四个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时代的自由贸易将有别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贸易,以税收优惠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自由港模式将面临严峻挑战。数字经济引发全球经济贸易方式变革,全球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生产方式、贸易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贸易在向数字化转型,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形态也将随之发生变化。2019年数字经济占我国GDP比重已超1/3,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动能。新形势下建设临港新片区,要突显数字经济时代特色,打造引领全球开放型经济演进的新平台。
  (二)加快形成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双引擎驱动的新模式。
  建设新型自由贸易港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在制造业和货物贸易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与服务贸易,拓展服务贸易新领域,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探索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工业经济时代,货物贸易促进了全球自由港的发展;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大多数自由港正在向服务贸易转型。全球服务贸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25%。我国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05 年的11.8%持续上升至2019年的14.7%,新兴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服务经济持续增长,临港新片区必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开放的新模式。
  (三)建设传统贸易方式与数字化贸易方式协同发展的数字化自由港。
  全球服务贸易有50%以上实现了数字化,超过12%的跨境实物贸易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深刻改变全球贸易模式、贸易主体和贸易对象,传统贸易体系正在向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型国际贸易体系转型升级,欧盟可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总额约为其ICT出口总额的5倍。我国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近年来蓬勃发展,2019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达到1862.1 亿元同比增长38.3%,市场采购方式进出口5629.5亿元,同比增长19.7%;两者对整体外贸增长贡献率近14%,数字化贸易方式显著降低了贸易成本,促进了贸易便利化,催生了新业态,为全球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开辟了新空间。临港新片区要建设成为引领全球开放型经济演进的数字化自由港,加快传统贸易的数字化升级势在必行。
  二、构建新型临港自贸区的选择路径
  (一)加快发展数字化贸易方式,开拓临港新片区的发展新路径。
  建设数字化供应链,推进跨境电商网络基础设施、物流配送体系和在线支付体系建设形成辐射亚太的跨境仓储物流枢纽。2019年,我国新设跨境电商综试区为24个,跨境电商零售和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占比达3.5%,海外仓数量超1000 个。构建跨境金融、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促进传统贸易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化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
  (二)发挥票赋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具有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自由贸易港
  发挥临港新片区的产业票赋和港口优势,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构建新型立体交通格局。拓宽交通腹地、港口经济腹地,形成协同发展的数字化港口物流网络。
  (三)加快数字化融合创新,培育临港新兴产业集聚区。
  加大临港自贸区的新兴产业、新业态的集聚功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互联网+"为主线构建现代服务业集群,推动商贸、旅游、文化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建设临港新城为契机,产城融合为动力,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融合发展。
  (四)积极建设临港新片区与内陆腹地、内陆自贸区之间的协同开放新体系。
  美国发展自贸园区有百年历程,经历初始形成、局部发展、快速扩张和平稳增长四个阶段,已经形成了沿海、沿河、沿边的分布形态。2013年至今,我国已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空间分布上逐渐出现沿海、沿江、沿河的发展态势。加强区域协调,形成网络化结构的临港产业集群,促进新片区与内陆腹地、内陆自贸区之间的海关监管协同、基础设施协同、产业协同、市场协同、金融协同,构建全方位协同开放体系。
  (五)探索构建临港新片区为物流枢纽的新型临港经济贸易网络。
  促进临港新片区离岸业务的发展,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网络。促进长三角港口群一体化,协同共建自由贸易港,加快发展离岸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兴产业。加强临港新片区与沿海港口、内陆港口的联动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的临港经济网络。
  三、建设新型临港自贸区的建议措施
  (一)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智能化自由贸易港。
  实施高标准贸易监管制度,强化自由港功能。加强自由港的数字技术驱动功能,建设港口数字化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港口智能化水平。加强港航大数据服务,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基础建设、生产管理、客户服务、市场预测等创新应用。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促进数字化跨境工业贸易与跨境支付,加快建设数字化跨境交易平台等新一代数字金融设施。统筹规划国际互联网数据中心及边缘数据中心布局,推动区内工业数据、贸易数据、金融数据跨境流通试点。
  (二)大力建设高水平开放的数字化跨境工业贸易新片区。
  加快推进新基建,试点数据跨境有序安全流动的制度体系建设,确保数据作为经济发展要素的舒畅便利运用。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研发、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在数据生成和数字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有利条件,提升服务商品开发能力,增强工业数字化国际竞争力。推进云计算等新兴业态外资准入与监管,扩大工业软件和技术服业的开放。
  (三)积极建设引领长三角协同开放的网络化港临产业集群。
  推进浙沪苏长三角"五位一体"发展,合作开发大小洋山、沪舟海上大通道建设、江海联运协同发展、自贸区新片区建设与沪浙自贸区联动,海洋石化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以长三角组合港机制,推动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确立港口企业的主导地位,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港口经营新模式。
  (四)全力建设带动长江经济带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临港新城。
  规划建设东海二桥、沪舟甫等跨海通道,释放舟山、宁波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激活舟山自贸区,实现与临港新片区同城化发展。建设临港新城为契机,发展产城融合新形态,加快形成服务贸易集聚区。
  (五)积极发展基于区块链跨境贸易服务网络的离岸贸易与金融自贸区。
  区块链跨境贸易的生态场景对人民币数字国际化将起到关键性决定作用,跨境电商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后必然会发挥更大的优势。探索集聚全球数字资产离岸业务交易的数字自由港。
  (六)开展差异化实践探索。
  新片区要走出"两有两没有"的特色化发展新路,不仅要有常规的产业发展和技术突破,在数字化新趋势方面必须有大势突破。
  建设新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结合,发挥目前全国仅有上海和深圳的政策优势。推进从业自由或执业自由,打造引领全球风尚的自由贸易新城。突出特定地域、特定领域、特别政策,构筑尖峰—高原—廊道—网络的生产力布局,洋山港作为尖峰,极小范围内赋予极大自由,做实离岸、重在转口,形成服务贸易勃发科技创新引领、先进制造支撑的临港经济新格局。



          

新枣庄企联三会.jpg

 枣庄企业家     枣庄市企联三会


640.png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巨山街道武夷山路1866号院内  邮箱:zzqixie@163.com 邮编:277000 电话:0632-8257966
鲁ICP备2021003606号
Copyright©枣庄市企业联合会版权所有 2023-2024